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 为什么?

答: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

来作出判断。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

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

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

同和不同之处?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

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

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

个体;等等。

第四节鱼

1.完成下面的图解。

体形:流线型;

体表特点:体表常有鳞片覆盖;呼吸器官:鳃;

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2.有些动物如“章鱼”“带鱼”“墨鱼”“鱿鱼”,名称里都有“鱼”字,它们都是鱼吗?答:“章鱼" “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

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

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有鳞片覆盖,不是鱼。3.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

后(尤

1

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 ,鱼便停止了浮头。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

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 ,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

4.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请

根据以下提示设计实验进行证明。提示: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 ,遇二氧化碳后,BTB 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成黄色。短时间内使用BTB 对鱼没有影响。

答: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

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人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 溶液中,由于BTB 溶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 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 )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 2.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体表覆盖鳞片

青蛙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

蜥蜴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终生生活在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