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角色研究状况述论
- 格式:pdf
- 大小:334.75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一对双边关系之一、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和摩擦。
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数。
本文将从当前中美关系现状出发,探讨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趋势首先是双边合作与竞争并存。
无论在经济、军事还是文化领域,两国之间的竞争和合作都会同时存在。
中国正在崛起为经济大国,这引发了美国的焦虑。
美国一方面希望维持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应对中国的崛起。
双方之间的竞争会在一些领域中进一步加剧,但同时也有合作的空间和需求。
例如,在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需要加强合作。
第二个趋势是多边关系与双边关系并存。
随着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加深,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中美两国不仅需要应对彼此之间的问题和挑战,还需要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两国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承担着重要责任。
此外,两国还应加强在地区组织和多边机制下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性和全球性挑战。
第三个趋势是民间交流与政府合作并重。
尽管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相互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民间交流在中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旅游交流等各个方面的人员互访都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和接触机会。
政府间的合作只是中美关系的一部分,而民间交流是中美关系的基础。
政府应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综上所述,中美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忽视的一对关系。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化解分歧,共同推动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期待中美关系能够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作者:陈积敏来源:《领导之友》2015年第04期自2009年执政以来,奥巴马政府就试图对美国的现实状况、国际地位以及全球战略做出新的思考与调整。
在对华政策方面,奥巴马政府从2009年的“战略再保证”转变为2010年之后的“两面下注”,并且更加重视对华防范、牵制的一面,而实施这一政策转变的重要杠杆便是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布局,积极推出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从当前情势来看,美国两党虽在国内、国际诸多问题上存在立场与政策差异,但在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一点上似乎达成了共识,这也为奥巴马政府进一步推进该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国内政治基础。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该战略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前景表现出不确定性的一面。
即便如此,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仍对中国形成了重大外部压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对华军事压力增大2012年1月5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名为《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先优势: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评估指南,其核心内容是“削减军费”“重点投入”“战略转型”与“保持优势”。
这份新军事战略指南中曾3次提到中国,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在亚太的崛起对美国经济和安全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并且指出中国的军事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挑战。
因而,新军事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列为美国军事上的一个重要挑战者。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高强度军事布局,显然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军事防范力度的增强,这必然给中国造成较大军事压力以及增加了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正在寻求打造亚太地区联盟战略的升级版,即加强美澳日三边合作。
2014年8月13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发表关于美国亚太政策的演讲中就表示,美国与澳大利亚“同意扩大我们同日本的三边合作,这将让我们能在应对更加广泛的一系列安全挑战的过程中进一步使美日同盟关系现代化”。
二、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近期,部分与中国存有领土、领海争议的邻国借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之机向中国发难,影响到中国周边的安全和秩序。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中美关系现状的探讨,咱们得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如今,这两个大国的互动可谓错综复杂,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咱们先来看看现状。
一、经济关系1.1 贸易摩擦说到经济关系,不能不提贸易摩擦。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搞得大家都很紧张。
商界人士每天都在算计,哪天会出新。
你想啊,原本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市场,现在变得像走钢丝。
消费者也受了不少影响,生活成本上升,大家的钱包都瘪了。
彼此之间的信任感逐渐消失,感觉就像一对老夫妻,虽然还在一起,但心里都在算计着对方。
1.2 合作机遇不过,不能只看到摩擦,也有不少合作的机会。
比如气候变化问题,全球都在盯着这个热点。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进展有目共睹,美国也在推行绿色。
两国如果能携手合作,真能让整个世界受益。
就像俗话说的“和气生财”,和谐的经济关系才能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
二、安全关系2.1 军事竞争谈到安全关系,这里面的竞争可不是闹着玩的。
美中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都在增加,彼此都在打着小算盘。
美军的“航母战斗群”频频出现在南海,激起了不少涟漪。
中国的军舰也在不断壮大,展示自己的力量。
看着两国之间的军事紧张,真有种剑拔弩张的感觉。
2.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无论是黑客攻击还是网络间谍,都是两国之间隐秘的斗争。
大家都在监控彼此的信息流动,仿佛时时刻刻都在跟踪对方的动向。
可以说,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新冷战的一个战场。
这种状态让人觉得,如今的竞争已不仅限于肉搏战,更多的是在信息的暗流中较量。
2.3 人文交流然而,不能忽视的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性。
虽然两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有许多分歧,但民间的交往依然活跃。
留学生、旅游者、文化活动等,都是让两国人民彼此了解的桥梁。
就像古人云:“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样的交流让人们对彼此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未来如果能继续深化这种交流,或许能够化解一些矛盾。
三、未来发展的趋势3.1 竞争与合作并存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大概率会继续呈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美亚太大博弈作者:孙海泳来源:《领导文萃》2015年第17期近年来,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在经济、外交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诸多措施,应对中国影响力的上升对其主导的亚太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冲击,以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此间,不仅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等议题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领域,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岛礁归属与海洋权益争端,也成为美国阻滞中国崛起的重要抓手。
鉴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大博弈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地区乃至全球局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刊特约记者就中美亚太博弈的态势与影响等相关议题专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所长、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吴心伯教授。
领导文萃: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存在各自的战略利益,同时两国还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以及双方的利益汇合与分歧?吴心伯:中国在亚太地区存在广泛而重要的利益。
一是安全利益,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这既包括安全形势复杂的陆上周边环境的稳定,也包括漫长的海上战略运输线的安全;既包括朝鲜半岛的无核化目标,也包括和平解决东海、南海的岛礁归属与海域划界争端;既包括外来军事威胁等传统安全问题,也包括恐怖主义威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二是发展利益,亚太地区集中了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拓展与本地区的经贸联系,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三是政治利益,中国希望在亚太地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的地区秩序,其特征是不同政治制度的共存、各国间的政治互信、平等参与地区事务、互利合作等。
美国的亚太利益也包括了安全、经济和政治层面。
在安全层面,美国需要维护自身和盟友的安全,确保“海上航行自由”,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应对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安全挑战等。
美国还希望维持其军事力量优势和对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力。
在经济层面,美国希望加强与本地区的经贸联系,促进对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出口,吸引该地区的投资,并希望推销其经济发展模式,还要防止本地区出现排除美国的多边经济合作安排。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亚太地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探究【1.1 1.2】变动中的亚太地区权力结构【1.3 1.4】当今亚太地区秩序的调整与重组【2.1】再平衡战略提出的背景与愿景【2.2】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2.3】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思想起源【第三章】中国周边外交新政【4.1】中美关系的历史经纬与特点【4.2】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与亚太地区现实【4.3】从亚太地区做起构建良性互动的新型大国关系【结论/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分析结论与第二节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一、从“转身亚洲”到“再平衡”(一)政策初衷从奥巴马政府自2009 年上台起就大力推行“转身亚洲”——“亚太再平衡”战略。
这是对其上任小布什政府“全球反恐战争”的全面回摆,从应对恐怖组织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向应对主权国家回摆;也是对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从中东向西太平洋的大跨度转移。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大幅度地调整美国对外战略布局,所倚仗的民意支持、学界共识、政治支持非常充裕,奥巴马上台伊始,民意支持率长期保持在六成以上,在近些年非常罕见。
学界的基本共识上文已经作了分析。
奥巴马政府初期所获得的政治支持不仅来自党内——希拉里心甘情愿担任国务卿一职,而且来自对手共和党——罗伯特·盖茨继续留任国防部长,协助奥巴马完成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的撤军大业,以及开启新的军事部署。
2011 年11 月,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的演讲中表示“美国是个太平洋强国,我们会长期留在这里”,承诺美国将在亚太发挥“更大而且长期的作用,包括充当和平、经济自由和人权的护卫者”。
同月,《外交政策》期刊发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演讲稿,高调宣称美国将转身亚洲,并对美国亚太新战略的内容进行了相对系统和完整的阐述:“美国转身亚洲战略包含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政治上开展‘前沿部署性外交’、‘多边外交’、‘价值观外交’等;军事上‘巩固老朋友,寻找新伙伴’;经济上欲主导《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的建设,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合作机制”。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困境作者:张俊达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遏制战略的梳理,论述了美国自冷战在亚洲采取的遏制政策到美国最新提出的“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特点和表现,通过列举和比较,得出了美国实施这一战略所出现的困境,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遏制战略东亚地区重返亚太竞争上升关系作者简介:张俊达,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148-02一、遏制战略的概述(一)遏制战略的提出二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由于双方的战后全球战略的冲突开始出现破裂。
1946年美国国务院征求时任美国驻苏联临时代办凯南对苏联的意见,冠以“苏联通”的凯南从苏联的民族性格、历史传统和意识形态方面写出了著名的“八千字电报”,为杜鲁门总统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1947年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又发表了署名为“X”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对苏的“遏制”战略主张。
因此,凯南被称为“遏制理论之父”。
(二)遏制战略的内涵通过冷战美国的对苏遏制战略的实施,可以总结出遏制就是以非全面战争的方式,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非战争手段阻止并削弱对方的扩张能力,并使对方放弃扩张的意愿。
(1)以集体安全的方式围堵束缚对手。
通过建立区域安全同盟的方式;对对手实施经济制裁的方式;设定解决国际、地区问题的谈判的方式。
(2)展示报复能力威慑对手。
威慑分为三个方面:战略核威慑;同盟保护伞威慑;常规军事威慑。
(3)预防对手实施破坏现状而进行的“先发制人的打击”。
通过对扩张的实际军事能力和潜在的战略资源的打击实现两个目的:在一段时间难以恢复扩张能力;警示对手使其确信遭受报复的结果。
(4)离间对手使其丧失扩张能力。
离间对手与盟国或附属国的关系,所谓“楔子策略” ;挑拨对手国内的反叛情绪;利用软实力动摇对手的扩张信心。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知易行难最近波士顿发生的恐怖袭击案再次提醒美国人,击毙了本·拉登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反恐战争真的能够结束。
美国国务卿克里访东亚的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的调整,尤其精力将向中东适度回摆。
果真如此,“再平衡”就不是“转向”而更像“转圈”了。
刘飞涛4月12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上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就访问了中、韩、日三国。
由于三个国家都是新的领导人上任不久,而美国也是奥巴马第二任期刚刚拉开序幕,因此克里的亚洲之行虽然短暂,但却清晰地发出了亚洲求稳为上的强烈信号。
一是希望半岛局势尽快回稳。
与此前美国相继派出B2轰炸机和F22战机光顾朝鲜半岛刻意升级对抗的态度明显不同,克里访问韩国时主要流露了软硬兼施、以软为主的基调,试图为半岛紧张局势降温。
克里一面重申美国对韩国的保护义务,用威胁性的口吻称“金正恩应当明白发生冲突的后果是什么”。
但另一方面,又借机释放美国愿意恢复对话的信号,称“恢复会谈的条件非常简单,他们只需遵守他们已经接受的国际义务和国际规范,并表明他们愿意把无核化作为会谈的内容,那么会谈就可开始”。
克里还强调,眼下最重要的是,朝鲜不要通过发射导弹做进一步挑衅,“如果金正恩决定发射导弹,无论经过日本海还是其他方向,他都是有意无视国际社会,使局势进一步升温”,金正恩有可能“犯下大错”。
当然,克里也希望韩国能够保持克制,不要进行过度的反应。
克里称,奥巴马总统已经下令取消了一系列军事演习,而且美国已经显著调低了调门,试图找到一个让理性最终胜出的办法。
因为“世界上已有足够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不需要个人做出那些毁灭、破坏和制造混乱的威胁性举动”,“最危险的是,事情一呼一应地发生,以致在不经意间失去控制。
”二是希望中日关系回稳。
由于日本“购岛”闹剧及其拒不承认钓鱼岛主权存在争端的顽固立场,中日在钓鱼岛海域的对峙轮番升级。
希拉里等美国国务院高官多次高调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为日本坚持错误立场打气撑腰,致使美国真正卷入中日领土冲突4月13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北京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泰战略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威胁的解除,美国逐渐将重点从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
中国似乎成为继苏联之后美国“确定的不确定性威胁”。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逐渐开始加强在亚太的军事部署。
中国人在1999年的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及随后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中,实实在在感受到美国咄咄逼人的压力。
美国重返亚太,目的有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意味着中国和周边其他国家的关系可能要进入一个不好的时期,这些国家中主要影响的还是东南亚国家,像菲律宾、越南等和中国存在复杂利益纷争的国家,可能狐假虎威,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不断在南海制造事端。
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重返亚太地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我国的外交方针一向收到他国好评,所以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周边外交会有影响但不会太大,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并不会轻易被美国防范性质的强化所动摇。
从总体上说,中国只要稳住阵脚,在经济竞争中不被美国击败,守住经济的防线,在一定时期内,美国对中国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但就目前而言,由于面对的形势趋于复杂,中国需要寻求使用更为综合、更为多样、更讲究相互配合的手段,以在复杂、变动的环境下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中国的国家利益。
见招拆招,知己知彼,方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2011年11月胡锦涛主席会见了奥巴马。
胡主席表示,亚太事务应成为中美关系协调和合作的重点。
中方尊重美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欢迎美方在亚太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亚也希望美方尊重中方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处理好彼此的利益关系,共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互信、合作。
这表明我国对美国亚太身份的认同,另一方面希望美国不要发挥破坏性作用。
浅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我国的影响摘要:当今,我国的快速发展,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美国担心我国的强大给他们的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强了部署,并且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战略。
美国重返亚太,无非想要获得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同时压制我国的发展与崛起;其目的是使中方与亚太地区国家交恶,从而抑制我方在亚太地区的发展,趁机获取美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美国重返亚太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影响这些年来,我国与我国周边国家安全形势不断的恶劣,我过周边不断的受到周边国家的骚扰,比如中印边界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之争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是不可分开的。
美国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和战略利益,趁机获得亚太的领导地位。
一、美国重返亚太的原因其实美国重返亚太可以说是一个幌子,因为美国并没有真正的离开亚太。
事实上,从冷战结束,美国一直在这一区域进行部署,特别是在军事部署。
即使美国遭受恐怖分子的袭击,也不忘了对亚太地区的部署。
如今,美国之所以那么高调的提出重返亚太,我认为原因有四点:首先,正如新军事战略报告的题目所昭示的那样,就是要“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次,搭亚太快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朝亚太地区倾斜。
再次,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威慑亚太弱小国家,目的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消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
最后,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不让中国在亚太地区占领导地位。
二、美国重返亚太对我国的影响(一)抑制我国在亚太极具扩张影响力亚太地区逐渐发展,其潜力是巨大的,但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我国和多国建立外交关系,积极发展贸易往来等双边关系,无疑将会决定我国在未来的影响和地位,美国在全球“领导”和“统治”地位下降,对美国来说是个打击,对亚太地区国家来说无疑也是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要找到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的策略,就得先找出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
美国“重返”亚太的主要目的有4个。
其一,是“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
在亚太地区争当霸主,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安全力量格局。
其二,搭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
其三,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给美国的“小伙计”吃定心丸。
其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
美国重返亚太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一,将加大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离心力,降低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在政治上对中国进行压制。
其二,在中国东部,凭借美日韩联盟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在中国东南,构成了以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为主的军事防御路线。
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了联印制华政策。
此外,还与我国周边国家进行联合军演以威摄中国。
这不仅损害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且极大地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其三,美国“重返”亚太,竭力推进TPP进程,并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以打破亚太原有的区域经济整合节奏。
通过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介入,进一步稀释中国的区域经济影响力。
美国对华政策,在冷战结束后的头十年,是“接触加遏制”,这是美国人都公开承认的;到现在逐渐变为“借重加牵制”,这个变化没有完全完成,已在开始,这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就有了基本的考虑。
我们需要作出一个正确的、准确的战略判断,在当前来看,真的是特别重要。
对于我们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有效的政策和策略,应该坚定的、毫无动摇的坚持下去。
再有一个基本的方针,和平发展,这个是绝对不能动摇的,这是真正符合我国,我们民族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
我们千万不能重犯苏联人民的战略错误。
总体上说,中国应稳住阵脚,冷静应对。
首先,我们要更加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
中国需要更多地从稳定和发展一些重要的双边关系入手,夯实与本地区国家合作的基础,形成一种进退自如的态势,逐渐达到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的效果。
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洲对我国的安全影响及对策美国重返亚洲的表现美国主导的安全模式升级中国航空母舰进行海试,引起周边国家和地区不安。
美国持续介入南海地区安全局势趋于紧张。
声称对南海地区有主权,南海形势更趋复杂。
周边国家提高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成为重要课题和挑战。
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升级。
美国与多个国家联盟经常进行军事演习,美日韩军事三边体制成型等使中国笼罩在美国雁型结构的阴影下。
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
美国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这一举动导致APEC出现分裂迹象。
这也是美国防止中国国际经融话语权增大的行动之举。
这一切,使中国周边局势极度复杂。
美国在亚太建立区域联盟,这个联盟自然要完全受控于自己,参加这个联盟的国家,我认为包括两方面的国家,一是传统盟国,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现在已经看得比较清楚了,这些国家未来要买更多的美国军备,承担更多的军费分摊;另一是有潜力成为盟国的国家,这些国家成为美国新战略旗帜下的盟国。
美国物色传统盟国和潜在盟国,需要在如下三个方面的条件或标准(不是什么国家巴结美国,就可以参加的),一个是政治、经济、安全和军事等各方面愿意全面服从于美国,一个是参加国所处的地缘战略地位比较重要,一个是要有钱,分担美国充当世界霸主所需要的军事费用,如果没钱,也必须保证有潜力巨大、美国需要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开发转化为钱)。
从东亚地区看,从上述三个方面衡量,有可能被美国优先发展成为盟国的潜在国家主要有两个:菲律宾和缅甸,菲律宾是美国冷淡后又再次热乎起来的传统盟国,地理位置重要,但妨碍菲律宾与美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是菲律宾落后和弱小的经济实力,美菲之间成为盟国,以菲律宾现有的经济实力,美国是要背包袱的,菲律宾对美国最大的有用之处是菲律宾与中国在海上有领海纠纷,可以成为美国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样板(为其重返东亚铺路),美国与菲律宾未来关系如何发展?关键是菲律宾在南海石油开采上,能否得手并大获其益,一旦菲律宾通过石油开采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我估计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将菲律宾纳入麾下盟国之列。
5.1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影响由于现实利益和地缘位置的关系,美国在东南亚的任何行动都会对中国产生直接的影响。
就积极影响而言,美国将东南亚视为美国全球反恐战略中的“第二战场",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有利于打击亚太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维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对于中国营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并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都是有利的;美国与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提升,也会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经济繁荣,这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同时,美国“重返亚太”也可以减少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和不信任,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但是,美国“重返亚太"确实是有很大一部分出于遏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扩大美国自身的影响力的考虑。
美国将会借此不断扩大与东盟的双边关系,包括经济、政治与军事关系,进而拉近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地缘与政治上的距离。
5.1.1对中美贸易产生的影响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中国的贸易发展,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受挫,中美之间的贸易量也大幅度萎缩,但是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贸易国的地位是岿然不动的。
作为美国新任总统的奥巴马,他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首先,奥巴马的能源新政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
能源问题是奥巴马新政中的重头戏,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构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统一电网体系,跨越美国四大市区,以智能电网和超导电网为基础的电网体系,能够接入包括风能、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在内的各种各样的新能源。
第二,加大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出,一台车补助7千美金,预计到2015年,美国本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使用量达到100万辆。
第三,从2012年开始起要对排污及排放的许可收费。
如果这一能源计划获得成功会拉动一系列的产业,会给美国带来数以若干百万计的新增的就业人口,会使美国的石油消耗下降30%到50%。
由于技术上的巨大进步,美国有理由向其他国家征收能源税,这是~个标准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会导致欧盟等地区的效仿,那么占中国出口80%左右的市场采取这个动作,中国的出121结构跟利益结构将发生重大的调整。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三边困境:在盟国与中国间寻求
适当平衡?
高永泽
【期刊名称】《国际论坛》
【年(卷),期】2015(017)002
【摘要】美国重返亚太具有安抚同盟安全关切和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考虑.在此背景下,美国把强化亚太同盟体系和发展建设性美中关系作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两个主要支柱.但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中,囿于同盟困境和对手困境的制约,美国强化亚太同盟的措施,一方面向盟国传递了模糊信息,助长其挑衅中国的底气,另一方面增加了美中战略互疑,加剧美中关系紧张.美国亚太“再平衡”中面临愈加突出的三边战略困境,即如何在巩固既有同盟体系、安抚同盟安全关切的同时,不影响发展建设性的美中关系.在“再平衡”总体目标统摄下,美国需要在安抚同盟和发展建设性美中关系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总页数】7页(P20-26)
【作者】高永泽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1
【相关文献】
1.美日韩三边合作的动力与阻碍:以美国同盟体系网络化和“亚太再平衡”为战略背景 [J], 于迎丽;
2.从“尼克松主义”到“再平衡”战略——再思考美国亚太战略的中国因素 [J], 曾璐
3.遭遇困境: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再评估 [J], 张景全;刘丽莉
4.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基于中国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J], 张司晨
5.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对美国、中国、印度三边关系的影响 [J], 席桂桂;陈水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