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物涂层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31.51 KB
- 文档页数:3
羟基磷灰石涂层是一种生物活性涂层,具有优异的功能特性。
它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广泛,尤其在口腔领域中。
羟基磷灰石涂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生物活性涂层,具有多种优良的特性。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人体组织很好地相容,从而在医疗植入物表面形成良好的生物固定性。
其次,羟基磷灰石涂层还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在生理环境中长期保持稳定。
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能够促进骨细胞生长和分化,从而提高骨结合强度。
羟基磷灰石涂层在口腔领域中应用广泛,主要作为口腔植入材料的表面涂层。
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涂层能够与牙槽骨形成紧密的结合,提高种植牙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此外,羟基磷灰石涂层还可以作为口腔修复材料的表面涂层,如义齿、牙周植骨材料等,以提高修复体的使用寿命和患者的舒适度。
羟基磷灰石涂层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骨科领域中,它可以作为人工关节、脊柱植入物等医疗植入材料的表面涂层,从而提高植入物的使用寿命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此外,羟基磷灰石涂层还可以在生物工程、组织工程等领域中用作支架材料、细胞培养基等,为组织再生和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之,羟基磷灰石涂层作为一种生物活性涂层,在医疗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羟基磷灰石涂层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功能性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在现代医学和生物工程领域,功能性涂层的应用日益广泛。
从医疗器械到生物材料,功能性涂层在改善材料性能、增强生物相容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确保这些涂层在与生物体接触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其生物相容性的深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功能性涂层是指在材料表面施加的一层具有特定功能的薄膜或涂层。
这些功能可以包括抗菌、抗凝血、促进细胞生长、增强组织整合等。
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功能性涂层,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性能,使其更适合在生物体内应用。
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在特定应用中引起适当的宿主反应的能力。
一个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或涂层在与生物体接触时,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不良影响,同时还能够支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功能。
对于功能性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涂层材料的选择。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聚合物、金属、陶瓷以及生物活性分子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直接影响着它们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以聚合物涂层为例,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及其共聚物(PLGA)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药物输送和组织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这些聚合物的性能也受到其分子量、结晶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聚合物涂层材料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金属涂层如钛、钽等,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在骨科和牙科植入物中经常被使用。
然而,金属涂层在生物体内可能会释放金属离子,从而引起潜在的毒性反应。
因此,在使用金属涂层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如氧化、氮化等,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
陶瓷涂层如羟基磷灰石(HA),由于其与骨组织的成分相似,在骨科植入物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陶瓷涂层的脆性较大,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裂,从而影响其生物相容性。
因此,在制备陶瓷涂层时,需要优化其制备工艺,以提高涂层的质量和性能。
除了涂层材料的选择,涂层的制备方法也对其生物相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医用器械dlcdlc涂层原理医用器械的表面涂层技术是现代医学技术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因为它对于提高并保持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增强抗菌能力、提高附着力以及防腐等多种性能均有很大作用。
其中涂层技术中的dlc/dlc涂层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涂层技术。
本文将依次论述涂层技术、DLC涂层、DLC/DLC涂层、DLC/DLC涂层原理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涂层技术涂层技术是一种将特殊材料涂覆在金属表面或其他材料表面上的技术。
涂层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强医用器械的表面硬度、磨损、耐腐蚀性和材料可靠性,同时使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好的造影效果。
涂层技术还可以增强器械的抗菌性能,提高器械的附着力。
二、DLC涂层DLC是钻氮合金薄膜(Diamond Like Carbon,简称DLC)的缩写。
DLC是由C和H组成的一种非晶质碳氮合金材料,具有类似钻石的磁性和光学性能。
DLC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硬度高、抗磨性好、低摩擦系数、高温稳定性优良、耐腐蚀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光学性能优异等。
DLC/DLC涂层是一种基于DLC涂层技术的高级表面涂层技术。
它是将DLC涂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多次叠加之后形成的表面涂层。
DLC/DLC涂层具有以下特点:1、硬度高,抗磨耐腐性强。
2、生物相容性好,不同医疗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要求不一样,因此选择不同的DLC/DLC 涂层就可以满足不同要求。
3、无细菌生长,这可以在医疗器械表面形成一层细菌不能生长的屏障,从而保证器械的清洁和卫生。
4、增强表面附着力,形成具有良好耐磨性能的表面。
四、DLC/DLC涂层原理DLC/DLC涂层是将DLC涂层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叠加处理形成的。
DLC涂层的制备是在真空环境下,通过离子束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一层非晶质碳氮材料,其镀膜厚度通常在纳米水平。
在DLC涂层基础上,再次在真空环境下制备DLC涂层,即可形成一种DLC/DLC 涂层。
DLC/DLC涂层的叠加原理是利用稳定性好、在真空环境下几乎不分解的气氛分子,如氢、氮等,在前一层DLC涂层表面形成新的碳氮化合物,从而形成新一层DLC涂层。
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作为材料表面改性的一种先进方法,近年来在生物医疗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该技术通过将涂层材料加热至等离子态并加速喷射到基材表面,形成高性能的涂层,不仅能够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还能增强其耐磨、耐腐蚀等物理性能。
以下是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应用的六个主要方面。
1. 骨科植入物的表面改性在骨科手术中,植入物如人工关节、骨钉、骨板等需要与人体骨骼紧密接触并长期稳定。
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可将生物活性材料(如羟基磷灰石)均匀涂覆于植入物表面,促进骨细胞的粘附与生长,加速骨整合过程,减少排异反应,提升植入物的长期稳定性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心血管支架的涂层处理心血管支架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采用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在支架表面涂覆药物释放层或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能够控制药物缓慢释放,减少血栓形成,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快速覆盖,降低再狭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外科器械的抗菌处理外科手术器械直接接触人体组织,其表面的抗菌性能至关重要。
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能够将银、铜等具有天然抗菌特性的元素或其化合物沉积于器械表面,形成持久的抗菌涂层,有效抑制细菌附着与繁殖,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保障手术安全。
4. 生物传感器的敏感膜制备在生物医学检测中,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是关键。
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可精确控制涂层厚度与组成,用于制备高精度的生物分子识别膜,如酶传感器、DNA传感器等。
这些涂层能有效捕获目标生物分子,提高信号响应,促进即时诊断技术的发展,为疾病早期检测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
5. 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修饰组织工程是再生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核心在于构建适宜细胞生长的三维支架。
低温等离子喷涂技术可用于在支架材料表面引入特定功能团,如亲水性基团,提高细胞粘附与分化能力;或者通过喷涂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引导细胞定向生长,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拓宽了组织工程的应用范围。
医用材料的表面涂层技术是指在医疗器械、植入物或其他医用材料的表面上应用特定的材料涂层,以改善其性能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用材料表面涂层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1. 生物相容性涂层:通过在医用材料表面涂覆生物相容性材料,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降低对机体的刺激。
常用的生物相容性涂层材料包括聚乙二醇(PEG)、羧甲基纤维素(CMC)等。
这些涂层可以减少医用器械与组织的黏附和炎症反应,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
2. 抗菌涂层:为了减少医疗器械和植入物上的细菌滋生和感染风险,可以应用抗菌涂层技术。
这些涂层可以释放抗菌剂,如银离子、抗生素等,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种微纳米结构的涂层表面,使其具有抗菌效果。
抗菌涂层技术在导尿管、人工关节等医疗器械上得到广泛应用。
3. 促进组织修复涂层:为了促进医用材料与周围组织的愈合和修复,可以应用促进组织修复的涂层技术。
这些涂层可以释放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等,以刺激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
促进组织修复涂层技术在骨修复、皮肤创伤愈合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4. 药物缓释涂层:为了实现持续、控制释放药物的目的,可以应用药物缓释涂层技术。
这些涂层可以将药物嵌入或包裹在涂层中,通过缓慢释放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药物缓释涂层技术在心血管支架、药物输送系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仿生涂层:为了提高医用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的相容性和模拟生物组织的特性,可以应用仿生涂层技术。
这些涂层可以模拟天然组织的表面形态、物理化学性质等,以增强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和适应性。
仿生涂层技术在人工心。
《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涂层具有许多优点,如环保、无毒、抗腐蚀等特性,其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的研究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制备过程,以及对其性能的深入研究,为后续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制备2.1 原材料的选取生物质纳米颗粒的来源广泛,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壳聚糖等。
本文选取了天然的纤维素纳米颗粒作为研究对象,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2.2 制备过程(1)将选取的纤维素纳米颗粒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2)采用纳米沉积技术将纯化后的纤维素纳米颗粒进行涂层处理;(3)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涂层固化,形成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
三、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性能研究3.1 机械性能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对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等机械性能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基材的耐磨性和抗划痕性能。
3.2 抗腐蚀性能在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抗腐蚀性能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为基材提供良好的保护。
3.3 生物相容性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对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该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害,对细胞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该涂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其制备方法简单、环保、无毒,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在汽车、航空、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五、展望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生物质纳米颗粒涂层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
一方面,可以尝试采用其他类型的生物质纳米颗粒作为原料,如木质素、壳聚糖等,以丰富涂层的种类和性能;另一方面,将深入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涂层的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2010第39卷第3期广西纺织科技新型生物涂层技术夏永(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160)【摘要】阐述了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新型钛合金及生物涂层技术、rhBMP-2/PDLLA种植体涂层材料诱导成骨、用微束等离子喷涂在TiA16V4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新型生物涂层技术。并分析了其化学原理、方法、技术和发展方向。【关键词】涂层技术;生物涂层中图分类号:TB333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0-01-12作者简介:夏永,天津工业大学学生。
0引言涂层技术发展至今有了长足进步,生物涂层技术尤为如此。在近几年里,新型生物涂层技术层出不穷,有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新型钛合金生物涂层等新型的生物涂层材料,也有rhBMP-2/PDLLA种植体涂层材料诱导成骨、用微束等离子喷涂在TiA16V4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等新型的生物涂层技术。如下以这四个方面为例,对近年来出现的生物涂层新技术新材料做个介绍。
1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是以声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起始原料,以异丙醇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水热电泳沉积法在经壳聚糖(CS)溶液改性后的碳/碳复合材料(C/C),其表面沉积纳米HAp/CS生物复合涂层。1.1性能和制作方法碳/碳(C/C)复合材料是国际新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综合性能优异,其作为骨修复和骨替换惰性材料,极具应用前景[1]。壳聚糖(CS)是弱碱性多糖,其降解产物是氨基葡萄糖,可被人体完全吸收,具有促进骨细胞和成纤细胞黏附、分化和增殖的作用。二者都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为了发挥其力学性能,同时又能够诱导骨组织形成,可在其表面制备纳米HAp和壳聚糖的复合涂层,使其既具有基体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又具有HAp复合涂层的
优良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目前在金属基体表面制备HAp涂层的方法很多,但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纳米HAp复合涂层方法的报道很少、主要有等离子喷涂法、仿生法、电化学沉积法等[2]。1.2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虽然有多种制备方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HAp涂层,然而,到目前为止,HAp涂层C/C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涂层和基体的界面结合不良。随着涂层C/C复合材料动物体植入时间的延长,涂层易脱落,而且生物稳定性也较差。这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低;其二是涂层气孔率过大,不能有效阻止生理组织液的渗透,且植入后溶解速度过快。此外,在植入体内,C/C复合材料表面释放碳微粒也是尚待解决的难题。尽管所释放的碳微粒并不对周围组织产生影响,然而实验表明释放的微粒可以产生炎症。因此,如何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以及涂层的空隙结构是决定HAp涂层使用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2新型钛合金及生物涂层技术2007年,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三家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特种功能材料主题“与硬组织生物力学相容的新型钛合金及其生物涂层技术开发”课题通过了验收。该课题自主设计开发出两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钛合金TLM(Ti-Zr-Sn-Mo-Nb)和TLE(Ti-Zr-Sn-Mo-Nb),生物和力学相容性好,综合性能可与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Ti-13Nb-13Zr等优良医用钛合金相媲美,在原料、熔炼、加工、热处理等方面实现了较低成本化,综合力学性能宽泛可调,材料加工工艺简便高效,易加工成各类管、棒、板、丝、箔材及模锻、铸造产品。TLM合金可同时用于人体软组织(如血管内支架、心脏瓣膜等)和硬组织(关节、内固定器械等)的修复与
672010第39卷第3期广西纺织科技
(下转第74页)替代产品制造,具有多功能、多用途、高性价比和便于推广与普及性。新型氧化钛涂层可在形状复杂的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均匀成膜,兼具生物活性、厚度均匀、多孔性、低弹性模量、高结合强度等特点,其长效服役性高于传统等离子喷涂HA涂层。碳氮化钛涂层,具有高硬度、高结合强度及液体环境下减磨功能,可显著改善钛合金关节等植入件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3rhBMP-2/PDLLA种植体涂层材料诱导成骨种植牙在口腔医学领域里展开了前所未有的研发。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整合速度成为研究的焦点。早期的研究中[3],有学者将聚乳酸(PLA)作为载体与rhBMP-2复合后修复骨缺损,证实其具有较高的骨缺损修复性能。很多关于种植体活性涂层的研究往往都存在着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结果上的差异,即活性涂层能促进新骨的形成,但对骨结合率并无有效提高,而rhBMP-2/PDLLA复合物具有促进新骨形成和提高骨结合率的双重作用。目前常用一些种植体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整合,其中复合骨形成蛋白(BMP)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人基因重组rhBMP-2是一种具有高效骨诱导活性的生长因子,它需要合适的载体得以缓慢释放。为促进种植体早期骨愈合,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有:种植体表面粗糙化;复合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如BMP,粘附肽RGD。将rhBMP-2与PDLLA复合制成生物活性涂层,涂布到种植体表面,以期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提高种植体的骨结合率。涂层中的rhBMP-2是一种在骨愈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调控因子,具有高度的骨诱导活性,有学者研究表明单纯的BMP-2涂层能诱导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并改善种植体-骨结合[4]。综上所述,rhBMP-2/PDLLA这种新型生物活性涂层具有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形成,缩短骨愈合期、提高骨结合率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用微束等离子喷涂在TiA16V4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羟基磷灰石(HA)与人的牙齿和骨骼的化学组成非常近似,成为一种最具价值的人体植入材料。这种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工艺沉积在植入体上。微束等离子喷涂[6]可以减少喷涂过程中HA颗粒的过热倾向,能较快地调整工艺参数。迅速改变涂层的结晶度,能使涂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生物活性。通过调整喷涂参数可得到三类典型的涂层结构。第一类结构,喷涂电流30A,离子气流量2SLPM,喷涂距离60mm。这种结构并不呈典型的层状结构,涂层中含有大量未熔化HA颗粒,与APS喷涂得到的高结晶度HA涂层结构相似。提高氩气流量,降低喷涂电流有利于形成此类涂层。提高离子气流量使HA颗粒的飞行速度增加,缩短其在焰流中的停留时间;降低电流,等离子喷涂功率降低。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整个喷涂过程对粒子的热输入减少,颗粒熔化程度降低。此外,喷涂距离也是形成这类涂层结构的重要因素;第二类结构,喷涂电流40A,离子气流量1.3SLPM。与第一类结构相比,这种涂层呈现典型的层状结构,表明在喷涂过程中颗粒熔化良好,熔融的颗粒碰撞到基体后扁平化充分,涂层表面比第一类涂层光滑。较高的电流值和较低的氩气流量意味着较低的粒子速度和较高的电弧功率,粒子在焰流中的滞留时间延长,热输入增加,熔化充分,有利于形成此类典型的层状涂层结构;第三类结构,喷涂电流40A,离子气流量1.3SLPM,喷涂距离140mm。可以看出,这类涂层未熔化HA颗粒很少,表明喷涂中颗粒熔化良好。与第二类结构显著不同的是,在第三类涂层结构中几乎观察不到层与层之间有明显的界限。第三类涂层结构是由非晶相的连续堆积形成。形成第三类涂层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较长的喷涂距离,熔化的HA颗粒在大喷涂距离条件下凝固迅速,有利于形成非晶相。在电流30A、等离子气流量2SLPM和喷涂距离140mm的条件下也能得到相同的涂层结构,但是由于熔化不充分的颗粒高速碰撞到基体后反弹,沉积效率比较低。实验表明[6],第二类结构的衍射谱存在明显的织构,与原始粉末和第一类结构的衍射谱有明显的区别。织构的存在使得该涂层的结晶度很难精确测定,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涂层的非晶含量比较少。等离子喷涂的HA涂层具有织构,用MPS方法制备的第二类结构织构更加明显。长骨和牙釉中所含的HA晶体在c轴有很强的择优取向,且这种择优取向对于HA晶体的体内稳定性有利,可见第二类结构中的这种强的织构对HA涂层的长期稳定性极其有利。
5结语新型生物涂层技术日新月异,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新型钛合金及生物涂层技术、rhBMP-2/PDLLA种植体涂层材料诱导成骨、用微束等离子喷涂在TiA16V4基体上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只是冰山一角,在当今的科技发展情况下,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适用性的生涂层技术为目标的。从社会发展方向看,新型生物涂层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它将向着高科技、高适用、多方向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李颖华,曹丽云,黄剑锋,曾燮
682010第39卷第3期广西纺织科技
(上接第68页)榕.碳/碳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的制备[J].航空材料学报,2009,(4):81-84.[2]沈卫,顾燕芳,刘昌胜.羟基磷灰石的表面特性[J].硅酸盐通报,1996,(1):45-52.[3]韩建生,刘瑞敏,贾太周.rhBMP-2复合体在颌骨缺损修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5):512-515.[4]SigurdssonTJ,NguyenS,WikesjoUM.Alveolarridgeaugmenta—tionwithrhBMP—2andbone—to—im-plantcontactininducedbone[J].IntJPeridonticsRestorativeDent,2001,21(5):461-473.
[5]AebliN,StichH,SchawalderP,eta1.Effectsof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andhyaluronicacidontheosseoin-tegrationofhydroxyapatite—coatedimplants:anexperimen-talstudyinsheep[J].JBiomedMaterResA,2005,73(3):295-302.[6]贺定勇,赵秋颖,赵力东,孙旭峰.喷涂工艺参数对HA涂层结构和结晶度的影响[J].材料研究学报,2006,(6):659-663.[7]现代材料动态[J].2007,(5):26.
种,但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这方面的实战经验。开展项目教学的好处就在于不仅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实践,更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开展的项目,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而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项目教学可以结合校内的一些活动或者企业来开展。比如学校里的演出服、校服,服装专业表演秀的系列服装,各种服装设计大赛或者企业里的项目。开展项目教学不是要另设课堂,而是将开展的项目融进课堂,灵活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开展项目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并积极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架起一座桥梁。1.4充分结合设计和工艺,实现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和统一性结构设计是服装款式设计的延伸和再造,工艺是实现和检验结构设计的后续。在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中,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上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要密切结合设计与工艺。所以,款式分析是结构设计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款式分析,充分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要表达的东西,共同完成在设计与结构上的统一。准确把握服装的造型,制定合理的规格尺寸。要成为优秀的制版师必须对工艺也十分精通,否则,无法指导样衣进行试样,也无从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案。所以在教学上,不能孤立地认为设计是设计、结构是结构、工艺是工艺。在讲授女装纸样设计这一部分,可以充分使用三部分结合的方法。比如在讲女装连衣裙纸样设计时,在讲完基本的制图原理和实例之后,可以叫学生设计几款连衣裙,然后大家共同分析款式,提出制图思路,最后挑选其中一款将其按1∶2的纸样设计出来,并将其按照相应的生产工艺制作出1∶2的成品。在学生完成成品的制作之后,将其成品穿在1∶2的小人模上进行展示,共同探讨成品是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版型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方案等等。这样的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全方位系统了解掌握结构与设计与工艺的关系,为其实现专业课的相关性和统一性提供平台。当然,款式设计部分和成品制作部分不占用课上的时间,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分析和点评占用课上时间。而成品的工艺标准也不同于成衣制作课上的标准,只需做试样即可。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还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当然,在其他类的纸样设计中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