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扩大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世界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的特点分析作者:张鑫来源:《商》2013年第10期摘要: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历史和特点分析,指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欧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多元体系且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欧盟的发展历程主要概况如下:1951年4月,欧洲6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正式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六国正式将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签订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及《欧洲政治联盟条约》,1993年11月,该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
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欧盟在其历史上共进行了5次扩大,现在共有27个成员国。
欧洲联盟作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不断发展,始终依循一条深化与扩大的路线前行,体现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独特的进程特点。
第一,一体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渐进性。
欧盟从当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到今天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组织,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到今天发展成拥有27个成员国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第二,欧盟具有超国家性,内部高度统一性。
欧盟坚持用一个声音说话,成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关税减免,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成员国之间交易成本不断降低,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第三,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受世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定时期的国际形势对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影响较大,如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恶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共同农业政策执行难以为继。
图说历史:欧洲“联合”历程一、1945年以前:“欧洲联合”的构想历史上,曾有数个帝国用武力统一了欧洲的广大地区,像是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纳粹德国。
而王朝联盟(Dynastic union)则是统一欧洲领土的和平手段,另外也有少数的国家联盟,如波兰立陶宛联邦、奥匈帝国和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作为具有整体性的、有别于其他各洲的欧洲观念始于中世纪(公元476年,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主要表现为基督教在全欧洲范围的传播和欧洲基督教文化圈的确立。
9—11世纪的欧洲战争带来的破坏,让许多人开始支持某些形式的欧洲统合,知名人士有威廉-宾(William Penn)、维克多-雨果、和朱塞佩-马志尼。
17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朝臣萨利公爵在法王授意下,制定了一个由十五个欧洲基督教国家组成的欧洲联邦,以对付东方土耳其人和俄国人入侵的计划;这一欧洲联邦计划,要由法国领导实施。
这种主张反映了法国的霸权主义,为后来拿破仑所沿袭。
1849年9月在布鲁塞尔、1859年8月在巴黎、1850年在法兰克福举行的争取欧洲和平的大会。
大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大会上的著名预言:“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法国,英国,俄国)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到那时,两个巨大的集体——美利坚合众国和欧罗巴合众国将越过大西洋携起手来”。
维克多-雨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伤亡使得这些想法在西欧逐渐茁壮,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才开始采取实际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国家中出现了一种新思想:民族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欧洲未来需要强调超越国界的精神,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真正的欧洲共同体。
这一思想的两大代表人物:意大利反法西斯主义者阿尔蒂罗-斯皮内利(Altiero Spinelli)和恩斯托-罗西(Emesto Rossi)。
什么是欧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一个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联盟。
自1957年成立以来,欧盟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欧盟是如何形成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对欧洲经济和文化有何影响?一、欧盟的历史与发展1.1 成立的初衷欧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欧洲经济仍处于废墟状态,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征收也限制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国家开始探寻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并于1957年签署了《罗马条约》,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即欧盟的前身。
1.2 扩张与变革自成立以来,欧盟不断扩张,并经历了多次变革。
1986年,欧洲统一法案签署,欧盟的组织架构开始逐渐完善。
1992年,欧盟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构成了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正式改名欧洲联盟。
此后,欧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二、欧盟的主要任务2.1 经济一体化欧盟最初的目的是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消除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和关税征收。
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成员国签署了《欧洲共同体条约》,其中规定了共同市场、关税同盟和共同农业政策等内容。
欧盟秉持着“一个市场、一个货币、一个经济体”的理念,逐步实现了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2.2 政治统一欧盟成员国之间秉持着“和谐共处”的原则,共同面对诸如安全、环境、移民等复杂的问题。
欧盟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如《里斯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等,不断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以实现欧洲的发展和统一。
2.3 文化交流欧盟成员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欧盟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计划,促进了成员国之间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还为欧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欧盟的影响3.1 经济影响欧盟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成员国之间得以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欧洲联盟的形成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 EU)作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的国际组织,在如今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欧洲一体化进程,则是欧洲联盟成立以来的核心使命。
本文将从欧洲联盟的形成背景、一体化进程的历程、优缺点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
欧洲联盟的形成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大陆带来了巨大破坏和深重的伤痛。
战后,欧洲各国普遍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和融合才能避免再次爆发战争。
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签署了《罗马条约》,从而诞生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
一体化进程的历程经过《罗马条约》的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
一体化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个共同市场,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共同市场逐渐成型,实现了劳动力、资金、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然而,一体化进程并不仅限于经济领域。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欧盟的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包括环境保护、能源合作、农业政策和外交安全等。
欧洲议会作为欧盟立法机构的地位逐渐增强,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地区一体化组织之一。
欧洲联盟的优缺点欧洲联盟的形成与一体化进程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一体化使得欧洲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更加紧密,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机会。
其次,通过政治合作和共同外交政策,欧盟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然而,欧洲联盟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成员国之间存在着经济差距和贫富差距,这导致了一些欧盟内部的紧张局势。
另外,欧洲联盟的决策过程复杂,由27个成员国共同决策,势必导致决策效率的下降。
此外,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也引发了一些国家主权的担忧,导致一些国家在某些重要事务上采取保守立场。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形成与发展欧洲一体化是指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融合。
这一进程的核心是欧盟,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推动力。
本文将从欧洲一体化的初衷、重要阶段以及取得的成就等方面,探讨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形成与发展。
一、欧洲一体化的初衷欧洲一体化的初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战争的惨痛教训让欧洲各国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与融合,才能避免再次爆发战争。
因此,欧洲一体化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和平与稳定,并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
二、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阶段1. 创始阶段欧洲一体化的创始阶段可以追溯到1951年的《巴黎条约》,这是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创立。
ECSC的目标是通过整合煤和钢的生产,来推动经济合作、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减少潜在的冲突。
2.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建立在ECSC的成功推动下,1957年《罗马条约》正式签署,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
EEC的成立旨在打破贸易壁垒,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并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融合。
3. 欧洲联盟(EU)的形成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新阶段的到来,并建立了欧洲联盟(EU)。
EU的成立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
并且逐渐加入了更多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国家发展到现在的27个国家。
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成就1. 经济领域的成就欧洲一体化的最显著成果之一是建立了欧元区,欧盟国家共同采用欧元作为统一货币,为欧洲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欧盟通过共同市场的建设,消除了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发展。
2. 政治领域的成就欧盟在政治领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立共同的政策框架和决策机制上。
通过制定共同政策,欧盟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此外,欧盟还为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平台,有效地解决了一些跨国问题。
欧盟建立历程
发起国有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荷兰、比
利时和卢森堡6国。 欧盟(The European Union)的前身
是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
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
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旨在建立欧洲经
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
组建。
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
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布鲁塞尔
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正式
诞生。
1993年11月1日,根据内外发展的需要,欧共体正式
易名为欧洲联盟。
欧盟是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既有国际组织的属性,又有某些邦联甚至联邦的特征。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欧盟是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
欧盟的政治体制因与世界其他大规模的国际组织不同,而把它视作一个独特的实体.欧盟旗帜的设计早在欧盟尚未存在时就已经有了,1955年,最初是欧洲煤钢共同体设计的,当时该组织只有6个成员国。
蓝底上由12枚金星组成的圆环,灵感来自文艺复兴宗教画上的圣母脑后的“十二星冠”。
“十二星冠”的出处源于《圣经·启示录》12章一节:“这时,天上出现一大异象:有一女子身披太阳,脚踩明月,头戴十二星辰的冠冕……“此女子通常被解读为圣母玛利亚。
因此,“星冠”的构思,象征欧洲民族的完美统一。
1986年,盟旗正式使用时,成员国恰好12个,数字的对应纯属偶然。
目前欧洲联盟使用的这面“蓝天金星旗”,原本是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自1955年开始使用的会旗。
欧洲会议于1986年决定,沿用这张“蓝天金星旗”作为欧洲联盟的旗帜。
旗子的底色为深蓝,中间为一个“十二颗五角金星环成一圆”的图案。
没想到新的欧盟logo因为和旧版本的logo太相似,让许多人根本没有察觉到其改变;英国保守派议员查德阿什沃斯(Richard Ashworth)就痛斥,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成员国,现在皆面临痛苦的财政紧缩政策,但欧盟委员会却敢花费六位数英镑打理门面,相当浪费。
对此,欧盟委员会官员解释,更换新标志的目的是为了省钱,因为委员会内4百个部门的标志,在过去几年来就花费了370万英镑。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也表示,该新logo将总部大楼与欧盟旗帜的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新的欧盟logo真的不会算太贵。
欧盟及欧盟发展史首先,我们来说说欧盟。
依据1993年11月生效的《马斯克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而建立的欧洲联盟,是在欧州共同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欧盟的定义:一组国家,在各自政府逐步转交主权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建立一个共同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使成员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合成为区域经济和政治联盟。
欧盟的三大支柱:⏹共同体支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司法与内政事务合作欧盟的成员国:⏹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
⏹至2009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他们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欧盟发展史⏹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不仅是六国境内建立一个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煤钢市场,更重要的是,各国从此将管理权交给了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共同体”,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大大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了各国资本的相互渗透,从而为西欧实现全面的联合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欧盟经济一体化长达五十年多年的实践历程有了最重要的开端-----欧洲统一运动向历史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标志着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跃。
⏹《罗马条约》为经济共同体确定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建立关税同盟,废除阻挠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
欧盟CAP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汇报人:2024-01-10•欧盟CAP概述•欧盟CAP的主要内容•欧盟CAP的影响和效果目录•欧盟CAP的未来趋势•结论与建议01欧盟CAP概述CAP的定义和目标定义CAP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简称,旨在促进欧洲农业发展和农村社区的繁荣。
目标CAP的目标包括确保农产品市场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升农业竞争力等。
CAP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历史背景在20世纪50年代,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成立之初,为了促进欧洲农业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共同农业政策开始实施。
发展历程CAP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全球经济和欧洲农业发展的变化。
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重点在于建立统一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自由流通;21世纪初的改革则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向更加绿色、高效的方向转型。
02欧盟CAP的主要内容欧盟CAP的主要内容•请输入您的内容03欧盟CAP的影响和效果欧盟CAP的影响和效果•请输入您的内容04欧盟CAP的未来趋势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
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推广智能化农业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推广智能化农业装备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农业贷款等政策,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水平。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提高欧盟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欧盟扩大历程
2007年01月01日王雪梅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日正式加入欧盟。
这是欧盟历史上第六次扩大。
欧盟目前已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的前身是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建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6国又共同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盟经历了数次扩大,地域范围从西欧逐步拓展到中东欧地区。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希腊成为欧共体第十个成员国。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2005年4月25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卢森堡签署了加入欧盟的条约。
目前,欧盟扩大进程仍在继续。
2005年10月,欧盟启动与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
同年12月,马其顿被欧盟接纳为入盟候选国。
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签署这一协议是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塞黑和马其顿5个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
另外,欧盟还于2005年启动了同波黑、塞黑(现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关于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谈判。
尽管近年来欧盟自身吸纳新成员的能力受到质疑,但欧盟方面表示,保、罗两国加入欧盟后,欧盟的大门仍是“敞开的”,申请入盟的其他国家只要达到入盟标准,将会随时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