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编制总则

  • 格式:docx
  • 大小:17.6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简述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作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经营单位应急管理,提高应急救援反应,增强综合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风险事故的防范能力,预防和控制次生灾害事故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减少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促进社会和谐。

2.编制依据

简述编制应急预案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管理规定等。

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预案适用对象要明确,针对性要具体。

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即综合应急预案由哪些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包括:

(1)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2)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人员聚集紧急疏散专项应急预案、大型促销活动专项应急预案、燃气爆燃专项应急预案、一氧化碳中毒专项应急预案等;

(3)恐吓爆炸事件现场处置方案,停电断电、触电现场处置方案,燃气泄漏现场处置方案,物体击打、高空坠落等现场处置方案。

(二)经营单位危险与风险性分析

危险与风险性分析主要内容应包括:

1.经营单位概况

包括经营单位地理位置,隶属关系,业态,建筑面积、结构,从业人数,主要经营及服务内容,每层及经营单位最多容纳人数,安全生产及消防设施设备情况,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布局情况。可附经营场所平面图示意说明。

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危险源通常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是危险物质、能量的核心和释放主体。危险源在一定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是形成风险的前提条件。风险是危险状态转化为损失、伤害事件的可能性,具有不确定性。危险源与风险分析,是界定经营单位哪些区域、部位是危险源,具有风险性。其危险的性质、程度、能量与转化为事故的过程规律、条件、触发因素等,以此确定危险源以及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的严重程度。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应主要阐述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三)组织机构、职责及处置原则

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组成。可用应急管理网络图的形式表示。

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指挥部指挥和各成员部门及其职责。应急指挥机构可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设置若干应急小组,并明确其任务和职责。

应急指挥机构通常以经营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小组)为核心,由单位安保部、防损部、物业部、设备工程部、经营销售部、后勤保障部、办公室等部门组成。指挥中心(小组)应设指挥(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和现场指挥组、通信联络组、疏散疏导组、各楼层分指挥组、警戒处置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处置组、外围控制组、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置组、装备保障组等。并确定各自任务分工和应急处置职责。

3.处置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要突出一个“快”字,处置突发事件情况上报要快,部署控制要快,预案落实要快;

(2)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应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3)明确责任原则。将经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按照责任区的划分,定岗定位,先行自查,为指挥部做出快速应急反应提供依据;

(4)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及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5)降低损失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人为本,以确保人身安全和减少经济财产损失为重点,力求做到减少社会影响,降低各种危害;

(6)基本装备原则。经营单位应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应急照明、防毒面具、对讲机、消防器材、防爆毯、安全头盔、破拆工具和视频监控等必要的基本装备保障;

(7)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8)追究责任原则。依据预案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因未能履行职责,失职、渎职而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预警与预防

1.预警级别

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四级)、较大(三级)、重大(二级)、特别重大(一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

蓝色等级(四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四级)以上突发安全生产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三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三级)以上突发安全生产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橙色等级(二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二级)以上突发安全生产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红色等级(一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一级)以上突发安全生产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

2.危险源和风险监控

明确对危险源和风险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手段。

3.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程序。

4.信息报告与处置

明确事故及未遂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明确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明确事故发生后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明确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五)应急响应

应急程序可分为接警、级别确定、报警、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恢复、应急结束等。

1.接警及响应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报警信息应立即集中反馈到应急指挥中心(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小组)接警后,应立即沟通与突发事件现场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对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

2.应急启动与报警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照响应级别迅速启动应急程序,应急救援人员到位、开通应急通信网络、调配应急救援资源、成立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小组。并根据情况及时向公安部门报警,迅速控制事态,防止突发事件扩大。

3.救援行动

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突发事件现场后,应立即开展警戒、人员疏散、救援抢险等项工作。在第一时间统一有效地指挥,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疏散,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范围。如事态超出相应级别,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小组)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响应。

4.应急恢复

应急行动结束后应急恢复开始,应做好人员清点、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等工作。

5.应急结束

关闭应急程序,由应急指挥中心(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终止条件。即突发事件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经现场应急指挥中心(小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后应明确突发事件情况上报、向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相关事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