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仅推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

实践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征服与改造自然界,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这里可以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进考察。

1 从动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推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发展,推进的过程,是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开始,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国沦落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一条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儿女的愿望。但是,农民阶级失败了,资产阶级失败了。随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但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国独特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是一个曲折的进程。具体来看,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出现过挫折,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与中国具体实践紧密相关的过程,贯穿于中国革命与实践的发展历史过程中。200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总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代的历史统一性进行了论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2 从静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结构原则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构建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的基本原则。“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而实践作为人类创造性本质力量的外化,所显示的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是具体形式与作用也在发生变化。从整体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至关重要。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辩证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与中国文化传统现代化,两个命题要朝着结合点双向互动,良性互动,实现有效对接,“结合”才能达到最优化。从逻辑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中,以中国具体实践为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彰显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体现实践对于理论的提升作用。”当我们按照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特性来利用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感性知觉是否正确便受到准确无误的检验。如果这些知觉是错误的,我们关于能否利用这个事物的判断必然也是错误的,要想利用夜绝不会成功。可是,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该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是肯定地证明,到此时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征的知觉符合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发展——毛泽东思想

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即土地革命战争的前期和中期是毛泽东

思想的形成时期。

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序幕。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自动放弃领导权的错误,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表明我们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究竟以城市还是以农村为主要阵地开展斗争,这个问题却还没有解决。鉴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照搬苏俄中心城市起义的经验给中国革命造成的重大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农村建立并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初步解决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原因。条件以及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形式和道路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来考察近代以来社会现在化法政趋势而形成的理论观点,对于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较为广泛的指导意义,对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邓小平的影响就是促成了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事实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远远不止于此。我们认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解读实质上是一种实践诠释,它是在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出场逻辑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进行了“三位一体”的实践诠释,这种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价值。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解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文本解读,而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实践诠释。所谓“三位一体”就是世界历史形成的三个“前提”,因为马克思认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来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可以看出,“生产力,分工和交往”是世界历史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条件。

邓小平认为世界历史形成的根本前提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且认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认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四三个代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