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10
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意图及其实现手段
王新明
【期刊名称】《黑河学刊》
【年(卷),期】2015(0)8
【摘要】美国是自“二战”以来的一个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亚洲的地区性强国,对周边国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亚太地区同时作为美国与中国的对外战略重心地带,双方都希望能保持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为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制定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来限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但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重要的贸易伙伴,与美国又有着广泛的经济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既压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又不损害与中国的经济往来,选择通过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来实现其“亚太再平衡”的目的。
中国将面临美国重返亚太后引发的一系列地区性政治矛盾所带来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间的矛盾,分化对中国的压制力量。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王新明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68
【相关文献】
1.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
2.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3.美国媒体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作用
4.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美国亚洲战略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5.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美国、中国、印度三边关系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的应对作者:赵思睿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10期【摘要】: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复杂和微妙的双边关系。
奥巴马自2009年上任以来,在完成了伊拉克撤军后,对亚太地区日渐重视。
美国的亚太战略经历了一个逐渐调整的过程,并至今处于不断的演进变化中,该战略的转变经历了“重返亚洲”、“战略重心东移”以及“亚太再平衡”三个过程。
本文将对这一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现实主义中美关系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与历史演变自中美两国于1979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已历经了40余年的时间。
而中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又最微妙的双边关系,其发展变化对于两国乃至国际体系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体系格局“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逐渐形成加强。
亚太地区是美国地缘政治战略中的重要地区。
尤其自2009年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完成了自伊拉克撤军的战略部署,此后亚太地区受到的重视日渐加强。
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增强,长期潜伏在此处的矛盾和冲突由于海洋争端而不断增多。
“亚太再平衡”战略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总体看来,该战略经历了最初的“重返亚洲”(back to Asia),之后的“战略重心东移”,以及最后“亚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Pacific)。
同时,美国的亚太战略也经历了从模糊到明确、从分散到集中、从部份到整体的过程。
(一)“亚太再平衡”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亚太再平衡”战略,是美国基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战略地位以及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提出的旨在将自身战略重点转向至亚太地区的重大标志性举措。
该战略试图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最终目的是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事务的主导地位和霸权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不是单纯某一方面的战略和政策,而是一项包含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综合性战略,是美国在外交上巩固伙伴关系、经济上主导规则制定以及军事上保持领导地位的辩证统一。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是什么意思
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政策,美国希望通过在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和精力投入,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推动美国经济的复苏,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最早于2011年提出。
是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提出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地区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希拉里的这篇文章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先声。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正式提出美国“转向亚洲”战略。
奥巴马政府的这项决定,赢得了当时美国部分鹰派人士的支持,一些传统智库也纷纷为增加在亚太驻军“摇旗呐喊”。
就在报告出台后不久,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了一份名为“力量支撑的合作:美国战略与中国南海”的报告,建议美国政府未来10年内将其在全球舰艇数量增至346艘,而不是囿于国防预算减少至250艘。
作者: 俞正樑[1]
作者机构: [1]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出版物刊名: 国际观察
页码: 12-2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失衡;战略再平衡
摘要: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经济实力与战略构想、实施能力之间的落差暴露无
遗,军事、外交、经济三大手段参差不齐,导致战略失衡不断深化。它尖锐地表现为亚太战略
重点与欧洲、中东战略热点的严重失衡,美国不得不将部分精力“回转”欧洲和中东,这必然
牵制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同时,也表现为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失衡,军事部署捉襟见肘,
联盟与伙伴关系频频告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停滞不前,对华关系咄咄逼人,地
区形势紧张动荡。因此,亚太再平衡战略作为一项长期、综合的战略,围绕安全、经济和对华
关系三项任务,在坚持中调整和再平衡具有某种必然性。
如何积极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作者:叶高飞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12期摘要: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最主要的战略意图在于争夺亚太地区国际政治话语权,最大限度将亚太地区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之中。
本文拟阐释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战略企图,进行相关现状分析,并为中国积极应对“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战略;战略企图;现状;对策亚洲将会是世界新的力量中心,区内大国聚集、群雄逐鹿,中、印、日、韩外加俄罗斯都是可以对区域局势产生深远影响的强国。
区内各国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既存在相互竞争、相互防范、甚至是相互敌对的关系,同时又存在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
亚洲地区对美国全球战略至关重要,各国间的竞争关系为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了契机,但各国间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关系又使得美国的战略企图大打折扣。
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战略企图及举措以“变革”为旗号赢得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胜利的奥巴马。
上任伊始即需要着手处理小布什总统留下的阿富汗、伊拉克反恐战争及金融危机两个烂摊子。
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实现国家力量重新转移集中就正式提上日程。
“亚太的力量平衡”开始逐渐成为美国国家战略体系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亚太再平衡战略”逐步成型。
(一)战略企图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有理由认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首要地位将受动乱或至少是零星暴力行动的冲击。
美国的首要地位在新的挑战面前可能是脆弱的”[1]。
而美国二十一世纪前半页的首要任务就是,防范欧亚大陆出现影响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最大限度延缓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就现实而言,能根本影响到美国霸权的地位的欧亚国家只有中国和俄罗斯,其中在美国看来,中国的威胁更致命。
所以,美国就需要实施通过“亚太再平衡战略”,充分发挥美国的硬软实力,主导区域国际政治话语权,将亚太地区最大限度纳入美国的发展轨道之上,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延缓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
透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彭朵;丁军涛
【期刊名称】《政工导刊》
【年(卷),期】2015(0)9
【摘要】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各大战略力量依托亚太、博弈亚太的趋势日益明显。
尤其是2012年以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已由动员造势转向实质性推进。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平衡亚太新兴力量的增长,“管控”中国发展的影响,抓住和分享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进而巩固其全球霸权。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彭朵;丁军涛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五大队二十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31.364
【相关文献】
1.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 [J], 曾璐
2.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J], 张司晨
3.美国媒体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作用 [J], 李翔宇
4.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美国亚洲战略的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J], 王立;
封颖
5.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美国、中国、印度三边关系的影响 [J], 席桂桂;陈水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负面影响作者:韩召颖王石山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2年第24期摘要出于对自身优势的过分自信和未来前景的焦虑,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正在成为一种过度反应,这种过度反应有着夸大中美权力转移所带来危险的倾向。
美国不肯承认中国在亚太地区应有的安全需求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鼓动其亚太盟友挑战中国,试探中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
中美要走向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双方首先需要防止中美关系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溢出“非敌非友”的框架。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防御性现实主义【作者简介】韩召颖,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主任、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美国外交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安全、国际关系理论等。
主要著作:《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输出美国: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遏制民族主义》(译著)等。
王石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一种过度反应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战略要点包括:在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财富与权力中心的背景下,将美国军事、政治和外交资源的分配向该地区倾斜,强化与亚太盟国、伙伴国的关系,将南亚次大陆纳入亚太战略范围,并开始接触缅甸、柬埔寨等非伙伴国;通过参与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介入亚太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增强美军在亚太的超级优势,并制定以威慑和击败中国的“反介入”实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军事战略;其最终目标是强化美国的亚太“领导”地位,实现亚太地区内部的“再平衡”。
①这意味着,该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但是,该战略由于低估了中美都握有之于对方的不对称优势这一事实,而正在冒过度反应的危险:由于过分自信和过分焦虑而过度使用自身的优势,从而增加了双方非必要冲突的可能。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美亚太大博弈作者:孙海泳来源:《领导文萃》2015年第17期近年来,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在经济、外交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诸多措施,应对中国影响力的上升对其主导的亚太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冲击,以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此间,不仅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等议题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领域,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岛礁归属与海洋权益争端,也成为美国阻滞中国崛起的重要抓手。
鉴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大博弈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地区乃至全球局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刊特约记者就中美亚太博弈的态势与影响等相关议题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吴心伯教授。
领导文萃: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存在各自的战略利益,同时两国还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以及双方的利益汇合与分歧?吴心伯:中国在亚太地区存在广泛而重要的利益。
一是安全利益,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这既包括安全形势复杂的陆上周边环境的稳定,也包括漫长的海上战略运输线的安全;既包括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目标,也包括和平解决东海、南海的岛礁归属与海域划界争端;既包括外来军事威胁等传统安全问题,也包括恐怖主义威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二是发展利益,亚太地区集中了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拓展与本地区的经贸联系,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三是政治利益,中国希望在亚太地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的地区秩序,其特征是不同政治制度的共存、各国间的政治互信、平等参与地区事务、互利合作等。
美国的亚太利益也包括了安全、经济和政治层面。
在安全层面,美国需要维护自身和盟友的安全,确保“海上航行自由”,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应对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安全挑战等。
美国还希望维持其军事力量优势和对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力。
在经济层面,美国希望加强与本地区的经贸联系,促进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出口,吸引该地区的投资,并希望推销其经济发展模式,还要防止本地区出现排除美国的多边经济合作安排。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原则:霸权均势
何文姬;刘常喜
【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6)004
【摘要】维持全球霸权是美国的最高国家利益,而国家实力对比是影响美国全球霸权目标的最大变量.当前,美国曾经的军事霸权、先发制人、单边主义不仅与国际环境格格不入,而且与美国变化了的国家实力不相对称.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霸权增添了“制度”、“以退为进”、“均势外交”的内涵,即霸权均势.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实施和调整都离不开霸权均势原则的指导,霸权均势原则的应用对亚太格局和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影响.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何文姬;刘常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01
【相关文献】
1.冷战后美国的均势战略--略论美国如何保持其霸权地位 [J], 张华
2.冷战后美国的均势战略——略论美国如何保持其霸权地位 [J], 张华
3.美国霸权与东北亚地区的隐性弱势均势格局 [J], 韩敏
4.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J], 张司晨
5.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美国、中国、印度三边关系的影响 [J], 席桂桂;陈水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困境作者:张俊达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遏制战略的梳理,论述了美国自冷战在亚洲采取的遏制政策到美国最新提出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特点和表现,通过列举和比较,得出了美国实施这一战略所出现的困境,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遏制战略东亚地区重返亚太竞争上升关系作者简介:张俊达,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148-02一、遏制战略的概述(一)遏制战略的提出二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由于双方的战后全球战略的冲突开始出现破裂。
1946年美国国务院征求时任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凯南对苏联的意见,冠以“苏联通”的凯南从苏联的民族性格、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方面写出了著名的“八千字电报”,为杜鲁门总统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1947年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又发表了署名为“X”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对苏的“遏制”战略主张。
因此,凯南被称为“遏制理论之父”。
(二)遏制战略的内涵通过冷战美国的对苏遏制战略的实施,可以总结出遏制就是以非全面战争的方式,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非战争手段阻止并削弱对方的扩张能力,并使对方放弃扩张的意愿。
(1)以集体安全的方式围堵束缚对手。
通过建立区域安全同盟的方式;对对手实施经济制裁的方式;设定解决国际、地区问题的谈判的方式。
(2)展示报复能力威慑对手。
威慑分为三个方面:战略核威慑;同盟保护伞威慑;常规军事威慑。
(3)预防对手实施破坏现状而进行的“先发制人的打击”。
通过对扩张的实际军事能力和潜在的战略资源的打击实现两个目的:在一段时间难以恢复扩张能力;警示对手使其确信遭受报复的结果。
(4)离间对手使其丧失扩张能力。
离间对手与盟国或附属国的关系,所谓“楔子策略” ;挑拨对手国内的反叛情绪;利用软实力动摇对手的扩张信心。
试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演进作者:刘霏来源:《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01期[摘要]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运筹重返亚太战略,一直宣称从未离开过亚太。
只是长期以来,尤其是奥巴马上任前期,美国政府在“先欧后亚”战略的指导下,将其全球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对亚洲,更多采取的是“全面接触”与“遏制+合作”的战略。
所谓“重返”,实际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
从“重返亚太”到“太平洋世纪”再到“亚太再平衡”,短短数年,美国的亚太战略逐步深化。
[关键词]冷战后美国亚太再平衡[中图分类号]D8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6)01-0081-05[收稿日期]2015-10-26[作者简介]刘霏(1983—),女,安徽安庆人,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法学博士。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适时调整,战略重心开始东移。
克林顿政府提出“全面接触”战略,企图对亚太格局进行重新塑造,即经济上通过亚太经合组织整合亚太,安全上通过固有双边同盟强化联系,但地区总体格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小布什执政以来,继续谋求重塑亚太地缘政治格局,可“9·11”事件扰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计划。
当明,小布什政府认为,恐怖主义才是美国的主要威胁,遂将战略重心由制衡大国转向中东和南亚的反恐战争,对亚太地区推行“遏制+合作”的战略。
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认识到亚太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便开始着手调整其前任小布什的全球战略,不断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外交投入,逐步将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先后提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
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一、克林顿时期:“全面接触”战略克林顿执政以来,对美国亚太战略实施调整,提出“全面接触”战略,倡导构建“新太平洋共同体”。
1995年出台冷战后第一个《美国东亚战略报告》,全面阐述美国的亚太战略。
1996年度《国防报告》,提出在亚太地区推行预防性防务。
基于中国视角的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再思考
郑国;姜龙范
【期刊名称】《东疆学刊》
【年(卷),期】2017(34)2
【摘要】维护和巩固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一直是美国在亚太的主要战略目标.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内涵、实施的基础以及实施的制约因素三方面内容;“亚太再平衡”战略既是对中国的挑战,又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为此,中国应在继续推行睦邻友好方针,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增强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与主导权、坚持和平发展,增强中国亲和力以及推进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等方面加以应对.积极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赢得主动,更好地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总页数】6页(P75-80)
【作者】郑国;姜龙范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学生处延吉133002;天津外国语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天津3002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
2.遭遇困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再评估
3.论日本的东海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基于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视角4.围堵与破局:中美未来之博弈——基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视角5.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