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概况
- 格式:pptx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41
十堰市简介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各县市旅游资源丰富密集: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旅游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丹江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白垩纪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温泉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是华中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环。
【地理位置】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她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
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1655至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行政区划】十堰设市于1969年12月,1973年升格为湖北省省辖市,1994年10月,与原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行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管辖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五县和茅箭、张湾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丹江口市,43个乡,62个镇,12个办事处,1874个村委会。
总人口338.7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89.3万。
汉族占99.6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0.38%。
【历史沿革】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
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
十堰导游词范文介绍(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十堰导游词范文介绍十堰导游词范文介绍大全十堰,简称“堰”,是中国卡车之都,湖北省地级市,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十堰市简介十堰市位于中国中央山地秦巴山区汉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汉江中上游。
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全市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辖两区五县一市及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总人口334万。
十堰位于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起着承东启西、通南达北作用,是毗邻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汽车科研,医疗卫生,商业集散,交通枢纽,旅游文化中心,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世界级名片闪耀全球。
十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之首[2],鄂豫陕渝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北三县(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
南三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全省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
发展理念实施“一城两带”战略,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十堰建设成为鄂豫陕渝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一城两带:建设15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150万辆以上汽车产能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山区城乡一体化典范竹房城镇带。
武当山下百里车城(2008年)五城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之城。
三国两区一基地: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中心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4]城市名片十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世界第三大商用车生产商东风商用车公司总部所在地3张世界级名片。
十堰是中国黄金旅游胜地。
十堰市简介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属广义的秦岭巴山,亚热带季风气候。
现辖5县1市2区,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工业基地。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全市与东风公司配套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2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人,汽车工业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0%,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十堰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丰富密集。
境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4A级旅游区、"亘古无双胜景,天下第一仙山"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有轰动中外、240万年前的"郧阳人"头骨化石,有举世罕见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汉民族第一民歌村和故事村,有神秘瑰奇的野人洞、野人谷、温泉等8大类90多处旅游景点,是华中黄金旅游圈的重要一环。
十堰是物产富饶的资源大市。
全市水资源总量401亿立方米,素有"世界水都、亚洲天池"之美誉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和核心水源区,自然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生物资源31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51.6%,香菇、木耳、魔芋、有机绿茶、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畅销国内外;中药材资源共有1360多种,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
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的矿藏有50多种,潜在开发价值达4000亿元以上,绿松石、金银、稀土、大理石等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十堰是贯穿东西的交通走廊。
十堰位于鄂豫陕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结合部,距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均为500公里左右,自古就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十堰市市情简介十堰市市情简介拨动地球仪,在东经109°25′—111°35′,北纬31°31′—33°16′之间镶嵌着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湖北省十堰市。
她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辖五县一市二区及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十堰经济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茅箭区、张湾区),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她东临“三国”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郧县曲远河畔发掘的两个完整的南方古猿头骨化石,定名为“郧县人”。
人类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亚洲人类发展“链条”上空缺的一环,被列为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首。
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现今的城区于清朝因人们在百二河和犟河拦河筑坝十处以便灌溉,由此得名十堰。
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
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
十堰,是闻名全国的汽车城。
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基地—东风商用车公司,有“东方底特律”之美誉。
十堰是东风汽车的摇篮,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大型汽配企业、全国最具实力的汽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最大汽车配件交易市场。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级“卡车制造中心”。
十堰,是举世瞩目的“水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
其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碧波万顷,滔滔汉水将从这里跨越千山万水,润泽京、津、冀、豫地区的亿万人民。
十堰,是一座资源富矿。
十堰五分钟导游词十堰是湖北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秦岭南麓。
由于其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旅游胜地。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十堰的五分钟导游词,让您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一、自然风光十堰自然风光优美,拥有许多自然景观。
首先是中北山区的秦岭山脉,这里山高林密,四季分明,是爬山、野外生存、郊游、拍摄的好去处。
其次是著名的丹江口水库,这座水库充满了壮美景色,其蓝色的湖水、茂密的林荫和峡谷风光有着不折不扣的天然美丽。
二、文化艺术除自然美景外,十堰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的城市。
尤其是作为汉江中上游流域的重要城市,十堰有着悠久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
推荐参观的地方有鹿头山中央官校旧址、楚汉战役博物馆、晋阳湖遗址等。
除了历史景观外,十堰还有多家文化艺术场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堰市文化馆,这个新型文化服务机构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各种文艺表演和文化交流活动。
同时,十堰市还有多家博物馆、剧院以及美术馆。
三、名胜古迹十堰也是一个拥有许多名胜古迹的城市。
其中最著名的是襄阳古城遗址和定襄古战场。
襄阳古城遗址坐落于襄阳区中心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古文化遗存之一。
而作为汉楚之战的战场定襄古战场更是值得所有游客一定要去参观的。
四、特产美食十堰的特产和美食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流连忘返。
首先是十堰香油麻酱,其特有的风味和滋味深受游客们的青睐。
其次是十堰瓜蒌,这个当地名产是一道极具营养和美味的佳肴。
此外,还有很多其它美味的当地特产和小吃,如干锅鸡、油茶饭和豆皮。
五、休闲娱乐十堰也是一个充满娱乐和休闲的城市,有各式各样的休闲方式。
首先是在夜市里购物,可以品尝当地美食,体验本地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买到低价的特产和小吃。
其次是到十堰的雪世界体验滑雪乐趣,这个室内滑雪场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
另外,十堰还有多家SPA和温泉中心,可以让你放松身心,享受放松的感觉。
总之,十堰是一个充满了自然美景和文化的城市,也是一个充满了休闲和娱乐的城市。
相信这份五分钟导游词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十堰的魅力,更好地帮助你规划行程,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十堰五分钟导游词十堰是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的一个地级市,与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辖三区四县一市及两个市政府派出机构区(即: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房县、丹江口市和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总面积____万平方公里,人口____万。
东临“三国”襄阳、南望神农架、西依大巴山、北屏古秦岭,三千里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十堰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十堰市域在商、周时属绞、庸等国;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____年____月经____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____年升格为省辖市。
____年____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地级市)。
十堰先后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
十堰市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十堰市在商、周属绞、庸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____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阳人”,距今____多万年。
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
今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
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
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
西周十堰仍为古方国并存地,有庸、微、麇、钖、绞、均等国。
庸国占竹山及陕西安康地区,微国在张湾黄龙,钖国和麇国先后在郧县五峰乡一带,绞国中心在丹江口习家店,均国在丹江下游的丹江口与河南浙川的交界处。
春秋时期公元前____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
十堰市地理环境
十堰市地理环境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鄂西北边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十堰市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地带占据大部分地区,同时也有一些平原和河谷地带。
这种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该市的气候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自然地貌
十堰市地势高低不平,主要分为西部的巴山地区和东部的丹江地区。
巴山地区山峦叠嶂,山势陡峭,是该市的主要山脉之一;而丹江地区山地起伏较缓,山谷幽深,蜿蜒曲折,丹江河在此流淌,为该市增添了独特的水系景观。
气候特点
十堰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宜人。
由于地势高低差异,气候在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使得该市的气候特点多样。
自然资源
该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丹江水库是十堰市的重要水源,为中部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利保障;此外,铁矿、煤炭等矿产资源也相对丰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看,十堰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既有壮丽的山川风光,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广阔空间。
湖北十堰市的详细情况介绍十堰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之间,地处汉江上游,总面积约为3.39万平方公里。
十堰市地理坐标为31°45′N, 111°29′E,东与陕西省商洛市接壤,南与陕西省汉中市交界,西与陕西省安康市相邻,北与陕西省商洛市和陕西省安康市相邻。
十堰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历史文化十堰市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十堰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文化遗址:1. 丹江口水库: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之一。
丹江口水库风光优美,库区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如太子城遗址等。
2. 郧阳古城: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军事重镇之一。
郧阳古城历史悠久,曾是楚国、秦国、蜀汉等多个朝代的边陲重镇。
3. 汉江源头:位于十堰市竹溪县,汉江源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汉江源头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此外,十堰市还有许多其他历史文化遗址,如白果树村、佘家湾村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十堰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十堰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发展十堰市经济发展较快,是湖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以下是十堰市的一些主要产业:1. 汽车制造业:十堰市被誉为“中国汽车城”,拥有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为十堰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能源产业:十堰市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
十堰市拥有丹江口水电站、东风水电站等多个大型水电站。
3. 建材工业:十堰市有丰富的建材资源,建材工业发展较快。
主要企业有十堰市建材集团、湖北省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
4. 高新技术产业:十堰市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十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如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十堰市光谷创业园等。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等3省市边境交界。
东与湖北襄阳市的保康、谷城、老河口3县市接壤,东北与河南南阳市的淅川县相连,北与陕西商洛市的商南、山阳、镇安3县相接,西与陕西安康市的白河、旬阳、平利、镇坪4县毗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市的巫溪县交界。
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地跨北纬31°30′至33°16′,东经109°29′至111°16′,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长约195.5公里,国土面积23680平方公里。
至2014年底,全市总人口达346.97万人。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地域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之誉,并“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十堰地域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距今100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产生,“郧县人”的发现,改变人类起源的一元说。
五帝时期,尧子丹朱分封于房县,十堰成为我国古代史上最早的封国。
大禹时代,十堰地域分属古梁州和豫州。
夏商周三代有房、庸、彭、微、麇、绞、均等上古方国先后在此建国。
春秋战国十堰地区属楚国,战国末以后属秦国。
秦汉以后,十堰地域的房陵(今房县)、上庸(今竹山境)、武当(今丹江口境)、上津、郧县(今郧阳区)等地曾数度设州郡。
明朝在郧县建郧阳府辖郧县、房县、郧西、竹山、竹溪、保康六县。
1932年形成今天十堰市的行政格局。
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历史上产生过古人类文化、古方国文化、诗经文化、帝王流放文化、三国文化、抚治文化和武当文化。
古方国文化揭示国家的产生和演变,诗经文化反映中国文学的渊源,帝王流放文化记载我国封建王朝宫廷斗争的史实,三国文化反映十堰地域为魏、蜀、吴三国结合部的重要地位,抚治文化记载中国封建吏治方略,武当文化则从天人合一方面承载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
十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毫米,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约1958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自然资源非常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