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言
- 格式:docx
- 大小:36.10 KB
- 文档页数:17
四川10大方言,哪种最难懂?如果你是四川人,你能轻松听懂所有的四川话么?在四川,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门道!哪怕相隔很近,比如成都和乐山,有时候都听不懂对方说的啥!那就让我们一起看一哈,四川10大最难懂的方言是哪些:第十名:广元话【覆盖区域】:广元地区、巴中部分地区、绵阳部分方言。
【难懂系数】:★【特色说明】:这个地区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所以受到关中官话的影响非常大,跟陕西方言相似程度很高。
该地区方言与普通话无多少差异,外地人基本听得懂。
【举栗】:莽娃儿:哥子!吃哒莫哟?走哪儿器?疯扯扯:吃哒老,器转路。
第九名:川中方言【覆盖区域】:南充、遂宁地区、资阳、绵阳、德阳、达州、广安、内江部分地区方言。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这类方言流通于川中丘陵地区以及周边部分地区,部分发音带了浓厚的巴蜀特色,hf,nl不分最为明显。
【举栗】:开费了=开会了fa fei fei fei fa=化肥会挥发我高挨要切那儿!=我非要去那儿!第八名:成都话【覆盖区域】:主要包括成都市区及青白江、龙泉驿、金堂等成都东部地区方言、简阳话、德阳话、绵阳话。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这类方言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一个方言片——西南官话成渝片的中心地带,各地方言交流完全可以互通,而且外地人也是完全听得懂,具有浓郁得川西特色和巴蜀特色。
【举栗】:你是天上的叮叮猫er,我是地下的推屎爬er。
帽根儿、揪揪儿=辫子抵拢倒拐=走到头了再转弯我喊个猪儿就回切了。
=我打个出租车就回去了。
第七名:川东话【覆盖区域】:南充、达州、广安地区,巴中部分地区。
【难懂指数】:★★【特色说明】:川东话比较好懂,其最大特点是语速快。
【举栗】:局球=足球朗唉=怎么把人都晓得,你个人晓不得。
=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你中了500万,幺不到台了嗦?!=你中了500万,不得了了啊?第六名:自贡话【覆盖区域】:包括泸州市泸县方言、自贡方言、内江方言、眉山仁寿、乐山井研、宜宾筠连地区方言。
汉语的十三种方言汉语是中国最常用的语言之一,它分为许多方言。
随着地方的不同,中国各地的方言也多种多样。
据统计,中国共有十三种方言,包括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湘语、赣语、吴语、徽语、贵州话、四川话、官话、滇语和京语。
普通话是中国最广泛使用的方言,也是官方语言,约有10亿人使用。
它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而且在中国各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变体。
普通话是最基本、最统一的汉语口音,它是由北方方言为主体,经过多年的整理,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的国语系统。
粤语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流行于华南地区,包括广东、香港、澳门和广西。
粤语有很多方言变体,如广州话、香港话、潮州话等等。
粤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法都非常复杂,但它也是中国最具魅力和艺术性的语言之一。
闽南语是福建省南部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泉州、漳州和厦门等地。
它有很多变体,但普遍保持着一致的基本音节和语法结构。
闽南语还有丰富的创作性质,可以用于歌曲、戏剧和电影等方面。
客家话是广东、福建、广西和江西等地区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湘江、岭南和闽南三大文化区域。
客家话还包括几种不同的变体,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它们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湘语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和湖北省,它也是多种方言和变体的综合体。
与其他方言不同的是,湘语有一种清晰的音调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湘语还有很多诗歌和民歌,它们可以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赣语是江西省的官方语言,主要分布在南昌、赣州和宜春等地。
赣语是一种动态、流畅的方言,它有许多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化形式,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多彩。
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它是一种娓娓道来,短句较多,韵律优美的方言。
吴语还有许多大量的方言变体,每个地区的吴语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色。
徽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的南部和西部,它是一种精细复杂的方言,享有江南古典文化中的盛名。
徽语的音调和声调变化非常丰富,徽语文化也是中国特色文化之一。
贵州话是贵州省特有的方言,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和安顺等地。
湖南各地方言分布(附图)(2011-03-29 14:51:44)转载▼一、湘北方言:1、常德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流行于流传在今洞庭湖沅水、澧水流域,属于与现代普通话十分接近的北方方言区。
细分起来,又可分为:常德话、津市话(澧州话)、张家界话、湘西话等。
常德话影响较广,波及益阳的沅江和南县、岳阳的华容,但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
常德方言与湖北荆州的南部县市(监利、公安、洪湖等地)方言为一个支脉,同属江汉平原音。
常德方言的特点在于平实委婉,有亲和力。
2、岳阳方言(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岳阳主城区和临湘路北、云溪区以及华容县紧靠长江洞庭的地带为第一区,具有西南官话、湘语、赣语等多重特征;岳阳县和临湘路南为第二区,是湘语、赣语的交叉地带;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汨罗市东北部为赣语区,保留了很强的古语特点;汨罗、湘阴则是典型的新湘语区,与益阳、长沙话相似。
岳阳方言内部差异较大,五里不同音,其中东部地区,与鄂东南山区方言相仿,同湖北赤壁、通城、崇阳(湘赣方言区)等地方言十分接近。
岳阳方言的特点在于字字铿锵,升调较多。
3、张家界方言(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张家界与常德同属于西南官话区。
流行张家界话的地区包括张家界市及其周边地区(石门西部和西南部,临澧西部)。
张家界话儿化音较重,接近于贵州、重庆、四川等地的方言,整体上,官话区内部差异较小,可以自由交流。
4、益阳方言(湘语-新湘语):益阳话属于湘方言-长益片-益沅小片区,与长沙话相近,但保留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益阳话可以定义为:周边地区与益阳可通话,同时又具备古浊声母边音化的湘语。
典型的益阳方言区包括沅江、桃江及益阳市区。
新湘语内部差异较小,益阳话与其他新湘语地区方言,可以自由交流。
二、湘中方言:1、长沙方言(湘语-新湘语):长沙话是新湘语的代表,新湘语主要流行于长沙和湘北,受官话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比较大。
长沙话一般指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县大部所使用的语言(而且长沙县和望城县方言与城区方言略有区别)。
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一、方言音与普通话的调值区别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且地域宽泛,除了现在全国推广的普通话之外,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字发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调值,调值是普通话发音的核心,声调发的是否标准,会直接影响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各地方言如下图:二、调值的由来“一声平,二声扬,三声转弯,四声降”用这种方式发声会出现错误。
在普通话中一二三四称为“阴阳上去”,这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戏曲”。
五度标记法三、调值与声带的关系——看松紧1、阴平:阴平调值是55,发音时声带始终是拉紧,声音又高又平,阴平有为其它三个声调定高低的作用,如果阴平调值掌握不了,会影响其他声调的发音。
2、阳平:阳平调值是35,发音时声带由不松不紧,逐渐拉紧,声音由不高不低升到最高。
3、上声:上声调值是214,发音时声带由较送慢慢到最松,再很快地拉紧。
声音由较低慢慢到最低,再快速升高。
4、去声:调值是51,发音时声带先拉紧,后放松,声音从最高降到最低。
四、变调1、上声变调(1)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214;(2)上声+上声,“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如:保险;(3)上声+非上声,前面的变成半上211(日常当中经常发成这样)。
上声+阴平(211+55) 如:首都上声+阳平(211+35) 如:古人上声+去声(211+51) 如:本质上声+轻声如:奶奶(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读的时候中间要停顿拆开来读。
2、去声变调(1)非去声前读本调;(2)去声前变53,如“秘(53)密(51)、暗(53)恋(51)、甚(53)至(51)”;3、“一”的变调(1)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例:一起);(2)去声音节前变阳平(例:一切);(3)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例:数一数、看一看);(4)“一”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5)例子:一(51)帆一(51)桨一(35)叶舟,一(35)个渔翁一(35)钓钩,一(51)俯一(51)仰一(35)顿笑,一(51)江明月一(51)江秋。
江西最难懂方言排行榜出炉,最难的竟是...看到最后我服了!“哎呀妈呀,瞅你那损出儿!”小鱼儿是地地道道的江西人但是对东北话情有独钟新来的同事都以为偶是东北银方言难懂,听到旁边同事跟家里人通电话,就是大写的尴尬呀,偶一句也听不懂,所以今天!小鱼儿给大家带来!江西各地的方言!看看哪里的最难懂!江西十一个地市方言难度的排行榜单中国地域广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的方言众多汉语方言常以地域大致划分为八大方言官话方言(北方话)、晋语、湘语、赣语、吴语、闽语、粤语、客语咱们的赣语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在语言学上是指分布于江西赣北、赣中、赣东、赣西以及湖南东部(包括洞口县以及绥宁和隆回的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较大相似性的一种语言,包括近一百个县市,使用人口约5500万,是汉语八大语系之一。
但是赣语下面又有分支细到每个市,每个县,都会有不一样的语言那么你们家乡的语言难懂吗?来看这“江西11个地市语言难度排行'榜单11「南昌话nan chang hua」从南昌建城算起,南昌话应该有2000多年历史了;就算是从两宋时期赣语人文格局形成算起,南昌话也有近千年历史。
身为南昌人,肯定要有着一口“全建不带万”的标准南昌话。
老南昌话为七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新派南昌话(阳入有消失的迹象)共七个调,其中有两个入声调(包括阳入),19个声母,65个韵母。
难懂指数:★★★★上口指数:★★★★★(南昌话虽然比较难懂,但却很朗朗上口)南昌人说话常用语 1.切了货——完了,遇上事儿了2.祝希哩——干什么,为什么3.冒有——没有的意思4.搭到了头——意指一件事本来很容易做成却把它弄砸了或不切合实际的事却冒险做了或要做5.恰了饭啵——南昌人见面常说的一句话,问对方有没有吃饭,可见南昌人的热情6.平整——意指好,可指人也可指事7.喀[kie]气——意指女人漂亮8.啷[long]——意指怎么,南昌话中用得很多的一个词9.森头搭脑——意指人很笨,很傻,类似南昌话中“鹅”字10.杂隙——赶快10「九江话jiu jiang hua」九江话,属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
各地方言翻译
摘要:
1.地方方言的概述
2.地方方言的种类和特点
3.地方方言翻译的重要性
4.地方方言翻译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5.地方方言翻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正文:
1.地方方言的概述
地方方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是在某一地区内特定群体中使用的语言。
地方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在我国,地方方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色不少。
2.地方方言的种类和特点
我国地方方言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吴语、湘语、赣语、普通话等。
这些方言各有其特点,如粤语的音韵结构独特,闽南语的词汇丰富,客家语的语法结构严谨,吴语的语音柔和,湘语的语调变化多样,赣语的声母、韵母、声调都较为复杂。
3.地方方言翻译的重要性
地方方言翻译是将一种地方方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它在沟通交流、文化传播、商业活动、政治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
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地方方言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4.地方方言翻译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地方方言翻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翻译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方言的特点,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5.地方方言翻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地方方言翻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地方方言翻译提供了新的可能,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另一方面,地方方言翻译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北各地⽅⾔⼟话注解⼤全东北各地⽅⾔⼟话注解⼤全1、“哎呀吗呀,他对象长的⽼棵碜了”⼀句中,“棵碜”指:(丑,难看)2、嘿,那边有⼈⼲仗呢。
“⼲仗”的意思:(打架)3、咱俩嘎点⼉啥。
“嘎”的意思:(打赌)4、这孩⼦真各应⼈。
“各应”是指:(讨厌)5、这间屋⼦真埋汰。
“埋汰”是:(脏)6、他盯霸⼉看我。
该“盯霸”的意思是:(⼀直,不停地)7、今天碰到俩“⼆⼄⼦”,⼆⼄⼦意思是:(不男不⼥)8、这孩⼦象“⽋⼉登”似的,⽋⼉登的意思:(哪有事哪到,凡事爱出头)9、⼀答题就“吭呲瘪肚”的,吭呲瘪肚的意思:(半天说不出来)10、弄“⼤吆母”就⾏了别那么认真,⼤吆母的意思:(差不多)11、这⼩“鳖犊⼦”⼜不知道上哪去了,鳖犊⼦的意思:(对⼩孩的⼀种称呼,象“死仔⼦”之类的)12、别和我“劲⼉劲⼉地”我看着不顺眼,劲⼉劲⼉地的意思:(不服的意思,还有板着脸闹别扭)13、这孩⼦竟弄些“噶咕”东西,噶咕的意思:(不常见的,不常玩的)14、别和我“磨叽”,磨叽的意思:(说话繁絮、啰嗦)15、没事⽼“撒漠”啥呀?撒漠的意思:(到处看)16、今天的菜做的“缸缸地”,缸缸地的意思:(特别好)17、⽼太太天天在这“卖呆⼉”,卖呆⼉的意思:(看热闹)18、“夜⼉个”喝多了,夜⼉个的意思:(昨天晚上)19、每天都和我“叽咯浪”,叽咯浪的意思:(争辩)20、再看我把你“嘎拉哈”挤出来,嘎拉哈是什么东西:(膝盖处连接⼤腿⼩腿间的⾻头)21、今天⾝上长个“闷头⼉”,闷头⼉是什么东西:(痘或其它性质的疙瘩)因为⽼太太吸了⼀辈⼦,所以在家⾥做⼀个烟筐,有的是编的,也有⽤纸糊的,在家⾥看家,没事也就吸烟。
22、没啥事你⽼在这“豁楞”啥呀?豁楞的意思:(搅和)23、看你天天“⽆稽六受”的样,⽆稽六受的意思:(⼲嘛都难受的样⼦,⼲什么都⼲不下去的感觉)24、上“边拉⼉”去,边拉⼉的意思:(⼀边,泛指离开眼前)25、你能“舞扎”过他吗?舞扎的意思:(例如两个打闹时称打不过他;办事时没有对⽅能⽤尽各种办法)26、买这东西真“屠必”,屠必的意思:(傻,憋屈)27、这⼩⼦真“尿腥”,尿腥的意思:(够意思,办事还可以)28、没事吃点“⽑磕”吧,⽑磕是什么东西:(葵花⼦,俗称⽠⼦)29、“恩呐”我现在就去,恩呐的意思:(是)30、别和我“呜叻”,呜叻的意思:(嫌对⽅说话不清楚)31、这⼩“咔叻”还不服,咔叻的意思:(瞧不起对⽅时对其的称呼)32、倒“浮溜浮溜”的感情才深,浮溜浮溜的意思:(⾮常满,可以形容⽔已经在杯⾥满得快冒出来了)33、这哥们挺“有钢⼉”,有钢⼉的意思:(有毅⼒,能忍,能坚持)34、给我惹急了把你“哈了吧”卸下来,哈了吧是什么东西:(下巴)35、你“扑棱”不过他,扑棱的意思:(同25问差不多,或办事的能⼒)36、别⽼和我“逼吃”,逼吃的意思:(嫌对⽅说话不好听⽤的贬意词)37、你家“门⽃”挺⼤呀,门⽃是哪:(⼀般指带院⼦的平房,⼤门那⾥带棚的空间)38、今天咱俩就“唠扯”“唠扯”,唠扯的意思:(说⼀说)39、别⽼和我“扒瞎”,扒瞎的意思:(说瞎话)40、你怎么没事竟给我“扒拉”事,扒拉的意思:41、⼩孩们都在玩“冰嘎”,冰嘎是什么东西:(应该是冰夵,就是在冰上玩的陀螺,⼀头⼤⼀头⼩,让其在平⾯旋转)42、我看你也就是个“半哒⼦”,半哒⼦的意思:(不专业,知道⼀部分)43、“波叻盖”差点没弄碎了,波叻盖是什么东西:(膝盖)44、⾮让我今天和你“掰扯”“掰扯”,掰扯的意思:(通过叙述、争辩来说明⽩问题)45、没事竟瞎“⽩唬”,⽩唬的意思:(什么都说)46、⼀不⼩⼼把“嘎吧”弄掉了,嘎吧是什么东西:(伤⼝愈合初期留在⽪肤表⾯的痂)47、“备不住”今天他就能来,备不住的意思:(也许)48、他⾃⼰就给“包源⼉”了,包源⼉的意思:(全部,通常⽐喻吃什么的时候就是全部吃掉了)49、今天“冰流⼦”全掉了,冰流⼦是什么东西:(雪⽔沿⾼处流下⼜结成的冰柱)东北农村是怎么样杀猪的??杀猪菜⼩鸡炖蘑菇酸菜炖粉条⼩鸡⾁炖粉⽪50、你⽼“呲哒”我⼲啥呀?呲哒是的意思:(训斥)50、你⽼“呲哒”我⼲啥呀?呲哒是的意思:51、“疵⽑撅腚”的在那⼲啥呢?疵⽑撅腚的意思:趴在那52、⾝上“刺挠”,刺挠的意思:痒痒53、瞧瞧你满脸“刺模糊”,刺模糊是什么东西:眼屎54、你怎么在班⾥总“打狼”,打狼的意思:55、你俩⽼偷着“打奔⼉”,打奔⼉的意思:抽旱烟,是东北⼈的习俗。
各地老师的搞笑方言
1.河南老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勤奋,是不务正业。
2. 广东老师:“食咗个饭,唔该人”就是“吃了饭,谢谢”。
3. 四川老师:“咕咚一声”就是“喝口水”。
4. 北京老师:“嘴巴甜”就是“说话讨人喜欢”。
5. 上海老师:“咋整啊”就是“怎么办啊”。
6. 山东老师:“嚎啕大哭”就是“哭得很伤心”。
7. 湖南老师:“着迷”就是“喜欢上了”。
8. 贵州老师:“噶巴脖子”就是“咳嗽”。
9. 河北老师:“不敢当”就是“不好意思”。
10. 安徽老师:“嘴上没毛”就是“不会说话”。
11. 福建老师:“嘴巴甜不吃亏”就是“说话好听有好处”。
12. 江苏老师:“打哈哈”就是“闲聊”。
13. 广西老师:“塞翁失马”就是“塞翁得马”。
14. 湖北老师:“咬文嚼字”就是“讲话太啰嗦”。
15. 浙江老师:“一五一十”就是“详细地”。
16. 山西老师:“长了膘”就是“长胖了”。
17. 陕西老师:“够戗”就是“够坚强”。
18. 云南老师:“玩命”就是“拼命”。
19. 辽宁老师:“一顿操作”就是“一顿饭”。
20. 新疆老师:“和田玉”就是“美女”。
- 1 -。
内蒙古方言大全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
内蒙古方言主要包括蒙古语方言和汉语方言两大类。
蒙古语方言主要指的是蒙古族的方言,而汉语方言则主要指的是汉族内蒙古人的方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内蒙古的方言情况。
蒙古语方言。
蒙古族是内蒙古的主要少数民族,其方言主要分为八个方言区,分别是呼伦贝尔方言区、兴安方言区、锡林郭勒方言区、阿拉善方言区、乌兰察布方言区、赤峰方言区、通辽方言区和包头方言区。
每个方言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体系。
在蒙古语方言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锡林郭勒方言,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言。
锡林郭勒方言区包括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多伦县等地,其方言在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汉语方言。
汉族是内蒙古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使用的方言主要包括官话、晋语和东北话等。
在内蒙古,官话主要指的是北京话,由于历史原因,北京话在内蒙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成为了内蒙古汉族人士之间的共同语言。
晋语主要指的是山西方言,由于山西地处内蒙古的南部,与内蒙古接壤,因此山西方言在内蒙古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东北话主要指的是东北三省的方言,由于东北地区与内蒙古接壤,所以东北话也在内蒙古有一定的流行。
总结。
内蒙古的方言种类繁多,包括蒙古语方言和汉语方言两大类。
蒙古语方言主要分为八个方言区,而汉语方言主要包括官话、晋语和东北话等。
这些方言在内蒙古各地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反映了内蒙古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
对于了解内蒙古的语言文化,学习内蒙古方言,促进各民族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北方方言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
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展,或者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人发生接触,汉语就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汉语方言分布区域辽阔,使用人口在9亿以上。
官话方言通称北方方言,即广义的北方话,一般所谓"大北方话"。
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近1000年来,中国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唐宋白话到元曲到明清小说,都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创作的,再加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从元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集中的心脏地带,向来官场上办事交际,都使用北方话,因而有"官话"的名称。
实际上它是汉语各方言区的人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通行地域官话方言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
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
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
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
使用人口 7亿以上。
分区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 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或称 4个次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华北官话即狭义的北方话,它通行于北京、天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其中东北三省和河北省的方言最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山东、河南的官话各有特色,近来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另立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两支。
其中中原官话包括山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徐州、阜阳、陕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等地区。
西北官话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以及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官话。
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
与此同时,有学者提出西北官话作为官话方言的一支,范围宜缩小到只包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地的方言,改称"兰银官话"。
西南官话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东南部、东部除外)、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
西南官话地域辽阔,但内部比较一致。
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一带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江淮官话是官话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
其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历来不少语言学家认为可以从官话方言中分出,独立为皖南方言或徽州方言。
主要语言特征语音方面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
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
除江淮官话、华北官话中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北官话中山西南端、陕西的陕北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入声调外,其余各地官话大都没有入声调。
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少于4个或多于 5个的都比较少。
古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大体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各官话大都念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阳平,如爬、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上声,如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各地官话多念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
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及西北官话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华北官话中黄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区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同。
大致说来,华北官话跟北京话一样,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所谓"入派三声":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如济南、大连)与北京略有不同:古入声清声母字或全归阴平(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
西北官话没有入声的地方古入声调字的分派有两种情况: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去声,如兰州。
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什么,一律念阳平调,几乎没有例外。
词汇方面官话方言的词汇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词汇大同小异。
官话方言中通行范围比较广的语词,大都已进入共同语,作为基本词汇,没能为共同语吸收的官话方言词,大都只流行于某一个官话方言片或方言小片,南北各地官话在词汇上的差异,比官话和其他各大方言之间的差异小。
但官话方言通行范围如此辽阔,有的地方也有与众不同的方言词语。
例如北京土话"二乎"意为"犹疑","咋呼"意为"嚣张","冲道"意为"敢做敢说";天津话"广"意为"打","老公"意为"乌鸦","罢了"意为"了不起";西安话"瞎了"意为"浪费"、"糟踏";山东聊城话"毁"意为"打";河南洛阳话"连连儿"意为"赶快"。
新乡话用"乱"表示"住",用"红"表示"卖力气";成都、昆明等地"聊天"说成"摆龙门阵",武汉、重庆等地"倒霉"说成"背时","可怜"说成"造孽";……如此等等,都各具一格。
"太阳"一词在官话方言区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北京、保定称"老爷儿"(北京也称"太阳"),沈阳、西安称"日头",太原、呼和浩特称"阳婆",合肥称"热头",成都、武汉、昆明称"太阳";光是河北一省,对"太阳"的称呼就有"老爷儿、爷爷儿、爷爷、日头、日头爷、日头影儿、阳婆儿、阳婆、前天爷、佛爷儿"等等,可见词汇上的分歧,即使是在官话方言内部,仍然不容忽视。
官话方言的词汇跟其他方言比较,还显示出以下一些特色:①双音节词特别占优势。
双音节词在汉语中是整个词汇里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在官话方言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许多在官话方言中加"子"而成为双音节词的,在其他方言中往往是没有"子"的单音节词,如"稻子"在南方方言或叫"稻"(吴方言、闽方言),或叫"禾"(客家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谷子"在南方方言或叫"谷"(吴、湘、赣、客家、粤等方言),或收"栗"(闽方言);"相片"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大都叫"相片"或"相片儿",而南方各方言,除客、赣方言仍用双音节"相片"外,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都是单音节词,或叫"照"(吴方言苏州话),或叫"相"(粤方言、闽方言)。
②古代语词保留得比较少。
尽管每个汉语方言都继承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词,但是相对而言,官话方言区各地方言保留古语词的现象比较少。
例如"眼睛"一词,官话方言区各地大都说"眼睛",而闽方言至今仍叫"目",粤方言仍叫"眼",保留了古代汉语对这一人体器官的名称;又如"站立"一词,除官话方言区及湘方言外,吴方言叫"立",闽、粤、客家、赣等方言叫"企",都沿用了古代汉语的说法;此外,还有一批极常见的生活用词,南方各方言保留了古代的说法,而官话方言则采用了跟现代汉语普通话一致的说法。
如"看"是官话方言普遍通用的;而粤方言、闽方言(部分地区)却用古代的语词"睇"。
③外来借词比较少。
和南方诸方言比较,官话方言中外来的借词比较少。
南方闽、粤等地向来为出海门户,与外国接触多,方言中较易借入外语语词,如闽方言中借入不少印度尼西亚 -马来语词,粤方言中借入不少英语语词。
有时候同一个事物,官话方言与南方各方言却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显示出"舶来"词与"土产"词的差别。
例如"水泥"一词,粤方言区有人叫"士敏土",吴方言叫"水门汀",都是英语cement的译音;闽方言叫"番家灰"、"红毛灰"之类,也显示出外来的色彩,而官话方言大多数和共同语一样用"水泥"(部分地方叫"洋灰")则是地道的汉语语词。
又如照相用的"胶卷",官话方言各地都叫"胶卷",而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却都采用英语film的译音词"菲林"。
④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比较概括。
和南方各方言比较,官话方言的语气词比较少,用法更加概括,分工不那么细。
例如常见的语气词"呢、吗、啊"之类,官话方言跟共同语是一致的,而南方吴、粤等方言的语气词则丰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