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学》环资法的基本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532.00 KB
  • 文档页数:5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 基本制度

环境保护的基本管理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

一、环境保护法的管理制度
• 已形成了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管理 制度体系(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 “老三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 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进行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条规定:是指对规划 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 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F 新《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施行,我国已实施多年的排污 收费制度将出现以下新的变化: – ○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行 – ○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 – ○个体工商户成为收缴对象 – ○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
新五项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指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当对当地的环境质量 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F 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 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F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 ①建设项目概况。



a.评价的对象: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
国家政策。
b.是“预防为主”政策的具体体现。
c.强化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d.促进了环境科学、监测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有以下特点: – ⑴预测性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不同。 – 后者是指通过环境调查和监测,对一定区域的环境质 量现状进行评定;而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建项目可能对 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 ⑵客观性 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然后作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 ⑶综合性 涉及到多种学科;需要由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证书》的设计、科研等单位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评价任务。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


F ⑴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实现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手段。 – 实践证明,单纯的末端治理是不可能从根本 上扭转环境质量下降局面的。 F ⑵可以为确定某一地区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提供科学依据。 –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可弄清该地区的环境现 状,及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 和程度。 F ⑶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 – 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纳入建设项目管理的 轨道。从而有效地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
“三同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F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有关部门 和建设单位的职责及管理程序和审查、审批的时限要求,确 立了“以新带老”的原则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 收报告”制度等。 F 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重申了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建设项目审批和竣 工验收过程中,对不符合环保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环保 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其他各有关 审批机关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或投产使用,有关银行不予贷款。 凡违反规定的,必须追究有关审批机关和审批人员的责任 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了“三 同时”制度的规定 F 2002年10月28日《环境影响评价法》:同时实施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核定与排污 费的征收



F
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由按浓度收费转为按总

量收费) –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F 制定排污费征收标准。 –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排污费征收标准, –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污费征收标准。 F 排污即收费与超标收费并行 – 排污者缴纳排污费,不免除其防治污染、赔偿污染损害的责 任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 F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排污者排放 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 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 F 排污者自接到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 排污费。 F 关于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的规定
排污收费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F 1976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污水收费法》。 F 我国在1978年《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首次提出排放 污染物的收费制度。 F 1979年《环境保护法》确定了这一制度,并在苏州、杭州、 济南三个城市试点。 F 1982年国务院发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标志我国排污 收费制度正式建立。 F 1984-1991年,完善排污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 – 1988年发布《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 F 1989年《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 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 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F 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 出,要按照“排污费高于污染治理成本”的原则* F 2003年1月2日颁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7月1日实施


F

⑶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 应当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防止 或者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 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修整和复原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 的环境。 F ⑷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 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保设施运行 的情况、治理效果和达到的标准。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环境保护设 施验收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3.排污收费制度
• 指国家环境行政机构依法对超标准排放污 染物和向陆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
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
• 是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开辟了一条可靠 的污染治理资金渠道。
• 排污即收费. 存在的问题
• 收费标准偏低 • 强调了浓度,而忽略了总量
• 单因子收费
征收排污费制度

F

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污染和生 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 • 是我国最早实行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意义
F 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项目决策阶段的 环境管理,而“三同时”制度是项目实 施阶段的环境管理, F 是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主要保证。 F 是防止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一种有效 措施*
排污收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机关根据环境保护法 律、法规的规定,对超标准排放污染物和向大气、陆 地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 F 排污收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目的、依据、 范围以及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规定的总称 F 排污收费的特点是: – ⑴强制征收。 – ⑵征收的排污费,全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 ⑶征收的排污费,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



建立:F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保工作的一项创举
– 1972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厅 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厂建设 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 F 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的设施必须经原 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 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 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 发展 :F 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 决定》中,把“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可能对环境 造成污染和破坏的一切工程建设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
– – – – – –
②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 ③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和预测 ④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⑤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损益分析。 ⑥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⑦结论*
2. ―三同时”制度 • 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
的基本wk.baidu.com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
排污收费制度的法律规定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F F 定 F F F F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的核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排污费的征收 排污费的使用 罚则 附则
总则
F 排污费征收对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简称排污者), – 区别: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理)费,排 污费 F 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 两条线”, F 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
排污费的使用----“收支两条线”


F

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 主要用于下列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者贷款贴息: – 重点污染源防治; – 区域性污染防治; – 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 –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F 环保执法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并确定他们在任期间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
列为政绩进行考核。
a.加强了各级政府对环保的重视 b.有利于把环保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c.有利于由单项治理,分散治理转向区域 综合防治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 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 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一 次,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 平。 • 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量化,规范化。

“三同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规定




F ⑴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制 度。 F ⑵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有环境保护篇章。其主要内容包 括: – 环保措施的设计依据;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审批规定的各项要求和措施,防治污 染的处理工艺流程、预期效果; – 对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 绿化设计、监测手段、环保投资的概预算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规定
适用范围:1)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 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 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 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最早是由美国的柯德威乐教授提出的。 1969年美国《国家
环境政策法》把它作为联邦政府在环境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79年《环境保护法》对这项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1981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 容和程序。 1986年修改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9年《环境保护法》作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 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的规定。 1989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对申领《评价证书》的条 件和程序、职责、考核及罚则作了规定。 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对评价范围、 内容、程序、法律责任等作了修改、补充和更具体的规定。从而确立了完整 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F 1999年3月30日环保总局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 法》 F 2002年10月28日《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审批制度,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应当填报环境影响报告 表,分析影响或专项评价; –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的,不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填 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F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 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