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30.06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执笔人:陕西省教科所崔敏

镇安县教研室丁吉念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标准(实验稿)》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得到了高度认同。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化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二是科学探究已走进初中化学课堂;三是学生“讲、记、背、练”的机械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四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强;五是化学学习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六是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整体上均有所提升。

然而,由于《标准(实验稿)》的制定,受制于当时对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再加之通过10年的实践证明,《标准(实验稿)》中的部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此因,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标准(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本次修订的重点放在如何应对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和我国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着力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修订的依据和原则

(一)修订的具体依据:

1.充分肯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对实验区教师的调查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广大初中教师高度认同《标准(实验稿)》,对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总体是很满意的。

2.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3.密切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此次修订试图整合“集中与分散编排”内容的方式。在内容点的分布上,社会性知识大致控制在20%以内,以免影响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的建构。

4.力求减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通过对若干国家教材内容“学习难度”的国际比较发现,我国目前的初中化学教材“学习难度”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与《大纲》相比,《标准(实验稿)》中的只是要求已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存在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与可能。

(二)修订的基本原则:

1.从未来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出发,进一步审视学生发展所需的化学核心知识、过程方法和创新能力,立足科学素养,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不扩充内容、不提高要求。适当降低某些条目要求(如从“了解”降为“知道”),对开放性较大的某些内容加以一定的限制,并修改了有关“活动与探究”条目,化学用语和定量计算仍然维持在低水平的要求上,并在教材编写建议中阐明内容组织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保证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之间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严格控制课程内容的容量和难度。

3.保持《标准(实验稿)》原有结构和基本框架不变。

4.修订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

5.高度重视地区差异,认真对待各地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6.针对实验中的经验和问题,提炼指导性意见或问题解决策略,增强课程标准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7.增加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关注可操作性,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指导性。

二、修订的具体内容

(一)对第一部分“前言”的修订

1.对“导言”的修订。

主要是对表述的角度和方式进行了修改。明确阐述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学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阐明了化学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和深远意义。对“化学”概念的阐释更科学,《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标准(实验稿)》的描述则是:“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修订后的描述抓住了分子、原子这两个核心概念,更贴近化学学科的本质属性。在“前言”的阐述中,有许多地方加强了语言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如《标准(2011版)》中表述“化学不仅与公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将实验稿中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改成“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和粮食供应不足”等,在表述中新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将它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国对21世纪人才培养与要求的新视角。

2.对“课程性质”的修订。

“课程性质”的阐述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以及在科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准确定位。《标准(2011版)》对“课程性质”的表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重新的布局和整合,而且对表述的次序也进行了调整,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课程性质”进行了阐述:

第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第二,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联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修订后的“课程性质”表述显得思路更清晰,层次更分明,目标更明确。值得一提的是,“课程性质”内容中还增加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项内容,更加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实验的地位与作用。修订后的“课程性质”突出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即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作用。阐述更加全面和科学。

3.对“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修订。

《标准(2011版)》将实验稿中的“基本理念”改成“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样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只是对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如在“1”中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改成“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增加了“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在“3”中将“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改成“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在“4”中增加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5”中增加了“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等。

4.对“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

《标准(2011版)》将以前的“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整个构思和框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同样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设计思路,在内容的表述方式和表述次序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显得层次更分明,思路更清晰。

如表述“5”中增加了“生动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