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年代事件分期

  • 格式:docx
  • 大小:25.78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前770-前476)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周平王元年(前770)-齐桓公即位前一年(前686)霸权形成前的混乱阶段

平王东迁依靠晋、郑两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

郑武公死,平王欲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与郑庄公交换太子做人质,史称“周郑交质”。

平王死后,桓王又欲立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

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周兵戎相见,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

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晋、秦、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不断。

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矛盾激化。

前714年,北戎伐郑;

前706年,北戎伐齐;

前676年,戎族侵鲁;

前664年,山戎侵燕;

前663年,齐伐山戎。

闵公、僖公之世,狄族灭温,入卫、伐邢、伐齐、伐鲁、伐郑、伐晋。楚国也开始向中原扩张。

第二阶段:齐桓公元年(前685)-“弥兵会议”前一年(前547)霸主迭兴阶段

齐桓公首霸

前685年齐桓公即位,成为春秋首霸。

前681年,约集宋、陈、蔡、邾会于齐地北杏,为宋国平定内乱。北杏之会是春秋地霸主会盟诸侯之始。

齐桓公先后会盟诸侯15次,参与会盟的有宋、鲁、郑、陈、卫、曹、许等国。

齐桓公霸业中有四件大事:

一、前663年伐山戎救燕;

二、前661年伐狄救邢,前659年,迁邢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迁卫于楚(今河

南滑县东),使邢、卫摆脱狄族威胁。

三、前656年伐楚,迫使楚国参加召陵会盟,承认周室共主地位,阻止楚国北进。

四、前651年会盟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东),成为齐国霸业大获成功的庆祝典礼。

桓公死后,诸子争位,太子吾奔宋,内政混乱,国力削弱,齐国霸业结束。

宋襄公图霸

前642年,宋襄公联合曹、卫、邾伐齐,送太子吾归齐即位,是为齐孝公。

前639年,宋襄公欲为盟主,召集宋、楚、郑、陈、蔡、许、曹到楚地盂(今河南睢县),自矜仁义,不带兵去,被楚人拘捕,后放回。

前638年,宋伐郑,楚救郑攻宋,发生泓之战(今河南柘城北),因坚持过时的“为君之道”,惨败。

晋楚争霸

前636年,晋文公即位,正值宋襄公图霸失败,楚国北上,北狄与齐结盟而大盛。

前635年,周室发生王子带之乱,周襄王出逃。晋文公带兵勤王,杀王子带。得襄王赏赐,扩大了国土,提高了威望。

前633年,楚攻宋,晋救宋。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大获全胜。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莒等国,周襄王也被如来见诸侯,册封晋文公为“侯伯”,正式确立晋国霸主地位。

晋国霸业始于文公,继于襄公。灵公、成公时一度中衰,到景公、成公、厉公到平公时又恢复霸业。

从文公即位(前636)到“弥兵会议”八十多年间,晋一直是最强的国家,对手首先是楚,其次是秦、齐。期间发生了春秋最大的五次战争,晋四胜一败。

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楚。

前628年,殽之战,晋胜秦。

前597年,邲之战,楚胜晋。

前589年,鞍之战,晋胜齐。

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楚

楚庄王任用孙叔敖为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前606年北上征伐陆浑之戎,打到周王室疆域以内,向周大夫问鼎的轻重,有取代周天子之意。回师途中被反叛的楚令尹斗越椒阴于轑阳(今河南南阳),最终杀死斗越椒回国。

前597年,举兵伐郑,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

前594年,围宋,宋求救于晋,晋竟不敢出兵。

前589年,楚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诸侯,有晋、宋、陈、卫、郑、曹、邾、薛、鄫参加,秦、齐两大国也到会与盟。12诸侯会盟,晋以外的诸侯都承认了楚国的霸主地位。晋楚势力不相上下。

第三阶段:“弥兵会议”(前546)-周元王即位前一年(前476)吴越争霸、大夫执政阶段

前579年,宋大夫华元倡导第一次“弥兵会议”。促成晋楚暂时休兵罢战,因前575年鄢陵之战彻底破产。

宋大夫向戌倡导第二次“弥兵会议”。前546年,晋国中军元帅赵武召集众大夫商议,韩宣子表示同意,楚国也接受向戌的倡议。在宋都商丘召开,有晋、楚、齐、秦、鲁、卫、郑、宋、陈、蔡、许、曹、邾、滕14国与会。让晋的盟国朝楚,楚的盟国朝晋。只有齐、秦两国,因与晋楚匹敌,不需朝见两国。除齐、秦两国外,都承认晋、楚的霸主地位。结束晋、楚争霸战争。

“弥兵会议”以后,南方吴、越兴起,经过几十年的混乱,先后北上争霸中原。

前514年,吴王阖闾即位。

前506年,吴大举伐楚,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

仇。楚大夫申包胥哭了7天7夜求秦哀公出兵救楚。

前496年,吴伐越,阖闾受伤死去。

前495年,吴王夫差即位。

前494年,吴打败越,接着北上伐陈、宋、鲁、齐诸国。

前482年,吴北上会诸侯与黄池(今河南封丘南),与晋争霸。越乘机攻入吴国。

前472年,越灭吴,夫差自杀。

越王勾践灭吴后北上会齐、鲁等国诸侯于徐州,致贡周王,被命为“侯伯”。此后再无作为,最终亡于楚。

“弥兵会议”后北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争,各国大夫开始执政。

执政大夫有公族和卿族之分。

公族是国君同族的子弟,鲁、郑是公族大夫执政的典型。

卿族是卿士同族的子弟,多与国君有姻亲关系,但不是国君的同族,如晋、齐两国。战国(前475-前221)三段五期

第一段(第一期):周元王元年(前475)-齐田和立为诸侯(前386)七强并立局面形成阶段

越国疆土很大,但被楚削弱,在战国历史上占不重要地位。

楚国疆域最大,韩国疆域最小。

前403年,周安王承认赵、魏、韩为诸侯;

前386年,周安王承认齐田和为诸侯。

第二段:齐田和立为诸侯次年(前385)-秦赵长平之战(前260)七强兼并战争发展阶段

第二期魏国强大期

魏国最早变法改革,最先强大。魏文侯作用李悝变法,为魏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魏惠王迁都大梁,意图统一三晋,同时期的齐威王任用邹忌改革,成为魏的主要对手。

前354年,魏联合宋、卫,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攻赵,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师发兵救赵,于桂陵大败魏军(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并未削弱魏国。

前344年,魏惠王召集宋、卫、邹、鲁、秦等国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会盟,魏惠王始称王,这是魏国最强盛时期。

前342年,魏攻韩,次年齐救韩,在马陵之战中消灭魏军主力,庞涓自杀。魏国再无军事主动权了。

前341年,魏被齐、秦、赵三国打败,次年又被秦打败。

前334年,魏惠王采纳惠施建议,和齐威王在徐州互相推尊为王,即徐州相王,齐威王始称王。

第三期齐秦并强期

齐魏相王后,齐国最强。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迅速发展起来,夺取魏国的河西、上郡,灭掉巴、蜀,攻取汉中,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