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组织行为学

  • 格式:docx
  • 大小:18.3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身边的组织行为学

在正式开始这篇学习心得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将我对此课程的理解作一个简单的阐述。我想,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掌握成熟的理论并将它们用于实践,用以解决实际存在以及潜在的问题,并在理论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宝贵经验。一个组织,为了某种或多种特定的目标,以某种特殊(独特)的形式组建起来。组织中另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人,则在这种特殊形式下发挥各自的作用。在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组织便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人是不同的,他有独立的思想及有别于他人的行为方式。组织同样也是有生命的,她因为人的存在而被赋予文化环境,同时又执行着一套用于规范化的准则。因此,在个人与组织间难免会存在冲突。Chris Argyris认为:“正式组织所遵循的那些原则对一个健康个体提出的要求与正常的心理需要不相符。正是由于这种根本矛盾,会使组织中的成员遭受挫折,产生抵触情绪,又失败感并且变得目光短浅。”基于现阶段我所了解的关于个体行为的有限知识,我的理解是:组织行为学的作用之一在于洞悉个体的行为表现,并找出导致此种行为表现的真实的,重要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以维持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平衡。涉及到群体行为及整个组织系统的理论还有待我进一步地学习。所以,这篇学习心得主要讨论的是关于人格,个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根据“人的人格向多元化发展的基本过程”的描述,大学时代的我们正处于婴儿时期至成年的过渡阶段末期,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方式已基本但仍不完全具备成年人的行为特征。我们将表现出一种主动的自我进取(埃里克森)和相对独立的状态,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考虑问题更有深度和前瞻性,并开始寻求自我价值(罗杰斯卡尔)。然而,这段时间以来我所观察到或是了解到的一些个体行为表现却不符合以上的基本趋势。我选取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并在后面附上我的理解。

小A的网络情结

小A刚进入大学便充满怨气,无论是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教学质量似乎都无法达到他的期望。面对自己辛苦12年换来的结果,小A一度产生强烈的退学的念头。无奈家人反对,小A只能勉强就读于该大学某专业。两个月后,小A陷入网络游戏的深渊。整个生活黑白颠倒,常常是彻夜奋战游戏,白天回寝室补觉,课没去过几次,作业也通通抄袭。这种不正常的生活维持了两年,结果就是,小A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身体发胖,不讲个人卫生,性格变得古怪异常,难融入集体,曾经和室友发生冲突,大打出手。挂科率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小A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与不愿去做过多的改变。

目前,小A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这仍弥补不了他的损失。他似乎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地消耗着他的青春。其实例子中的小A并不孤独,他只是该类人中的典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3所高校中,80%中断学业的大学生都是网络成瘾。为什么小A会有如此不负责任的表现?

小A的性格分析

先从他个人说起。一个人的人格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产物。大学时代的小A 很明显收到了负面环境的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使得他的人格并未进一步完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关研究文献表明,普遍认为“人的人格表现为某种形式的心理能量(当然假设存在这一能量)。而如果一个人的能量因受到阻碍而暂时得不

到释放,那么这些能量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得到宣泄。如果人们的能量没能通过他人(如管理者)提供的疏导渠道顺利释放,那么他们总有一天会设法在别处寻求宣泄。”(Chris Argyris)据资料显示,像小A这样的学生,在网游时通常会选择魔兽争霸这类游戏,扮演威震八方的国王,拥有“转生132级”的地位和权倾一国的荣耀;或是勇猛潇洒,统帅万马千军的骑士战将。在这种虚拟世界中,他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性别,外貌,特长及职业,然后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小A在心理能量无法通过现实满足,而需要系统又处于紧张状态(即发挥作用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借助网络游戏来释放能量。也就是说,我们先不给小A贴上“贪玩,不上进,坏学生”的标签,单就他的行为来看:他有一种要实现某种目标的需求而处于紧张状态,他需要在游戏中寻求能满足他的东西,于是沉迷于网络。心理学认为,人是精神需要分为合理需要与不合理需要,合理需要又分促进现实目标实现的需要及不能促进现实目标实现的需要。网络成瘾属于合理需要的后者,其表现之一就是它能相对安全地以较低的成本来满足人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要。但网络成瘾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还会由于在网络与现实间无法构架互相联系的桥梁,极可能造成心理上的痛苦和行为上分不清现实和网络虚拟世界,从而影响人的健康,价值观人格。小A明显感觉到了来自现实世界的威胁,产生了焦虑,冲突,挫折和失败的感受,继而促发了他的防卫机制(Chris Argyris):攻击,冲突持续存在,冷漠,抑制等。这些防卫机制使他变得难以接近,暴躁,内心充满矛盾,也掩盖了他人格的基本特质和内心的真实需求。我用大五模型给他进行了测评,…………不知道能否认为,小A的人格呈现出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病态组合。上了大学的小A很明显并未成熟(当然,这个成熟是一般人们的定位),反而出现了挫折——倒退(Clayton Alderfel),他未再寻求更高的成长发展需要,而是退回到之前的存在需要阶段。我一开始无法理解:他在现实中的挫折——倒退,却造成他在虚拟世界的不断追求。现在看来,也许由于他的需求并不能促使现实目标的实现,使他在两者之间产生了空间错乱感,以为在虚拟中的一切能弥补他在现实中的缺失。

建议采取的措施

以上讨论了那么多关于小A的故事,无非就是想说明他存在某些现实无法满足的需求,弄清这些需求,并及时做好疏导,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他的问题。小A所在的班级是个正式的组织,拥有29个成员,班委结构完整,分工也明确。班长及他的室友很早就注意到了他的行为异常,并向班主任作了“有保留”的汇报,他们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而事实上,这些措施大部分是事先将问题“归咎于”小A的顽劣表现,并没有深究他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了解到。从大一至大三,班主任与小A进行过几次谈话,效果并不显著。班长及支书曾采用“一帮一”的方法来帮助学习上稍有困难的同学,小A的积极性也不高。室友的包庇让他更加心安理得地出没于各网吧,考试中甚至形成了作弊圈来帮助他“顺利过关”。种种一系列的举动让我感到不解与不安。

首先,班主任并没有以整个班级的名义与小A进行严肃的谈话。我认为,让他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很有必要。唤醒他的责任感,不仅是对组织,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及家人。但他的性格确实让人望而却步,而其他人也未曾过多尝试与他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明确他的真实需求。

其次,在未明确他真实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看似有效的措施,试图束缚小A的行为。但结果恰恰相反,小A感觉到了更多的不自在与不安全,他自己都妄自菲薄,索性放弃成长的需要,甘心沦为网络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