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02.53 KB
- 文档页数:1
我们知道,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 须抓好课堂这个中心环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才能看到希
望。因此,开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的探讨,应是我 们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只要运用如下六个课堂教学策略, 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j
一、以知引趣,活跃气氛 好的教学虽说没有…个完整的、最终的特征,但一般说 来,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苏霍姆 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
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 则是推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真正“使学生认为 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
i果_七得令人感兴趣,意味着学生有学习和思考的同时, 还感到兴奋和激动:为确立自己所授课程的吸引力,教师应
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态作诱发物激起学生的情 思,启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使学生主动学习,使整个教学过 程变为学生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带着愉悦欢快的情感基调 去积极地从事学习活动的高水平的教学指导,从而全面发
展身心素质。 二、多法结合,优化效果 “没有抽象的学生町以对之机械地搬用一切教学和教 育的规律”。对于今大的学生来说,有效地教学需要有更加 多样化的途径,除九1}}=课、作业和考试之外,还应给学生各
种机会去从事小组活动。通过广泛阅读,口头练习,探索和 实验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去体验所学知识,而不仅 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仃J知道,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 教学方法叉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各MJfi-特色。只有多法
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苗。这就要求教 师必须及时_,解教学力_I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
方法,明r 们的效能,并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只有 这样,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真正利于素质教育的实 施。 三、深入挖掘,展示思想 建立在接收和汲取知识基础 的教育体系,正在变得
非常荒谬。如果“单纯为r传授知识和提供专业训练而教授 科学知识,那么学习科学,就失去了一切教育价值 ”。虽然
掌握知识、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在知识的吸引过程中实现
的态度、才能和本领的形成实际上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知 识是永无止境的,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埘于学习者来说,以 后r:作用不到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唯有在知识的学习过 程中所受到的精神、思想、方法的启发和体验,才是人们事
业飞跃发展所绝对必须的。对于学习者来说,不论他们未来
的职业是什么,无疑都有权去探索科学思想方法在他们从
学生之友己L】117/1 1 事的1:作领域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作为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有提高
人们的精神素质,形成人科科学的思想方式、-[作方式、生 活方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四、层次明确,合理兼顾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有脚踏实地的在教学实践中根 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根据现有的
条件和环境,试验探索采取什么样的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 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我们知道,人的能力各不相同,
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优点和缺』 ,如何使教材和教法的安
排适应于学习者的不同情况、不同层次,应是教育上的最重 要的要求。对于差生不论其成绩如何,只要达到了他的能力 水平就应予以鼓励,对于高材生则应给予最好的训练 既要
避免让学生学习不适于他们水平的知识,又应让有能力的
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应该确定群体的 基础素质培养目标,还应在教育中确定人的个性发展,即有
个体的培养目标。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素 质,素质教育也才可能真正落实到人。
五、诱导启发,启迪思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
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
发。因此,启迪学生思维应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启发诱导的原则是教学论中与思维培育直接相关的一
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它强调,在教学中不仪要让学生亲自去 经历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寻找思考的方法,积累思维的经
验,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使他们在遇
到闻难时经过启发能够有所领悟,从而使潜在的智力得到 开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启发诱导的目的,就是引导思考
方向,启发刺激学生去思考。要充分利用学生智力因素,创
设一种外部环境,造成一种舒适、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思想
放松,展开多向思维,自南地联想、想象、触发灵感的产生, 探求解决的办法,以达到积极思维的最佳效果。
六、综合评鉴,全面发展 考试的目的是反馈教育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胜。考
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改革现行
的考试制度,才能使其有素质教育服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 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在科学技术f{新月异的今天,素质
教育思想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我们衡量教育效果,只满足 于以分数表示的学生的现状是不行的,必须以统一的德、
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真正树立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只有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