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好的故事》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故事》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出示投影,一组照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故事,我的故事从一条老街开始.老街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小酒店,有一间名叫跨湖的书院,有一座总有游客端着相机去拍照的老房子.老街的旁边是一条宽阔的河,对岸也都是老房子.老街的出口是一座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望见远处的亭子,传说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出了老街向右转,宽阔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马路边,河上有桥,河边有塔,还有广袤的田野,河上有金色的倒影.最后我到了这里.请问,有谁知道我的行走路线?

生1:兰亭.

师:没错,终点是兰亭.那前面呢?

生2:前面我感觉是鉴湖.

师:没错,绍兴的每一条河流都是鉴湖,可惜还是没有具体路

线.

(学生都面露迷惘的神色)

师:太遗憾了.我们身处象牙塔,却忽略了很多身边的美景.这条老街就是我们一中前面的偏门老街.(学生作恍然大悟状)出了老街往右拐的马路叫“山阴路”,沿着“山阴路”一直往前走,经过娄宫镇,最后到达兰亭.这就是我的“好的故事”,这也是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在先生的日记里,我找到了这样一条记载:

(投影:1913年6月26日“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

游兰亭,又游禹陵,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 师:我们刚才领略的就是当年先生的行船路线.今天,让我们一起感知先生的《好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

二、初品课文.

师: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细细品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词.

(默读3分钟左右)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下课文的字词问题.

(请一组学生逐一朗读,纠正错误)

师: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说说,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生3: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写的景物很美.他写到的乌桕啊、野花啊,都写得很美丽,同时也很细腻.

师:又美丽又细腻,这是你对“好的故事”的第一印象.

生4:我的第一感觉这是一篇很悠闲的小品文.

生5:我的第一印象是这篇文章很有一种画面感,在读的时候脑子里会印出这个画面.但同时,我也看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写.

师:那可以问问前面两位同学为什么这么写,他们都说了,这文章很美,很悠闲之类的.

(生3、生4摇头)

师:原来你们也不是很懂.我想告诉大家,其实这篇貌似又美又悠闲的文章,看不懂是正常的,你要一下子能看懂,那反而是不正常的.

因为它选自鲁迅先生的《野草》散文集.我们都知道《野草》是非常难读的.但总的来说,《好的故事》可以给我们留下一个比较亮、比较美的感性的印象.

三、细品课文.

师: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节?

生6:从第三节到第八节,“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师: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所谓的“好的故事”不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个梦.(“梦”字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说出)先生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梦,最后又回到了“昏沉的夜”.这就是整篇《好的故事》的结构,这样的圆形结构,让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学过的另一篇课文.

生(众):《荷塘月色》.

师:这个《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你觉得它与一般的“好的故事”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生7:我觉得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好像并没有具体的情节.他只是把他所经过的地方绘成一幅图画,而这个“好的故事”就在这幅图画里面.

师:画面感很强,但是没有具体的情节.还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吗?比如,这个画面都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如果你去写山阴道边的景物你会怎么写?现在先生是怎么写?

生8:我可能会用一些比较长的句子,会用一些修辞,比如比喻什么的.而先生好像就用一些词语,感觉就像是把一些意象拼起来,像诗一样.

师:意象的拼接.这个说法好.除了意象的拼接之外,我们可以看看,这些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枯树、茅屋、塔和伽蓝等等,都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呈现?

生(众):倒影.

师:这一点非常特殊.如果我去写山阴道上的景物,可能我也没有具体的情节,可能我也只是一些意象的拼接,可是我会不会把所有山

阴道上的景物都放到倒影中去写?也许,这是属于鲁迅非常独特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个“倒影”倒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东西.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个“倒影”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鲁迅先生写景的段落主要集中在第五节和第七节,我们就把第五节到第七节这三段来读一遍.大家慢慢读.

(学生朗读“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四、深入文本,共析“倒影”,通过“倒影”来进一步了解“好的故事”的丰富内涵与象征意义.

1.初步感知“倒影”特点.

师:大家看看,这些倒影都有些怎样的特点?读读这些句子,“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等等,全部都在讲倒影.

生9:我觉得他写的倒影就像人的记忆的碎片一样,都在不停地动

着.

师:好,我把你说的这个“动”字写下来.

(板书:动)

生9:像村里比较和睦、比较安详的情景,有许多杂的东西在那里.

师:我注意到了你的这句话“有许多杂的东西”.

生10:他所描绘的故事仿佛时刻处于动态.而且先生所描写的都是那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色.很多很杂.

师:又普通,又杂,东西特别的多.

(板书:杂)

两位同学都提到了“动”,它从来都没有平稳下来过,这个“动”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一样东西始终处在“动”的状态,它没有安静,没有安宁,不稳定,它会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11:感觉美好的东西会忽然消失,有担心与不安.

师: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11:在梦境中.

师:有点担心、不安、犹豫与害怕.

生12:比较斑驳.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我也把这个写下来.

(板书:斑驳)

生13:感觉像在放连环画般的绚烂.

师:你可以结合前面两个男生的回答,东西很杂,又杂又斑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