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山县民间文化艺术及习俗简介

一、概说

竹山县位于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区腹地,属十堰市。东邻房县,北界郧县,西北邻陕西省白河县,西交竹溪县、陕西旬阳县,南接神龙架林区、重庆市巫溪县。地处鄂西北山地,北属武当山,南属大巴山。山地占总面积80%以上。南部山地尤为险峻,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仅中部河谷有狭小坪坝。堵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中部,主要支流有深河、霍河和苦桃河。县城东北距十堰市城区158公里,东南距武汉市638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辖9镇8乡279个村,总人口万人,有汉、回、壮、蒙、满等8个民族。西魏废帝因境内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改称竹山(相见竹山历史沿革)。因为地理位置的决定,竹山文化、风俗杂糅了秦、渝遗风和楚人尚巫尤其是巴蜀巫地的遗韵。

不过,竹山本土文化经过了三次立式际遇的大碰撞、大融合。

第一次是明代成化年间的荆襄大移民浪潮。“成化七年,荆襄流民百万······天子籍流民十二万三千余户,因割竹山之地置竹溪······”此次移民仅堵河流域的竹山、竹溪一带即安置七万余户近三十万人,先进的平川农耕文明和集市商贸文明带进了堵河,使堵河土地、资源得到更有力的开发利用,发展起以中药材等土特产交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活动,培育出外向型农业文化。

第二次是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和白莲教起义军残余大量逃人竹

山,以隐蔽形式定居下来,约有5万余人,繁衍为特殊的部族。

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武昌、黄冈一带的商人被迫迁徙于堵河,约有8万人逃进竹山、竹溪一带定居,带来的是“九头鸟”的商业文化因子,使得堵河文化得以同时站在时代前列。

竹山人血液里涌动的既有“竹枝词”山歌里的那种柔情蜜意,也有施洋怒斥吴佩孚演讲词里的那种匕首投枪。堵河文化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背后蕴藏着时代飓风。反叛精神从另一面丰富了堵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强“穷则变,变则通”的创新色彩。

追求自由,热爱和平;致力幸福,不断革命。——堵河地域特色文化赋予堵河人刚柔相济和合通变的鲜明性格。

堵河以古巫为特质的地域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和同化力将异域异质移民文化纳入自己的旗帜下,贯注以伏羲、女娲伟大的创世精神,蚩尤、丹朱强烈的反叛与移民文化粉墨登场的同时,堵河地方特有的古巫文化在民众中仍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顺应自然,善于养生;改造世界,敢于创新精神,以及庸人特有的和合通变的文化基因,使整合后的新型堵河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连续性,实现异域移民文化的本土化。

二、重大文化遗迹

1、女娲文化源头地。《康熙字典》“娲”字条目引注《史

记·五帝本纪》:“郧阳竹山县西八十里处,相传为女娲补天处······”也即县西部中心地带宝丰镇女娲山为所指之处。

2、史前人类发祥地。县城东岸霍山中学处的黄土包曾经发掘新石器时代文物多件,证明了早在一万多年以前堵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繁衍,说明了堵河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3、西汉战事屯兵地。迹现潘口乡对面山坡古称“筑口”,是西汉司马昭曾经屯兵之所,竹制乐器“筑”为当时号令军民作息的用具。从历年堵河洪水洗涤堤岸每有铜质箭簇出土证实确是史实。

4、南唐(晚唐)文化后续地。现堵河上游的九华山地带,有纪家坡、跑马道、葵花井等多处实物遗存与关于薛刚反唐的历史故事密切相连;文峰乡政府所在地地名薛家梁子,是因薛刚从长安逃亡后与竹山本土纪鸾英婚配后繁衍薛姓人口发展而定名。

(5)、三国文化史实密集地。三国故实中刘备入川所收义子刘封(原名寇封)即为竹山人士,县城东霍山坡为何茅草一律头朝山下生长,潘口乡所在地地名有漩鼓洲、小漩等是张飞惩罚刘封的遗迹;国人皆知的一句俗话“你还被蒙在鼓里”,即因张飞把刘封蒙在鼓里活葬而出典。

(6)、晚清白莲教文化活跃地。全县遍布白莲教文化影响和白莲教活动的遗迹。详见县文联主席华赋桂专著《白莲教主》。

(7)、地方掌故多彩地。如城东文峰塔即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清代竹山起名秀才赴京赶考全部中榜,有人不服,污蔑说其人通同作弊,

该七秀才弃官不做,回乡联合出资立塔昭示清白。一说历届县令妇人都与人私奔,专请风水先生高手选址建塔以正妇规。

(8)、明清建筑特色地。县南部深山的王三盛庄园、县西南部深山竹坪乡的高家花屋、县城医院东侧大成殿均系出类拔萃的明清风格建筑。

(9)、革命文化振聋地。竹山,涌现了推翻清朝的首义元勋张振武,大革命时期“二·七”大罢工运动中饮誉世界的劳公律师施洋,竹山人民至今当神灵敬奉的新四军留任竹山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许

明清(陈玉虹)。

(8)、地方文化丰富地。全国所有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竹山也都有,全国少见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竹山也有。(详见县委书记佘立柱、宣传部长方孝春处留存的本局老创作干部陈新民专著《上庸风情》校对样书)。

三、民间文化艺术形式

(一)表演、玩耍类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

1、地方剧种——皮影小戏。

2、地方戏曲:竹山高腔。

3、打击乐:黄州点子(发源于黄州、英山,由查姓商人带入、传授流传,近年经省专家定名“竹山排子锣”)。

4、薅草锣鼓。

5、堵河船工号子。

通用并兼有地方特色的:

舞龙灯、耍狮子、举花灯、跑旱船、打连湘、耍竹马、踩高跷、赶僵驴、舞蚌壳、挑花篮、扭秧歌等

(二)演唱类

歌唱类:

(1)民歌:

山歌(例如:高高山上一丘田,郎半边来姐半边。郎的半边种甘草,姐的半边种黄连,苦的苦来甜得甜。)

儿歌(例如:,歪歪倒,奶奶教我逮咯小板凳蚤。咯蚤蹦,我也蹦,奶奶说我没有用。)

情歌(例如:郎在山上放牛羊,姐在河坝洗衣裳,郎再在上瞅着姐,姐在河坝远望郎,棒槌捶在石板上。)

生活歌(例如:一条丝瓜九道筋,小媳妇自古是苦根,不等鸡叫就起床,五更做到夜又深。)

劳动歌(倒退插秧苦农人,自己放屁自己闻。劳累闻屁不要紧,最怕没有好收成。)

仪式歌(例如:新婚滚床仪式唱:滚床啊,滚床啊,喜气洋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