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周伟韩联宪

(西南林学院,昆明650224)

摘要澜沧江流域的经济建设正在迅速兴起,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关系

到子孙后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澜沧江水资源是一引人瞩目的大课题。建国后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先后多次

对澜沧江鱼类调查,经过40多年的调查采集,共纪录137种土著鱼类,另有15

种引入鱼类。本文就澜沧江的鱼类分类、区系组成及特点、鱼类资源现状及影响

鱼类生存的因素、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等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澜沧江鱼类区系资源保护持续利用

澜沧江系湄公河上游,起源于我国青海玉树,于德钦北部进入云南省,一路逶迤向东南而下,穿越高山峡谷,流经7个地(州)、30个县,至勐腊县出境,入老挝称湄公河。湄公河流域包括了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6个国家,被誉为东方的多瑙河。湄公河干流全程长4 661km,其上游澜沧江全长2 160km,在云南境内长1240km,约为河流全长的1/4。澜沧江在云南省六大水系中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9.0×104km2,天然落差4 582m,水能理论蕴藏量2 544.96万kW。因此,对澜沧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引人瞩目的问题,在云南省境内就利用澜沧江水利资源,已开发建设或拟建设8级电站,包括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潮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和勐松等(仇国新,1996)。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由于湄公河横跨寒、温、热三带,生物分化十分强烈,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国际、国内21世纪列为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与湄公河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引人瞩目的大课题。

1 鱼类学研究简况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不断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澜沧江不同江段进行鱼类资源考察和标本采集。195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所,曾成立西双版纳考察队对动物资源进行综合考察,从此揭开了西双版纳神秘的面纱,收集了许多标本,发现了一些鱼类新种和新纪录(李树深,1973,1984;黄顺友,1979,1981)。此后,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的部分工作。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283

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都先后组织过对澜沧江鱼类的考察,考察结果以澜沧江鱼类为题,或者以某一特定类群专题研究的形式发表在全国各类期刊或著作中(张春霖,1962;李思忠,1976;伍献文等,1964,1979;陈景星,1980;朱松泉,1982;郑慈英等,1982;莫天培,1986;褚新洛,1987;刘振华等,1987)。从采集点来看,以西双版纳居多,采集到的标本数量和种类也较为丰富,其余江段则多为零星考察。从系统采集和调查这一角度来说,迄今尚无云南省澜沧江段鱼类资源的系统、全面考察。

系统纪录澜沧江鱼类的当推《云南鱼类志》(褚新洛等,1989,1991),该书澄清了分类学中的一些混乱,确认了一些种的有效性等问题,共纪录鱼类124种,隶属于18科68属;相邻的怒江和元江水系分别纪录9科29属43种和15科60属85种。澜沧江鱼类的种类和科、属组成与怒江和元江的相比,数量均多得多,这表明了澜沧江水系鱼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 澜沧江鱼类区系特点

2.1 分类概况

自《云南鱼类志》出版后,近年又相继有一些关于澜沧江鱼类的研究报道,综合收集各种资料,加上作者验证近年采到的一些标本,现在已知澜沧江共记载土著种类137种,隶属于6目18科,71属(表1)。其中5个科即双孔鱼科Gyrinocheilidae、粒鲇科Akysidae、刀鲇科Schilbidae、鱼芒科Pangasidae、攀鲈科Anabantidae,在国内仅分布于澜沧江。此外,尚有引入种类15种。

284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2.2 鱼类地理学特征

2.2.1 鲤形目和鲇形目构成了澜沧鱼类的主体

澜沧江下游鱼类由6目18科71属137种组成,其中鲤形目有50属、99种,其次为鲇形目,有13属27种,这两个目构成澜沧江鱼类的主体,它们分别占了总属数的70.4%和18.3%,总种数的72.3%和19.7%。在鲤形目中又以鲤科的属种占绝对优势,计有37属72种,为鲤形目数的 74.0%和种数的 72.8%。鲤科中以鲃亚科Barbinae(29种)分化最为显著;鲤科的鱼丹亚科Danioninae(11种)和野鲮亚科Labeoninae(12种)、鳅科的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 (12种)鲇形目的鮡科Sisoridae(13种)种类也不少。

在澜沧江水系,鲤科鱼类12个亚科中缺鲢鳙亚科、雅罗鱼亚科和鲴亚科的自然分布,其中雅罗鱼亚科和鲴亚科的分布南限仅到元江。与北面的元江水系相比,澜沧江的鲃亚科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再往南,到了怒江水系,鮈、鳅鮀、鳑鲏和鲌等亚科的鱼类趋于绝迹。2.2.2 鱼类区系组成分析

在我国广东三水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老第三纪湖相沉积中发现一批鱼类化石,它们主要为鲤科的鲃亚科和鱼丹亚科的种类,其次还有鲿科和鮨科种类(王将克等,1981)。十分近似的鱼类化石也曾发现于苏门答腊。从目前不完整的化石资料推断,这种以原始的鲃亚科和鱼丹亚科鱼类为主体的淡水鱼类区系可能一直延续到中新世。湄公河位于上述两个地区之间,可以推测,在现生澜沧江水系鱼类中,鲤科的鲃亚科、鱼丹亚科及鲿科和鮨科种类为老第三纪已出现的原始鲃亚科、鱼丹亚科及鲿科和鮨科种类的直接后裔;新第三纪之后,随着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现的热带、亚热带山溪急流鱼类,如野鲮亚科、条鳅亚科、平鳍鳅科、鮡科,以及在此之后在东南亚起源的纯淡水鱼类或由海洋鱼类派生的属种,如沙鳅亚科、胡鲇科、长臀鮠科、颌针鱼科、鰕虎鱼科、鳢科、刺鳅科等。这些鱼类是澜沧江鱼类区系中的固有成分。

在新第三纪后期,全球性气温下降,温暖地带的范围逐步向南退缩,原有的适应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原始鲃亚科、鱼丹亚科等鱼类在北方逐步减少。在经历第四纪冰期之后,保留于我国东部江河平原地区的原始鱼丹亚科鱼类派生出来较能适应寒冷环境的雅罗鱼亚科、鮈亚科,并由它们再派生出鲢亚科、鲌亚科、鳅鮀亚科、鳑鮍亚科和鲴亚科,它们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淡水鱼类区系(陈宜瑜等,1986)。它们向南扩散大部分类群到达了元江水系,而这些类群中最终仅有鮈亚科、鲌亚科、鳅鮀亚科、鳑鮍亚科扩散到了澜沧江,并成为它们扩散的最南缘。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285

2.2.3 鱼类的分布特点

鱼类的分布受海拔和气候的影响,许多类群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如魨形目、鲈形目、鲤形目的双孔鱼科仅局限于低海拔热带地区。而占比重很大的鲤科鱼类和鲇形目鱼类的分布则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类群的替代,适应暖水性的类群,如鲤科的鲃亚科和野鲮亚科、鲇形目的鱼芒科、刀鲇科和鲿科的鱼类逐渐减少,代之以次生性适应较低水温和湍流生境的鲤科裂腹鱼类和鲇形目的鮡科鱼类。鱼类分布的另一特点是,在干流中多大中型中上层鱼类,而在小支流则多见适应急流生境的底栖种类。

2.2.4 鱼类分化强烈,特有种多

澜沧江由于流程长,且环境变化大。为鱼类物种分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一批中国或云南特有的种类。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高海拔地区鲤科裂腹鱼类和鮡科鱼类呈现强烈的种、属分化,它们构成了特有属、种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与澜沧江相连的湖泊,如洱海等,环境条件与江河迥然不同,形成了鲤科鲤属和鳅科副鳅属的一些特有种。

3 鱼类资源现状及其影响鱼类生存的因素

3.1 鱼类资源现状

3.1.1 种类数目少

尽管云南省澜沧江水系的鱼类种类与相邻的怒江及元江相比鱼类种类数量多得多,但与其下游相邻的江段相比,种类明显少得多。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游与下游间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但还不能作为惟一解释湄公河上下游鱼类种类、数量差异的原因。至少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即对整个江段的调查工作还不够深入和彻底。

3.1.2 天然渔产量低

澜沧江流域虽然蕴藏着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但其河流天然渔产量不高。这就是所谓的种类丰富,但种群数量不大的直接体现。影响天然渔产量的重要、直接的因素是自然环境严酷,食物匮乏限制和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再加上其他一些自然因素限制了对鱼类的捕捞,如:捕捞网具因干流河底岩多滩急,难于操作等,所以能捕捞起来的数量有限,多为渔民或沿江居民自捕自食,偶有上市的情况。而在澜沧江的一些支流和森林茂密的山涧溪流中多广泛生活着食用价值不大、但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小型鱼类。

3.2 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和多样性的影响

3.2.1 水质污染和森林砍伐等造成栖息地的受胁破及破坏

污染源来自3个方面;首先是农业上使用的农药、化肥随地表径流汇入江河;其次是工业废水(造纸及纸制品业、制糖业、有色金属采选业及冶金加工业等);再次是生活污水。云南省澜沧江水系共有大小支流96条,由于城镇人口和工业多集中在支流,且分布不均匀,所以各支流的污染程度不一。1986年对西双版纳勐腊考察时,在县城旁边的南腊河可采到近20种鱼类,而1989年再次对南腊河考察时,由于其上游建立了糖厂,河流水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水绵、水藻等生物不复存在,也没采到任何鱼类标本。

森林的大量砍伐和植被的破坏导致许多支流季节性干涸,或者源头向干流方向萎缩,鱼类的栖息地被破坏,而更严重的是一些上溯到支流产卵的鱼,因丧失了产卵环境,后代繁衍被中断。1989年3月对勐海的流沙河考察时,较大的二级支流几乎断流。双孔鱼Gyrinocheilus

286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aymonieri(Tirant)是鲤形目双孔鱼科的惟一种类,它在国内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勐海的流沙河和勐腊的南腊河,该种本来就稀少,而这两条支流的情况令人担忧其命运如何。

3.2.2 捕捞过量或有害的渔具渔法

酷渔滥捕主要发生在湖泊,最触目惊心的可以说是洱海土著鱼类的剧减。洱海共纪录土著鱼类约30余种(褚新洛,周伟,1989),20世纪70年代,洱海的大多数土著经济鱼类尚能见到;而到80年代,各种类的种群数量普遍急剧下降,春鲤、把麓鲤、洱海大头鲤偶尔还能见到,而大理裂腹鱼、洱海四须鲃、油四须鲃、大眼鲤、大理鲤等特有鱼类几乎已见不到,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而在支流由于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使用许多违法的手段,如电鱼、炸鱼、毒鱼等,或利用有害的渔具渔法,如堵截岔河大小鱼一网打尽的不合理渔法,造成资源的毁灭性破坏。

3.2.3 水电站或水利灌溉大坝等设施改变了水环境条件

已经建成的水电站或水利灌溉大坝等设施改变或正在改变江河的水环境条件,由于高峡出平湖,使澜沧江水系产生了深刻的、难以逆转的变化和影响。它一方面造成水文泥沙、水温和水质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水环境的变化,又引起水生生物区系组成和生物量发生巨大变化。

水流速度的变化和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组成的变化均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的种类组成,以及种群、个体的生存和繁衍。一般来说,在激流中底栖的种类、喜流水性生活的中下层种类受到的干扰影响最大,最终这些种类在干流很可能消失或者种群仅萎缩生存于一、二级支流。相反,喜静水生活的种类、滤食性种类和养殖种类则可能在库区成为优势种群。

筑坝妨碍了一些鱼类在干流上下游的洄游通道,由于以往的工作多局限于鱼类区系组成调查,而对鱼类生物学,尤其是关于洄游(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的研究工作甚少。现很难下结论,大坝对鱼类洄游的影响有多大。从现有的资料看,至少 科鱼类具有洄游性。其他一些经济鱼类,如鲤科的鲃亚科和野鲮亚科、鲇科、刀鲇科、鲿科等是否存在距离不等的洄游?

4 澜沧江鱼类保护和持续利用行动计划

为保护和持续利用现存的鱼类资源,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工作:

4.1 鱼类区系的系统调查及生物学研究

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澜沧江流域已开展过多次调查,且已得到一鱼类名录,但历年的调查和研究多为点状分布,且因受各种条件限制未能进行全面的生态生物学调查工作。因此严格地说,至今对澜沧江水系的云南省江段仍缺乏系统的全面考察,有必要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大规模考察,收集有关资料,为制定保护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包括:(1)采集标本和补充完善澜沧江土著鱼类名录。在澜沧江水系至今未见到老挝、泰国广布的一些类群,如:塘鳢科、鰕虎鱼科等,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干流和支流作全面调查。

(2)调查和收集主要经济鱼类周期性的生态学资料,如经济种类的迁徙、食性、繁殖、生长等。

4.2 保护和持续利用鱼类资源

(1)加强公众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允许渔农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钓钩、网具作业,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287

严禁炸鱼、毒鱼和电鱼,逐步取缔和杜绝使用毁灭性破坏鱼类资源的渔具、渔法,积极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国务院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尤其要重点管理和保护鱼类的产卵场。

(2)加强沿江城镇的生活污水管理,严格管理澜沧江流域的工厂,严禁污水、废水直接注入澜沧江,建立和完善工厂的排污、净水设施。

(3)开发利用澜沧江野生鱼类资源,一方面对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大、中型鱼类进行驯化饲养;另一方面对一些色彩斑澜、形态特异的种类驯养繁殖,开发为新的观赏种类,或使其成为水质污染的监测动物。

(4)慎重对待引种,避免引入种与土著种之间的生态生物学竞争,切实保护野生鱼类的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仇国新(主编).1996.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环境规划研究.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王将克,李国藩,汪晋三.1981.广东三水盆地及邻近盆地早第三纪鱼化石.中国古生物志,新丙种第22号,科学出版社

伍献文等.1964.中国鲤科鱼类志(上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伍献文等.1977.中国鲤科鱼类志(下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振华,何纪昌,江望高.1987.云南澜沧江中游地区鱼类调查研究.云南大学学报,9(2):146~150 朱松泉.1982.云南省条鳅属鱼类五新种.动物分类学报,7(4):104~111

何名巨,陈银瑞.1981.中国粒鲇属Akysis鱼类二新种.动物学研究,2(3):209~214

张春霖.1962.云南西双版纳鱼类名录及一新种.动物学报,14(1):95~98

李思忠.1976.采自云南省澜沧江的我国鱼类新纪录.动物学报,22(1):117~118

李树深,1973.中国鱼类新纪录.动物学报,19(3):305

李树深.1984.中国纹胸鮡属(Glyptothorax Blyth)鱼类的分类研究.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5~89

陈宜峰,何长才,何舜平.1992.方口鲃属鱼类一新种.动物分类学报,17(1):100~103

陈宜峰,何舜平.1992.云南鲤科鱼类一新属新种.动物分类学报,17(2):238~240

陈宜瑜,曹文宣,郑慈英.1986.珠江的鱼类区系及其动物地理区划的讨论.水生生物学报,10(3):228~236

陈景星.1980.中国沙鳅亚科鱼类系统分类的研究.动物学研究,1(1):1~26

周伟,褚新洛.1992.鮡科褶鮡属鱼类一新种兼论其骨骼形态学的种间分化.动物分类学报,17(1):110~115

周伟,何纪昌.1993.洱海地区的副鳅属鱼类.动物学研究,14(1):5~9

郑慈英,陈银瑞,黄顺友,1982.云南省的平鳍鳅科鱼类.动物学研究,3(4):393~402

莫天培,褚新洛.1986.中国纹胸鮡属Glyptothorax Blyth鱼类的分类整理.动物学研究,7(4):339~350 崔桂华,褚新洛.1986.似鳡属的系统地位及种的分化.动物学研究,7(1):79~84

崔桂华,褚新洛.1990.鲤科鱼类鲈鲤的亚种分化和分布.动物分类学报,15(1):118~123

黄顺友.1979.云南南部的长臀鲃属(Mystacoleucus)鱼类.动物分类学报,4(4):419~421

黄顺友.1981.中国刀鲇属Platytropius Hora鱼类二新种,动物分类学报,6(4): 437~440

褚新洛.1981.中国属鱼类的初步整理.动物学研究,2(2):145~156

288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褚新洛.1982.褶鮡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及二新种的描述.动物分类学报,7(4):428~437

褚新洛,崔桂华.1987.中国鲤科鱼类墨头鱼属分类的整理.动物分类学报,12(1):93~100

褚新洛,陈银瑞.1987.西双版纳的鱼类.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326~349

褚新洛,周伟.1889.洱海的鱼类.见:沈仁湘(主编).云南洱海科学论文集.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30

褚新洛,陈银瑞(主编).1989.云南鱼类志(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褚新洛,陈银瑞(主编).1990.云南鱼类志(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ICHTHYOFAUNA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 RESOURCES IN YUNNAN LANCANGJIANG RIVER

(THE UPPER MEKONG)

Zhou Wei, Han Lian xian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Kunming 650224)

The Lancangjiang River (the upper Mekong) basin is an important area in biodiversity and is a rapidly developing area.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fast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 resources in the

Lancangjiang River have become an urgent issue. Since 1958 som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have conducted survey of fish resources and collected fish specimens in different reaches along the River. One hundred thirty seven endemic fish

species from the Lancangjiang River have been recorded; additionally, there are 15

introduced species in the river drainage. We discus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axonomy, ichthyofauna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origin, status of fish

resources and factors of influencing fish survival, scheme of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 resources

Key words: The Lancangjiang River (the Upper Mekong),Ichthyofauna,Resources,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云南省玉溪市三大高原湖泊鱼类资源调查

云南省玉溪市三大高原湖泊鱼类资源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玉溪市三大高原湖泊鱼类多样性。方法于2010年11月 --2011年4月到抚仙湖采集、调查。采取环湖线路、点面结合的方式采集;从养殖场、饭店采集、购买;访问、查阅文献统计等方式辅助调查,之后进行鉴定、分类、最后进行分析。结果玉溪三大高原湖泊(抚仙湖、杞麓湖、星云湖)中,抚仙湖的鱼类多样性丰富度最高,星云湖次之,杞麓湖在三者中最低。同时调查发现三个湖泊的鱼类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土著鱼类减少,特有种减少,外来鱼类增多。并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一些保护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鱼类资源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 1.概述 鱼类[1]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借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除极少数地区外,无论是从两极到赤道,还是从6000 m的高原山溪或湖泊到水深超过万米的深海均有其广泛的分布和存在。许多鱼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种类,如常见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是主要的食用鱼类,鲤科鱼类也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食用鱼类。另一些鱼类还有观赏价值,如金鱼,热带鱼等。鱼类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我们生活中就经常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鱼类。 现在的鱼类在经历了长久的进化过程中的辐射适应阶段后,演变为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是脊椎动物中最多的一个类群。云南野生淡水鱼类种类异常的丰富多样,根据杨宇明、王娟等人资料[2]记载,迄今为止云南已经记录淡水鱼类432种,分属9目27科143属占中国淡水鱼类(约800种)的54%。并且云南所分布的淡水鱼类中有290种为云南特有或者说在国内只有云南才能见到的种类,占云南鱼类的67.1%。这么高的鱼类种数和特有种数很显然和云南淡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丰富度和特殊性紧密相关,这其中湖泊水域面积共计1080Km2,各个湖泊有土著鱼类150种,占全省土著鱼类的35.5%。查阅陈银瑞等主编的《云南鱼类志》和其它相关文献[3]可知,截止1994年该调查结束抚仙湖共计有土著鱼类25种,特有鱼类12种;星云湖有土著鱼类15种,特有鱼类3种;杞麓湖有土著鱼类11种,特有鱼类3种。是我国鱼类资源的宝库,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同时如果开发保护得当还能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听过大头鱼(学名大头鲤C.pellegrini)、金线鱼(学名抚仙金线鲃S.granami tingi)、抗浪鱼(学名鱇浪白鱼A. graham t)这些昂贵却不常见的

鱼类名录

鲟形目: 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中华鲟A.sinensis 白鲟Psephurus gladius 鲱形目中文名: 鲥Hilsa reevesii 长颌鲚Coilia ectenes 短颌鲚C.brschygnathus 鲑形目中文名: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长江银鱼Hemisalanx brachyrostraliS 寡齿短吻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 太湖短吻银鱼N.tangkahkeii taihuesis 鳗鲡目中文名: 鳗鲡Anguilla japonica 鲤形目中文名: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eeus 草鱼Ctenopharungodon idellus 中华细鲫Aphyoeypris chinensis 长江鱥Phoxinus lagowskii variegates 鯮Luciobrama macroeephalus 鳡Elopichthys bambusa 鳤Ochetobibus clongatus 马口鱼Opsarichthys biden 宽鳍躐Zacco platypus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 寡鳞银鳔P.engraulis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团头鲂M.amblyeephala 华鳊Sinibrama wuitypus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蒙古红鲌E.mongoleus 青梢红鲌E.dabryi 尖头红鲌E.oxycephalus 拟尖关红鲌E.oxycephaloides 四川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wangi 红鲫鲌Culter erythropterus 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银鲴Xenoeypris argentea 黄尾鲴X.davidi 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湖北圆吻鲴Distoeehodon hupeineses 圆吻鲴D.tumirostris

居全国各省之首。 620种!云南鱼类新纪录

鲤科:311种 鲇科:10种 鳅科:99种爬鳅科:43种 鮡科:56种鲿科:17种从种类上来说,云南鱼类区系的主要成分是鲤形目和鲇形目,其余各科每科种数均在10种以下。其中:分类 鲤形鲇形目为主 鲤科鱼类最多 本报美编石洋制图 经过长期调查统计,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博士完成了对云 南鱼类的“人口普查”:发现云南鱼类已达620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的39.17%,居全国各省之首。与1990年时的399种相比,增加了55.4%。 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主编赵文宣责编宋蕾美编和璐校对郭毅组版徐亚南 A06 今日发布 经过1个多月的广泛征集,昆明动 物园两头小象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为了庆贺它们得名,昨日下午,昆明动物园为这两头小象举办了热闹的冠名仪式和亲子游活动,获奖者及数十名小朋友们参加了活动。 据昆明动物园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小象征名活动受到了省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参与者远到江苏、江西、山东等地。经过昆明动物园以及动物专家组成的小象征名评审组层层筛选,最终“亚灵、莫嘉”从众多名字中脱颖而出。谈起这两个名字的含义,获奖者王浩表示,“亚灵”主要是取“春城名都,人杰地灵;圆通福地,钟灵毓秀。 初生小象,聪明机灵,灵巧可爱”之意。 而另一个名字“莫嘉”的含义,王浩表示,“嘉年盛世,宝象嘉耦,于嘉月嘉日喜添千金。小象嘉巧可人,春城人民又多一位嘉宠。”在颁奖仪式上,获奖者王浩获得昆明动物园颁发的获奖证书以及2000元的现金奖励和免费入园的樱花卡一张。 除了“命名奖”外,4岁小朋友钮思涵所取“亚晶、莫灵”,市民王先生所取的“亚梦、亚萌”,还有学生段斌所取的“亚宝、圆宝”,以及山东游客徐建华、王晶研所取的“天华、明珠”获得优胜奖,每人获证书和樱花卡一张。 本报记者左学佳 圆通山两头小象有了自己的名字 姐姐叫亚灵妹妹叫莫嘉 此前,《云南鱼类志》(1989年和 1990年出版)是目前对云南鱼类最为全面的研究专著,它收录鱼类399种,土著淡水鱼类382种。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小勇博士通过收集20多年的研究资料,对云南鱼类名录进行了汇总和整理,并结合近年国内外类群的系统整理和发育结果,确定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 陈小勇说,统计数据来源主要是文献数据,依据已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没发表的基本不放进去,极少数没发表的是我们所标本库里的。所以,数据来源比较可靠。” 通过收集和整理,发现截至2013年,云南省共记录鱼类13目42科198属620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1583种)的39.17%,居全国各省之首。 “从《云南鱼类志》的399种,到 620种,云南鱼的种类增加了55.4%。”他说。 在620种中,土著鱼有586种,外来种34种,云南特有种254种,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的共6科66属152种。 据介绍,620种鱼类分布在我省的六大水系,由于六大水系各自独特的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鱼类区系各有其特点。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由于都发源于青藏高原,其鱼类区系均明显带有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特征,如这四大水系上游的鱼类区系组成的主体均是裂腹鱼类、高原鳅类及鰋鮡类,在生态上的共同点是对高寒、高海拔环境的高度适应;而下游鱼类区系组成则以喜暖性的鲃类、野鲮类、南鳅类、爬鳅类和鲇类为主。 620种!云南鱼类新纪录 近几年每年平均新发现5种,还将不断刷新 根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 类》、《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所列鱼类物种统计,云南省境内分布有各类珍稀濒危鱼类99种。 其中,保护鱼类23种:被列入国家I 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中华鲟、达氏鲟;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胭脂鱼、大头鲤、滇池金线鲃及大理裂腹鱼;列入云南省珍稀保护动物名录的有1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有43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的有7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各类濒危等级的有50种;列入《濒危野 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 的 有3种。 “在这些濒危物种中,有没有已经灭绝的?”记者问。“肯定有。”他说,“但这不在这个研究范围内。有些物种我们也在做研究,但不可能对620种鱼类都做评估。基于我们的了解,有些物种是灭绝了。” 陈小勇博士还表示,620种只是到2013年的数据,这个数据还会不断刷新。云南是很多研究者关注的地方,从以往来说,不管是新种还是新纪录,云南鱼类平均每年增加8个种左右;近几年每年约增加5种左右。 本报记者杨质高实习生张丽莎 壮大平均每年新发现5种 珠江水系:202种澜沧江水系:183种 金沙江水系:151种 红河水系:120种伊洛瓦底江水系:84种怒江-萨尔温江水系:77种 分布 珠江水系最多 怒江水系最少 按鱼类物种数排列依次为: 夏天来了,天气渐渐炎热。人体细胞被全部唤醒。身体对水的需求更加旺盛。而每天喝进去的水,80%进入人体血液,与身体息息相关。因此很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肝肾疾病的老人,多喝健康、洁净的水,对疾病康复更有益处。然而,各种水质污染,正严重危及我国居民饮用水健康。 为了让居民了解自家饮用水现状,让居民对健康饮水的重要性引起重视。不让自己的身体成为污染水的“检测器”。2012年8月,在相关单位及广州沃康环保科技集团等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全民健康饮用水普及行动在全国展开。行动第一步,就是向全国55岁以上老年居民发放高科技产品:水质检测器(型号:3WIN99)。 截止目前,普及行动已经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重庆、河南、山东等十余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10个城市全面展开。50多万个家庭都领取到了水质检测器。从去年10月开始,普及行动已经来到昆明,首批向昆明55岁以上的居民发放水质检测器。 据了解,只需要将水质检测器装在水龙头上,2天左右就能检测出家中水质好坏。1、判断污染程度;2、是否影响健康。特殊滤芯还能过滤自来水中的重金属、微生物、余氯等污染物,确保家人能喝到健康、卫生的净水。 昆明居民刘阿姨3月初也领取到了水质 检测器。她说,“我确实没花一分钱,就和老伴一人领了1个水质检测器!装在水龙头上几天后,滤芯竟然由纯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过滤后的水,家里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喝着就是让人放心!” 申领条件:(1)本市常住居民;(2)拥有可安装的自住住房;(3)申领人年龄必须大于55周岁。水质检测器昆明首批1500个全部发放完毕。应昆明市民需求,现再调入800个,很快就要领完。先报先得,望符合条件的老人尽快申请,领完即止!!申领电话:0871-6393782763937828你家水质不好? 健康饮用水普及行动进昆明申领热线:6393782763937828 水质检测器免费发放 水质检测器安装步骤:

16种鱼的名录

16种鱼的名录、地理分布及经济价值 1.鲤形目平鳍鳅科平鳍鳅亚科华吸鳅属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Fang, 1930 参考文献: 乐佩琦.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 科学出版社, 2000, 552-554.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37-439. 分布:长江上游。在四川省境内分布于长江干流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水系。此外,任河也有分布。 经济价值: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之一。可作观赏鱼[1]。 2.鲤形目平鳍鳅科平鳍鳅亚科后平鳅属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 omeiensis Chang, 1944 参考文献: 乐佩琦.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 科学出版社, 2000, 564-565.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442-443. 分布:长江上游的干支流。在四川境内已知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岷江、嘉陵江、安宁河、青衣江、乌江。 经济价值:可作观赏鱼[2]。 3. 鲤形目鲤科鰟鮍亚科鰟鮍属中华鰟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 参考文献: 丁瑞华. 四川鱼类志[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72-174. 分布:黄河、长江等水系。四川省内在长江、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江、乌江及金沙江下游有分布。长江中、下游,珠江等水系亦产此鱼。长江中下游盛产此鱼。 经济价值:可作观赏鱼[3]。中华鰟鮍体色鲜艳,尤其是每当生殖季节,性成熟的雄鱼体色鲜艳,臀鳍呈红色,有的边缘呈黑色,身体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而雌鱼在生殖季节拖着一条长长的产卵管,在雄鱼的陪伴下显得别具一格。 3.鲤形目鲤科鰟鮍亚科鱊属兴凯鱊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Dybows-ki),1872

云南特有的10条鱼

云南特有的10条鱼 云南的鱼,玩不出花样?那怎么行!这里有太多太多好味道,只适合慢慢品味! 云南远离海洋,虽然海鲜少,但高原湖泊里的淡水鱼却一点也不少。 在云南,去到水好的地方玩一定要尝尝那里的鱼。清冽的河水中四处游蹿的鱼,肉质鲜美,紧实绵密,天生具有一种甜味。 鱼肉低脂高蛋白,嘴馋又叫嚣着要减肥的,吃鱼肉就好了! 玉溪铜锅鱼:抚仙湖的铜锅鱼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抚仙湖水好,养的鱼就好。将鱼放入铜锅中配以佐料,加上抚仙湖的水,三好合一好,造就了抚仙湖铜锅鱼的美味。 大理冻鱼:大理有句俗话,叫“吃冻鱼,晒肚皮”。冻鱼是道凉食,但是食用时间却是在秋后至次年三月之前,所以要边晒着暖暖的太阳边吃冻鱼。白族人都爱吃这道美食,到了秋后经常做了吃,更是待客的佳品。冻鱼选用鲤鱼或是鲫鱼,做法可以按照酸辣鱼的方法做,做好放入大汤碗中,经一夜自然晾凉,第二天即可食用。 大理酸辣鱼:大理酸辣鱼口感非常好,第一印象当然是酸:酸木瓜的酸,夹着木瓜特有的果香,配上洱海鱼的鲜、微甜,使得酸辣鱼有无尽悠长的回味。第二是辣,那当然就是干辣椒面与糟辣椒搭配而成的辣。辣味、酸味,再加上活水煮的鲜鱼,这就是大理酸辣鱼完美的搭配,绝对的好滋味。 大理砂锅鱼:大理砂锅鱼选用祥云出产的好砂锅,洱海中捕来的弓鱼、黄壳鱼、或鲤鱼加丰富多彩的配料炖制而成。上席时以菜叶铺垫的大盘衬垫,锅中沸滚,飘红映绿,色彩绚丽,清香扑鼻。趁热食用,鱼肉滋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宾川海稍鱼:海稍是地名,也是水库名。海稍鱼有两种口味:一味为酸辣、一味为清汤,酸辣的汤色暗红,味重适口;清汤的汤色乳白,清鲜美味。 西双版纳包烧鱼:包烧鱼讲究香,鱼与盐、葱、姜、辣椒、野芫荽和盐巴果拌拢,如果就近有水蕨菜,也可以加进去,用芭蕉叶包起来,放到火上烧熟,鱼香混合着佐料香,香气四溢。 西双版纳烤鱼:到过云南西双版纳的人,一定会记住傣族香茅草烤鱼的味道。香茅草烤鱼在傣味菜肴中知名度非常高,也是傣家人款待贵宾不可少的一道菜。香茅草是其中的点睛之笔,制作时用当地特产的香茅草捆绑在鱼身上,腌制过的鱼肉加上香气扑鼻的香茅草,做出来的味道怎一个香字了得。 丽江石锅鱼:石锅鱼暖胃,在冬日约上三五好友,围锅而坐,从雾气中看窗外,闻着鱼香,拼着小酒,不亦乐乎! 江川盐水鱼:江川盐水鱼可长期保存,味道独特,既有腌鱼的香辣味,又有活鱼的鲜甜味,且肉质细腻,吃起来格外爽口。 石屏八面煎鱼:鱼是田鱼或者湖鱼,油面仅没及鱼侧,文火慢煎,目的只有一个:把鱼整体煎到酥透。

(整理)常见小型原生鱼河鱼资料整合

青鳉 学名:Oryzias latipes ( Schlegel) 俗名:万年鲹、稻花鱼 目名:鳉形目 科名:青鳉科 属名:青鳉属 命名人 (Temminck et Schlegel, 1846) 俗名:灯眼鱼 国内分布华南, 华东各省, 东北各省目前较丰富。 国外分布日本 资料来源中国鱼类系统检索:223. 珠江鱼类志:295-296. 广西淡鱼类志:1 97.四川鱼类志:494-495. 同物异名 Aplocheilus latipes Temminck et Schlege, 1946.;Oryzias l atipes 外形特征 体侧扁,背部平直。头略平扁,被鳞。眼大。口上位,横裂。无侧线。背、腹鳍均小。背鳍位于体后部,几与臀鳍相对。尾鳍近截形。 无侧线。背鳍条6,位很后;臀鳍条16~19;尾鳍截形。体背侧淡灰色,体侧及腹面银白色,臀鳍及尾鳍散布黑色小斑点,其他各鳍淡色。分布于中国东部、朝鲜西部及日本本州。中国辽河到海南省,西到关中及四川均有分布。 生长繁殖 常成群地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的表层。在稻田及池塘、沟渠中常见。以昆虫幼虫、小软体动物为食。产卵期为4月下旬到7月中旬。分批产卵。体长在17毫米左右的个体怀卵量为 180~250粒。一次可产6~30粒。卵具油球,卵径约0.9毫米,吸水后膜径1.1毫米。卵膜上具有长、短两类丝状物,短丝数目多,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卵膜上;长丝20余根,集中一处,形成一束。产卵时,长丝不完全产出,一头附在卵巢膜上,另一头仍固着在卵膜上。这样,产出的卵不会脱离母体而落入水中,使卵悬挂在母体生殖孔的后面。受精后,卵就带在母体上发育。水温21℃时,12天半即可孵化。此鱼以能吃蚊虫的幼虫(孑孓)而有益。无大经济价值。 生存危机 青鳉为我国本土原生鱼,随着近些年来外来物种—食蚊鱼在国内野外环境中大量繁殖,青鳉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青鳉和食蚊鱼的生态位极为相似,竞争过程中青鳉往往处于略势,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现在在野外已经很难看见它的踪影了。 鰟鮍 鰟鮍(páng pí):鱼,俗名牛粪鲫、红目鲫,西北地区俗称彩片。体长5-8cm,寿命为3-4年。眼有彩色光泽,背面淡绿色,略带蓝色的闪光,腹面银白色。繁殖期的雄鱼色泽艳丽。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吃水生植物以及水生生物,卵产在活的河蚌里。 分布区域

增殖资源学复习资料

有关名词概念: 1.渔业资源增殖:指用人工措施放流苗种或人工栽培、科学管理、收获以及对渔场环境改造与保护等方法,使水产资源再生产类似于农牧业的一种渔业方式。 2.栽培渔业:一面增殖,一面捕捞,使渔业资源永久延续。或将对象生物按人的意志加以增殖后再进行捕捞的渔业方式。 3.潮间带:落潮时定期暴露于空气中,而涨潮时又淹没于水中的沿岸区。具有岩岸、沙滩和泥滩,甚至是珊瑚礁和红树林等多种生态系统。 4.河口湾:除真正的河口外,还包括半封闭的沿岸海湾、潮沼(tidal marshes)和沿岸沙坝后面的水体。 5.寒流:指水温低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如千岛寒流。寒流一般低温低盐,透明度较小。 6.暖流:指水温高于流经海区水温的海流,通常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黑潮暖流。暖流一般高温高盐,透明度较大。 7.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设置在水域中的构造物,它是以捕获水生生物或增殖保护为目的的渔场设施。 8.鱼礁性:鱼对礁石的行为反应和相对位置关系,不同鱼种和各成长阶段而有差异,这种差异即称之为鱼的鱼礁性。 9.单位人工鱼礁:(≥400m3) 10.马尔萨斯增殖:假设环境因素一定时,种群的瞬时增殖速率与该时刻的个体数成正比。 11.逻辑斯谛增殖: 12.标志放流:研究鱼类的洄游和鱼类资源的一种方法。将天然水域中捕获的鱼类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水域,重新捕获时可据以研究鱼类的洄游、分布、生长和资源等状况。 13.生物学零度:生物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 14.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15.矶烧:由于环境恶化(如高水温、低营养盐海况)造成海藻群落荒漠化的现象。 16.异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悬殊。根据两个世代的形态、大小和有无独立生活机能,又可分为:苔藓型的世代交替、蕨类型的世代交替和种子植物型的世代交替。 17.同型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上孢子体和配子体外表形状、大小、构造和显著性完全一样,没有区别,并且都能独立生活,只是两个个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上有二倍体(2n)和单倍体(n)的区别,称为同型世代交替。 18.阴干刺激:人工诱导贝类(如虾夷扇贝、鲍鱼等)产卵方法,将亲贝阴干加冷风吹15小时左右。 问答题 1.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带、海蜇的生活史 对虾:受精卵-无节幼虫-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幼虾-成体 鲍鱼:受精卵-担轮幼虫-面盘幼虫-初期匍匐幼虫-围口壳幼虫-上足分化幼虫-稚鲍-幼鲍-成鲍 扇贝:受精卵-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幼虫-匍匐幼虫-稚贝-幼贝-成贝 海参:受精卵-耳状幼虫-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幼参-成体 海带: 海蜇:受精卵-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成体 2.增殖放流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步骤(主要是对虾、海蜇、梭子蟹) 对虾:中间培育→体长≥3cm→测量称重→放流→海上放 →开闸放 海蜇、 梭子蟹 3.真鲷、对虾、鲍鱼、扇贝、海参、海藻增殖方法的异同 增殖的两方面:1.种苗、亲体的放流2.增殖环境的改造,对虾只有1 4.人工礁诱集鱼虾等的一般机理(底鱼礁、浮鱼礁) 底鱼礁的集鱼原理:鱼礁的波流效应(礁区周边常形成较复杂的流态)、鱼礁的生态效应(为鱼、虾、贝、藻类提供附着基形成鱼;虾、贝类及其幼体的庇护所;为鱼、虾、贝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浮鱼礁的集鱼原理:阴影诱集、声波诱集、食饵诱集、刺激诱集、流场诱集 5.海流的生态意义及其与海洋渔业的关系 生态意义:海流有扩大海洋生物分布的作用,海流对海洋生物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于海流散播和维持生物群的作用。包括:(1)暖流可将南方喜热性动物带到较高纬度海区;而寒流则可将北方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

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鱼类大全

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鱼类大全 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鱼类 1、中华鲟。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也是目前地球上现存最古老、最珍奇的幅鳍鱼类,它的祖先与恐龙同时代,被称之为“古生物的活化石”。它个体宠大,但摄食斯文,只吃浮游生物。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珠江、钱塘江和闽江亦有分布。

2、达氏鲟。达氏鲟,又名长江鲟,俗称沙腊子,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形态近似中华鲟,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亦进入大型湖泊。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或卵石碛坝的河湾或深潭中。 3、白鲟。白鲟又称中华匙吻鲟,也称为中国剑鱼,是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俗称为象鱼、象鼻鱼,是最古

老的鱼类,也是当今世界的珍稀动物。白鲟以鱼类为食,属凶猛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4、新疆大头鱼。新疆大头鱼又称“大头鱼”、“虎鱼”、“扁吻鱼”、“南疆大头鱼”等,属鲤科、裂腹鱼亚科、扁吻鱼属。它是中国的特产鱼类,也是世界裂腹鱼中的珍贵物种,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有古鱼类活化石之称,目前,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被列入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 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鱼类 1、文昌鱼。文昌鱼实际上并不是鱼,属脊索动物,外形像小鱼,体侧扁,长约5厘米,半透明,头尾尖,体内有一条脊索,有背

鳍、臀鳍和尾鳍。它是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动物,生活在沿海泥沙中,吃浮游生物。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江河,是福建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是珍稀名贵的海洋野生头索动物。 2、黄唇鱼。黄唇鱼,俗称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温州人称黄甘,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是近海暖温性稀有

云南珍稀鱼类简介

云南珍稀鱼类简介 鱇浪白鱼:Anabariliusgrahami 俗称:白鱼、抗浪鱼。 分类:鲤形目,鲤科,鲌亚科,白鱼属。 产地:仅产于云南抚仙湖。 特征:体细圆而不显著侧扁,整个身体轮廓成一狭长的纺锤形,背部平直,腹圆呈浅弧形。吻尖,口亚上位,下颌前端的突起与上颌的凹陷不甚显著,无须。腹棱自腹鳍基部逐渐隆起向后延伸至肛门。鳞小,在腹鳍基具两枚相互重叠的细长腋鳞,侧线在胸鳍上方徐徐向下弯折。体呈银白色,背部较暗;鳍为灰白色,眼上下缘红色。个体小而纤细。 习性:喜水质新鲜、含氧量较高的水域环境。游泳迅速,抗风浪能力强,为中上层鱼类。平时栖居开阔的敞水面。主食枝角类、桡足类、丝状藻和水生昆虫。 现状:鱇浪白鱼为抚仙湖的特产鱼类,曾是该湖主要的经济鱼类,占全湖渔产量的60%以上。80年代中期,由于星云湖引进银鱼,其从与抚仙湖相通的隔河大量涌入,银鱼的食性与鱇浪白鱼相似,占据了鱇浪白鱼的生态位,再加之大量使用小规格丝网捕鱼、酷鱼滥捕、过量捕捞、水质环境恶化,导致数量急剧下降,接近濒危的边缘,市场价格一度攀升至500-2000元每公斤,全湖渔产量不足数百公斤。199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通过对鱇浪白鱼进行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和筛选、人工驯养繁殖及其鱼病防治等一系列研究使这一珍贵鱼种得以保护,为抚仙湖该鱼种的增殖回放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价值:鱇浪白鱼是中国特有鱼类,为云南省四大名鱼之一,其肉细味鲜美,刺软,鳞小,香味可口,腌制成干品,放置一年不变味。可供烧、烤、煎、炸食用,别具风味,为鱼中的上等佳品。

鱇浪白鱼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grahami 俗称:金线鱼。 分类: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金线鲃属。 产地:仅产于云南滇池。 特征:体侧扁,头背面平直,中部稍下凹,头后背部隆起。吻端尖,口次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眼中等大,在头侧的前上位。须2对,吻须和口角须等长或前者稍短。全身被鳞,呈覆瓦状。鳞圆形,侧线鳞较上下鳞大,游动时,在阳光下褶褶发光,“金线鱼”的名字由此而来。侧线完全,头背部及侧线上下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疏密程度因个体而异。 习性:喜清泉流水,营半穴居生活,通常夜间到洞外觅食。主食浮游动物、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兼食少量丝状藻和高等植物碎屑。 现状:滇池金线鲃为滇池特有鱼类。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滇池水体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近30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水质恶化、盲目引种、过度捕捞等原因,滇池金线鲃已从滇池湖体消失,在滇池水域难觅踪迹,仅少量存在于滇池周边未受污染的溪流、龙潭、水库中。 2004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经过前期的调查,在基本了解滇池金线鲃生物习性的基础上,从滇池上游溪流引种滇池金线鲃200尾,进行人工繁殖研究。 研究人员克服滇池金线鲃饲养、催产和孵化各环节的困难,成功攻克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的技术,至2008年,项目组成功繁殖出滇池金线鲃二代仔鱼10万余尾。 价值:金线鱼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为中国濒危特有鱼类,也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经济鱼类,属国内名贵鱼类,它与大头鲤、大理弓鱼、抗浪鱼一起,誉为云南四大名鱼。早在明代《大明一统志》中,就有金线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记述。具有滋阴调元、暖肾填精的功效,主治虚劳损伤、肾虚滑精等症。品质优良,肉质鲜嫩,营养元素丰富,味道鲜美。金线鱼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1克,脂肪15克,肉质细腻,刺软鳞细,肉质鲜美,可用作煎、炸、红烧、清汤等多种食用方法,特别经清蒸后,有形有色,金线犹存,原汁原味,为鱼中的上等佳品。有极高的经济、观赏、美食价值,在国内外素有盛名。

(九年级生物教案)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九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 引议释疑,联系生活 实际研讨 →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 2.教学过程说明: 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 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____年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____年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谈一谈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必须采取哪些有利措施,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合理利用并保护好鱼类资源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从____年7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学生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一下在本地区如何保护好鱼类资源,努力学习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鱼类资源的利用; 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 &nb

多依河保护区内所有鱼类名录

附件 多依河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名录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鲤科Cyprinidae 鱼丹亚科Danioninae 马口鱼属Opsariichthys Bleeker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ünther 细鲫属Aphyocypris Günther 中华细鲫Aphyocypris chinensis Günther 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 草鱼属Ctenopharyngodon Steindachner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Valenciennes) 青鱼属Myloparyngodon Peters 青鱼Mylop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 鲌亚科Cultrinae 细鳊属Rasborinus Oshima 细鳊Rasborinus lineatus (Pellegrin) 白鱼属Anabarilius Cockerell 宜良白鱼Anabarilius liui yiliangensis He et Liu 长尾白鱼Anabarilius longicaudatus Chen 多衣河白鱼Anabarilius duoyiheensis Li, Mao et Lu 属Hemiculter Bleeker 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 鲢属Hypophthalmichthys Bleeker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 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 鮈亚科Gobioninae 麦穗鱼属Pseudorasbora Bleeker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 棒花鱼属Abbottina Jordan et Fowler 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sky) 鱊亚科Acheilognathinae 鱊属Acheiloganthus Bleeker 大鳍鱊Aceilognathus macropterus (Bleeker) 鳑鮍属Rhodeus Agassiz 高体鳑鮍Rhodeus ocellatus (Kner) 鲃亚科Barbinae 小鲃属Puntius Hamilton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

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 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九年级生物教案)鱼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鱼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九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鱼类资源的保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意在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激学导思,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 引议释疑,联系生活 实际研讨 → 鱼类资源的利用和 保护 2.教学过程说明: 本节课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此,教师在上此课时应注意渗透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鱼类资源的利用 让学生把自己调查的鱼类资源利用的情况在课堂上谈一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鱼类的用途:食用、药用、饲料、工业原料等。教师提出问题印发学生思考,如:鱼类的用途很广,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我们该如何保护渔业资源。

(2)放录像片,我国沙尘暴由20世纪60年代的8次,70年代的13次,80年代的14次,急剧上升到90年代的23次,北方沙尘暴正以每年2490km2的速度南侵,直达河北丰宁,距北京仅70km,____年珠江口发生的赤潮造成香港渔民损失达一亿港元,大陆渔民的损失超过4000万元,____年9月爆发的渤海赤潮造成经济损失5.6亿元,并且由于毒素的富集作用,还发生了摄食被藻毒污染的贝类,而致人死亡的事件。通过以上录像让学生分析发生赤潮的原因。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广开思路,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鱼类资源的紧迫性、重要性。 (3)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市场上为什么出现鱼类的品种在减少。有些鱼的价格在上涨的情况。 谈一谈该如何保护鱼类资源,必须采取哪些有利措施,通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合理利用并保护好鱼类资源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从____年7月1日起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学生理解以上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一下在本地区如何保护好鱼类资源,努力学习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鱼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鱼类资源的利用  

云南湖泊型鱼类的分布

云南湖泊型鱼类的分布 根据我国湖泊地理分布特点,全国24,800多个湖泊的总面积为83,400平方公里,可分为5个主要湖区,即: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蒙新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是云贵高原湖泊的主要分布区,共有大小湖泊33个,水面约为1,127.74平方公里,总畜水量290亿立方米,湖泊分布在海拔1,280~3,270m之间的高原面上,属淡水湖(见表)。 云南主要湖泊概况:

湖泊可按其地理分布、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发育阶段、气候带及所属水系等进行划分。如按水系划分,可分为:金沙江水系湖群,包括滇池、清水海、程海、碧塔海、属都海、纳帕海、泸沽湖;南盘江水系湖群,包括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阳宗海、大屯海、长桥海;澜沧江水系湖群,包括洱海、剑湖、茈碧湖。如按地理分布特点可分为:滇中湖群,包括分布于滇中高原面上的清水海、杨林海、阳宗海、滇池、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等;滇西湖群,位于横断山脉的东缘,自北而南有文毕海、拉石海、程海、剑湖、茈碧湖、洱海等;滇西北湖群,集中在横断山的腹地及东部地带,有碧塔海、属都海、纳帕海和泸沽湖等;滇东湖群,多为分布在南盘江流域的小型湖泊,有的沼泽化,有的被泄水垦植,现存的有者海、迤谷海、长湖、月湖等;滇南湖群,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如长桥海、大屯海、异龙湖等。 此外还可以按湖泊成因、发育阶段和形成时代等来划分,但与鱼类组成关系比较明显的是按湖泊所处气候特点来区分。南亚热带区:海拔1500m,如异龙湖、大屯海、长桥海,鱼类组成以鲌亚科(Cultrinae)为主。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区:海拔在1000m,如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杞麓湖、星云湖等,鱼类有鲤亚科(Cyprininae)、鲃亚科,兼容鲌亚科、裂腹鱼亚科等。温带区:海拔在2000m,如泸沽湖、属都海、碧塔海、纳帕海等,以裂腹鱼亚科鱼类为主。

渔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

渔业资源保护调研报告 嫩江是松花江最大的支流,嫩江全长1371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嫩江古名称难水,明代称脑温江,清初名诺尼江,蒙语的意思为“碧绿的江”。嫩江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流在嫩江县以上接纳大兴安岭东坡和小兴安岭西坡流出的许多支流,出山后,流入松嫩平原,在扶馀县三岔河附近与第二松花江汇合后,东流入松花江。支流主要有甘河、讷谟尔河、诺敏河、绰尔河、洮儿河等,30多条大小河流形成了典型的羽状水系,同时,还包括420平方公里的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为了全面了解和反映嫩江流域渔业资源及渔业管理情况,我结合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掌握了总体资源情况和工作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嫩江流域的水文、渔业资源概况 嫩江流域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370-500毫米,上游多于下游,年均流量723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228亿立方米;嫩江洪水期江面宽1-2千米,水深8-13米。每年11月中旬河流结冰,11月下旬封冻,翌年4月初解冻,4月中旬终冰,结冰期160天左右,冰厚1米左右。经过1998年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齐齐哈尔市加大了水利工程投入力度,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中型蓄水工程28座、小型蓄水工程174座,

近年又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建设了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水库,防洪效益将十分显着,我市现在的城市堤防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的洪峰流量为每秒钟1XX立方米,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为了进一步改善嫩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从70年代初开始,投资建设了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引嫩工程,统称“三引”,“三引”控制区域已使退化的草原、减少的芦苇、消失的泡沼又恢复了生机,鸟类来此栖息,渔业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目前,嫩江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鱼类15科,58属,88种,以鲤科鱼类为最多,共有55种,占鱼类总数的%,“三花”、“五罗”就是我们嫩江独有的特产。 二、我市渔业船舶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农业部确定的渔船检验机构4个,其中,地市级1个,县级3个,机构人员总数48人,验船师12人,验船员6人。XX年是全国“渔业水上安全年”,市渔业船舶检验处从XX年年初以来始终注重渔业水上安全监管,定期深入实地,以现场登船检验、强化船舶信息管理、进入农户对渔民进行安全教育为重点,对辖区内的所有渔业船舶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尤其是对船证不符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查处。目前的基本情况是,我市共有渔业船舶2111艘,其中,机动渔船1784艘,非机动船327艘。12M≤L≤24M的5艘,L≤12M的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云南澜沧江水系鱼类资源的保护及持续利用* 周伟韩联宪 (西南林学院,昆明650224) 摘要澜沧江流域的经济建设正在迅速兴起,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关系 到子孙后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澜沧江水资源是一引人瞩目的大课题。建国后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先后多次 对澜沧江鱼类调查,经过40多年的调查采集,共纪录137种土著鱼类,另有15 种引入鱼类。本文就澜沧江的鱼类分类、区系组成及特点、鱼类资源现状及影响 鱼类生存的因素、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等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澜沧江鱼类区系资源保护持续利用 澜沧江系湄公河上游,起源于我国青海玉树,于德钦北部进入云南省,一路逶迤向东南而下,穿越高山峡谷,流经7个地(州)、30个县,至勐腊县出境,入老挝称湄公河。湄公河流域包括了中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6个国家,被誉为东方的多瑙河。湄公河干流全程长4 661km,其上游澜沧江全长2 160km,在云南境内长1240km,约为河流全长的1/4。澜沧江在云南省六大水系中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9.0×104km2,天然落差4 582m,水能理论蕴藏量2 544.96万kW。因此,对澜沧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引人瞩目的问题,在云南省境内就利用澜沧江水利资源,已开发建设或拟建设8级电站,包括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潮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和勐松等(仇国新,1996)。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由于湄公河横跨寒、温、热三带,生物分化十分强烈,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国际、国内21世纪列为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与湄公河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一引人瞩目的大课题。 1 鱼类学研究简况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不断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澜沧江不同江段进行鱼类资源考察和标本采集。195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所,曾成立西双版纳考察队对动物资源进行综合考察,从此揭开了西双版纳神秘的面纱,收集了许多标本,发现了一些鱼类新种和新纪录(李树深,1973,1984;黄顺友,1979,1981)。此后,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和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的部分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