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以刺激失神经肌、痉挛肌和平滑肌,亦可用于治疗废用性肌萎缩。

一、电刺激作用原理

(一)电刺激对失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后,肌肉即失去神经支配而萎缩变性。为了减缓这种变化,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脉冲电流,刺激肌肉或肌群,使之发生被动的节律性收缩,通过锻炼,保留肌肉的功能,延迟萎缩及变性的发展,即为NMES对失神经肌肉的治疗作用。

对于变性肌肉,NMES的治疗作用有下述几个方面:

1、迟病变肌肉的萎缩:

在人和动物身上均证明,电刺激虽不能防止萎缩,但确可延迟萎缩的发展。其原理尚未彻底阐明,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被动的节律性收缩,与正常体育锻炼相仿,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保留肌肉的正常代谢。有实验证明:电刺激能使正常肌动脉血流增加86%。

(2)保留肌中的糖原含量,借此节省肌中蛋白质的消耗。肌蛋白消耗少,肌的消瘦即可减轻。

(3)规律性的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唧筒效应”,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代谢和营养,迟缓了萎缩。

2、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酶系统和收缩物质的破坏。

3、保留肌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其挛缩和束间凝集。

4、抑制肌肉的纤维化:失神经支配后,肌肉有纤维化及硬化的倾向。电刺激可防止肌肉结缔组织的变厚和硬化。

电刺激延迟肌萎缩的作是肯定的,而且比按摩有一定的优点如:

(1)电刺激能使肌块较重和肌力较强。

(2)电刺激能改善动静脉和淋巴循环,而按摩主要改善静脉和静脉回流。另电刺激改善淋巴回流的作用也比按摩强。

(3)按摩可防止拘挛,但对延迟萎缩多无效。

由于电刺激有上述优点,而且应用上比按摩节省人力,故在失神经肌肉的治疗上、较有价值。

(二)对痉挛肌的治疗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致的痉挛性瘫痪,过去是不主张用电刺激的方法来治疗的。但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现电刺激对这种瘫痪可收到松弛肌肉和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有人发现治疗7~15分钟后,肌肉平均可松弛4小时,有人根据交互抑制原理、用电流刺激痉挛肌的对抗肌,亦发现能产生松弛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目前一部分还处于假设的阶段。

其基本出发点,是根据肌肉中除了以前叙述过的肌梭感受器以外,在肌腱处还有一种称为神经腱梭(高基氏器)的感受器,肌肉强烈收缩时它被兴奋,其冲动由传入纤维传到脊髓,再经过中间神经元传达到不同的前角细胞,其结果是在肌肉收缩之后使该肌抑制和使其对抗肌易于兴奋。

电刺激痉挛肌的目的主要是要兴奋这种感受器,使它产生随之而来的痉挛肌的抑制,并兴奋长期不活动的对抗肌。这两个方面,都有利于改善两者的共济活动。

至于刺激痉挛肌的对抗肌,其目的是通过交互抑制使痉挛肌松弛,交互抑制的原理为:一侧有使屈肌兴奋的冲动传入时。同侧的屈肌兴奋而对抗肌则抑制;对侧的屈肌抑制而伸肌兴奋,对于同侧来说,一肌兴奋其对抗肌必将受到抑制。反过来,对抗肌兴奋,其对抗肌亦必将受到抑制。故刺激同侧痉挛肌的对抗肌时,在对抗肌收缩期间,痉挛肌即被抑制,这就是利用交互抑制原理刺激痉挛肌同侧的对抗肌使痉挛肌受抑制的过程。另外,同侧屈肌兴奋,对侧的屈肌即被抑制;反过来对侧的屈肌兴奋,同侧的屈肌亦必受抑制。因此,若需使同侧的屈肌受抑制,刺激对侧的相应屈肌即可。同理,要使同侧的伸肌抑制,刺激对侧的相应伸肌亦可。

痉挛肌电刺激主要是利用刺激痉挛肌肌腱中的高尔基氏器引起的反射抑制和刺激其对抗肌的肌腹引起的交互抑制来达到使痉挛松弛的目的。

二、电刺激治疗技术和方法

(一)电极技术

一般主张用双极法,因双极法能使电流集中于病肌而不致因邻近肌受刺激而影响治疗。但当肌肉过小(如手部小肌)或需要刺激整个肌群时,双极法就白够适宜,这时应采用单极法;这时用一小的主电极放于小肌运动点上,用另一较大的电极放在腰骶(下肢)或肩胛间(上肢)。

治疗时电极面积可大些,以免引起疼痛。双极法时可用两个5×8cm2或3×6cm2的电极,视肌肉大小而定。单极法时,主电极可用直径2.5~3cm的电极(小肌可小些),付电极多为100~200cm2。

(二)电刺激治疗时机的选择

1.失神经支配后头一个月,肌萎缩最快,因此宜及早进行电刺激。当不能肯定但疑及肌肉有失神经支配的情况时,也应尽早进行这种治疗。

2.失神经数月后,仍有必要施用电刺激治疗,但效果已不肯定。此时虽不一定能延迟萎缩的进程、但对防止纤维化仍有效。

但在进行电刺激之前,均应判明肌肉是否有恢复神经支配的可能。如根本不能恢复神经支配,则电刺激的作用就不明显,因一旦电刺激停止、肌肉仍然萎缩。因此,电刺激只是在肌肉仍有恢复神经支配的可能时才真正有用。当一时无法判断是否有恢复神经支配的可能时,宜先进行电刺激,然后定期作电诊断以观察其变化,直到能肯定无恢复神经支配的可能时,才可放弃治疗。

(三)电流波形的选择

由于在活体上,任一肌肉的周围都可能有其他肌肉和神经感觉。因此电刺激不仅可以刺激病肌而且还可能刺激了邻近的感觉神经和正常肌肉,刺激前者可以引起疼痛,刺激后者可使反应灵活的正常肌肉先发生收缩,这就达不到单独刺激病肌的目的。为此人们力图寻找一种能够专门刺激病肌而不致刺激其周围正常肌肉和感觉神经的所谓具有选择性刺激作用的电流。

理想的电流应具备的条件

(1)能选择性的只刺激病肌而不波及其临近的正常肌肉。

(2)能只刺激病肌而不引起或少引起感觉性反应。

(四)电流极性的选择

单极法时一般选用阴极,如阳极通电收缩大于阴极通电收缩时,可改用阳极作为刺激电极。如用双极法,阴极多放于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