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点精讲+同步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45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
据此推断,京师大学堂应创办于() A.百日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2.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B.京师同文馆的建立C.废除八股文D.科举制度的废除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山东省枣庄市四十一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时练习(有答案及解析)1单选题易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
下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A.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发展B.洋务运动的开展C.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本题考査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图片是京师大学堂。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故选C。
2单选题中“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是1905年严复对当时朝廷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评价。
这里的“此事”指的是()A.建立京师大学堂B.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清朝废除科举制度D.洋务派建立京师同文馆【正确答案】C【题目解析】本题考査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故选C。
3单选题中《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它记录了近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如果想了解《申报》早期创办的历史,应该去()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査《申报》。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故选B。
4单选题中《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宣传了同样的主题,此主题的核心是()A.歌颂祖国山河B.宣传抗日救国C.追求革命理想D.反对黑暗统治【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查文学艺术的成就。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两者都是以爱国、抗战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
故选B。
5单选题中1905年,在中国存在了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有()①科举制度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的绊脚石②戊戌变法运动对科举制度的冲击③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举办④为了适应与列强的外交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废除科举制的原因。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测试一、填空题01详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关办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请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了02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和《》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03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04 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曹禺的《雷雨》、巴金的《》、老舍的《》骆驼样子等。
二、选择题05“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
”中国近代“同文馆”创办于( )A洋务运动期间B百日维新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民国建立初期06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
它是( )A人民大学B.清华大学C.京师大学堂D.京师同文馆07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 《申报》B. 《大公报》C. 《新闻报》D.《解放日报》08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莫基人。
毛泽东管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以下属于鲁迅的作品的是( )A《子夜》B《阿Q正传》 C.《雷雨》D. 《骆驼祥子》09徐悲鸿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优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以下属于他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的作品是( )A B C D10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
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 《风云儿女》B.《铁蹄下的歌女》C. 《定军山》D.《歌女红牡丹》11著名作家冰心曾谈道:“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本小说集《超人》和第一本诗集《繁星》都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第26 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据下表内容,可以推断该新式学堂创办于()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部分)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1.答案 A 通过表格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以教授西方语言为主的官办教育机构,也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新式教育机构。
故选A。
2.下列有助于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①科举制度的废除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④2.答案 A 本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②③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关,①④与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有关。
3.下图所示为近代中国出现的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进步报刊,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3.答案 A 《申报》是1872 年创办的;《民报》是1905 年创办的;《新青年》是1915年创办的。
故选A。
4.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的近代出版机构是()A.世界书局B.中华书局C.知新书店D.商务印书馆4.答案 D 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故选D。
5.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的是()A.《狂人日记》B.《阿Q 正传》C.《雷雨》D.《骆驼祥子》5.答案 B 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阿Q 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6.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受这一方针影响创作的作品是()A.《雷雨》B.《阿Q 正传》C.《女神》D.《暴风骤雨》6.答案 D 根据所学可知,《暴风骤雨》是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影响创作的作品。
专题26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梳理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创办报纸: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A.张之洞B.张謇C.詹天佑D.侯德榜【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他率工程队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1909年建成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故选:C。
2.抗战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是()A.冼星海B.徐悲鸿C.侯德榜D.聂耳【分析】本题以抗战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为依托,考查侯德榜。
【解答】冼星海、聂耳是音乐家,徐悲鸿是画家,他们都是艺术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是抗战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故选:C。
3.他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上述材料中的“他”是指()A.詹天佑B.郭沫若C.聂耳D.曹禺【分析】本题考查詹天佑主修铁路工程。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兴办开端于()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关于中国近代教育与近代文化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了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C.1872年以后,人们可以通过《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查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D.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3.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如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A.洋务运动的开展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C.辛亥革命的成果D.新文化运动的产物4.“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它的作者是()A.冼星海B.严复C.詹天佑D.侯德榜5.近现代湘籍著名文学家丁玲的代表作是()A.《山乡巨变》B.《边城》C.《家》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6.抗战时期,在重庆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激励了人民团结抗日的斗志。
由郭沫若创作、1942年在国泰戏院首演并引起轰动的著名戏剧是()A.《屈原》B.《春秋战国》C.《四世同堂》D.《法西斯细菌》7.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
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A.《松花江上》B.《黄河大合唱》C.《游击队之歌》D.《义勇军进行曲》8. 北京大学是中国学子心中的一座学术殿堂。
它的前身是A.太学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燕京大学9.《大刀进行曲》是流传甚广的抗战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中的“鬼子们”指的是()A.英国侵略者B.日本侵略者C.法国侵略者D.泛指一切侵略者10.“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是中国近代思想界出现的进步思潮。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能演练提升1.右图所示是北京大学的校徽,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太学D.福州船政学堂2.1902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山西大学堂创办西式专斋,使山西大学堂与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齐名。
这三所学堂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B.掀起了介绍西方学术著作的高潮C.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D.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3.《范进中举》通过范进由屡试不第到一朝中举后的不同境况,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科举制度从产生到终结,前后延续了约( )A.1 300年B.1 500年C.1 800年D.2 000年4.刊登新闻、发表对时事政治的评论,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民报》B.《申报》C.《新青年》D.《时务报》5.“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这两句竹枝词反映出中国近代传媒( )A.注重时事新闻报道B.注重商业广告登载C.注重社会问题评述D.注重社会新俗宣传6.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B.岳麓书社C.三联书社D.中华书局7.很多同学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们不可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是(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孔乙己》D.《雷雨》8.下列属于美术作品的是( )①《女神》②《子夜》③《田横五百士》④《愚公移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还需要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就是( )A.知耻后勇B.居安思危C.学以致用D.闻鸡起舞10.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是( )①《黄河大合唱》②《义勇军进行曲》③《狂人日记》④《虾》A.①②④B.①②C.①③④D.②④11.下列有关近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聂耳——《黄河大合唱》B.郭沫若——《雷雨》C.齐白石——《愚公移山》D.赵树理——《小二黑结婚》12.看电影是当今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知识点整理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o新式教育: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4.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5.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o创办报纸:1.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3.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o出版机构: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文学艺术的成就《歌女红牡丹》1931年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考点复习1、新式教育的创办2、科举制度的废除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3、新闻业的发展(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3)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报纸。
(4)上海《东方杂志》、陈独秀《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4、出版业的发展(1)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文艺成就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文学(1)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绘画(1)齐白石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2)徐悲鸿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六骏图》《愚公移山》《六骏图》3、音乐(1)聂耳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2)冼星海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4、影视艺术的发展(1)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2)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
(3)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4)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5、解放区的文艺工作(1)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2)代表:小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饭店》,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大型歌剧:《白毛女》课堂小结同步练习1.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2.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这说明()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3.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申报》 B.《大公报》C.《新闻报》D.《新青年》4.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A.《申报》B.商务印书馆C.新华书店D.教育书店5.下列作品属于鲁迅的是()①《雷雨》②《骆驼祥子》③《狂人日记》④《阿Q正传》A.①②③B.①③C.①② D.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民族战歌,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A.鲁迅B.冼星海C.田汉D.聂耳7.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8、探究一科举制的废除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探讨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均具有进步意义。
【探究二】报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报纸一直是时效性最强的新闻媒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A2.B3.A4.B5.D6.C7.D8、(1)隋朝建立科举制,适应了南北朝以来士族衰弱和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戊戌变法要废除八股,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因此,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科举制的建立还是科举制的废除,都是历史进步的产物。
(2)影响: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宣传教育,开启民智,舆论监督,宣传政治纲领,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提供休闲和娱乐,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导学案【学习目标】①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②使用表格归纳近代文艺成就,从而在宏观上把握知识。
③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通过对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难点】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新式教育的创办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举制度的废除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制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新闻业的发展(1)报纸和刊物①鸦片战争后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
他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出版业的发展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思考:(1)当时还有哪些颇具影响新式报刊?(2)它们的出现在当时有什么重大的作用?(3)这些兴起的出版企业对社会有何作用?答案提示:(1)还有《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东方杂志》《生活》周刊等。
(2)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起到了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作用,保存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文化的普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文学艺术的成就思考:这些艺术成就有什么作用?答案提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净胜生活,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主题——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课堂小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创制表格,使学生对知识点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杰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中国近代新办的新式学堂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回答: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废除科举制度的时间和影响?学生回答:公元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1905年正式停止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以及新式学堂的创办,各级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3.教师讲述:报刊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政府信息的发布平台,是历史发展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的报刊是在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出现的。
4.教师强调: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大公报》《新闻报》《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5.教师提问:这些形式报刊有何重要作用?学生回答:这些新式报刊成为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人们针砭时政的喉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