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区域扩散效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龙源期刊网
技术的区域扩散效应分析
作者:任健
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7期
科学知识的区域扩散
科学知识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相,即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使其具有正的外部性。一般来说,科学知识容易通过可编码化的方式,如书籍、报刊、杂志等形式传播,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各类网站等使信息可以短时间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与扩散。除了文字资料以外,各种会议交流、演讲、研讨会等口头传播的方式也很多。
科学知识中还存在一类所谓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这类知识“根植”于特定的地区或人,通常具有非正式、隐含的特性,是很难通过交流或文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而且有效地使用正式、编码化的知识需要这类知识。尽管由于默会知识的存在,使科学知识不能完全、自由地扩散,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知识比过去任何时候在空间上扩散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技术的区域扩散
综合Storper(1995)的分类和徐建国等(2004)的分类,本书按照公共(私有)特性把技术分为三类:一种是公共技术;二是准公共技;三是个人技术;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公共技术是指那些被广泛的运用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通用性的典型特征,如一般劳动力培训、高质量的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等,一般由中央政府提供(地方政府也部分提供)。共用技术虽然地区范围内来看产生于特定的区域,但是很多别的地方也可以搭便车,举例而言,对劳动力进行培训,凡是雇佣劳动力的区域都会获益,而不仅仅是劳动力供给区域。
所谓的准公共技术是指那些局限在特定技术领域,不能够被广泛的推广使用的技术,专用性特点明显,举例而言,某种特定技术领域的引用发展、基础设施等等,通常由地方政府提供。尽管地方政府在提供这类技术时,会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对称关系,但因为这类技术不会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的保护,同时因为其共性可以被更多的地区所广泛借用,学者Storper(1995)对美国农业技术进行研究发现,一个企业农业技术的领先,可以产生明显的扩散效应,从带来其它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其中超过一半的收益都会都是由其它区域所贡献。
私人技术的开发主体主要是企业或者个人,这种技术往往会通过申请专利获得法律保护,这种技术很难进行外部扩散,但是却可以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来进行技术的扩散,或者借助于雾化过程进行技术扩散。物化过程是指扩散包含在产品和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转移,即通过购买中间品和资本品而产生的技术扩散,如某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可使本企业的产品质量、性能龙源期刊网
提高,或者由于生产率上升而使产品价格下降,在此情况之下,企业通过购买生产各种生产设备或者中间产品,也可间接地享受到企业技术创新的所带来的好处,这还包括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技术外销效果,这种效果被叫做“物化的技术外溢效果”(Pure Rent Spillover)。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体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因素,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来快速增长的势头,且增幅要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FDI高达十万亿美元以上。
跨国公司的R&D活动与生产活动在空间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特征。R&D活动区位主要趋于大都市和科研院所集中区,且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地和公司母国;而生产活动单位分布要远比R&D活动机构分散(李小建,1999)。据Behrman and Fischer(1980)的研究,母国市场型、东道国市场型和世界市场型跨国公司的R&D活动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国外建立R&D机构;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母国建立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国外建立较高层次的R&D活动机构;世界市场型公司具有全球取向,在适宜区位都可能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特定的R&D机构。尽管R&D活动与生产活动具有不同区位分布,但无论是来自跨国公司总部R&D机构的创新,还是来自某一分支R&D机构的创新,都可能导致技术在其所有生产活动分布的空间扩散。江小涓(2002)认为FDI在技术的扩散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FDI的推动下,技术扩散主要通过竞争以及应用两个途径。技术扩散效应指跨国公司所具有的技术能力从外商投资企业内部向外扩散,技术竞争效应指国内领先企业为了应对跨国公司竞争而加快技术开发速度和提升技术水平,技术应用效应指国内企业应用跨国公司相关配套行业的先进技术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根据Coe and Helpman(1995)对21个OECD国家在1971-1990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的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国内R&D活动的资本存量,而且与国外R&D活动的资本存量有关;对于大国来说,国内R&D活动的资本存量比较重要,小国则受国外R&D活动的资本存量影响较大;对于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国家来说,收益于国外R&D活动的资本存量的程度较高。
总体上,随着跨国公司FDI的日益增加,跨国公司FDI带来的这种技术外溢效果是存在的,甚至带来了世界范围内技术的扩散和技术趋同,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水平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魏守华.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近期中国创新能力演变的特征.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3):30-36
[2]修文群.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情报学报,2002,21(2):197-208
[3]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管理世界,2004(8):75-80 龙源期刊网
任健,淮阴工学院经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