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7.47 KB
- 文档页数:4
终极有机EL技术”——荧光材料实现与磷光同等的发光效率核心提示:日本九州大学最尖端有机光电子研究中心(OPERA)宣布,开发出了使荧光材料以100%的内部量子效率发光的有机EL器件。
这是将OPERA以前开发的“热活性型延迟荧光(TADF)”材料掺杂在传统荧光发光有机EL器件的发光层实现的。
日本九州大学最尖端有机光电子研究中心(OPERA)宣布,开发出了使荧光材料以100%的内部量子效率发光的有机EL器件。
这是将OPERA以前开发的“热活性型延迟荧光(TADF)”材料掺杂在传统荧光发光有机EL器件的发光层实现的。
与原来的TADF相比,可以用更通用、更简便的方法制作出有机EL 材料和器件,同时还具有器件耐久性高的优点。
OPERA负责人安达千波矢对这次新开发的技术充满信心,甚至“被(外部技术人员等)称做有机EL的终极技术”。
九州大学开发的辅助掺杂剂和此次的发光原理。
颜色为单独发光时的发光色。
有机EL器件的发光层一般要组合使用受电流激发产生激子的主体材料和直接关系到发光的掺杂剂材料。
据论文作者、OPERA的中野谷一介绍,此次有机EL器件的发光层使用的主体材料是“传统有机EL使用的通用材料”。
作为发光材料(掺杂剂)使用的荧光材料为发蓝色光的TBPe、发绿色光的TTPA、发橙色光的TBRb以及发红色光的DBP等,也都是通用材料。
如果直接使用这些材料,有机EL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最高只有3~4%。
元件采用的荧光发光掺杂剂材料和发光时的光谱。
OPERA在这些材料构成的发光层中,添加了TADF材料作为辅助掺杂剂,由此提高了外部量子效率,蓝色光为13.4%,绿色光为15.8%,橙色光为18.0%,红色光为17.5%。
该技术可带来两大好处。
一是由于基本结构是材料设计自由度高而且在器件制造方面已经有丰富技术经验的荧光材料器件,因此可以更加简便地开发出发光效率高的有机EL器件。
另一个好处是有望大幅改善高发光效率的有机EL器件的发光寿命。
摘要本论文围绕稀土配合物掺杂聚合物的光致发光现象,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以Eu(DBM)3Phen为例,通过分子设计合成稀土配合物Eu(TTA)3nL(L=TPPO,TOPO,Phen,Bipy,H20),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即为Eu(TTA)3nL配合物。
2对Eu(TTA)3nL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通过XRD光谱和亚稳态寿命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Eu3+离子的微观环境没有随浓度增加及第二配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高浓度的掺杂样品中未发现导致荧光淬灭的稀土离子聚集体或团簇存在。
研究吸收光谱时,结果表明掺杂体系的光吸收过程主要由第一配体TI'A控制。
3.根据荧光光谱,采用Judd—Ofelt理论对Eu(TTA)3nL掺杂PMMA材料的辐射特性进行了预测,计算了其荧光量子产率、Q2,Q4,R,荧光分支比B和跃迁速率,结果表明膦氧类第二配体显示最大的荧光量子产率和最快的跃迁速率;含氮类配体显示其次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快的跃迁速率;H20的量子产率最低和荧光寿命最短,跃迁速率也最慢,这主要取决于第二配体P=O、C=N、O—H键伸缩振动所消耗的能量,这对聚合物光纤放大器的设计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AbstractTllisthesisreportedthatthephotoltuninescenceofrare.earthcomplexesdopedinPMMAmatrixand血eelectrochemiluminescenceofacetonitrilesolution.Therelatedresearchhasbeencarriedoutasfollows:1.ForEu(DBM)3Phen,theEu(TTA)3nL(L--triophenylphosphineoxide,tfioctylphos}phiueoxide,1,10一phenanthroline,2,2一bipy,H20)weresynthesizedandthestructuresweredeterminedbyelementalanalysisandIRsDectra.Theresultsdemonstratethatthesynthesizedproductsarerare.earthcomplexesEu(TTA)3nL,whichhavegoodthermalstability.2.Eu(TTA)3nLdopedpoly(methylmethacryate)(PMMA)withdifferentdopingconcentrationwerepreparedTheiropticalpropertieswerestudiedbytheabsorption,XRD.andmetastablestatelifetimespectra.Concentrationquenchingwasnotdetectedandthelocalstructureandasymmetryinthevicinityofeuropiumionswerenotchangedwhilechangingthesynergeticligands.Meanwhile,throul曲theabsorptionspectrawecallconcludetheenergyabsorptionprocessoftheeuropiumcomplexiscontrolledchieflybythecentra】ligand。
Y3+和Gd3+对LaBO3:Eu3+发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马晶;赵婉男;李艳红【摘要】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不同掺杂浓度Y3+和Gd3+的LaBO3:Eu3+发光粉,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XRD研究结果表明:发光粉的结构与基质掺杂离子的种类和掺杂浓度有关系.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适量比例Y3+和Gd3+离子掺杂将提高LaBO3:Eu3+发光粉的发光强度.Y3+和Gd3+离子最佳掺杂摩尔分数分别为1.5%和12.5%.5 D0→7F2与5 D0→7F1跃迁发射的相对强度比值说明:掺杂改变LaBO3:Eu3+中Eu3+局域环境的对称性.发光性能改变主要受晶体结构、掺杂离子电负性影响.Gd3+离子掺杂更有利于发光粉结构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改善.【期刊名称】《发光学报》【年(卷),期】2018(039)009【总页数】7页(P1213-1219)【关键词】溶胶-凝胶燃烧法;LaBO3:Eu3+;发光粉;发光性能【作者】马晶;赵婉男;李艳红【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42;中国振华(集团) 新云电子元器件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18;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11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82.31;TQ133.31 引言稀土发光材料在紫外到红外波段范围内优良的发光特性使其在显示、照明、生物标记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4]。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除与激活离子本身电子跃迁特性有关外,基质的晶体场和电子结构对激活离子的发光特性也有着较大影响[5]。
合适的基质能为发光离子提供良好的发光环境[6-9]。
近些年来,利用替换基质阳离子掺杂方式微调基质结构而进一步改善发光性能的研究已引起人们极大兴趣[10-11]。
在众多的发光基质中,硼酸盐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结构多样性等特点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12-13]。
稀土配位及稀土配合物在发光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赤峰学院化学系化学本科班王丽丹指导教师:桑雅丽前言:含有稀土元素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既具有稀土离子独特的光、电、磁特性,又具有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优良加工性能,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功能材料,已引起广泛关注。
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作为无机发光、有机发光研究的交叉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稀土配位特性稀土元素是一类典型的金属,能与元素周期表中大多数非金属形成化学键。
在金属有机化合物或原子簇化合物中,有些低价稀土元素还能与某些金属形成金属—金属键。
表1是稀土配合物按化学键的分布情况[1]。
表1稀土配位化合物按化学键的分布由表1的数据表明:在这些化合物中,与稀土直接配位的原子有卤素,氧族(氧、硫、硒、碲),氮族(氮、磷、砷),碳族(碳、硅、锗)和氢等五类元素。
按其成键多少,依次是氧、碳、氮、卤素、硫(硒、碲)、氢和磷(砷)。
配位化合物(包括络合离子)及金属有机化合物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指与它结合的δ配体的配位原子数或π配位所提供的π电子对数。
根据图1可以看出稀土有大而多变的配位数,3d过渡金属的配位数通常是4或6,而稀土元素离子最常见的配位数为8或9,这一数值比较接近6s,6p和5d道数的总和;稀土离子具有较小的配体场稳定化能,而过渡金属的晶体场稳定化能较大,所以稀土元素在形成配合物时键的方向不强,配位数在3 ~12范围内变动[2]。
由图1可以看到其中最常见的配位数为8和9,对稀土化学键及电子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稀土化合物中其化学键的性质属极性共价键,稀土常以6s、6p和5d轨轨道参与成键, 其轨道总数为9,这就是稀土化合物配位数以8和9为主的主要原因。
统计数字表明:具有8和9配位数的配合物约占总数的65%,配位数高于8和9的配合物显著减少,配位数低于8和9的配合物数目也显著减少。
二、稀土配位化学[3]配位化学处于多学科交汇点,稀土配位化学是稀土化学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
目录前言1.LED 的应用 1.1 LED 灯的概述1.2 与传统灯的区别2. LED 筒灯(3W)的设计2.1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2.2 印刷电路板的制作2.3 仿真测试3. LED 筒灯(3W)的实验验证 3.1 制作测试平台3.2 实验测试摘要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材料生长技术与器件封装工艺的进步,大功率LED器件的发光效率及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LED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照明领域包括室外照明和室内照明。
但是由于LED的外形和发光特性等与传统灯源不同,使得现有的照明系统无法适用于LED。
所以如何对LED进行光学系统设计,对发挥功率型LED的潜能,促进整个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LED 照明灯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意义,阐述了照明理论与灯具设计基础;然后论述了LED 灯具的设计思路,针对LED 灯具设计,本文采用结合照明设计软件对LED 照明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设计的思路,在照明系统未制造前就分析其光学特性是否符合照明标准,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缩短了设计和制造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字:LED;筒灯;照明;设计;制作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th of 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device packagingtechnology progress large power LED device luminous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areimproved greatly. LED is more and mor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field of lighting including outdoor lighting and interior lighting . But due to the LEDappearance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traditional light source different making theexisting lighting system is not suitable for LED. So how the LED for optical systemdesign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wer of LEDs potential promote whole semiconductorligh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play a decisive role role.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LED ligh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and significance elaborated the illumination theory and lighting design basis and thendiscusses the LED lighting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LED lighting design this paper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lighting design software for the LED lighting system bycomputer simulation design ideas in the lighting system is not made before the optical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iance with the lighting standard reduce theconsumption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s shorte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cycleimproving economic benefit. Key words: LED downlight lighting design production LED 筒灯的设计与制作前言日光灯作为一种光亮柔和而有效的光源在全世界广受欢迎,无论是在家居、商店、办公室、学校、超市、医院、剧场,还是在商业冰柜、广告灯箱、地铁、人行隧道、人防工程、夜市灯饰照明等,只要需要照明的地方均可见到日光灯。
第49卷第12期人工晶体学报Vol.49No.12 2020年12月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December,2020 Ba2YAlO5:Eu3+,Na+荧光粉的合成和光致发光性能研究段欢,崔瑞瑞,邓朝勇(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摘要: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Ba2YAlO5:0.2Eu3+,x Na+(x=0.01,0.03,0.05,0.10,0.20,0.30)荧光粉,研究了Eu3+,Na+掺杂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荧光材料的微观形貌,使用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学特性进行观测和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浓度猝灭和能量传递现象。
在613nm监测波段下,激发光谱在270~290nm处岀现O2-—Eu3+电荷转移带,395nm和465nm处岀现峰值,在465nm处峰值最大,对应于7F…^5D2跃迁。
在465nm监测波长下,观察到在613nm处发射峰最强,对应于跃迁,钠离子最优掺杂浓度为x=0.03。
通过理论计算得岀基质中的能量传递在最近邻离子之间。
对发光材料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和分析,计算得到热猝灭激活能的值为0.058eV,计算岀Ba2YAlO5:0.2Eu3+,0.03Na+荧光粉的色坐标位于(0.61,0.39),非常接近于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色坐标(0.67,0.33)。
关键词:荧光粉;高温固相;光致发光;浓度猝灭;能量传递;热稳定性;色坐标中图分类号:O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5X(2020)12-230246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Ba2YAlO5:Eu3+,Na+PhosphorDUAN Huan,CUI Ruirui,DENG Chaoyong(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nic Composites of Guizhou Province,College of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izhou L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 A series of Ba YAlO5:0.2Eu3+,x Na+(x=0.01,0.03,0.05,0.10,0.20,0.30)phosphors were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by high temperature solid phase method.The effect of Eu3+,Na+doping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studied.Observe the morphology of fluorescent materials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Th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phosphor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Conduc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and energy transfer.Under613nm emission,O2-—Eu3+charge transfer band appears at270nm to 290nm,peaks appear at395nm and465nm,the peak at465nm is the highest,corresponding to the7F()—5D transition.Under465nm excitation,it is observed that emission peak is the strongest at613nm,corresponding to the5D()—7F transition,and the optimal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ion is x=0.03.Theoretical calculation verified that the energy transfer in the host material is between the nearest neighbor ions.Thermal stability test analysis of the luminescent material show tha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rmal quenching is0.058eV,and color coordinates of Ba YAlO5:0.2Eu3+,0.03Na+ phosphors are calculated locate in(0.61,0.39),which is very close to the standard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0.67,0.33) stipula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ghting.Key words:phosphor;high temperature solid phase;photoluminescence;concentration quenching;energy transfer;thermal stability;chromaticity coordinat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62010);贵州省高层次创新人才(黔科合人才[2015]4006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781号)作者简介:段欢(1993—),男,湖北省人,硕士研究生。
串联OLED的应用摘要: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Tandem OLED)是在传统的OLED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通过电荷产生层(CGL)将多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的OLED。
相比与传统的单一OLED,串联式OLED具有发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功耗小,寿命长,稳定性高等优点。
对于Tandem OLED来说主要的关键部分就是电荷产生层,但是对于(10nm)为电荷产生层的串联OLED器件,随着CGL 以Liq(1nm)/Al(x=1–3nm)/MoO3层中Al厚度超过2nm,器件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横向电流泄露,以及像素点外发光区域,本文对此介绍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荷产生层功率效率The Application of Tandem OLEDGUOShun17722407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200444 Abstract:Tandem OLEDs have evolved from the traditional OLEDs, which are OLEDs that connect multiple light-emitting units through a charge-generation layer (CG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OLED, tandem OLE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luminous efficiency, low driving voltage,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ng life and high stability. The main key for Tandem OLEDs is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but for a kind of tandem OLED that use Liq (1 nm) / Al (x = 1-3 nm) / MoO3 (10 nm) as th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urrent lateral spreading causing light emission over an extremely large area outside the OLED pixel along when the Al thickness exceeds 2nm.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Keywords:Tandem OLED CGL Power efficiency Efficiency目录1.引言 (3)2.正文 (3)2.1 OLED的基本原理 (3)2.2 串联式有机发光二极管 (5)2.3 以Liq(1nm)/Al(x=1–3nm)/MoO3(10nm)为电荷产生层的串联OLED的性能研究和优化 (7)3.结论 (10)参考文献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高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e3+, Tb3+共掺杂Sr8Si4O12Cl8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本实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将样品经过一次300℃的预烧,一次800℃的预烧,一次920℃的保温合成了单一相氯硅酸盐Sr8(1-x-y)Si4O12Cl8: xCe3+, yTb3+ (0≤x≤0.04,0≤y≤0.06)系列荧光材料。
将烧制好后的样品经过研磨,制成粉状后,对该体系的结构,发光特性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光致发光光谱,漫反射光谱,热淬灭等。
光谱分析表明Sr8Si4O12Cl8: Ce3+激发谱覆盖250nm~370nm紫外光区,并呈现340nm~550nm宽带发射。
随着Tb3+的掺杂,从Ce3+到Tb3+的能量传递现象明显出现,通过对Ce3+/Tb3+掺杂比率的调整,Sr8Si4O12Cl8: Ce3+, Tb3+的发光颜色覆盖了紫蓝、冷白、黄绿光区,对应的色坐标从(0.18,0.13)变到(0.35,0.47),这表明Sr8Si4O12Cl8: Ce3+,Tb3+是一种有潜力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材料,可以用于室外光源或手机背景灯。
关键词:氯硅酸盐,白色荧光粉,Sr8(1-x-y)Si4O12Cl8: xCe3+, yTb3+,稀土,光学材料,高温固相法第一章绪论1.1照明历史及LED的诞生照明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古人利用稻草、木材、油脂、蜡烛、燃料甚至是萤火虫、月亮作为光源获得灯光。
现代意义上的电光源直到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后才出现。
1.1.1火光源照明时代虽然有自然光可以帮助照明,但黑夜和冬季是漫长的,自然光是无法满足人的需求。
据科学家推测:在一次雷电劈中森林中的树木后,我们的先祖经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用火。
拒考古资料记载,早在距今70万年前到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就已经聪明的将火运用到生活中了。
火的应用是人类在照明历史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之后大约三万年的时间内,火帮助人类创造了原始文明。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热法合成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掺杂稀土发光纳米材料姓名:陶萍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无机化学指导教师:方岳平20080501陶萍芳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水热法合成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其稀土发光纳米材料2005级无机化学纳米材料方向研究生:陶萍芳导师:方岳平中文摘要水热溶剂热制备技术是一种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的常用制备手段。
该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多数材料能够在临近临界点的加热加压系统下,在一种适宜的溶剂中溶解。
自Heath及其合作者开拓了利用溶剂热法制备半导体纳米线的新方法之后,这种方法就被广泛的用于一维和空心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与研究工作。
因此,我们选择水热法作为我们的制备手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在于通过简单的水热法,探索合成不同的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和稀土发光材料,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各种测试表征结果进行分析,结合一些常见的生长机制,提出合理的模型来解释合成的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同时,对合成的纳米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以期待制备的材料具有特别的物理性质。
论文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纳米材料及其发展过程,叙述了纳米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对纳米材料的合成现状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水热法在纳米材料的合成中的应用。
第二章简单介绍了通过无模板和表面活性剂技术,用水热法成功的制备了碲化银纳米管。
制备的样品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表征。
探讨了碲化银晶型转变。
并基于低温β-碲化银内在的晶体结构提出了卷曲机理来解释碲化银纳米管的形成过程。
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样品显示出有趣的拉曼散射增强现象。
第三章主要是采用简单的溶液-液相-固相(SLS)方法,一步合成了围绕金属Sn核垂直生长出一层In(OH)3纳米棒的蒲公英状核壳微球(Sn@[In(OH)3纳米棒])。
稀土氟化物及其发光性质介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教育2005级蒙班苏雅乐其其格 200513512指导教师德格吉呼副教授摘要稀土发光材料是稀土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其中稀土氟化物是稀土发光材料的重要部分之一。
稀土与氟化物具有独特的性质:稀土元素内层4f轨道具有不充满性,留有填充电子的空位。
氟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解离能低,所以氟化物有离子性强,绝缘性好,折射率小等特性。
在本论文中主要介绍了稀土氟化物的有些性质和制备方法及其它的发光性质。
关键词稀土,氟化物,发光性质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ⅢB族这个位置代表了57号元素La到72号元素Lu,共15种元素,统称为镧系元素,与ⅢB族另两种元素以镱(Y),钪(Sc)合称为稀土元素[1]。
“稀土”这一名称起因于它们的矿藏稀散,认识较晚,并且有“土性”。
“稀土并不稀”,稀土元素作为整体来说,并不稀少,现已探明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总储藏量达0.0153%,可供人类开采使用500年以上[2~3] 。
他们的活泼性仅次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4]。
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已被美国,日本等国家列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关键元素,其开发和应用将会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所以,大力研究和推广稀土的应用对科技创新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5]。
现在我们只要谈到发光,几乎不能不谈及稀土,稀土发光几乎涵盖了现今整个固体发光的领域,稀土发光材料是稀土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稀土发光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和检测三大领域[6]。
稀土是一个巨大的发光材料宝库,元素周期表中从原子序数57-71的15个镧系元素加上钪和镱共17个稀土元素,无论他们被用作发光材料的基质成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7]。
稀土元素由于4f电子处于内层能级,被S和P轨道有效屏蔽,f-f跃迁呈现尖锐的现状光谱且具有长寿命激发态构成了其发光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稀土元素作为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其配位数丰富多变,通过稀土离子与丰富多变配位体的相互作用,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修饰和增强其发光特性,产生了十分丰富的吸收和荧光信息[8]。
XXXX 学院XX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 业 物理学年 级 2008级姓 名论文题目 ZnO 材料的电学性质指导教师 XXX 职称 讲师2012年5月1日学号: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 ZnO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 (2)2. ZnO材料的电子输运特性 (2)2.1模型描述 (3)2.2稳态输运特性 (5)3. 掺杂ZnO材料的电学特性 (6)3.1掺杂Nb2O5对ZnO压敏材料电学性能的影响 (8)3.2掺杂MgO对ZnO压敏材料电学性能的影响 (8)3.3掺杂Al(NO3)3对ZnO压敏材料电学性能的影响 (9)4. ZnO材料的光电特性 (10)5. ZnO材料的应用前景 (10)5.1在传感、图像记录、压电等领域的应用 (11)5.2制作微型激光器 (11)参考文献 (12)ZnO材料的电学性质学生姓名:李帅学号:20087041009华锐学院理工系物理学专业指导老师:冯金地职称:讲师摘要:本文从ZnO薄膜的晶体结构、电子运输特性、电学特性、光电特性等方面综述了ZnO材料的应用前景。
重点介绍了用MonteCarlo模拟描述ZnO电子运输特性的方法以及掺杂Nb2O5、MgO、Al(NO3)3对ZnO材料电学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ZnO;电子运输;电学特性;光电特性Abstract:This paper sums up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ZnO materials from the crystal structure , 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electrical properties,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Especially it focuses on the way of taking MonteCarlo to describe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ZnO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when Nb2O5,MgO,Al(NO3)3 are mixed .Key Words:ZnO; Electronic Transport; Electrical Properties;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引言ZnO薄膜是一种具有压电、气敏、光电和透明导电等多种特性的功能材料,对ZnO的研究有望开发出光、电、热等多功能集成化的器件,因此ZnO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毕业论⽂:基于tracepro的led导光管设计毕业论⽂:基于Tracepro的LED导光管设计摘要:微细侧发光导光管可以将LED点光源转化成线光源。
为了同时发挥LED光源和CCFL光源的优势,本⽂对导光管模型进⾏了改进,使不同长度导光管均能满⾜良好的出光性能。
在⽹点公式基础上引⼊⾮线性修正参数α,并找到导光管长度与α的对应关系,得到不同长度导光管的优化⽹点排布形式。
针对较短导光管光能利⽤率偏低的问题,采⽤导光管⼀端⼊光,另⼀端镀反射膜的⽅法,可显著提⾼光能利⽤率。
模拟结果表明,该类导光管光能利⽤率达到63%以上,亮度均匀性达到93%以上,可应⽤于⼤中型尺⼨的液晶背光模组中。
TracePro是⼀套普遍⽤于照明系统、光学分析、辐射度分析及光度分析的光线模拟软件。
⽐起传统的原形⽅法,TracePro在建⽴显⽰系统的原型时,在时间上和成本上要降低30-50%。
关键词:LED;导光管;光能利⽤率;TraceProAbstractMicro-opticalside-emitting light pipe can transform LED light from point source to linear source and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LED and CCFL when used in LCD backlight module.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of light pipes with different lengths, this article, improves the light pipe model and introduces nonlinear correcting paramet - 12 -结束语 - 19 -致谢- 20 -参考⽂献 - 21 -第⼀章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半导体技术是⼀种健康、节能、环保型照明产品。
长余晖发光材料概述之杨若古兰创作摘要本文综述了长余晖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制备方法,并简单介绍了硫化物长余晖发光材料、铝酸盐长余晖发光材料及硅酸盐长余晖发光材料.关键词:长余晖;发光材料长余晖发光材料简称长余晖材料,又称夜光材料、蓄光材料.它是一类接收太阳光或人工光源所发生的光的能量后,将部分能量储存起来,然后缓慢地把储存的能量以可见光的方式释放出来,在光源裁撤后仍然可以长时间发出可见光的物质[1].长余晖材料被激发当前,能长时间持续发光,其关键在于有适当深度的圈套能态(即能量存储器).光激发时发生的自在电子(或自在空穴)落入圈套中储存起来,激发停止后,靠常温下的热扰动而释放出被俘的圈套电子(或圈套空穴)与发光中间复合发生余晖光.随着圈套逐步被腾空,余晖光也逐步衰减至消逝.而圈套态来源于晶体的结构缺陷,换言之,追求最好的晶体缺陷以构成最好圈套(品种、深度、浓度等)是获得长余晖的次要身分.余晖时间的是非决定于圈套深度与余晖强度,余晖光的强度依附于圈套浓度、容量与释放电子(或空穴)的速率.而晶体缺陷的发生除了材料制备过程中天然构成的结构缺陷外,主如果掺杂.长余晖发光机理实际是发光中间与缺陷中间间如何进行能量传递的过程,具体的长余晖材料有分歧的发光模型,但最流行的是两类:一是载流子传输;二是隧穿效应.前者包含电子传输、空穴传输和电子空穴共传输,后者包含激发、能量存储与热激励发生发射的全程隧穿和仅是“热激励”发射的半程隧穿.除这两类外,学术界还有学者提出位形坐标[2]、能量传递、双光子接收和Vk传输模型.至今为止,上述模型都是根据已有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设,可以解释必定的实验景象,但缺乏足够的论据,也存在若干不确定身分,难以让人服气,而发光机理的研究又是为新材料设计提供物理根据所必须的,有待进一步深入.该模型是T.Matsuzawa等人[3]于1996年为了解释的余晖发光机理时提出的,也是最早解释激活长余晖材料余晖机理的模型之一.他们研究的光电导时发现,当紫外光照靠近负极时,观测到的光电流是靠近正极的三倍,说明是空穴充当了载流子.由此他们认为充当的是空穴圈套,而为电子圈套.他们提出的余晖机理模型如图1所示.在紫外光的照耀下,基态上的电子被激发到激发态,在基态能级发生的空穴被释放到价带能级,改变成.随后空穴在价带迁移过程中被俘获,使得改变成.激发光停止后,被束缚的空穴受到热激发被从头释放到价带后又被俘获构成的激发,返回基态而发射即余晖发光.图1 空穴转移模型2.2“隧穿”模型1958年,W.Hoogcustraten等[4]在低温下观察到了某些硫化物具有长余晖发光,这与以往所发现的景象有所分歧.由此,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解释是:电子通过“隧穿”效应不经过导带而直接进入发光中间从而发生余晖发光.其过程如图2所示.图2 共激活长余晖材料的“隧穿”模型3.1高温固相法[5]高温固相反应法也称干法,即把达到请求纯度、粒度的原料按特定的摩尔比用球磨均匀混合后,在必定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等条件下进行灼烧的制备方法.刚开始制备时须要很高的灼烧温度,后来发现通过添加助熔剂如、或两者的混合物可以降低灼烧温度.研究标明,助熔剂的加入不单降低了反应温度,同时还加强了磷光体的发光强度.长余晖发光材料的制备必须在高暖和还原剂(如氢气、木炭、活性碳)介入的条件下才干进行.制备所需的最好温度、时间及所用的还原剂由具体实验而定.高温固相反应法的次要长处是工艺流程简单,操纵方便,成本较低,具有广泛的利用性.其缺点是所需温度较高,灼烧时间长,晶粒较大须要研磨,而在球磨时会形成晶体外形的改变,同时影响发光功能,使发光亮度降低.3.2燃烧法[6]燃烧法是指通过前驱物的燃烧合成材料的一种方法.当反应物达到放热反应的点火温度时,以某种方法点燃,随后的反应即由燃烧放出的热量保持,燃烧产品就是拟制备的材料.该法的次要道理是将反应原料制成响应的硝酸盐,加入作为燃料的尿素,在必定温度下加热几分钟,经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溢出大量气体,进而燃烧,几十秒后即得到疏松的泡沫状材料,不结团、易粉碎.该方法在制备长余晖材料时大大降低了炉温,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合成方法.但制备过程中有发生大量无害气体,对环境晦气.而且到目前为止,该法制得的产品在纯度和发光功能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提高.3.3溶胶-凝胶法[7]溶胶-凝胶法起源于1846年,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方法得到较大发展.该法是采取特定的材料前驱体在必定的条件下水解,构成溶胶,然后经溶剂挥发及加热等处理,使溶胶改变成收集状结构的凝胶,再经过适当的后处理工艺构成纳米材料的一种方法.溶胶-凝胶法制备长余晖发光材料,反应从溶液开始,原料能够达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这是机械方法混料所达不到的程度,而且原料纳米微晶粒尺寸小、概况能高,是以与高温固相法比拟能大幅度降低反应温度且能制得纳米级的长余晖粉.但该法制备长余晖材料时存在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原料价高、环境不敌对、长余晖功能欠安等缺点.3.4微波辐射法[8]微波是一种廉价高效的热源,该方法制备长余晖材料时,前期工作与高温固相法不异,只是在烧结时不必高温炉,而是使用微波炉,在必定条件下用微波来提供反应所需能量使其发生反应.因为微波加热与传统的加热方式比拟,具有全体加热和选择性加热的特性,加热速度快、环境温度低,使该方法具有反应快速,省时节能的长处.另外它还具有实验设备简单,实验周期短,产品疏松,粒径小,颗粒分布均匀,结果重现性好等长处.在节能和环保日益得到看重的今天,该方法在长余晖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利用势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看重.沉淀法是利用可溶于水的物质,与沉淀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从水中沉淀出来,沉淀物经洗濯、过滤,再加热分解而制成高纯度超细粉体.经常使用的沉淀剂有、和.共沉淀法可分为单相共沉淀法和混合物共沉淀法,长余晖材料制备属于混合物共沉淀法.请求控制沉淀条件以便使分歧金属离子尽可能的同时沉淀,以包管复合粉料化学组分的均匀性.沉淀法具有反应温度低,样品纯度高、颗粒均匀、粒径小,分散性好等长处.但长余晖材料绝大多数为多组分体系,用该法制备时存在原料选择困难,所用原料难以满足具有不异或附近的水解或沉淀条件,是以对长余晖材料制备而言,共沉淀法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法,相干的报导也很少.虽然长余晖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但目前利用最广泛的仍是传统的高温固相法.传统的长余晖材料主如果碱土金属硫化物(如CaS:Bi、CaSrS:Bi等)和过渡元素硫化物(如ZnCdS:Cu、ZnS:Cu 等).它们具有如下缺点[9]:(1)化学波动性差;(2)余晖时间短,只要十几分钟.稀土掺杂的硫化物长余晖发光材料开辟了簇新的天地,主如果以稀土(主如果)作为激活剂,或添加、等稀土离子或等非稀土离子作为助激活剂.稀土硫化物长余晖发光材料的亮度和余晖时间为传统硫化物质料的几倍.以硫化物为基质的长余晖材料覆盖了从蓝光到红光的全部可见光范围,但未能广泛利用.自从1993年Matsuzawa等人[10]合成了共掺Dy的并研究发现其余晖衰减时间长达2000min.随后,人们有接踵开发了一系列稀土激活的铝酸盐长余晖材料,如蓝色24 1:CaA O Eu Nd ,和蓝绿色41425:Sr Al O Eu Dy ,,其长余晖材料及其余晖功能参数见表1.与硫化物长余晖发光材料比拟,铝酸盐长余晖发光材料具有发光效力高、余晖时间长、化学功能波动的长处,但发光色彩单调,遇水不波动.铝酸盐的长余晖材料,其激活剂主如果等稀土氧化物,助溶剂为,余晖发光色彩次要集中于蓝绿光波长范围.时至今日,虽然铝酸盐的耐水性不是很好,但铝酸盐体系长余晖材料24414251:,:SrA O Eu Dy Sr Al O Eu Dy 和,仍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用,是现阶段次要的长余晖材料.表1 几种铝酸盐长余晖发光材料的发光功能长余晖材料的构成 发光色彩 发射波长/nm余晖强度/mcd·m-2 余晖时间 /min 10min 后 60min 后 CaAl2O4: Eu2+,Nd3+ 青紫 44020 6 >1000 SrAl2O4: Eu2+ 黄绿 52030 6 >2000 SrAl2O4: Eu2+,Dy3+ 黄绿 520400 60 >2000 Sr4Al14O25: Eu2+,Dy3+ 蓝绿 490350 50 >2000 SrAl4O7: Eu2+,Dy3+ 蓝绿 480-- -- 约80 SrAl12O19: Eu2+,Dy3+ 蓝紫 400-- -- 约140 BaAl2O4: Eu2+,Dy3+ 蓝绿 496-- -- 约120 ZnS:Cu 黄绿 53045 2 约200 ZnS:Cu,Co 黄绿530 40 5 约500 采取硅酸盐为基质的长余晖材料,因为硅酸盐具有良好的化学波动性和热波动性,同时原料廉价、易得,近些年来愈来愈受人们看重,而且这类硅酸盐材料广泛利用于照明及显示领域.1975年日本开发出硅酸盐长余晖材料,其余晖时间为30min.此后,多种硅酸盐的长余晖材料也接踵被开发,如2272273:,:,:,,Sr MgSi O Eu Dy Ca MgSi O Eu Dy MgSiO Mn Eu Dy 、、.硅酸盐基质长余晖材料中的次要激活剂为,其发光色彩仍集中于蓝绿光.余晖功能较好的是Eu 和Dy 共掺杂的227Sr MgSi O 和227Ca MgSi O ,其余晖持续时间大于20h.此外,在Mn,Eu,Dy 三元素共掺杂的中观察到了红色长余晖景象.硅酸盐体系长余晖材料在耐水性方面具有铝酸盐体系没法比较的上风,但其发光功能较铝酸盐材料差.因为长余晖发光材料的品种较多,分歧的材料具有分歧的发光机制,而有些材料的发光机理目前还不太清楚,是以只能做出一些粗略定性的解释.因为对发光机理认识不太清晰会导致对材料的功能掌控及认识上的不零碎,进而会影响到其利用.是以,对长余晖发光材料发光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次要意义.此外,因为长余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较多,而且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是以对各种长余晖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优化组合将对长余晖发光材料的推广利用起到很关键的感化.[1]刘应亮, 雷炳富, 石春山,等. 新型长余晖发光材料研究[C]// 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究会论文摘要集.2005.[2]张天之, 苏锵. : , 长余晖发光性质的研究[J]. 发光学报, 1999, 20(2): 170-175.[3]MATSUZAWA T,AOKI Y,TAKEUCHI N etal.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waves in Chemical Sytheses [J]. Electrochem. Soc. 1996, (143):2669-2670.[4]JIA W Y, YUAN H B, LU L Z.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d by the LHPG Method[J] .Journalof Crystal Growth,1999,(200):179-184.[5]罗皓菡. 铝酸盐长余晖发光材料: 的制备与表征[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6]李文植, 杨坤涛. : 荧光粉燃烧合成工艺的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 2006, 13(3):58-61.[7]彭绍琴, 曾锦萍, 李越湘,等.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光材料[J]. 稀土, 2005(2):76-78.[8]宋春燕, 刘应亮, 张静娴,等. 微波法合成橙红色长余晖磷光粉[J]. 暨南大学学报:天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4, 24(5):93-96.[9]孙继兵, 王海容, 安雅琴,等. 长余晖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 罕见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 37(2):189-194.[10]Kowatari M, Koyama D, Satoh Y, et al. The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luminescence from a long-lasting phosphor exposed to ionizing radiation[J]. Nuclear Instruments &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2002, 480(2-3):431–43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SHUNDE POLYTECHNIC毕业论文题目:LED灯照明设计与测试方法系(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专业:应用电子技术班级:09应用电子学生姓名:梁永昌学制: 3 年学号:09130349指导教师:李凡阳专业负责人刘文彬起止时间:2012年03月—2012年06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班梁永昌同学:指导教师:系主任:目录目录 (3)摘要 (4)第一章引言 (6)第二章LED灯模块和电路系统的设计 (8)第一节LED灯模块的设计 (8)2.1.1 外形设计 (7)2.1.2 LED灯珠的选用 (8)2.1.3 设计时要注意的地方 (13)第二节电路系统 (14)2.2.1组成电源模块的元器件 (14)2.2.2 电源板的线路 (18)第三章安装与测试 (20)3.1 材料选择 (20)3.2 安装 (21)3.3 测试 (22)总结 (25)参考文献 (26)摘要【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灯具也逐渐的变化了,从功耗高、发光率低的白炽灯到功耗低、发光率高但寿命短的日光灯,从价格便宜、能耗低、发光率高的节能灯到灯的颜色可以通过遥控去改变,灯的寿命更长,体积更小,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叱咤风云的—LED灯具,LED灯有工作寿命长、低功耗、响应时间快、体积小、重量轻、耐抗击、可调光、调色、环保等优点。
但设计LED 灯具还需要讲究方法的。
【关键字】LED,设计Abstract[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fixture also gradually changed from light, high power consumption, low rate of incandescent lamp to low power consumption, high light but short life of the fluorescent lamp, from cheap,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light energy saving lamp to light colors can b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to change, lamp life is longer, smaller volume,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all-powerful - LED lamp, LED lamp has long service life, low power consumption, fast response time,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resistance to fight, adjustable light, col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advantages. But the design of LED lamps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method.[ Key words ] LED, design第一章引言白炽灯自发明以来已有150年历史,而白光LED灯泡生产才几年。
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技术进展及应用
摘要:综述了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性能,以及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着重介绍了高温固相反应法、燃烧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微波法等制备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长余辉发光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
Abstract:Review the long afterlow luminescence materials performance,as well as long persistence luminescent materials luminescent mechanism.Mainly introduces high temperature solid phase method, combustion metho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sol-gel method, coprecipitation method, microwave method and preparation methods.Finally, a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long afterlow luminescence materia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
1、引言:
当某种物质受到诸如光的照射、外加电场或电子束轰击等的激发后,只要该物质不会因此而发生化学变化,它总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多余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能量是以可见光或近可见光的电磁波形式发射出来的,就称为发光现象。
主要类型有:光致发光、电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X射线及高能粒子发光、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等。
[1]而长余辉发光材料又叫蓄能发光材料,是光致发光的一种。
它能在外界光源照射的情况下储存能量,然后在激发光停止辐射后,持续地将这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2、各种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性能的比较
同硫化物体系相比,氧化物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如下特点:
(1)发光效率高
多铝酸盐发光材料在可见光区具有较高的量子效率,尤其一些灯用发光材料其量子效率达到了90%以上[2,3],充分显示出这类荧光体在电光源及可见光显示领域的应用前景。
(2)余辉时间长
对于硫化物体系,发光余辉一般为3~5h。
目前在氧化物体系中磷光体余辉最长的是Eu2+激活的碱土铝酸盐,其发光亮度达到人眼可辨认水平的时间可达2000min以上。
(3)化学性质稳定
由于多铝酸盐氧化物体系特殊的组成和结构,因而这类磷光体能够耐酸耐碱耐候耐辐射。
抗氧化性和紫外线强,材料的寿命长,可以长期在空气和一些特殊的环境下使用,同时由于这类材料化学性质稳定,因此还具有荧光猝灭温度高的特点。
(4)没有放射性危害
由于在硫化物体系中要通过添加CO等放射性元素提高其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因而对人体和环境具有危害性,在氧化物体系中不需添加这类元素,因此氧化物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对人体和环境十分安全。
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
材料在受激停止后继续发出
的光称为余辉。
余辉持续的时间称为余辉时间,小于1 μs 的余辉称作超短余辉,1-10μs 间的称为短余辉,10μs-1ms 间的称为中短余辉,1-100ms 间的称为
中余辉,100ms-1s 间的称为长余辉,大于1s 的称为超长余辉。
[4]
其具体机理如下:激活剂(施
主)被掺入基质后,在禁带中靠近导带的位置形成一系列杂质能级,对在导带运动的电子起陷阱作用,电子可能在陷阱中停留很长的时间,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被释放;在光子的激发下,电子从激活剂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过程1);若电子直接返回基态能级即产生瞬时发光现象(过程2),就是荧光发射;光激发还会使一些电子跃迁到导带上(过程3),并被限制在陷阱中(过程4);如果处于能级陷阱中的电子得到足够的能量E ,它们就会从陷阱中释放出来(过程5),这是,它们可能是被陷阱重新俘获,也可能是通过导带跃迁到激活剂基态(过程6),与发光中心复合,引起长时间的发光即余辉。
4、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4.1 高温固相反应法
高温固相反应法也称干法, 即把达到要求纯度、粒度的原料按特定的摩尔比用球磨均匀混合后, 在一定的温度和加热时间等条件下进行灼烧的制备方法。
刚开始制备时需要很高的灼烧温度, 后来发现通过添加助熔剂如P 2O 5、B 2O 3或两者的
混合物可以降低灼烧温度。
4.2 燃烧法
该方法是用硝酸盐和有机还原剂的混合水溶液在较低的温度下燃烧, 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
4.3 水热合成法
该方法是在高压下直接在溶液中进行反应, 产生氧化物或复合组成化合物沉淀( 或析晶) 。
反应的驱动力是各反应组分的溶解度差, 溶解度大的组分溶入溶液, 溶解度小的组分从液相中析出。
Kutty 等[ 5]利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地合成了长余辉发光材料。
研究表明, 该方法的优点是合成条件温和, 体系稳定, 粉料晶粒发育完整, 团聚程度很轻。
但产品亮度较低, 而且该法仅局限于氧化物体系, 不能生成非氧化物。
4.4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无机盐以及金属醇盐或其他有机盐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产生水解、醇解或整合反应,生成纳米级的离子并形成溶胶,溶胶经蒸发干燥转变为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热处理等过程得到产物。
由于先驱体的混合是在溶液中进行,从而使反应物达到分子、原子级的均匀混合。
因此,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反应法相比较,易于获激活剂基态 电子陷阱
激发态 2
3
7 6 5 4 1 价带 导带
得纯相产品且产品均匀性好,粒径较小,同时反应温度也比高温固相反应法的温度低。
[6]
4.5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指在含有一个或多个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如OH-、
C 2O
4
2-、CO
3
2-),形成不溶性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并
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洗去。
沉淀物经洗涤、过滤后再经加热,进行分解而制成高纯度超细粉体。
4.5 微波法
微波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合成方法,,其过程是按一定比例称取原料,加入一定量的激活剂和掺杂剂,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研磨,装入小刚玉坩埚,压实,盖严后放入另一大坩埚内,夹层填充碳粒作还原剂,置于微波炉内加热一定时间,冷却后即得长余辉发光材料。
5、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
90年代发现和发展起来的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新型能源材料和节能材料。
目前对于Eu2+激活的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仍然十分活跃,其材料及相关的发光品种已经工业化和商品化。
5.1涂料工业中的应用
将新型稀土夜光粉与树脂、助剂以及溶剂等混合反应后可以制成发光涂料或发光漆,如水性丙烯酸类发光涂料,聚氨酯夜光公路行车道漆,丙烯酸发光金属漆等。
这些发光涂料可以用于安全标识、伪造、室内装潢、广告招牌、工艺美术等行业领域。
5.2发光陶瓷制品
发光陶瓷制品品种繁多(如:发光地砖、发光大理石等),发光颜色多种多样,适用于家居卫生间、厨房、客厅地面的装修镶嵌。
既美化家居,在夜晚给家居房间带来美丽神奇的发光效果,也方便人们夜晚在房间活动,避免受到意外的伤害。
5.3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长余辉发光材料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用来生产一些需要有夜间指示作用的服饰,其中以制服最为常见。
比如:消防服、各种不同的夜光背心、普通的夜光服等。
5.4铁路、船舶、航空、公路等交通运输领城
长余辉发光标志可广泛应用于各交通运输设施,尤其可用于船舶紧急疏散通道标识系统、楼梯标识、标志线、走廊、墙标地面上的标示、甲板方向、救生艇等标示及救生服装、救生器材、消防设施、设备等,用以指引入们在意外发生时及时逃离船舱到达安全集结区域。
对平缓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防止交通堵塞等起到很有利的作用。
6、结语:
近年来长余辉发光材料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长余辉发光材料因其优良的发光性能和无毒、无辐射特性,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人员也在不断研究新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希望提高材料的发光性能和获得传统制备技术无法得到的发光材料。
相信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原有合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新的制备技术不断出现,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徐叙瑢,苏勉曾.发光学与发光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2]李随源,刘晓花.硅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期刊论文].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4)
[3]郭杰洲,童义平,章宋洁,张燕霞.铝酸锶稀土发光粉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陶瓷工业 2009(6)
[4]孙家跃,杜海燕.固体发光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5]Kutty T R N, Jagannathan R Luminecenceof Eu2+in strontiumaluminates prepared by thehydrothermal method [J].Mater ResBull, 1990, 25: 1355~1357
[6]袁曦明,许永胜于江波,等. 溶胶-凝胶法制备铝酸锶发光材料[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2, 17 (5):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