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化小论文我的乡土,我的河南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乡土,我的河南

河南地处中原,中原是平原,其文化特征也是“平”,平凡、平淡、平常,这些词都可以来形容中原。

我生于中原,长于中原,从小就沐浴着中原文化,自己认为也咂磨出了中原文化的一些滋味------中原的特征在于“人气重”而“宜人居”,不似巴蜀“山”文化之诡谲,也不似吴越“水”文化之柔美,更不像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之单纯瑰丽。中原文化像个巨大的调色盘,各种色彩都有,但又相互交融,黑红莫辨,其滋味平和而底蕴深厚,若中原大地一般,因此说,无明星特征也就是中原文化的特征。虽即如此,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之一的河南,由于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其文化风格还是很独特的。就我熟悉的戏剧和杂技即是如此。

河南是戏剧大省,拥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和蒲剧、坠剧、宛梆等20多个小剧种,河南的戏剧热烈而豪放,尽情地酣畅淋漓地释放着中原文化夺目的光辉。泞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是豫剧(又称河南梆子,冀南称河南亮调),《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曲剧《陈三两》、《风雪配》、《卷席筒》,越调《收姜维》等剧种久演不衰,广为流传。河南戏曲史上曾经涌现出了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陈素贞、虎美玲、任洪恩、王清芬、王慧,曲剧表演艺术家张新芳、海连池,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等一大批艺术大家。改革开放已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河南文化事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文艺工作的“二为”方向和“双面”方针,扎根中原沃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迎来了艺术创作和生产发展的辉煌时期。——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有力地推动了戏剧的发展;戏剧《任长霞》弘扬了新时代的英雄。

河南不仅有实力雄厚的戏剧团,更有数量居于全国第一位的民间杂技团体。清丰、南乐、太康、淮阳、宝丰、孟县等地被称为“杂技窝”,产生了大量杂技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民间杂技团约在600个以上。

较有影响的民间杂技团有河南中原杂技团、洛阳杂技团、夏邑创新杂技团、新蔡县马戏团、清丰县驯兽团、舞阳夏氏姐妹杂技马戏团、南阳赵氏环球飞车团、获嘉高空杂技团等等。有代表性的是周口市、平顶山市、南阳市。周口地区有杂技、马戏团160多个,其中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他们刚刚与国有杂技团签订了合同,开创了我省民间团承包国有团的先例。“玩猴县”新野、“魔术之乡”宝丰赵庄乡,都是民间杂技、马戏、魔术的集中地。赵庄乡一个乡就有魔术团460多个,其中周营村家家户户玩魔术,农忙务农,农闲时到全国各地城乡演出,魔术成为脱贫致富的门路。

河南民间杂技的活跃现象,引起了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的重视,1998、1999年中国杂协、河南省杂协专程到宝丰县赵庄乡搞调研,举办魔术辅导班,召开了民间马戏魔术理论研讨会。

戏剧和杂技是中原文化这条大河中的一滴水。数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韵味只有你身在河南才能体会到。

河南,我的乡土,我的留恋,它因质朴而显示了价值,因源远而呈现了厚朴,因发展而具备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