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观测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课堂教学内容观察报告(一)课堂教学内容观察表

(二)《琵琶行》课堂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评价

首先来回顾一下《琵琶行》一课教学设计中本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说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及其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的方法;能在赏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性格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但仔细研究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撰写,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目标数量过多。“三维目标”下设定了5个教学目标,大至对阅读方法的掌握,小至对文言字词的品析,且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目标可谓高、宽、厚。但可想而知,要在40分钟之内容纳如此“大”的目标,几乎做不到,换句话说,用“三维目标”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更没有可行性。

二是目标归类不当。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行为的结果或愿景的描述,充满着“教学期待”的意味,因此纯粹的行为表述或纯粹的结果表述,都背离了教学目标的本意,例如在本课的教学目标表述中,“能说出”、“能阐述”、“能运用”、“能感受”、“能评价”都是关于结果的表述,应该改成“行动+愿景”的方式表述更加合适。

三是内涵理解错误。教师将课程目标——“三维目标”等同为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作为课程目标,即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所能达到的目标,虽然课程总目标是通过一节节具体的课来完成的,但并不是说每一节课都要做到“三维目标”。作为具体的一节课,有时只能完成“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的目标,有时只能完成“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目标,有时只能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所以针对一节具体的课,我们应该制定的是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来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品析诗人和琵琶女这两个人物形象,以提高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品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评价

本次观察将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展开,即课堂设计与文本细读两方面。

首先从课堂设计来看。本节课主要在白居易琵琶女两人间展开内容。通过对文本的挖掘和研读,分别得出两人的情感世界,最后通过换一个角度把二者建立联系,这一环节使得解读人物性格的深刻性更上一层楼,让学生明白了人性的复杂以及如何理性地看人物。

执教者的设计不蔓不枝,找准靶心,有的放矢,将有限的40分钟恰到好处地运用得详略得当。开头开门见山,正文有理有据,结尾眼前一亮,堪比一篇精彩的作文。

如果一节课是由粗线条和细线条组成的话,那么课堂设计就是粗线条,文本细读就是细线条。本节课的粗线条勾勒得很好,把这节课的整体框架设计得简单明了、直奔主题,相比之下,细线条的描绘,就显得美中不足。如果一定要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观察小组将从以下几个角度给出建议:

(1)关键字句解读不够到位

关键字句解读得好能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教师能一针见血地找出来并花时间对其进行解读,那么课堂将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将列举几处关键句解读不够的地方。

第一处,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1.第二处,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听录音,思考两个问题: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来可以说明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二来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因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从琵琶曲中听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感慨。具体说来: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谏贬江州

三、小结

有幸观摩到新教师这样一堂精彩的汇报课,我们每一个观摩者都从中收获了许多。对于一个入职不到3年的新老师来说,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他的实力和潜力,重视课堂设计的同时不忘文本的挖掘,幽默之余尽显沉稳,收放自如的课堂节奏,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节课都不可能完美就像人无完人,再好的课也有缺憾,但愿以上课堂观察的几点建议能对本次课堂的完善有一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