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26 KB
- 文档页数:5
黄芪药理研究黄芪,又名黄芪、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豆科植物。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被誉为“长寿药”,有许多药理研究支持其治疗功效。
一、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整体免疫力。
研究发现,黄芪能够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增加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二、抗氧化作用黄芪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氧化还原状态、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三、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研究还发现,黄芪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害。
四、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减轻副作用。
五、抗心血管疾病作用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黄芪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
综上所述,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不过,由于黄芪含有一些活性成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长期使用黄芪的人群,还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黄芪的功用与临床研究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用为调节免疫功能和补气益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
黄芪的功用
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气、益阳、固表、升阳、宁心、利水、化痰等功用,是中药中常用的补益之品。
而且,黄芪具有较为宽泛的使用范围,适用于病后虚弱、久病体虚、脾气虚弱等患者;此外,还适用于大量失血、乏力、出汗过度等有发热、口渴、有力不足等表现的患者。
此外,黄芪还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可以抗疲劳,保持体力。
黄芪还有补益肾脏功能的作用,对于肾虚、夜尿多也有一定的效果,还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同时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胃肠内的食物等。
黄芪的临床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的发展,黄芪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
临床研究表明,黄芪对于糖尿病、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也有很多的研究表明,黄芪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抗氧化等作用,这些都表明了黄芪的综合功效。
近年来的一些临床流行病学观察还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一定的防治恶性肿瘤的作用。
总之,黄芪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
而且,黄芪的功用和临床研究表明了它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等作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应用黄芪,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有助于保持人体的健康。
中药黄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种重要的中药叫做黄芪。
黄芪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植物,被广泛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冒、肝脾虚弱、贫血、病后乏力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多种黄芪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的药理作用。
1. 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苯丙烷类、苯乙烯类、环烷酮、三萜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带有两个苯环的化合物,它们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包括黄芪。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解毒、抑菌、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黄芪中主要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芒柠檬素、石膏元素、岩黄芩苷、防风苷等。
此外,黄芪还含有酚酸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甾体类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和多糖类等多种生物大分子。
这些化合物都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
2. 黄芪的药理作用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
下面我们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做一些详细介绍。
2.1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黄芪中的多种成分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黄芪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适应能力,减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保护机体免受炎症和损伤。
2.2 抗氧化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有害氧化物质的生成及其对机体的损伤。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较为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DNA氧化损伤、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减缓人体老化过程。
2.3 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黄芪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降低组织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黄芪还能够修复受损组织,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
2.4 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药理作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4例各类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常规西医治疗+黄芪)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各6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8%>75.8%,P<0.05)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黄芪具有降压、降血糖、抗菌消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应用中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6-0101-02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其组分包括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得到有效应用。
其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作用[1]。
本研究围绕中药黄芪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124例各类型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
其中62例患者使用黄芪进行治疗,其为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31例,最高龄69岁,最低龄35岁,平均年龄(49.2±5.6)岁。
其中高血压21例、心力衰竭14例、糖尿病肾病17例、骨质疏松7例以及其他类型疾病3例。
另外62例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症使用药物。
对照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9例,最高龄71岁,最低龄32岁,平均年龄(53.3±6.1)岁。
其中高血压22例、心力衰竭15例、糖尿病肾病14例、骨质疏松8例以及其他类型疾病3例。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高血压的治疗当中,对照组给予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
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上海新亚药业高邮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1256)16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给药,1次/d,持续治疗4周。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摘要: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中医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益气补中、利尿排毒、托疮生肌等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其含有苷类、黄酮、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有效成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芪益气补中现代药理应用临床治疗【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化学成皂甙Ⅰ、Ⅴ、Ⅲ(astragalosideⅠ、Ⅴ、Ⅲ)。
其中苷类、黄酮、多糖、氨基酸等为其有效成分。
【性味与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药材形状和地理分布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
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
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
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
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四川,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
膜荚黄芪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蒙古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一、功效应用1.补气升阳,适于气虚及气陷之证。
黄芪蜜黄芪是治疗气虚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
黄芪蜜采自天然黄芪花花蜜蜂,具有中药黄芪之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从而起到升举中气、利尿、减轻肾炎、降低血压、强壮身体的作用。
可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多汗者保健食用。
治疗虚证可分为如下:1.肺气不足,久咳虚喘,自汗脉虚,易感风寒。
常配补肺止咳平喘药。
2.脾胃虚弱,食少纳呆,消瘦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脉缓。
3.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
由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
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助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黄芪研究报告
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疗和保健方面。
黄芪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和黄酮苷等。
黄芪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活性。
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黄芪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
有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黄芪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黄芪在抗肿瘤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活性,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除了上述药理活性,黄芪还具有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和抗老化等作用。
一项研究发现,黄芪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和胰岛功能。
此外,黄芪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另外,黄芪还可以延缓衰老过程,提高机体的抗衰老能力。
综上所述,黄芪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仍然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收治80例患者,分为黄芪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中药黄芪)与常规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黄芪药理探讨。
结果:黄芪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中药黄芪药理复杂,临床应用中可取得良好应用效果,应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黄芪;药理作用;临床效果黄芪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中药之一,其性甘,微温,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等作用,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可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便血等气虚血亏之证[1]。
近年来关于黄芪的药理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发现黄芪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较为广泛,无论单一黄芪药物还是复方制剂,均可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
本文为进一步探讨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选入80例患者完成研究,详情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将本院2017.5-2019.1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此8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气虚血亏辩证,其中糖尿病2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34例,肿瘤疾病23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黄芪组及常规组,各40例,黄芪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39.64±4.36岁,常规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40.01±4.31岁,组间基线数据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黄芪组则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黄芪注射液,药物由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33020179,30ml/此,静脉滴注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d。
1.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x100%。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评析对我院患者在医治过程中采取中药黄芪的用药价值。
方法:此研究选取2019/1/1-2020/6/30期间治疗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照,参选患者疾病类型为(糖尿病肾病、心肌炎、心力衰竭),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78例;另外78例患者采用中药黄芪治疗,并作为实验组。
探究疗效、用药安全性及用药效果。
结果:采用中药黄芪的实验组患者比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高(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人数更少(P<0.05)。
结论:对患者治疗时采取中药黄芪能够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性,该种用药方案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黄芪;临床效果;药理作用近年来,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病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已经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黄芪是中药材中的一种,也是医用价值较高的一种中药。
中医师认为,黄芪是一种比较温和的中药,具有消肿利水,补气升阳的功效。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黄芪的药用价值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将中药黄芪运用在疾病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验证其临床价值,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9/1/1-2020/6/30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56例,随机分为2组(n=78)。
所有患者知晓治疗方案且近期未使用过相关药物,患者对使用药物不存在过敏反应。
实验组23岁-61岁,平均(49.54±5.74)岁,男女比为38:40;对照组22岁-66岁,平均(50.11±6.14)岁,男女比为39:39。
资料满足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中药黄芪。
黄芪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每支装2ml(相当于原药材4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1030)。
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摘 要】目的:分析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
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的
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
脑血栓、心力衰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组间合并,
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
察组120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黄芪治疗,经过两周的
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糖尿病肾病对照
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糖尿病肾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
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对
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7.5%,脑血栓观察组患者的治疗
有效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对
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0%,心力衰竭观察组患者的治
疗有效率为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
药黄芪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免疫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药黄芪;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2-03-0-01
黄芪是一种医用价值较高的中药,中医认为黄芪是一种
性情温和的中药,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消肿利水、生
肌托疮等功效[1]。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黄芪的药用机理
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学界已经证明了黄芪在人体
免疫力、抗衰老等方面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
和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
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就
诊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和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
下,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脑血栓、心力衰竭)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组间合并,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对照组内患者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龄25岁~
67岁,平均年龄(44.3±0.5)岁,病程2.2-6.5年,平均病
程(3.5±0.2)年。观察组内120例患者,男62例,女58
例,年龄24岁~69岁,平均年龄(43.5±0.1)岁,病程1.9-6.8
年,平均病程(2.4±0.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
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比性。
1.2 方法 ?φ兆椴捎贸9嬷瘟品绞剑?观察组在对照组
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黄芪治疗[2]。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30ml
的黄芪注射液注射到250ml0.9%的NaCl中,静滴治疗,每天
一次;脑血栓患者采用将20ml的黄芪注射液注射到250ml
的5%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一次;心力衰竭
患者采用在250ml5%葡萄糖溶液中注射20ml黄芪注射液的
当时治疗,每天注射一次。治疗时间为2周,记录患者治疗
前后的临床症状[3]。
1.3 疗效判定 对240例患者的疗效判定为:①有效:患
者在接受治疗的2周后,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明显的患者缓
解,其抵抗力增强,并且住院的时间缩短。②无效:患者在
接受治疗后的两周后,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并没有缓解,其
抵抗力没有增强,住院时间没有发生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资料数据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肾病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糖尿病肾
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血栓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7.5%,脑血
栓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力衰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0%,心
力衰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
3 讨论
黄芪是一种化学成分丰富的中药,临床上具有广泛的药
理作用。黄芪目前主要的功效就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护
心肌、调节患者的血糖浓度等,在多种疾病中都能发挥作用
[4]。现在我国的黄芪的主要应用和研究的方向也是心血管系
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其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疾病的治
疗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现在黄芪治疗疾病的药理和
其中的成分等并不清楚,而且也没有被证实,这也是我国的
学者应该研究的方向[5]。现在患有表实邪盛、气滞湿阻等疾
病的患者被禁止服用黄芪类药[6]。本文研究表明,对糖尿病
肾病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糖尿病肾病观察组患
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血栓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7.5%,脑血栓观察组患
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
力衰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0%,心力衰竭观察组
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以,黄芪在糖尿病肾病、脑血栓、心力衰竭方面的治疗效
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其效果较明显。综上所述,黄芪
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治疗
效果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所以黄芪适
合在临床上推广,但是在药物的使用中,应该注意有些患者
并不能食用黄芪这种药物,在黄芪的应用上应该慎重。
参考文献
沈惠贤.中药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6,11:32.
周承.中药黄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
药,2014,22:100-101.
郑义.针对中药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
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4:134-135.
王桂芬.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临
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6):3115-3116.
顾正.中药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73-74.
吴清平.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
国医药指南,2013,(30):5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