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小作文--浅谈汉语新词语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新词的作文新词,是指在语言中新出现的词汇,它们可以是新创造的词语,也可以是从外语中引入并被接受的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词的产生和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关于新词,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和讨论。
首先,新词的产生源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许多新兴事物、新兴行业和新兴概念的出现,给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比如,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与网络相关的新词汇,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这些词汇的产生和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新词的应用对语言的丰富和灵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而新词的产生和应用,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时间的把握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时间管理”、“效率提升”等新词的应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新词的产生和应用也反映了语言的活力和变化。
语言是一个活生生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和发展。
新词的产生和应用,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认知和表达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拓展。
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因此,“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等新词的产生和应用,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视,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新词的产生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认知的不断更新。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研究新词的产生和应用,不断丰富和完善语言,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语言作为文化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讨和记录。
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语言发展规律。
二、新词语的定义与分类新词语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出现并广泛传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新词汇。
这些新词语的来源广泛,可能是源自网络、影视剧、新闻媒体、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新词语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网络新词语、流行语、方言词汇等。
三、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与产生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主要包括网络、影视剧、新闻媒体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新词语产生的重要来源。
此外,影视剧、新闻媒体等也是新词语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词语的产生往往与时代背景、社会热点、文化潮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许多与网络相关的新词语,如“网红”、“直播”等。
四、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与趋势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更新速度快、语义丰富、使用范围广泛等。
这些新词语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趋势。
同时,新词语的流行也受到社会热点、文化潮流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小鲜肉”、“佛系”等流行语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热点和文化潮流密切相关。
当代汉语新词语的趋势表现为:网络化、口语化、情感化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词语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和流行。
同时,口语化趋势明显,许多新词语都是从口语中产生并逐渐普及的。
此外,情感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许多新词语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治愈”、“萌”等。
五、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内涵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例如,“共享经济”、“绿色发展”等新词语,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而“佛系”、“宅”等新词语,则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汉语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分析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汉语新词语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问题,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新词语的翻译分析,本文旨在提高汉维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研究和实例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维吾尔语;翻译;挑战;解决方法一、汉语新词语的特点1.1 汉语新词语的定义汉语新词语是指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而崭露头角的新词汇。
这些新词语通常由创新的概念、新兴的事物或新的社会现象所引发,常常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
汉语新词语的出现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同时也丰富了为维吾尔语词汇。
[[1]]1.2 汉语新词语的形成方式汉语新词语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包括:组合词语。
通过两个或多个现有词语的组合形成新的词语,如“科技+金融=科技金融”;缩略词。
通过将长词或词组的一部分进行缩写形成新词语,如“人工智能=AI”;文化借词。
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经过中国化的转译和调整形成新词语,如“网红”从英语中的“internet celebrity”衍生而来;新义词。
通过对现有词语赋予新的含义形成新词语,如“打call”原本是指应援,现在也被广泛用于表示支持或喝彩。
例如,“妈妈”一词在汉语中可以用“母亲””、也可以用“娘”来表示。
对于目前的网络新词,有必要结合汉语丰富的组合特点,合理运用,以便对其所表达的意思有一个清晰的解释。
1.3 汉语新词语的发展趋势汉语新词语的不断创新和更替主要是由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类比思维驱动的。
语言的创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认知的变化。
人类认知的根本方式是用已有的经验去感知和认识未知的世界。
类比思维是人类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的内在驱动力。
因此,当人们调动语言资源去理解和表达对象世界的新概念和新内容时,类比思维很容易促使人们使用原有的语言结构,类比可以加速新的语言形式的诞生。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语言的不断演变,汉语派生词新词语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新词语不仅反映了社会现象、文化变迁和科技进步,还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来源、特点、形成机制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
二、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来源1. 社会现象与文化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新的事物、现象和观念不断涌现,为了满足表达需求,汉语派生词新词语应运而生。
例如,“互联网+”时代催生了“网购”、“直播”、“智能家居”等新词语。
2. 科技进步与行业创新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创新也推动了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产生。
如“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词汇,反映了科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3. 外来词汇的吸收与融合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许多外来词汇逐渐被汉语吸收并融入其词汇系统。
如“咖啡”、“沙发”、“派对”等词汇,都是从外来语言中引入并逐渐被广泛使用的。
三、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1. 形式多样性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形式多样,包括单纯词、合成词、短语词等。
这些新词语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形成了丰富的词汇系统。
2. 语义丰富性新词语的语义丰富,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各种新的概念和事物。
同时,它们还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情感色彩等特点。
3. 时代性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新词语会逐渐被淘汰,而新的词汇则会不断涌现。
四、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形成机制1. 语音变异与词汇创新语音变异是汉语派生词新词语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语言交流中,语音的变异可能导致新的词汇形式的出现。
同时,词汇创新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词汇形式和意义来满足表达需求。
2. 语法化与词汇化语法化是指将语法结构转化为词汇的过程,而词汇化则是将独立的词汇单位组合成新的词汇形式。
这两种机制在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目录摘要---------------------------------------------------------------- - 1 - 关键词-------------------------------------------------------------- - 1 -一、“新词语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 2 -二、比喻造词法------------------------------------------------------ - 3 -1、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 - 3 -2、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 3 -3、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 - 4 -4、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 - 4 -三、借代造词法------------------------------------------------------ - 5 -1、以专称代指通称------------------------------------------------ - 5 -2、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 5 -3、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 5 -4、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 5 -5、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 6 -6、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
新词新语分析、产生原因、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当代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造词语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生活时尚和社会热点也频繁更迭。
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对于新词新语的涵义,语言界有不同的界定。
但总体上有四种界定说法:1 新词语是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
2 新词语是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或短语。
3 新词语是指一个旧词所产生的新涵义或新语义、新用法。
4 新词新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
二新词新语的分类1 新造词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来语素合成的新词。
已有语素独立构成的词有:酷爽靓耶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屡屡出现,如作为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 零风险零消费音译新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德克士(di co’s)披萨(pizza)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FC)咖啡(coffee)扑克牌(poker)部落格(blog)哦了(OK)克隆(clone)艾滋病(AIDS)音译新词语,即按其所表达事物的概念音译引入汉语中的新词语如:电子邮件(e-mail)即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外语词相接近的读音,而在词义上保持了与2吸收外来词外语词相对应功能的新词语如:黑客(Hacker)纯外文缩写词:NBA USA KFC OK外文字母词外文字母加汉字混合词:SIM卡A TM机3吸收方言词方言词跨地域流行并入普通话,主要表现在北京方言和港台方言上,这两种方言的地理位置恰好构成南北相对之势。
跨地域流行的北方方言主要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方言词,如“宰人”4专业词语一般化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作为中国的主流语言,汉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许多新词语。
这些新词语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特点、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事件和事物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新词语。
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
2.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许多新词语。
如“区块链”、“元宇宙”等与科技相关的词汇。
3. 文化交流: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一些外来词汇逐渐融入汉语,如“咖啡”、“摇滚”等。
4. 网民创造:网络的发展为网民提供了创造新词语的平台,如“网红”、“佛系”等网络流行语。
三、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当代汉语新词语具有以下特点:1. 简洁明了:新词语往往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意思,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2. 创新性强:新词语的创造往往具有创新性,反映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 地域性:新词语往往具有地域性特点,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
4. 网络化:网络的发展使得新词语的传播速度加快,影响力扩大。
四、当代汉语新词语的影响当代汉语新词语对语言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丰富了汉语词汇:新词语的涌现丰富了汉语词汇,为表达新的概念和事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反映了社会变化:新词语反映了社会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通过研究新词语,可以了解社会的动态和趋势。
3. 促进了文化交流:新词语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文化的多样性。
4. 影响了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新词语的使用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五、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当代汉语新词语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继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词语涌现,丰富汉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色词汇 (或称语汇 )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体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符合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姑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停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表现。
比较稳固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停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见迭出,新词汇就层见迭出。
世界创建出了“电脑”这个奇特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用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屡次改变。
因此,词汇这玩艺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表现繁华的场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就被教课语法所汲取,形成新的教课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升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相同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色作一些商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其实不意味着它的全部规律均在改动中,应当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向两种,保持稳固的静态规律主假如构词规律,不停变化的动向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边就分两部分来议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固的静态规律(一)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半。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 ;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部分状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当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奇特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因此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目能够以字的数目来计,常用的大体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第一篇: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新词语的类别及其构词特征说起新词语的词类,我们必须认识现代汉语的词类。
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就进行一次又一次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但直到近20年,才达成了一定共识。
考虑到词类划分的可接受度,大部分的语法教科书将汉语词类划分为比较公认的 12 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以上为实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以上为虚词),也有的语法教科书附加拟声词和感叹词。
(一)新词语类别新词语主要反映新事物和新现象,并不影响语言的结构体系,所以新词语词类并未超出已有词语分类,只有一些数量上的变化。
新词语在反映事物概念和性质的实词方面增长速度很快,而鲜有反映语言结构关系的虚词。
2010年到2012年间,一共产生了1662个新词语,其中包括了新词汇和新短语。
在2010年里,持续了2009 年的某些词形样式如“被**”“楼**”“**门”“**族”外,也出新了一些新的样式,如“微**”“**姐”“**哥”之类。
2011年里,最流行的要数淘宝体和一些字母词的出现,除此之外的新词语延续了2010的某些样式。
2012年的新词语主要是一些具有娱乐精神的话语所引发的,如“甄嬛体”“元芳体”“舌尖体”等等。
在2012年里,一些平凡百姓的事迹被广为流传,群众自发用“最美”来形容他们,这属于当年的又一热点性词缀。
经过已有的统计来看,在2010年到2012年间一共出现了1662个新词语中。
其中名词在产生的新词中比例最大。
仅在2012年出现的525个词中,有278条是名词,占词语数目的85.54%。
这些词语有的表明了新出现的现象或者事物:如“矮穷矬”是指对于身材不高,家庭贫困,长相平平男性的戏称;“高富帅,白富美”则是与之相反的对应;有些则是旧词的新用法,如“备胎”本来意思是汽车的备用轮胎,现在则比喻备用人选;名词的巨量发展,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产物。
浅谈新时期汉语新词语作者:孙锦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6期【摘要】进入新时期以后,汉语新词语大量涌现,出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第三次高峰。
这一时期词汇的发展是由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词汇结构本身的因素三方面所决定的。
其主要来源是旧词、方言词、外来词及新造词。
其构词方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关键词】现代汉语新词语构词规律语言是一种人类交际与思维工具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合而成。
作为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语言体系总是处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词汇变化最快,也最明显,它是三要素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总能直接反映语言的变化轨迹与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新词新语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据统计,当前汉语新词语正以每年300-400条的速度增加①。
在这些不断涌现的新词语中,有的只是昙花一现,还有一些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到普遍的接受与认同,广泛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面对当前繁复的新词新语现象,我们有必要做到充分的把握与认识,这对现代汉语的规范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从语言变化的原因看新时期新词语的出现影响语言变化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英国语言学家简·爱切生认为:“语言变化是社会因素的刺激、语言结构本身的问题和人的心理作用这三者水乳交融的混合物。
”②下文将分别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词汇结构本身因素三个方面对新时期新词语大量涌现的原因加以阐释。
(一)社会因素美国语言学家P.Trugill指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的价值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
”③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布莱特更加鲜明地提出:“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作为社会现象的语言会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产生变化。
”④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不难看出,在影响语言变化的三个因素中,社会因素的作用无疑是根本性的。
一方面,语言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会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当代汉语中的新词语不断涌现,为语言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增添了新的元素。
这些新词语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因此,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以期为汉语词汇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新词语产生的原因1. 社会变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不断涌现,新词语应运而生。
例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购”、“共享经济”、“大数据”等新词汇。
2. 经济生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也催生了大量新词语。
如“网购狂欢”、“智能家居”、“共享单车”等。
3.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
4. 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加强使得外来词汇逐渐融入汉语中,如“二次元”、“萌文化”、“宅文化”等。
三、新词语的特点1. 简洁明了新词语往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如“996”(每周工作六天,每天九点至九点)等。
2. 形象生动新词语往往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生动地表达某种事物或现象,如“颜值”、“逆袭”等。
3. 反映时代特征新词语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互联网+”等词汇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四、新词语的影响1. 丰富语言内涵新词语的涌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生动性。
2.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新词语的传播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 反映社会问题与现象新词语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五、研究方法与展望1. 研究方法对新词语的研究可以采用文献法、实地调查法、网络调查法等多种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实地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了解新词语的来源、含义、使用范围和影响等方面的信息。
浅谈新词语的类词缀化摘要新词语具有类词缀的基本特点:语义虚化、结构定位、构词能产、标注词性。
语义特征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新词语义虚化的特点,进而说明新词语的类词缀化。
关键词新词语类词缀化语义特征近年来汉语中产生了一大批使用率很高的新兴词语,这些词语在用法上具有类词缀的语法特点,有学者称之为类词缀,也有学者坚持从严标准而持反对意见。
虽然其使用频率很高,但能否长期存在并最终进入基本词汇成为真正的词缀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在现阶段,这类词具有类词缀化倾向。
一、类词缀与词缀的区别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指出,“词缀只能粘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关系”。
词缀只表示语法意义,词汇意义高度虚化,是黏着、定位、不成词语素。
吕叔湘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里认为,类语(词)缀比语(词)缀“还差点”,它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
”类词缀是语素向词缀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具有词缀的语法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不完全具备。
二者的不同在于,类词缀语义并未完全虚化,它不同程度地保留了词汇意义,可以以词根的身份出现。
如“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
作为词缀的“~子”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说;只能附着在词根“刀、桌”的后边,位置固定;本身不能独立成词。
“硬性、可能性、积极性”的“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最常用的是“性格”。
作为类词缀的“性”词汇意义高度虚化,“在句法位置和结构关系上,去掉类词缀而不影响词语的语义表达”。
在“有关动物的生殖和性欲”一义上可以单说一般不单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说;位置不固定,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是不定位语素;一般情况下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是不成词语素。
二、新词语类词缀化的表现汉语新词类词缀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在以下几方面具有类词缀的基本特点。
1.意义虚化的表现近年来不断涌现出的新词语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语义上虚化,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原来的词汇意义。
试析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作者:张亚敏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12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量的新生词语涌现,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入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
新词语突出的特征就是“新”,我认为只要具备这一特征的词语都可称为“新词”。
下面我将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尤其是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的大量新生词语为对象进行研究,探讨“新词”的特点。
一.从构词角度看1、汉语词缀化现象突出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词根语素弱化、虚化为词缀语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从理论上说,允许这种处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渡成分的存在。
我们称之为“类词缀”,虽然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但具有向词缀靠拢的趋势。
大量“类词缀”的出现即称之为“词缀化现象”。
近年来,汉语新词“词缀化”趋势非常明显,出现了很多新型“类词缀”,如2006年的“门”(电话门、解说门);2007年的“奴”(房奴、车奴、白奴);2008年的“跑跑”(范跑跑)等。
其中2009年的“被”类新词的产生最令人关注,“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就业”等,这类词语充分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
2、缩略语趋势加强大量缩略语的产生是现代汉语的一大发展趋势,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缩略语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数量。
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人们追求简洁的心理,即所谓的“语言经济化原则”。
受这一原则的影响,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捷的方向发展,即用尽量少的字表达尽量多的内容,这逐渐成为人们对语言的基本要求。
如“贝克汉姆”简称“小贝”,“罗纳尔多”简称“小罗”,“白奴”指身负巨大压力的白领一族。
其他如“非典、入世、三讲、双规、倒扁”等都是目前人们常常听到的缩略语。
3、构词能力强在新生词汇中,有大量词语构词能力很强。
如:“走”(走低、走高、走穴、走弱、走强);“零”,(零距离、零增长、零贷款、零首付);“裸”,(裸婚、裸考、裸房)等。
关于新词的作文
新词,是指在语言中新近出现并开始得到广泛使用的词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
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词的产生和应用也日益增多。
新词的涌现,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
那么,新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呢?
首先,新词的产生源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层出不穷,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些新事物,人们不得不创造新的词语。
比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与网络相关的新词如“网红”、“云计算”等应运而生,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库。
其次,新词的产生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人们也会创造一些新的词语。
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慢生活”、“宅经济”等新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词的产生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首先,新词的涌现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库,使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新词的产生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认知水平,促进了语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再次,新词的应用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引领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总之,新词的产生和应用是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认知水平密不可分的。
新词
的涌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认知水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新词的产生和应用,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词汇库,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小作文: 2007年8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评议生活状况报告(2006)》,并公布了《2003年汉语新词语选目》,该《选目》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评议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我们的语言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很大,有计划地对汉语新词语进行动态跟踪考察,有社会语言学价值,又有词汇学意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些网民自发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释义,试举几例如下: 倒扁:台湾岛上通过静坐、游行等方式反对陈水扁的活动 动能车:以石油之外的能源动力来驱动的新型汽车,如电动车、电池车、氢动能车等 沸腾可乐:将“曼妥思”薄荷糖扔进可乐或汽水,瞬间产生大量气体的饮料。 骨性:风骨和个性 她经济:即三八妇女节的消费市场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题目自拟,字数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可以从任一角度切入,但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论。 浅谈汉语新词语特点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经常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以满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交际需要。每一种语言都因其民族文化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特性。著名学者罗常培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语言中受民族文化影响最直接、与文化联系最密切的,就是词语。特别在新世纪新阶段,经过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期间随着新事物新现象的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动,这些变化都最先体现在语言文字的变动中。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新词的不断出现。社会越是突飞猛进, 新词语的产生越是又快又多,汉语新词语大致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结构上以复合词为主,但也有一些
派生词,聚合成群:
复合词是指词根与词根融合而成的合
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最主要、最能
产的构词方式。新词语的产生也不例外,用
原有的构词材料和结构规则融合成具有新
意义的合成词,表达的是生活中出现的新现
象新事物。因其使用的普遍性和被大众广泛
接受而融合成新词,如:“倒扁”。
二、音节以多音节为主,较多的是双音
节,但也有三音节及多音节:
汉语的音节是双音节词占大多数,但现
在新词语也开始出现大量的多音节词,如三
音节:“她经济”,多音节:“沸腾可乐”,双
音节的优势已不太明显。
三、新词语产生的数量增大、从产生到
流传开来的时间大大缩短:
随着生活的巨大变化,人们思想观念的
解放,接受和吸收新事物新概念的能力也有
了极大的提高,因此这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新
词语。而且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网络的普
及,催生了大量网络语言的产生,同时也加
快了新词语的传播和使用。
四、新词语的中体现出汉语对文化和
新事物的强大融合能力:
对来自外语词的新文化和社会的新现
象,汉语表现出了巨大的融合能力,利用原
有的语言材料和结构规则,汉语的新词语巧
妙、形象生动的借入了新的概念,而对于借
自外语词和方言词的新概念,汉语也表现出
了强大的融合能力,丰富了汉语的表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在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涌现了一批批构词新
颖灵活的新词语。正是这些新词语,不但极
大的促进、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增强了
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展现出新时期新词语独
有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折射出
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