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0745(2009)03—0024—01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

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做出准确地分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高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一些感性认识,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的过程,即审美感知过程。高二学生审美感受逐渐深入,在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有感受、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即审美想象。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智能发展上体现出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在审美感受、审美

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学生作为审美主体。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学生能够感性思维中注入理性思维,发挥主体的能动性。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在一连串原来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学生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发挥创造性,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而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二、显现美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在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形式上包括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等。表现自然美的描述性文章,如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高中语文第二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而生动的法国乡村冬景图,让人流连忘返;朱自清《荷塘月色》(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情景交融之美又何尝不是审美与情感教育的典范之作呢?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物美,如《孔雀东南飞》(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刘兰芝所表现出来的对爱情的忠贞;曹植《白马篇》表现的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些催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还有规范的结构、铿锵的韵律、错落有致的优美文字,处处都散发着美的光辉。要体会这些美,教师还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进行“美的加工”美的想象、美的思维,使本来枯燥单调的知识演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并用自己的手去表现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

励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三、选择美的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四大因素。这就要求师生能共同参与课堂设计,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不止步于认知常态”,让艺术走进每一堂课,显示教学之美,使教师和学生尽可能多地共同享受美。例如,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运用现代媒体来辅助教学,让活动的画面、流动的音乐来展示小屋之美,就会使学生从视听等不同的角度真实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作者向往自由的人格之美。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参与式课堂活动中去。在这一方面,于漪老师堪称典范。她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认知规律与美学规律的创造性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和美感的多渠道诱发,来诉诸学生的智能结构和审美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巧妙而又灵活的安排,把语文课堂教学智力内容与施教手段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这样,不仅使教的活动成为审美对象,而且使学的过程也具有了审美的品位,具备了美的风格。

四、运用美的课堂语言

美的语言是学生所向往的美妙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听着老师充满个性美的语言,感受着教师美好的情感,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时,便会使学生从中获得一种鲜明亲切的美感。在此基础上教

师应指导学生把“美读”、“美说”作为课堂参与的主要内容,于漪认为“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深入体会语言的气势、节奏、韵昧和神采……而表情朗读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手段。”这种“美读”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尤其是诗歌教学更应注意这一点,让学生通过“美读、美说”,从语调、音色、音韵、节奏等方面不断加深自己对美的感受。“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美力将得到真正的激发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