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短角肉种牛繁殖性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7.77 KB
- 文档页数:3
.. .农垦饮马牧业XX公司种牛选育实施案牛选育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工作之一,公司各部门要树立为育种工作服务的观念,肉牛的选育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司肉牛选育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下列肉牛选育案。
一、肉用种牛牛选育案的有关说明1、目的:为了满足现肉牛市场的供不应求现象,我们通过自繁自养、纯繁扩群的养殖模式,最大程度的保持其良种性,提高其繁殖性能,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2、适用围:农垦饮马牧业黑安格斯纯繁基地。
3、人员分工:育种部门负责对本案的拟定以及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牛场场长带领本场员工格执行案,若执行过程中产生疑问或遇到困难时,必须及时反应,并通过各种渠道解决问题。
4、选留程序:根据牛只的生长发育状况,我们适时的对牛只进行选留或淘汰。
5、去势:对选种不合格的公牛去势,进行育肥。
6、所有相关记录由育种资料员存档管理,并将收集的数据核对无误后在1录入计算机保存以便于向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原始档案。
二、肉用种牛的选育标准结合公司实际发展基础和发展向,制定肉用种牛的培育目标。
通过选育的实施,培育高档肉牛,使黑安格斯肉质细嫩鲜美、肉味浓厚和雪花花纹分布良好这一特性得以保留,达到大幅度提高产肉性能的目的。
(一)选育步骤以纯繁扩群为主要措施,提高安格斯的生产性能。
(二)育种目标1、选育向根据黑安格斯牛的品种特性,结合实际,确定选育向为黑安格斯纯繁扩群、优胜略汰。
在保证纯种的基础上选取生产性能最佳的牛只作为种牛。
基础母牛全部为进口黑安格斯纯种牛,以此作为母本,以美国进口的黑安格斯冻精(7AN359和14ANO313)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后根据其性能及特征选留最好的为种牛,以保证所留种优质性。
黑安格斯肉质柔软、细嫩多汁、肌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肉味独特,牛肉外观具有极强的花纹,呈多形状像雪花一样均匀有致的分布在牛肉中,鲜嫩可口,肉用价值极高,是优质肉用牛的选育基础,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顶级优质牛肉品种,有“肉中之”的美称。
母牛繁殖可行性报告概述母牛繁殖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
母牛的繁殖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益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母牛繁殖的角度出发,对母牛繁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母牛繁殖的生理特点母牛的生理周期为21天左右,每年发情季节为春秋两季,发情期间持续1 2天。
母牛的受精卵在输卵管内停留5 7天后着床,妊娠期为280天左右。
母牛通常在第2次发情后开始交配,初产龄为2~3岁,每胎产1头幼仔。
母牛繁殖的可行性养殖环境母牛繁殖的养殖环境应该保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干净卫生。
同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饲料质量差,母牛的生长速度会减缓,繁殖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繁殖效果,必须提供优质的饲料。
繁殖技术母牛的繁殖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
人工授精是一种经济、效果好的繁殖方法,可以选用高质量的种公牛,更好地保证后代的品质。
而自然交配则存在着风险,可能导致后代品质不高。
同时,在母牛繁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安排发情期。
发情期合理安排可以提高精液的利用率,保证繁殖效果。
- 及时检查母牛的身体状况。
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有效保障母牛的健康,提高繁殖效果。
- 精心管理新生仔牛。
新生仔牛的护理和管理对于其成长和繁殖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经济效益母牛繁殖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母牛的繁殖能力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益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繁殖管理,可以提高母牛的产量和品质,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另一方面,母牛的繁殖也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论母牛繁殖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
通过合理的养殖环境、繁殖技术和精心的管理,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效果,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母牛繁殖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美系和加系种公牛的特点
美系和加系种公牛在体型、毛色、四肢、乳房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具体如下:
- 美系西门塔尔牛:身腰短,个不高,前驱宽,后座圆润,背部肌肉发达。
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产肉性能较高,屠宰率可以达到60%以上。
胸体瘦肉多,脂肪少,且分布均匀。
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公牛体高可达150-160厘米,母牛可达135-142厘米。
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
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胸体瘦肉多而出名。
- 加系西门塔尔牛:毛色多为黄白色或红白色,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和尾帚多为白色,后躯比前躯发达,中躯呈团柱形,前额和脖子上有卷发,强壮的四肢和粗壮的蹄,乳房中等发达,乳头较厚,乳脉发达。
总的来说,美系和加系种公牛各有其特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继续向我提问。
肉牛品种及繁育
肉牛是指专门用于肉用的牛种。
目前,国内常见的肉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安格斯、西门塔尔等。
荷斯坦牛原产于荷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奶牛品种之一,也是肉牛品种中的佼佼者。
荷斯坦牛的体型较大,肉质鲜嫩,适合生产高品质的牛肉。
安格斯牛原产于苏格兰,是一种中等体型的肉牛品种。
安格斯牛肉质细嫩,富有油脂,口感十分鲜美,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法国,是一种大型肉牛品种。
西门塔尔牛的肉质纹理清晰,口感香嫩,适合生产高档的牛肉产品。
在肉牛的繁育方面,一般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
在选种上,要选择体型适中、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优良的种牛和母牛。
同时,要注意防止近亲交配和避免重复配种,以保证后代的品质。
除了选择好的种牛和母牛之外,饲养管理也是影响肉牛品质的重要因素。
要保证饲料的充足和质量,定期进行体检和防疫工作,避免疾病的发生。
总之,肉牛品种的选择和繁育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都是保证高品质牛肉的重要环节。
- 1 -。
国畜禽业中种2018.11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相关技术的简介冼坚1罗坤华2(1,广西梧州苍梧县岭脚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3105;2,广西梧州苍梧县京南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3111)摘要: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传统育种和繁殖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传统养殖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在的技术主要包括数量遗传学、分子育种、育种值估计、胚胎分割技术和体外授精技术等。
这些技术不仅给养牛业带来效益的增长,也为养牛业发展提供一些可以运用的便利技术。
本文正是对这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养殖过程中的运用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肉牛;遗传育种;繁殖作者简介:冼坚(1984.2-),男,广西梧州市人,函授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兽医用药方面。
养牛业逐渐趋于高效率和高产出的发展理念,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变化非常快,尤其是在肉牛产业上更为明显,在这之前的20年里,中国牛肉产量增长速度很快,在世界牛肉总产量基本不变的基础上,中国牛肉产量增长21倍[1]。
虽然在这段时期发展很快,但继续维持这种快速增长甚至是加快增长速度需要更强大的现代化技术做支撑。
1肉牛的遗传育种技术1.1育种值估计育种值估计当前常见的主要有选择指数法和BLUP 法。
(1)选择指数法就是在做选择时需要将多方面的性状按照遗传规律特点和经济效果等综合后形成一个指数,使用这个指数对品种进行选择。
肉牛中应用较多的指数有针对西门塔尔牛的总性能指数(TPI)和肉用指数(BPI),是牛的成年活体重量及身体高度的比值。
是肉用牛品种选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2)BLUP 法是在选择指数方法的优点上形成的,是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这种方法考虑到多种环境效应,是目前更为科学的方法。
在很多地方BLUP 方法已经替代了综合指数法。
由于BLUP 方法是一种特殊的统计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有育种措施为基础,配合相应的计算设备。
短角牛-牛的品种(一)引入历史短角牛原产子英格兰的达勒姆、约克等地,有肉用和乳肉兼用两种类型。
它是在十八世纪,用当地的提兹河牛、达勒姆牛与荷兰牛等品种杂交育成的。
我国自1974年以来约引入100余头。
短角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的巴林右旗短角牛场、翁牛特旗海金山种牛场、阿鲁科尔沁旗的道德牧场:乌兰察布盟的江岸牧场;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奶牛场等地。
其中以昭乌达盟头数较多,占全区总数的72.4%。
吉林省的西部和河北省的张家口等地区亦有分布。
(二)体型外貌短角牛(公)1.外貌特征被毛卷曲,多数呈紫红色,红白花其次,沙毛较少,个别全白。
大部分都有角,角型外伸、、稍向内弯、大小不二,母牛较细,公牛头短瓣宽,颈短粗厚。
胸宽而深,垂皮发达。
乳房发育适度,乳头分布较均匀,偏向乳肉兼用型,性情温驯。
2.体尺与体重表1成年牛的体尺与体重(单位:cm、kg)短角牛(母)各地饲养的短角牛的体尺和体重增长情况不完全一致,据昭乌达盟短角牛场资料分析,母牛一般达到5岁时基本停止发育,体高达124cm,体长153cm,胸围200cm,体重达607.14kg;公牛(3岁),体高131.1cm,体重可达847.8kg(见表1)。
又据该场资料,短角牛四肢较短,胸宽而深,躯干长,胸围大,属兼甩类型。
其体尺指数见表2。
表2体尺指数(%)(三)生产性能1.泌乳性能以内蒙古自治区的短角牛为例,绝大部分依靠天然牧场放牧为主,冬春枯草期酌情补饲,所以母牛的产乳量因牧草生长好坏、饲养水平高低而变化,并随母牛的产次增加而提高,一般在第六产时达到高峰,第七产时开始下降。
据对母牛产后泌乳情况观察,出现两次高峰,第一次在产后3个月时出现,第二次在7~8月份的青草盛期。
据昭乌达盟短角牛场1961~1973年对一至十一产母牛的435个泌乳期统计,平均泌乳天数为194d,平均产乳量1413.3k岛最高的个体年产7243kg,最高日产38.5kg。
其中,年产2000kg以上的85头,占19.5%,第一泌乳期平均为1190.3±301kg,第三泌乳期平均为1586±532.4kg,第五泌乳期平均为1683.5±501.2kg,变异系数为33.57%,说明短角牛产乳潜力还很大。
肉牛繁殖技术肉牛繁殖技术,主要是指母牛从发情到分娩的技术应用,其中包括母牛的发情及鉴定、母牛的人工授精技术、母牛的妊娠诊断、分娩与助产等。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肉牛繁殖的方法,欢迎阅读。
肉牛繁殖技术(一)母牛的发情及鉴定1、母牛的发情(1)初情期与性成熟母牛一般在6~12月龄初次发情,称为初情期。
发情表现持续期短,发情周期不正常,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仍在生长发育阶段。
母牛到8~14月龄生长发育到有正常生殖能力的时期,叫做性成熟期,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全,母牛已具备受孕能力,但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如果此时配种受孕,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和今后的繁殖能力,缩短使用年限,而且会使后代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降低。
(2)发情规律母牛性成熟后,开始周期性地发生一系列的性活动现象。
如母牛生殖道粘膜充血、水肿、流出粘液,俗称“吊线”。
精神兴奋,出现性欲,主动接近公牛,接受公牛或其他母牛爬跨,卵巢上有卵泡发育和排卵等。
通常将育龄空怀母牛的这种生殖现象叫做发情。
(3)发情周期发情的出现是遵守一定时间规律的,两次相邻发情的间隔时间为一个发情周期。
生产中一般把观察到发情的当天作为零天,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18~24天)。
一般将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发情前期:卵巢上功能黄体已经退化,卵泡正在成熟,阴道分泌物逐渐增加,生殖器官开始充血,持续时间4~7天。
发情期:卵泡已经成熟,继而排卵,发情征候集中出现,尤以接受其他母牛爬跨为基本外部特征。
发情持续时间平均18小时(6~36小时)。
乳用品种一般为13~17小时,肉用品种为13~30小时。
发情后期:已经排卵,黄体正在形成,发情征候开始消退。
发情后期的持续时间为5~7天。
休情期:为周期黄体功能时期,其特点是黄体逐渐萎缩,卵泡逐渐发育,从上一次发情周期过渡到下一次发情周期,母牛休情期的持续时间为6~14天。
如果已妊娠,周期黄体转为妊娠黄体,直到妊娠结束前不再出现发情。
2018年第7期专论与综述我国肉牛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显得有些落后,在科技含量方面相对较低,这与我国肉牛产业起步晚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也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阻碍了我国肉牛业的发展。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肉牛产业关系密切的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胚胎移植、发情控制、人工授精等肉牛育种与繁殖手段已渐渐发生转变,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等高新繁育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将逐渐被应用到肉牛的发育与繁殖中,代替传统的肉牛育种手段。
胚胎移植、体外胚胎生产也将逐渐向产业化迈进,转基因技术、动物克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将成为肉牛育种与繁殖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
1肉牛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物学理论也不断发展,特别是动物分子与基因育种技术,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
目前,肉牛的育种正在从传统育种法向动物基因育种方法转变,并明显趋向于分子育种。
我国肉牛育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即地方肉母牛与国外良种父本肉牛进行杂交育种,其杂交法为二元或三元法。
从获取的小牛中挑选精良者作为种牛培养,选取的外形条件是体质优良、健康状况良好,如观察小牛的肢蹄、中躯、外貌等,将其优良性状进行保留。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肉牛生产性能和后裔测定,并详细记录系谱,如此不断地进行品种的选育与改良等工作。
近几年,我国将国外引入的优良品种,与国内黄牛品种进行杂交,以培育新的品种,比如辽育白牛、新疆褐牛就是我国培育的肉牛品种。
但传统的育种方法的周期很漫长,获得的性状,比如抗病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很不明显。
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肉牛育种技术上的不足,新的肉牛育种方法,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所需性状,顺此深受肉牛产业的欢迎,并将成为肉牛育种主流方法的趋势。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肉牛育种研究基地方面,已经形成规模化,且表现出现代化的特点,与之相比,我国在这方面显得有些薄弱。
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作者:罗辉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12期摘要:肉牛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据重要部分,其中良性的育种和繁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保障。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肉牛的育种工作向分子水平不断发展,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为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文对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提高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肉牛;遗传育种;繁殖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2.0210?引言当今时代背景下,牛肉的健康、高产、高效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目标。
为了满足当下社会消费者对牛肉的大量需求,肉牛产业要不断的革新育种技术和繁殖技术,进而为社会提供质量有保证的肉牛。
从育种和繁殖角度出发,分析人工授精、胚胎分割、移植等技术在肉牛产业中的应用,为肉牛遗传育种提供帮助。
1?肉牛遗传育种技术肉牛育种主要将数量遗传学原理应用于育种的实践工作,以杂交改良、品系选育等技术对肉牛品种不断改良优化。
1.1?育种估计1.1.1?指数法采用指数法根据肉牛自身的遗传特点将需要的性状综合作为指数,育种的选择上以指数判断种牛状态,按指数高低挑选良好种牛。
1.1.2?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参数估计是以系统化的计算机软件计算,对肉牛遗传力、重复力等各项遗传相关数据计算,利用先进的预测方式计算肉牛育种值。
1.1.3?BLUP法BLUP法是一种先进的肉牛育种值计算方式,是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这种方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准确的对肉牛种畜育种值进行评定。
1.1.4?MT-DFREML选育技术MT-DFREML选育技术是一种系统选育技术,分析肉牛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以育种数据为支持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科学的育种决策。
1.2?传统育种1.2.1?外貌评定对种牛的体型外貌评定主要是通过观察肉牛中躯、肢蹄等部位判断肉牛身体素质,进行选种。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肉牛繁育改良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品质,以满足人们对肉类的需求。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肉制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肉牛繁育改良技术也变得愈发重要。
下面就介绍一些肉牛繁育改良技术的要点。
一、品种选育1. 选择良种肉牛良种肉牛是肉牛繁育改良的基础,它们具有良好的生长发育能力、肉质条件以及适应环境能力。
在品种选育中,应该选用体型壮大、饲料利用率高、肉质好、抗病能力强的肉牛品种,如安格斯、黑白矮牛、利木赛等。
2. 引进外来优良品种除了国内优良品种,还应该适当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进行育种改良,以提高我国肉牛品质和产量。
但在引进外来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饲料资源等因素进行适当选择。
3. 提高良种饲养管理水平选择良种肉牛无法保证其后代的品质,因此在饲养管理上也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肉牛的繁殖力、疾病抗性和产肉性能。
二、繁殖技术1. 选配种牛和母牛选择优良的种牛和母牛是提高牛群品质和产量的基础。
要选用外形匀称、体型壮实、抗逆力强、遗传疾病少的种牛和母牛,在选配上要求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和肉质条件。
2. 选配原则在选配时,要根据父母的遗传特点,结合牛群的整体配套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以期望后代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提高。
3. 种牛和母牛的合理饲养选配好了种牛和母牛之后,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以确保其体质健康和生殖禾。
饲养时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同时注意牛群的空间和卫生条件。
三、饲养管理技术1. 合理饲养制度科学的饲养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合理的饲养制度包括定时定量喂养、科学配饲、定期检疫等。
2. 合理肥育对于肉牛来说,合理的肥育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合理的肥育应该包括饲料的合理配比、合理的饲养密度以及科学的肥育饲养技术。
3. 疾病防治疾病是制约肉牛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对肉牛生产的影响。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4.034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肉制品质量的不断追求,对于良种肉牛的选配、饲养管理以及生殖与繁殖技术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良种肉牛繁育技术的关键领域,以期为畜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良种肉牛繁育的重要性良种肉牛繁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对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种肉牛的选配和培育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生产效益和品质提升。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配原则,如生长性状、肉质性状和繁殖性状等的优化,能够培育出具有高产、高效、高品质特点的肉牛品种。
不仅提高了每头肉牛的生产性能,还为农户提供了更为稳定和丰富的经济收益。
良种肉牛的繁育还有助于优化饲养管理,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效益。
通过对饲养环境的优化和饲料管理的精细化,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降低饲料转化率,减少畜牧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合理的饲养管理还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畜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为可持续畜牧业的实现奠定基础。
良种肉牛的繁育更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效的肉牛品种具有更好的食物转化率,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农产品废弃物和次等粮食,减轻畜牧业对粮食资源的依赖,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
良种肉牛的推广和应用也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使畜牧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科技化、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
二、良种肉牛选配技术1、选配原则良种肉牛的选配原则是基于科学的遗传学和畜牧学理论,通过合理搭配父本和母本的优良遗传特性,培育出更具生产性和经济效益的后代。
在选择肉牛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其生长性状,主要包括体重、骨骼发育、肌肉发达等,以确保后代能够迅速成长,达到理想的屠宰体重。
肉质性状也是选配的重要考虑因素,如肉的纹理、肌肉脂肪比例和口感等,以提高肉制品的质量。
在选配原则中,繁殖性状也占有重要地位。
选取具有良好生殖健康状况、容易发情、繁殖力强的个体,有助于提高畜群的繁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