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建筑及古文化遗址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古建筑以松江、嘉定等县和南市区较多。宝塔市区仅保存一座。古桥主要分布在松江、青浦县。古文化遗址多分布在松江、青浦、金山等县。

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阁(Shanghai Guchengqiang He Dajing Ge) 位于南市区大境路257号(近人民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防御倭寇,筑上海县城墙。明万历年间,在城墙西北废箭台上建关帝庙,东首附设月老祠。至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改建为三层高阁,朱楹曲槛,甚为壮观。道光十六年(1836年)在东首建石坊,题额“大千胜境”。由石级可登庙殿,故此庙遂名大境关帝殿,又称大境道观。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火,旋由住持朱锦涛募资重建。咸丰十年驻西兵,复毁。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易额“大境”。民国36年(1947年)经过大修,三层,殿前有戏台(俗称万年台)一座,画栋雕梁,构造别致,是上海稀有的古建筑物。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定孔庙(Jiading Kongmiao) 又名文庙、庙学或学宫。位于嘉定区嘉定镇南大街183号。东至横沥,南至汇龙潭,北至塔城路。占地1.8公顷。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始建,后经扩、修70余次,1991年重塑孔子及“七十二贤”像,置于大成殿。现有建筑:大成殿、明伦堂、藏书楼、东西碑廊、石刻及名宦、乡贤祠、泮池和三桥、棂星门;前有三牌坊、学殿街、汇龙潭、应奎山;东有宾兴桥、文昌阁、魁星阁。内有一批古银杏、古柏、古枫杨。1980年被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间楼(Jiujian Lou) 在南市区乔家路234~244号。原为徐光启故宅,建于明万历年间,因上下二层各九间,故称九间楼。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人郭居静受徐光启之邀来沪传教,即寓此。该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为该区仅存的明代宅第,屡经修葺,现上下各7间,为居民住宅。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间第一楼(Yunjian Di-1 Lou) 在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东路松江第二中学门口。始建于宋代,元末毁于火灾,后重建五楹谯楼。清兵南下时,楼毁于大火。顺治初年,在旧基上重建鼓楼三楹,高16米左右,雄伟壮观,甲于一郡,清道光年间称今名。1950年在大风中倒坍,现仅存楼基残墙。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书隐楼(Shuyin Lou) 上海市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住宅。位于南市区天灯弄77号。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陆锡熊建。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

多平方米。前后共有五进,计有房屋70余间,四周有12米高的风火墙。屋宇雕刻的艺术水平高超,尤以门楼砖雕最为工致,门枋上雕有西昌伯磻溪访贤的故事,人物马匹,姿态各异,犹如一幅展开的手卷。字碑两侧兜肚,右侧是穆王朝见西王母图,左侧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楼前东、西二侧厅与北房之间,各有一块砖雕屏风,东侧雕三星祝寿,西侧雕八仙游山。这两幅都是镂空立体雕刻,栩栩

如生,是中国砖雕珍品。屋楼挂匾额“书隐楼”(今废)。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大成殿(Wenmiao Dachengdian) 位于惠南镇南汇县中学内。文庙即孔庙,大成殿为文庙正殿,内奉孔子神位,故名。原为南汇县学宫的一部分,初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咸丰年间被焚,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朱门琉瓦,重檐翅角,殿前是仪门,外有石牌坊2座,四周围有花墙。为南汇县景点之一。

兰瑞堂(Lanrui Tang) 在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原在包家桥东堍,1984年迁移今址。始建于明代,清初曾为江西巡抚朱春住宅。部分柱子与梁枋用楠木制成,故俗称“楠木厅”,厅堂设为朱舜水纪念堂。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学宫(Xuegong) 位于崇明县城桥镇鳌山路西首。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元泰定四年(1327年)建文庙,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县学,宣德元年(1426年)改为学宫。因沙洲屡坍,随县治多次迁建。今学宫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清代曾10次重修,殿堂厅祠,建筑工艺精湛。有泮池、登云桥、棂星门、尊经阁、崇圣祠等。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桥佛阁月城(Nanqiao Foge Yuecheng) 位于奉贤县南桥镇人民北路。占地1360平方米,建筑面积741平方米。原名文昌阁,俗名佛阁。元时建,下筑月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文昌阁毁,独存月城。同治五年(1866年)募捐重建,并重新修缮月城。同治十一年春重建斗姥阁。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塔(Wanshou Ta) 俗称南门塔。位于青浦县青浦镇南门。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砖木结构,七级方形。光绪九年(1883年)失火,大部焚毁,现仅存塔身。195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塔(Longhua Ta) 位于徐汇区龙华镇龙华路南侧。吴越钱(948~978年)建,塔身七级八角,高41.4米,砖木结构,飞檐高翘,檐角挂铜铃56只。195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塔(Xilin Ta) 又名崇恩塔。位于松江县松江镇中山中路西塔弄东侧。南宋咸淳年间建接待院,后改名西林禅寺。塔因寺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僧淳厚重建,更名圆应塔。后渐倾圮。正统年间(1436~1449年)重修。砖木结构,七级八面,高46.5米,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塔身除顶层木结构平座及腰檐是明代建筑外,大部系宋代原物。198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塔(Huayan Ta) 又名权隐塔。位于金山县松隐镇北0.5公里。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德然和尚建松隐庵,明正统年间赐额松隐禅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寺内建宝塔,顶藏血书华严经81卷,故名。另据汪德馨(塔院记)载,

“其士大夫与里之父老子弟输金钱,仿浮象教,岿然建瓴级于南门之外,……工竣而奉以嘉名,谓之万寿……。”砖木结构,七级方形。196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圣教寺塔(Xingshengjiaosi Ta) 俗称方塔。位于松江县松江镇方塔园内。建于北宋熙宁、元年间(1068~1093年),名吉云宝塔。后因塔在原兴圣教寺内而改称今名。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留存宋代斗拱117朵和宋代佛像壁画。1974年大修,发现镇塔地宫文物,出土汉白玉石匣一只,四周雕有龙虎图案,内有铜佛像、舍利珠、银盒和唐、宋钱币等。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塔(Li Ta) 位于松江县李塔汇镇。相传唐太宗之子李明任苏州刺史时建。原为礼佛之塔,初称礼塔。后里人为祭祀李明,称为李塔。砖木结构,七级四面,高约30米,塔壁有大小不同的砖雕佛像约200尊。今存塔体。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护珠塔(Huzhu Ta) 位于松江县天马山镇天马山。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因塔内藏有舍利珠,夜晚闪亮发光,名护珠塔,又名宝光塔、护珠宝光塔。砖木结构,七级八面。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失火,烧去塔心木、楼板、扶梯、腰檐,平座亦残缺。塔身向南倾斜6°51′52″,中心位移2.27米,斜度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斜而不倒,故俗称斜塔。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秀道者塔(Xiudaozhe Ta) 位于松江县佘山镇,西佘山东坡。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因修道者名“秀”参与筑塔,故名。又称月影塔。七级八面,每级方向依次转换成45度。196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塔(Qinglong Ta) 位于青浦县白鹤镇青龙村。唐长庆元年(821年)在隆福寺内建塔,初名隆福寺塔。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吉云禅寺,塔又名吉云禅寺塔。因地处青龙镇,习称青龙塔。砖木结构,七级八面。196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法华塔(Fahua Ta) 俗名金沙塔,雅名文笔峰。位于嘉定区嘉定镇州桥南堍。塔身四面七级,砖木结构。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旁有法华庵,以庵名塔。“金沙”之名有二说:一说塔基入地数尺有黄沙层,故名;一说歌颂清代重修法华塔,犹如“圣恩金沙永远流传”,因名。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泖塔(Mao Ta) 位于青浦县沈巷镇东南泖河中小洲上。唐乾符年间(874~879年),福田寺僧如海建。因泖河得名。其时泖河广阔,塔上置灯为航行标识。南宋景定年间改名福田寺,又称长水塔。砖木结构,五级方形,具有唐代建筑风格。196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