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锌纳米线阵列压电式纳米压电发电机
- 格式:pptx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33
电化学沉积获得的氧化锌纳米线
通过增加氧化锌纳米结构的长宽比可以提高热电性能,使用电化学沉积可以得到氧化锌纳米结构的一维(1d)和三维(3d)形态。
调整各种沉积参数如控制尺寸、密度、和电气性,能使人们有可能获得的垂直对齐的氧化锌纳米线(NWs)。
锌和氯离子的浓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参数,通过有选择性地增加氧化锌纳米线在高浓度氯化钾溶液中的溶解,使氧化锌纳米线的长宽比增加,从而使氧化锌纳米线变成了氧化锌纳米管(NTs)。
当三维形态的氧化锌纳米线分层时长宽比会强烈增加。
通过将电化学沉积和聚苯乙烯球模板结合的方法可以做出由中空海胆状氧化锌纳米线结构组成的薄膜。
可采用光致发光和透射测量来研究海胆状氧化锌结构的电子属性。
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的电极材料研究现状∗刘沛波;杨俊;魏大鹏;石瑞英;史浩飞【摘要】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可收获生活中的多种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等,并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柔性,可以适应生活中遇到的复杂环境,在低功耗便携式设备,自供能电子系统和植入式传感器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系统的综述国内外关于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的研究现状,阐述纳米发电机的分类及工作原理,重点讨论分析了氧化铟锡(ITO)、碳纳米管、石墨烯等3种不同电极材料的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的输出特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预测了未来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的发展应致力于在改善现有透明电极材料的性能的同时,优化器件结构设计,实现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的发电性能的提升,并且继续改进制备工艺,实现纳米发电机的集成化,以便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投入实际应用。
%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s can harvest various types of energy,such as mechanical energy, thermal energy.Due to the excellent transparency,flexibility and stretchability,the nanogenerators are designed to meet the anticipated requirements of specific environment conditions.It has been shown great potential for low-power portable devices,self-power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implanted sensors,etc.In this paper,we dem-onstrate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Based on the research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the power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 based on different transparent flexible electrodes was analyzed,including indium tin oxides (ITO),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And then the problems of these 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s were pointed out and dis-cussed.Inorder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the study on 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s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arent flexible electrodes materials.And the structure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of 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s should be continually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At last,transparent flexible nanogenerators with high using value must be designed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7(048)001【总页数】10页(P1019-1028)【关键词】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电极材料;ITO;碳纳米管;石墨烯【作者】刘沛波;杨俊;魏大鹏;石瑞英;史浩飞【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64;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跨尺度制造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4;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跨尺度制造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4;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跨尺度制造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4;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64;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跨尺度制造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传统的化石能源在未来几十年内枯竭,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1]。
复合微纳米发电技术概述张玉麒;常奇峰;赵冰【摘要】微纳米发电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多领域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对于各种微型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一般都需要电源供能,然而传统的供能方式如电池、传输线已无法满足小型化的需求。
近年来,微纳米发电机的发展为这些器件提供了一种新的供能方式。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纳米发电机可以分为压电型、热释电型、摩擦型等几类,而单一的功能方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和限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复合微纳米发电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方式的发电效果和应用环境,对研究具有使用价值的复合微纳米发电机有借鉴作用。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26【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纳米;压电;摩擦发电;热电发电机;复合纳米发电机【作者】张玉麒;常奇峰;赵冰【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河南郑州 450014;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河南郑州 450014;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河南郑州 450014【正文语种】中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限制人类社会发展的桎梏。
随着储能有限的传统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日益消耗贻尽,国内外研究人员纷纷把目光投向各种新型能量,其中,专为微小型器材和系统功能的纳米发电机一经提出,即受到广泛持续的关注,被誉为引领微纳米能源发展的住到,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但目前相对成熟的单一发电机理的(摩擦、压电或电磁)的纳米发电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和限制,如:基于压电特性的纳米发电机[1]输出点亮高,充电能力强,但输出电压不高;基于摩擦特性的纳米发电机[2]输出电压高,但输出电流小,且输出脉冲宽带窄,充电能力弱;基于热释电[3]的纳米发电机,响应速度慢,输出小。
为解决上述问题,收集多重类型能量的复合发电机被研制出来。
压电复合材料摘 要: 从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入手, 介绍了压电材料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针对不同压电材料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列出现阶段压电材料的制备技术。
综述了近年来压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并系统介绍了压电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压电材料;压电效应;制备工艺;应用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piezoelectric effect and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structure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Consid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preparative techniques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in the current stage are listed. Research actualit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is summaried.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in various Fields are also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Keywords: piezoelectric material; piezoelectric effect; preparative technique; application1.引言自20世纪出现压电材料以来, 因其独特性能,逐渐成为材料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电子、导航和生物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 人们对压电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 研究和开发压电材料主要是从老材料中发掘新效应, 开拓新应用; 从控制材料组织和结构入手,运用新工艺制备各种新型压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