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意见 (2).docx

  • 格式:docx
  • 大小:72.72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及国家未来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科研院所、企业、高新技术公司从事汽车、改装车辆和特种车辆及其零部件的研究、设计、制造、检测、实验和应用研究等工作以及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车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车辆工程技术、监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能力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

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

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

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

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

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

四、核心知识领域与专业核心课程(参照教育部本科主要目录(2012版))

核心知识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

工程基础、车辆理论、车辆设计、车辆构造、车辆试验学等。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机械

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基础、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车

身结构与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车辆有限元分析与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车辆工程生产实习、汽车

设计课程设计、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

实验主要包括:车辆构造综合实验、发动机台架实验、车辆电器与电子技术实验、

车辆性能台架实验、车辆道路性能综合实验等。

六、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

学业学分:17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八、各平台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基础课平台必修与选修课

公共基础选修课修读说明:

1.限选: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1学分);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2学分)。工科类学生要求选修至少1学分经济管理类课程。

2.任选:每个学生要求跨学科修读其它学科门类的课程不少于3学分. (二) 专业基础课平台必修课

(三) 专业基础课平台选修课

(四)专业课平台必修课

(五)专业课平台选修课

(六)集中实践环节

九、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表示相关度高,“●"

十一、双学位课程

十三、其他说明

制订人:李林升负责人: 李林升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