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5.45 KB
- 文档页数:3
40㊀㊀前卫㊀2022.8㊀浅析滨水空间景观设计Ң耿㊀斌1㊀刘娅妮2(1.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ꎬ湖北武汉430000ꎻ2.江汉区土地整理储备事务中心ꎬ湖北武汉430000)ʌ摘要ɔ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ꎬ他充分展现出城市环境的特色和亮点ꎬ优质的城市环境往往伴随着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ꎮ本文将结合滨水景观的特点㊁设计依据㊁设计要点等方面来全面解析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方法ꎮʌ关键词ɔ滨水ꎻ景观ꎻ空间ꎻ设计1㊀滨水空间景观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人们对城市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体是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做好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和设计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其中,滨水景观的设计尤其重要。
目前,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许多城市都将滨水区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二次开发的支点,从而带动经济的再次提升,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丰富城市景观,进而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城市环境的迫切需求。
2㊀滨水景观设计的相关依据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延伸。
因此,为了更好地执行城市规划,满足城市上位规划以及城市设计的相关要求,是滨水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准则。
在设计之初,需要充分了解城市上位规划对此项目的立项要求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例如城市规划对该地块用地性质及用地范围有无具体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该地块本身的指标控制,如绿化率,以及周边的远景规划属性又有哪些指导性要求。
同时,还需要充分了解与景观设计相关的规程规范。
其次需要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明确委托方对该项目有哪些愿景,对项目的定位、对设计的造价、工期要求等等。
最后需要以人为本,了解该项目的主要使用人群及周边的生活人群。
从滨水景观的使用者的角度去体验和思考、调研,明确周边使用者对于滨水景观的实际需求,并将项目的设计定位与使用者需求有机结合。
3㊀滨水景观的特点滨水景观空间具体是指什么?滨水空间景观与常规的城市景观空间有哪些区别呢?滨水空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而滨水景观,则指在城市中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建设而成的滨水景观具有较强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边缘地带。
北方滨水景观绿化设计研究【摘要】城市的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形象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加强对滨水景观的设计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北方的滨水景观绿化设计做出探讨,并从设计原则和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滨水空间;绿化设计;湿地景观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绿化设计是一种艺术想象力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赋予绿化新的语言,沟通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
北方天气相对较为干旱,植被绿化过程中成活生长更为困难,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面貌,因此,加强对北方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北方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控制研究1.滨水景观中绿化设计的原则对于滨水区的绿化设计,要着重强调滨水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培育地方性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同时高度重视滨水区植被群落整体规划。
并且城市滨水空间的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的植被设计。
不同于传统的造园,自然化的植被设计要求:(一)多功能性原则滨水景观带绿化应满足城市居民在景观、生态、健身、文化、休闲等诸多方面的功能,诸如:生态环境功能。
景观绿地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绿地还能调节气温、湿度;休闲活动功能——景观绿地提供户外活动交际场所;景观文化功能——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品雕塑等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使滨水景观绿带外有花园之貌,内有人文蕴涵,为城市居民创造~个优美舒适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生态花园式的滨水景观带。
(二)植物造景原则为创建“绿、畅、洁、美”的景观生态型滨水道路景观形象,选择多种适合北方生长的树木花草,配置不同的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适地适树地营造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植物群落景观序列,突出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的景观、生态、文化特色。
(三)景观特色原则运用现代大手笔、大色块、多空间对比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将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黄河文化特色与大片绿地水体、少量景观建筑有机结合,构成绿树成荫、水系流润、百花争艳、市民畅游的滨水道路景观序列空间。
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以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为例杨栋山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近年来,基于水环境里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地完善和深入,诸多地区围绕着怎么样能够高效地开展水体保护和修复的课题做了很多工作。
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城市里面滨水的公园发生不合理用水与水污染现象时而发生,如果没办法第一时间对这些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即容易导致水生态逐渐地退化,某种程度上将会波及公园景观乃至周遭环境的质量情况。
本项目(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改造)大量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案例的经验,通过对舟山朱家尖的实地调研考察,进行了相关现状条件分析。
以景观动线体验展示为切入点,对舟山自在海滨水公园进行改造设计,具体研究成果如下:本文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滨水公园生态修复的原则和策略:(清水性原则、环境原则、生态多样性原则、水生态修复策略、景观构筑物恢复策略、植物生态修复策略)并将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用到实际景观设计之中。
关键词: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前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步入了飞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迫切要求不断地促进着城市滨水空间的迭代发展。
城市的滨水公园不但充当了城市泄洪排水等基本的生态功能,并且在城市绿地湿地景观的角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的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但是近些年来人类的活动对这些滨水空间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坏,工业污水排放,人类生活用水的排放等等。
这些生产生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滨水空间生态功能退化,动植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劣,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因此,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修复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生态修复才能使得环境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存空间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1城市滨水公园概述滨水公园一般是指为各种活动向公众开放的水域附近建造的公共空间。
生态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该部分组成了整个有机城市,并为其非常重要的部分。
设计与理论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063基于施密茨身体现象学的体验式城市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设计研究AN EXPERIENTIAL URBAN WETLAND PARK WATERFRONT SPACE DESIGN STUDY BASED ON SCHMITZ BODY PHENOMENOLOGY湖南师范大学 葛万宝过借助现象学理论来推动城市湿地公园的滨水空间设计研究与发展。
2身体感知与滨水空间的营造氛围2.1施密茨的现象学与身体感知身体与空间可分为身体的感知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施密茨的现象学理论认为身体综合知觉、整体体验与空间的关系。
生理器官会同时接收到日常空间中的事态,并不是单独孤立的。
如水空间通过对人的五官与皮肤等身体部位带来多重的感知与体验。
那么在成都江按湖湿地公园景观项目设计中,游园者的体验上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公园给游客带来的还有触觉与嗅觉上的体验。
首先人的触觉能够使身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石材与木材给人带来厚重粗糙与亲切柔和的感觉一样。
在游园中人对景观材料真实的触觉,增加了游客对环境的体验感受。
湿地公园滨水空间中最常见的触觉感受是足部对漫步于景观中材质的感觉。
滨水空间中对于草地、石板、木板水泥等不同材料的运用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于某些特定的景观场所赋予特定的材料,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激发人的向往体验。
如在滨水区域铺设木质平台与木质栈等可以激发人去做一些亲水性的活动,岸边浅水区域铺设大小不一的石块,会激发人的童心,脱去鞋子与水面互动。
木板、石块不同的材料肌理营造出丰富的触觉和视觉的体验感受[2]。
2.2滨水空间的营造氛围在温哥华城南部的滨水空间设计项目中,非常注重周边居民的感知程度,除此之外还融入了市民对城市的记忆,所以在公共性设施的引入上与城市居民的历史脉络相吻合。
从而激发起与市民的情感共鸣,来增加周边居民对滨水空间区域的归属感。
这种滨水景观空间是在市民情感感知与集体记忆进行设计基础上开发的。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_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3篇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1滨水景观公园的设计核心在于设计水陆之间的景观界面。
滨水景观公园是一种独特的现状景观,是形成城市印象的主要构成元素,极具景观的美学价值。
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景观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针对不同片区设计不同的主题和功能,实施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
自然生态是滨水景观公园最重要的景观特征,要结合自然生态对滨水景观公园进行设计,如自然驳岸应成为滨水区域的主要空间类型;碎石护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碎石间缝隙有利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波动折现路径具有强弱对比的力度感,注意节奏及其与地形的关系等。
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2滨水景观公园既是城市的节点,其本身同时涵盖上述景观要素。
作为展示城市面貌的窗口,滨水景观公园以舒适宜人的环境,陶冶市民的情操,净化市民的心灵,影响市民的行为。
因此,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城市环境生态的保护和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滨水景观公园设计中,应充分结合基地高差现状,合理布置亲水平台、漫步道、自然植被等景观,营造丰富多彩的滨水景观效果。
利用高差设计,构成纵向的景观序列形式,体现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增强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
在道路与驳岸的立体化设计中,根据现状高差,对不同区段的道路和驳岸进行高低区分,既能丰富整个场地内的景观空间层次,又能在防洪、灌溉等基础上进行多样组合。
关于滨水景观公园设计方案3滨水景观公园为城市居民与游客提供了亲水环境,是城市的公共旅游场所,吸引游人参与互动体会自然,满足日常休闲活动。
为此,滨水景观公园设计应当确保交通连续性、重视和增强水域景观的可达性与亲水性,保证游人可以欣赏到变化丰富的滨水景观、促进游人与自然的交流及增进市民间的交往活动。
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保证滨水景观公园各方面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基地景观的塑造是滨水公园最终服务于人的必要途径。
TM201浅析城市滨水景观环境设计张博涛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摘 要:针对城市滨水景观意义和我国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和问题,本文从城市滨水景观功能设计、依水景观设计、水体设计、游憩绿地设计、空间植物配置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滨水景观;滨水景观现状;滨水景观设计水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美好的水环境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
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应把滨水空间做为一种文化存在,以自然为底蕴,使城市的滨水空间不仅成为人们的生息场所,而且是精神的家园。
“我国城市滨水资源已非常稀缺,要让稀缺资源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就不能光从观赏的角度出发,而应更多地着眼于滨水景观的使用功能。
”1 滨水景观概述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它的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 1~2 km,相当于步行 15~30min的距离范围。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也是表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章节。
滨水景观主要是把当地的建筑、社会和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独一无二的滨水区域景观,它是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
滨水景观直接功能就是人们的生活必须的自然环境可以在城市滨水空间中的到满足;间接功能主要包括休闲娱乐、观赏、净化空气。
景观的内涵不仅包含了滨水区的自然风景,更表达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形态,反映了滨水环境在时空中转化的过程,涵盖着物质空间与人文景观的两种概念。
2 城市滨水景观的现状当前我国各城市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滨水空间只是单纯的利用,现如今逐渐过渡到深层次的开发改造。
形成了人口、经济向沿江、沿海聚集的倾向。
因为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工业、贸易的同步发展和繁荣给城市滨水地带繁荣的同时,由于过度的开发和污染排放的影响,许多城市滨水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大肆的追求商业利益、重工业的排挤,造成了人与水的疏离现象。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趋势与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人对水的喜爱仿佛与生俱来。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求也愈来愈趋于自然,趋于严格。
本文分析了现代城市河道景观的趋势,提出了景观设计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河道设计;自然景观;生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国古朴的生活哲学。
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的物质财富趋于富有,对于自然景观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除萌生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既有景观的理念,同时还追求有人工建筑的美,如园林、水乡、水城、滨水景观等方面的文化氛围。
理念的改观,使得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以下作简要分析。
1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趋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配套的市政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划也趋于完善。
在现代的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一方面是突出沿边景色,另外还要维持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在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的同时,营造人文景观。
目前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大致呈现以下几种趋势:1.1 既有生态环境得到维系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流失,总是城市工业化大发展的伴生物,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加深,既要“经济效益”,也要“青山绿水”的观念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这就要求在改造河流时要运用新的理念和方式,用“软性的”或“多自然型”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河流改造。
现代建造的河道景观,在铺装河底时不再完全使用混凝土来完成,河流的走向也不似以往那样僵硬笔直,而是做成有宽有窄的弯曲蜿蜒的形态,还适当的在水中建造小岛,或者制造出一些浅滩和深潭,用这些造型来增添河道的自然美;在防护和加固河岸时,采用的是生物固坡的方式,能避免使用工程固坡带来的生态破坏,使得人工河流在拥有自然美的同时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1.2 景观文化底蕴趋于浓厚作为城市的环境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城市河流不仅对城市风格和城市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更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建设。
基于这样的影响,在设计现代化的城市滨水景观时,不仅考虑到了其具有的供应水源、防洪排涝、提供绿地、保护自然、维持生态环境、休闲娱乐等功能,还将河流景观融合到城市的文化氛围中,使设计的景观与城市历史的发展、城市的风格特征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历程,又具有现代化的潮流气息,在带给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又能被文化艺术的人文气息所熏陶。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作者:曹菁旋赵磊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3期摘要:在环境时代到来的今天,人们对城市空间艺术和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城市对于河流、水道的期待也越来越多,因此城市与水的关系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城市滨水景观的塑造再度成为城市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前言人类与水的关系是密切的,而作为人类居住地的城市与河湖水系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绝大多数的历史名城,都是先有河后有城,许多城市的历史是沉淀在河道、湖泊、海滨和湿地上。
水系能蓄纳、排泄洪水,能提供水源,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而伴随河湖水系的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一、城市滨水景观的概念城市滨水景观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所共同构成的景观” ,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壤的区域。
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景观构成。
水域是城市滨水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它作为城市滨水空间的特殊物质实体,决定了与其他城市空问不同的特殊属性,具有可塑性、承载力、生态效应、文化内涵、心理调节等作用。
水际线中作为塑造水体形态的工具,堤岸是城市滨水空问特有的界面,也是保证防洪、旅游安全的重要设施。
对自然状态的水体而言,堤岸是河床的延伸部分,随水文状况而变化。
对城市中的水体而言,具有运输、防洪等功能的堤岸,经过长期整治多为人工状态。
陆域是滨水空问和城市空间的过渡面。
除绿化覆盖的部分之外,主要景观设施还有道路、广场等。
各个不相同的水域、水际线、陆域景观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滨水景观,构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二、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设计学中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
它涉及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水域和路域,还有水陆交接地带以及濒河(湖)湿地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