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19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农村安置房建设若干问题的讨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安置房建设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农村安置房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涉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解决。
一、农村安置房建设进度缓慢农村安置房的建设进度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拖延补偿款发放、拆迁补偿不公等。
这导致征地拆迁进度缓慢,为安置房的建设进度带来了困难。
农村安置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也不明确,往往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
由于财政预算有限,很难保证安置房建设的资金供应,从而导致安置房建设进展缓慢。
二、农村安置房建设质量低劣农村安置房的建设质量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由于政府对安置房建设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开发商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施工工艺也存在问题,致使安置房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农民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管意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容易上当受骗,购买到质量低劣的安置房。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问题。
三、农村安置房建设的社会配套不完善农村安置房建设往往忽视了对社会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一方面,由于农村安置房往往集中建设,导致周边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
学校、医院、银行等公共设施缺乏,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由于大部分农村安置房的位置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给农民的出行和就业带来不便。
农村安置房建设应该加强对社会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便利度。
四、农村安置房的用途单一目前,农村安置房的用途主要集中在住宅类别。
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各异,不同地方对于农村安置房的用途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些地方需要发展农村旅游业,可以将部分农村安置房改建成农家乐、农村民宿等旅游设施;一些地方需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将部分农村安置房改建成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厂等。
农村安置房的用途应当多样化,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农村安置房建设若干问题的讨论农村安置房建设涉及到农村地区的居民安居问题,是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扰,需要深入讨论和解决。
本文将就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资金来源不明确。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缺口较大,政府投入不足,往往导致农村安置房的建设进度受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例如引进社会资本,吸引企业和社会投资者参与农村安置房建设,政府还可以优化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农村安置房建设往往存在着土地选址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农村安置房项目选址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困难,交通不便,缺乏基础设施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规划和设计,选址时要考虑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确保选址的合理性和方便性。
农村安置房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现实中,一些农村安置房存在建筑质量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安居乐业,也给后期维护管理带来了困难。
政府可以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对建筑企业和施工方的监督,加大对农村安置房建设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力度,提高农村安置房的质量。
第四,农村安置房建设中还存在着居民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农村安置房项目往往缺乏居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导致居民对安置房建设的满意度较低。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沟通和协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农村安置房建设符合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农村安置房的后期管理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一些农村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导致一些房屋出现损坏和荒废的情况。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安置房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确保农村安置房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涉及资金来源、土地选址、建筑质量、居民参与以及后期管理等多个方面。
农村安置房建设若干问题的讨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造成了大城市的人口过剩和资源过度消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开展了农村安置房建设工作,以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安置房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由于农村安置房通常需要大量土地进行建设,而且通常是分散式建设,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较低。
尤其在一些发达地区,土地资源本来就比较紧张,农村安置房的建设使得土地资源的紧张程度更加严重。
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将农村安置房建设在合适的位置,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迅速完成建设任务,存在一些投机取巧的情况,导致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农村安置房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农村安置房建设质量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建设,确保农村安置房的建设质量。
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农民的生活配套不足。
由于农村安置房通常是为农民而建,为了使农民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需要提供一系列生活配套设施,如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偏重于房屋建设,而忽视了农民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需要在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加强农民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农民的产业支持不足。
农村安置房通常是为了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但是在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往往忽视了农民的产业支持问题。
由于农民在安置房居住后,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支持,以维持生计。
需要在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加强对农民的产业支持,帮助农民实现产业转移,解决生计问题。
农村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安置房的建设质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
拆迁安置房的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发表时间:2019-10-25T15:31:53.23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9期作者:张大岗[导读] 拆迁安置房质量问题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故本文通过对拆迁安置房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希望对提升拆迁安置房的质量有所帮助。
含山县土地和房屋征收管理中心安徽马鞍山 238000摘要:拆迁安置房质量问题在近些年逐渐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故本文通过对拆迁安置房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希望对提升拆迁安置房的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拆迁安置房;渗水漏水;安置面积引言拆迁安置房为了满足拆迁居民居住要求而建设的房屋工程,但近些年,拆迁安置房却频繁暴露出质量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人们对拆迁安置房的信任感,成为了引发矛盾和纠纷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拆迁安置房的质量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拆迁安置房的常见质量问题拆迁安置房与普通商品房相比,在质量和居住环境上远远不如,拆迁安置房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墙皮脱落、管道渗漏、门窗破裂。
严重时,还会出现阳台塌落、天花板腐烂、表层开裂等问题。
接下来,笔者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一)漏水渗水问题拆迁安置房质量问题最为严重的楼层就是顶层和底层,其中顶层的问题主要是漏水和无水,究其原因,主要是拆迁安置房开放商为节省成本,所采购的材料质量较差,再加上施工人员施工能力有限,致使拆迁安置房顶层防水能力不佳,在降雨过程中,雨水会对顶层进行侵蚀,长期以往,就会导致漏水问题的发生,这一问题在楼房顶层十分常见,顶层居民不得不每年自费做防水处理,这也是顶楼相较于其他楼层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
而底层最大的问题就是下水道问题,如果下水道被堵塞,那么污水就会从地下涌出,致使底层居民无法正常居住。
(二)室内面积狭小,户型格局搭配不合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楼层居民和低楼层居民面临着渗水、无水和漏水的困扰,而房屋户型格局搭配不合理是所有楼层居民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与商品房相比,拆迁安置房的格局较差,如果说商品房的是三明,那么拆迁安置房则是三小或三暗,甚至面积较小的拆迁安置房,其厨房仅能供一人使用,卫生间也只能放一个马桶,并且客厅也非常小。
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探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安置房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和困惑。
本文将对当前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安置房的选址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由于现有城市土地紧张,难以找到大片的适宜用地,导致安置房的选址常常遭遇困难。
有的时候,为了快速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政府会选择位于城市边缘或交通不便的地方进行建设,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值得注意的是,宜居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对于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安置房项目的建设质量也备受关注。
一些安置房项目出现了建筑质量不达标、施工工艺粗糙等问题,给居住者的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一些开发商或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节约材料、降低施工标准,导致建筑缺乏长久的耐久性。
安置房的建设质量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建筑质量达到标准。
安置房的周边配套设施和服务也存有不足。
一些安置房建设项目在选址时并未考虑到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导致周边缺乏商业、医疗、教育等基本配套设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一些地方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及时提供必要的公共设施,如公园、文化娱乐设施等,无法满足居民的文化和休闲需求。
安置房的管理和维护问题也亟待解决。
一些安置房小区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管理人员和组织机构,导致小区内部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
一些安置房小区由于居民的使用和管理不当,出现了大量的设施损坏和破坏,给后续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
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选址、建设质量、周边配套设施和服务、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不足。
对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强规划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居民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确保安置房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农村城镇化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安置房化解方案概述安置房是指以各种形式为因房屋征收或拆迁而失去安身处的人,提供住房安置的一种方式。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安置房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安置房问题的方案,以确保被安置者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问题分析在实际实施中,安置房可能面临以下问题:1.建设质量不佳:有些安置房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如结构不稳固、漏水、墙体开裂等,这会给被安置者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安。
2.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安置房项目在规划和设计中未充分考虑到生活所需的配套设施,如商业区、医疗机构、学校等,造成被安置者日常生活不便。
3.社区管理不善:部分安置房项目在社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管理人员不到位、物业维护不及时等,导致社区环境脏乱差,影响被安置者的生活质量。
4.社区服务不足:由于安置房项目往往位于较远的区域,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可能无法覆盖到位,如公交、供水、电力等,给被安置者的生活造成不便。
5.社会融入困难:被安置者由于失去了原有的社交圈和生活环境,可能在新的社区中遇到融入困难的问题,导致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下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1. 强化建设管理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安置房的建设质量符合标准。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对不合格工程进行整改,保证房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2. 完善配套设施在安置房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被安置者的需求,确保配套设施的完善和便捷性。
政府可以积极引导和推动商业、医疗、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安置房周边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提高被安置者的生活质量。
3. 加强社区管理政府和物业管理公司应加强对安置房社区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制度。
加大管理人员投入,确保社区环境的清洁、整洁,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增强被安置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4. 改善社区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安置房社区的服务投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和运营。
安置房项目建设常见问题与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0T03:09:39.185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21年2期作者:朱敏华[导读] 为了进行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多,拆迁区民就随之增多,对于安置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安置房的位置和质量都直接影响着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为了保障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对建设安置房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参与过涟水县高标农田整治肖渡谷嘴安置小区项目,对安置房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本文对安置房常见问题的介绍及其解决方法,对政府或开发商建设安置房有所帮助。
朱敏华上海东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900摘要:为了进行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多,拆迁区民就随之增多,对于安置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安置房的位置和质量都直接影响着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身安全,为了保障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对建设安置房的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参与过涟水县高标农田整治肖渡谷嘴安置小区项目,对安置房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本文对安置房常见问题的介绍及其解决方法,对政府或开发商建设安置房有所帮助。
关键词:安置房建设;常见问题;研究引言:安置房是拆迁的时候,开发商或者政府为拆迁区域的居民具体提供的住处。
安置房的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涉及民生问题的工程,施工单位与相关管理部门都必须要重视起来。
为了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安置房建设中,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都需要及时处理,提前想好应对措施,保障施工质量,提高人民满意度与幸福感。
1.安置房项目建设常见问题及介绍1.1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现代化发展,因此大多数城市都在进行城市规划。
城市的规划也相应的增加了拆迁工程。
为了更好地安置拆迁居民,国家加大了建设拆迁安置房的力度。
但是就目前而言,建设拆迁安置房的速度远没有拆迁的速度快,已建成的安置房不能满足拆迁的需求,归根结底,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
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初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安置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践中,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选址不当、建筑质量差、规划设计不合理、公共设施缺失等,严重影响了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认真探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首先,选址不当是造成安置房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选址时没有考虑到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导致居民出行不便,生活不便利。
此外,过度集中的安置房会加重当地环境压力,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因此,在选址时应该注意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考虑当地的环境和空气质量,避免对当地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建筑质量差也是安置房建设中的严重问题。
由于低品质的建筑材料和劣质的施工工艺,安置房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墙体龟裂、漏雨等。
此外,因为没有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安置房房型可能不合理,使用寿命不长。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保证房屋质量,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安置房使用寿命。
再次,规划设计不合理也是影响安置房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可能导致房屋面积不足、采光不良、噪音污染严重等问题。
此外,在房屋设置上也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如景观不佳、通风不良等问题。
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房屋的使用价值。
最后,公共设施缺失也是安置房建设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公共设施建设不完善,居民可能无法享受到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由于交通不便利,居民的日常出行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在建设安置房时应该注重公共设施建设,满足居民的各种实际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我区拆迁安置建设的思考经建科潘胜健拆迁安置是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区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我区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拆迁安置工作日益繁重,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拆迁安置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笔者就我区拆迁安置中的现象作如下探讨。
一、崇川区安置房建设的现狀截至08年底,我区累计约9500户拆迁户在外过渡,拆迁安置的压力很大。
为加快安置房建设,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到09年春节前实现8000户拆迁户住得上房、拿得到房、看得到房的安居目标。
为完成8000户的安置目标,同时按照超前规划的要求,全年安排低价位商品房项目25个。
分成四类:一是09年春节前交付使用的项目,二是09年春节前基本封顶的项目,三是09年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四是09年开始拆迁地块。
一类、二类主要为落实今年安置目标任务的项目,08年以前的拆迁户将基本实现安置;三类、四类是为今后拆迁工作的配套安置项目,将逐步实现“零过渡”的安置目标。
二、安置房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总体上,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困难,有待解决。
至08年底,我区在外过渡户数较多,达9500户,其中在外过渡户超过18个月有3300余户。
由于安置房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到2010年才可消化2008年前所有拆迁户。
(一)低价位商品房的建址较难选择。
按目前惯常的做法,低价位商品房的建址往往选择较偏或相对较偏的区域。
对此,被拆迁群众意见较大。
大多被拆迁群众认为,拆迁安置后他们的生活远不如以前方便,无论上班、购物还是休闲、娱乐等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二)安置房地块拆迁扫尾工作进展迟缓。
今年拆迁大环境趋紧,少数拆迁户漫天要价,扫尾工作难度加大,影响了建设进度。
一些企业和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和困难的考虑,对拆迁有抵触情绪;行政强拆、司法强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当前农村拆迁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几年来,我区的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众多,拆迁安置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由此引起的民间纠纷和群体上访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我区社会稳定,成为当前我区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障碍。
最近,本人在天顶乡、岳麓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党政领导、村组负责人及部分被拆迁群众中进行调查,发现形势较为严峻,有的问题还极为突出。
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少数干部群众对拆迁安置的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透,或者误解了拆迁安置政策。
由于缺乏拆迁主体和被拆迁人之间的对话交流的渠道,作为拆迁主体一方的干部对群众的疑问不能正确解答,甚至有的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上推下压,引起群众的不满。
二是在拆迁调查工作中,对补偿标准的尺度掌握出现偏差。
尽管政府部门按照拆迁政策,制定了统一补偿标准,但由于对同类房屋的结构、装修、价格等问题的认同上存在差异;对居民建在集体土地上与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估价混同;甚至存在个别讲人情、论亲疏,对拆迁地面积的丈量、拆迁标的物的估价不统一,出现个别超面积丈量、超值估价等现象,致使被拆迁人之间相互攀比,引发矛盾。
三是由于现行的有关拆迁安置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强,实际可操作性较差,有些村组制定的村规民约,有部分违反现行法律政策的规定,且在发放拆迁安置补偿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侵犯了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上述各种问题的产生,有其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但关键的一条在于我们的拆迁安置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为了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我区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针对我区拆迁安置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供领导和部门参考。
一、加大拆迁安置法律政策宣传的力度在多年来的拆迁安置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拆迁安置法律政策的宣传。
在每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拆迁征用地之前,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向被拆迁村组和拆迁户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是一项有益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但是,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相关法律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关于我区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区拆迁工作加快推进,我区相继实施了一批配套安置房建设项目,对拆迁工作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安置房建设中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现将我区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简要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安置房建设周期长
安置房建设周期长是我区安置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体现在:一是拆迁项目启动早于安置房的规划建设,也有安置房建设用地的原因,需要先拆迁后建设,导致安置房建设周期长,例如汇贤苑1#楼地块有1幢民房11年未动迁,该安置房至今未开工;徐塘新村西区安置房项目,2011年滨湖新城北区动迁安置后,安置房所在地块直到2014年拆迁结束后才启动建设。
二是虽然有的拆迁项目开始实施时,安置房建设已同步设计,但由于受土地指标、报批程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设周期延长,安置房项目的建设进度跟不上拆迁的进度,例如开发区东方新都紫荆苑、金江东苑三村、海棠明都玉兰园等。
三是安置房建设管理上,由于一些建设主体不够重视,组织管理水平不高,有些项目的法定材料不齐全,手续办理不及时,不完善,导致安置房建设开工不及时、建设进度缓慢,延长了建设周期,例如岸头佳园、九洲里花园等安置房项目在动迁结束一年后才启动项目建设。
(二)安置过渡费高
一是目前我区拆迁安置方式仍较单一,产权调换的政策优惠幅度相对较大,大多数拆迁户倾向于选择产权调换的安置方式。
二是近年来我区新建的安置房项目以高层为主,安置房的平均建设周期都在24
个月以上,特别像新城东苑三区、新安花园等少数项目建设周期超过了32个月。
三是我区长期执行超过18个月(或24个月)过渡期就翻倍支付过渡费的政策,逾期安置导致政府过渡费支出较大,特别像岸头佳园、九洲里花园等规模较大的安置房项目过渡期甚至超过了36个月。
经统计,我区2016年应发放过渡费约2.3亿元,其中超过18个月(或24个月)外支付的过渡费就近2亿元。
四是在外过渡的人员较为集中,造成过渡房房源相对紧张,增加了在外过渡户的过渡成本,有的项目不得不提高过渡费发放标准。
(三)房屋权证办理进度慢
从全区安置房权证办理情况来看,由于受资金、土地抵押、建设用地指标等问题影响,目前我区大部分安置房的权证办理进度相对缓慢。
特别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安置房项目存在相关手续不到位的问题,有的项目土地手续不完善,例如指前镇紫云湖小区、喜盈门小区、西湖馨宁安置小区,朱林镇龙溪新村农民安置房;有的项目未完成综合验收,例如直溪镇溪城雅苑,开发区万和国际商贸城60户安置房,尧塘街道芮旺新区、陆家庄小区;有的项目施工资料缺失,例如开发区小下云、东南庄1、2项目。
二是部分项目未通过规划验收,例如朱林镇龙溪二村一期等。
三是部分项目未缴纳维修资金,例如儒林镇天香苑一期、水香苑,薛埠镇祥和家园、百花新苑、锦绣家园、仙湖东苑、锦绣二村等。
四是有的项目未分割不动产证,例如指前镇万香苑小区。
五是还有部分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违法用地建设等问题,例如儒林镇湖香苑二期、儒风苑项目等。
以上这些问题导致安置房权证办理一直难以推进。
(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滞后
目前,我区的安置小区普遍存在规划建设科学性、前瞻性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滞后问题,安置小区建设设计标准低是普遍现象,小区空间设计、绿化、公共设施配套等与城市现代生活不相匹配。
如周边交通、停车位、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学校(幼儿园)、菜场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备。
此外,有的安置小区还存在绿化面积少,绿化成活率不高;路灯设施质量差,井盖板损毁严重等问题。
有的小区物业管理混乱,居民无安全感。
二、对策建议
安置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涉及到群众切身重大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各部门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合力推进。
针对我区的相关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增强安置房建设推进合力。
充分发挥区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职能,统一对全区拆迁安置项目及补偿方案进行审核、备案,不断加大对安置房建设的推进力度。
通过全面掌握全区安置房建设情况,对安置房建设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协调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进一步完善定期汇报、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使全区安置房建设运作更加规范化。
(二)加快安置房建设模式改革
一直以来,我区安置房都是按照“谁拆迁谁建设”的原则,由各镇(区)、住建委下属平台自行负责建设,主体较多。
从全区已实施安置房项目情况来看,各建设主体普遍存在专业人才不足、思考谋划不深、成本控制不专等问题,不利于加快推进全区安置房建设及成本控制。
建议进一步改革当前我区的安置房项目建设模式,逐步由分散建
设转为集中代建,相关镇区由现在的直接参与逐步转为间接参与市场化运作。
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安置、集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形成相对集中的安置房建设模式。
具体建设模式上,建议全区所有安置房可由国有公司(金坛建设)统一负责代建,企业化运作,将多主体建设转变为由区统一建设,各镇(区、街道)等拆迁实施主体制定年度需求计划,向国有公司(金坛建设)按成本价购买,并负责拆迁安置。
该模式的优点:一是充分将安置房建设与管理有机融合,二是有利于控制安置房建设质量,三是有利于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四是有利于安置房建设成本控制,五是有利于优化安置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六是有利于用足用好国家财政、税收、金融等各项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完善安置房的管理机制。
一是建议区级层面尽快明确安置房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全区安置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统一协调安置房建设、管理和交付中的各类问题。
二是适当集中全区的建设人才,加强区安置房管理单位和统一建设单位的力量,明确区级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和镇区的各自职责,切实发挥专业部门的专业化优势。
(四)进一步提高安置房建设管理水平。
安置房建设关系到拆迁群众的切身利益,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必须高要求,严把关。
一是要优化安置房项目选址和整体布局,完善居住与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
二是要优化户型设计,根据拆迁安置群众的需求,合理设计不同的户型,户型设计应体现舒适性、功能性、合理性、美观性和经济性。
三是从施工材料监管入手,督促施工单位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通过环环相扣的责任机制,着力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四是从质量管理入手,严格专项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对不符合有关规定,或存在缺陷的安置房,责令整改,整改合
格后重新验收。
(五)、加大货币化安置力度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家、省棚户区改造政策发生了变化,群众对安置房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全区拆迁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实物安置外,货币化安置是一种更加快捷,综合成本更低的补偿方式。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建议有条件的镇(区、街道)创新工作思路,出台政策,加大推行货币化安置,安置方式通过由实物安置逐步实现向市场化安置转变,一方面可以规避实物安置因安置房建设滞后所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过渡费和逾期过渡费的支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