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经典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把狗教成神经症: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过程中,首次发现了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为了计量狗在实验期间分泌唾液的量,他为每一只实验的狗做了一个小手术,即改变了一条唾腺导管的路线,唾液通常是通过一条唾腺经过导管流入狗的口腔的,巴甫洛夫改变了这条导管的线路,使它通到体外。这样,就可以接取和计量由导管滴出的唾液。待狗的手术口愈合后,巴甫洛夫便开始实验,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流口水,这说明狗是健康的,具有流涎反应。但不久后巴甫洛夫发现,当狗听到助手送食接近它时,即使没有看到肉,没有吃到肉也会流口水。

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按蜂鸣器。于是,这声音就如同让狗看到肉一样,也会使他们流下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亦如此。说明狗形成了条件反射(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望梅止渴一提到过节送礼就会想到脑白金)。

后来,巴甫洛夫用圆形的图片代替铃声,让经由条件化后的狗看到纸上所画的正圆形的图画而会流口水,但看到椭圆形图形不留口水。假如实验者故意把圆形图片逐渐改变趋向于椭圆形,结果变成又不像正圆也不是明确的椭圆形,处于两者之中,模棱两可,难以判断时,狗就会变得焦虑而乱吠,乱流口水,连简单的实验都无法完成。虽然给予休息一段时间,仍不能轻易恢复,犹如患了焦虑症一样。

B、吊胆的羊:假如让一只羊的前肢触电,但每次在通电之前给予事先的警告信号,如铃声,这只羊就会养成一个习惯,听到铃声就会提高警觉,赶快把前肢举起,免得被触电,而没有听到铃声时,就认为不会触电,继续随意运动。

可是假如对于这样一只已经被(条件化)训练好的羊,突然改变一个方式,即: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给予铃声警告,而是突然给予触电,结果这只羊就不得不随时提心吊胆,把前肢一直弯曲,以便能及时躲避被触电。如此一来长期处在战战兢兢状态下的羊,就出现一些慢性焦虑症的症状。

提示:不能预先知道危险来临的时间,比预先知道危险的来临而造成的伤害更大。面对亲人的死亡,突然死亡和患病慢慢去世对人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内心矛盾的猫:1943年马瑟曼训练猫去按开关,以便获得食物。次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后,当猫去按开关,有时就突然给予电击,使猫感到痛苦,但有时却没有,猫按到开关获得食物。结果,猫处在又想按开关获得食物而又害怕触电的矛盾的情况中。这只猫出现了许多躯体性的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四肢僵硬,如同注射了肾上腺素。

提示:内心面对极端矛盾,难于处理应付时,可以促成焦虑神经

症的病状。

C、负担沉重的猴子:

1958年布雷迪对猴子进行了一套实验。他把猴子固定坐在特制的椅子架里,让猴子四肢能自由活动,能随意伸手取食,但整体躯体却被捆住不能离开特制的椅子架。在实验的过程中,把猴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猴子,每隔20秒就在其脚上加以电击。然后训练这组猴子在每隔20秒的期间里,去按一个开关就能免受电击。也就是说,假如这组猴子能提高警觉,每隔一段时间记得去执行该做的任务按开关就能免遭电击。这样的实验进行了6小时,休息6小时后又恢复实验,持续进行20天,结果发现有些猴子发生胃溃疡而死。对照组的猴子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实验,只是不能按开关来控制电击,结果没有猴子发生胃溃疡死亡的例子。

提示:这个实验是模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制定的,即:必须时时提高警觉而按时去执行该完成的课题,间接的提示长期的紧张生活会促成胃溃疡等心身疾患的发生。

D、恐惧形成实验

被试:阿尔伯特,7个月-11个月

第一次实验:

华生给阿尔伯特一只白鼠时,阿尔伯特不怕并伸手摸,当阿尔伯特正摸白鼠时加进一根钢棒尖锐的声音,阿尔伯特吓了一跳,脸躲进被子里。

第二次实验:

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摸白鼠时再给一声音刺激,阿尔伯特由于害怕而哭泣。

一周后:

白鼠出现,阿尔伯特无接进倾向;白鼠靠过,他缩回手;白鼠再接近,阿尔伯特就哭并看爬开。兔子和白面都产生了与白鼠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