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体国内外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609.86 KB
- 文档页数:15
超导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超导材料是一种在低温下表现出超导性质的材料。
其低电阻和磁通等革命性的特性已在许多重要应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医疗诊断、磁共振成像、电力输送和储存等。
1. 超导材料的研究历程超导材料的研究始于1911年,当时荷兰物理学家海根·昂内斯发现,将金属铅降温至低于7.2K时,它的电阻会突然消失。
随后,许多研究者开始研究这一特性并发现了大量其他超导材料。
特别是在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物理学家阿历克斯·穆勒和乔治·贝德纳发现了一种新型超导材料——铜氧化物,并引领了研究实验室的全新方向。
2. 超导材料的分类超导材料可以基于其超导性质被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零阻抗超导材料,包括铅、铝、银等传统超导材料。
这些材料对外磁场的响应较弱,因为它们具有相对较小的超导能隙和磁通捕获能力。
但是,在恒定电流下,它们的表现非常稳定。
第二种是高温超导材料,包括铜氧化物、铁基超导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超导温度比传统超导材料要高得多,一些铁基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已高达203K(约-70℃),因此它们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3. 超导材料的研究重点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重点是通过优化杂质、制备条件和晶体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其临界温度并实现高温超导材料的量产。
目前,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电子机制和超导机制;第二个方面是开发新型材料,并在超导材料的表面和界面处优化它们的电子和磁性质。
4. 超导材料的应用虽然超导材料还存在制备成本高、工艺渐进和操作温度低等问题,但是由于其在医疗、电力、电子等领域具有出色的性能和前景,超导材料被广泛应用且正在不断扩大。
超导材料已用于MRI医疗、电力输送和储存、控制系统和物理学等领域,在太赫兹频段中可能使用超导材料制造滤波器和混频器,并用于红外探测、通信和雷达等领域的设备的设计。
总结一下,超导材料已经有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支持的研究方向。
超导体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超导体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在低温下可实现严格的能量守恒。
这种材料几乎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具有很高的能效性能,应用十分广泛。
超导体在医学、交通、通信、国防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一、医学方面的应用超导体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分为两大类:医学成像和治疗。
医学成像主要是超导磁共振成像,也就是MRI技术。
它采用大型超导磁体产生极强的磁场,利用人体内不同类型组织对磁场的反应差异产生不同的信号。
这种成像技术不伤害人体,不需要外科手术,安全而且准确。
此外,超导体还能用于医疗器械的制造。
例如,超导磁悬浮离心机是一种新型的核磁共振技术,在医疗诊断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这种技术可以对某些组织或器官进行非侵入式诊断,特别适用于关节、脑部、心脏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交通和运输超导体在交通和运输中的应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超导体磁悬浮列车是超导体交通的代表。
磁悬浮列车利用高速旋转的超导体制造的磁场与轨道上的永久磁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悬浮力。
超导体磁悬浮列车体积小、速度快、噪声小,且对环境污染少,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通信和计算机超导体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制造高速数字到模拟转换器和某些高级计算机及通信设备。
超导体的电流密度高、电感小,速度快,因此在高速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导体的应用还有潜力应用于天线、中继器和光电组件等领域。
四、国防超导体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制造超导磁体、目标捕获系统、高温超导导航仪、高速电磁炮等。
超导材料制作的高能量密度、重量轻、体积小的磁体,是制造高功率微波设备的必备材料。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导体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超导体的研究和应用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助力。
30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杨玉梅/文【摘要】超导体不仅在临界温度下具有零电阻特性,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常规导体完全不具备的电磁特性,因而在电气与电子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我国在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基本掌握了各种实用化超导材料的制备技术,在多个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我国超导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探索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提升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
本文将介绍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超导材料;研究;技术;应用超导是指将物质冷却到某一温度以下,电阻则变为零的现象,人们从而将该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
将超导转变温度25K以上的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一般情况下,都是将超导材料加工成线材及块状材料等形态,应用于相关设备。
超导技术及材料可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电力机车的牵引供电变压器、超导储能系统(SMES)、储能飞轮、电力传输线缆等。
1.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1911年,Heike Kamer-Onnes在温度4.2K(-268.97℃)时用液氦冷却汞时发现汞的电阻为零,发现了超导电性规律。
1933年,菲尔德和迈斯纳发现超导体冷却达到转变温度时,不仅电阻完全消失,还会出现抗磁性:磁感线从超导体中排出,不能通过超导体。
1973年科学家发现了保持了近十三年记录、超导转变温度为32.4K(-249.92℃)的超导合金——铌锗合金。
198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出了打破液氢40K的温度障碍,临界温度为40K(-235.15℃)的超导材料。
1987年,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陆续把钇-钡-铜-氧转变温度提高到了90K(-185.15℃),从而发现了高温超导体材料,打破了液氮77K的“温度堡垒”。
1988年,日本实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的理想,研发出了转变温度为110K(-165.15℃)的超导材料Bi-Sr-Cu-O,解决了困扰科学界多年的问题。
第2期2008年4月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 AE I TVol .3No .2Ap r .2008收稿日期:2007209210 修订日期:2007212204综 述我国高温超导技术研究现状杨天信,谢毅立,胡来平,王生旺,王贤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6研究所,合肥 230043)摘 要:从高温超导材料技术、超导强电技术和超导弱电技术三个方面陈述了我国高温超导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并列举了国内一些高温超导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应用水平。
对国家重大高温超导研究计划项目,超导材料技术、器件、组件和系统的性能指标,应用推广情况,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对我国超导技术军、民用技术的市场潜力做了研究、评估和预测。
针对国内外高温超导技术发展应用的水平差距,提出了对我国高温超导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温超导材料;超导强电技术;超导弱电技术;超导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O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692(2008)022122206St a tus of Research i n H i gh Tem pera ture Superconducti v ityTechnology i n Ch i n aY ANG Tian 2xin,X I E Yi 2li,HU Lai 2p ing,WANG Sheng 2wang,WANG Xian 2hua(The 16th Research I nstitute of CETC,Hefei 23004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 opment of high te mperature superconduc 2tivity (HTS )technol ogy in China fr om such three as pects as high te 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material and superconductivity thin fil m technol ogy,power app licati ons of superconductivity,and app licati on of superconductivity t o electr onics .The study on the p r ogra m s of HTS superconductivity technol ogy and their app licati ons in China are als o p resented .The perf or mance of main and significant p r ojects on supercon 2ductivity materials,superconductivity thin fil m s,devices,components and their integrated syste m s are al 2s o discussed .The popularizati on of HTS technol ogy,the scale of HTS technol ogy industry,levels and trends of vari ous superconduct or research and app licati ons devel oped in China are discussed and ana 2lyzed .The potential markets of HTS superconductivity technol ogy used in the m ilitary and civil fields are surveyed,evaluated and p redicted .Meanwhile,the suggesti ons on devel opment and app licati on on HTS superconductivity are given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l levels bet w 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Key words:high te 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power app licati ons of superconductivity technol 2ogy;app licati ons of superconductivity t o electr onics;app licati on of superconduct ors0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温超导的发现,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超导热”。
高温超导研究的新进展高温超导是指在较高温度下(通常指大于液氮温度77K),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降至很低甚至为零,成为一种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广泛工程应用前景的现象。
近年来,高温超导研究在材料科学、物理学以及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
一、高温超导研究历程高温超导现象最早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康斯坦提·欧恩斯(K. Alex Müller)和瑞士物理学家约翰·乔治·贝德诺兹(J. Georg Bednorz)于1986年在锗铁酸钡(BaLaCuO)的研究中发现的。
这一现象一度被认为是科学界的“圣杯”,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释以及简单的制备方法。
二、新的突破和发现1. 单层LaNiO3对CuO2平面中的动力学有限制效应在2021年,《自然·物理学》杂志发表了研究员金涛团队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单层LaNiO3对铜氧平面中的超导动力学有限制效应。
他们在CuO2平面上叠加了LaNiO3单层,发现这种单层LaNiO3可以抑制CuO2平面中的电子运动,从而限制了氧空位的移动,降低了超导的温度。
这项研究为超导体的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2. 发现新型铁基超导体201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学者熊经平等人发现了一种新型铁基超导体KFe2As2,其临界温度达到了55K,创造了铁基超导材料的新纪录。
熊经平教授认为这种新型铁基超导体的发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3. 《科学》杂志报道发现新型高温超导体3月25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结构相变驱动高温超导”的研究论文,其中报道了一种新型高温超导体,该超导体的临界温度达到了50K,使得此类材料的发现人们对超导现象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高温超导研究的未来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早已走上了多样化的路线,有人从传统的寻找新的高温超导材料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开展材料的模拟探究;也有人从理论的角度入手,理解高温超导现象的本质以及对其他重要性质的影响;更有人致力于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的技术,使得它在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导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材料,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
其中,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前景尤为广泛,因为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可以在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前景。
一、电力领域在电力领域,高温超导体可以用于输电线路、电缆和变压器中。
相比于传统的电力设备,高温超导体具有更高的输电效率、更小的能量损失和更小的占地面积。
这些优点在高压长距离输电中尤为明显,可以大大降低电能传输的成本。
此外,高温超导体的磁场强度很高,可以用于制造超导电机和发电机,这些设备可以在大规模的能源转换中提高效率。
二、交通领域在交通领域,高温超导体可以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磁悬浮飞行器和磁悬浮轮椅等设备中。
由于高温超导体的磁场强度很高,可以产生强大的磁力,因此可以用于磁浮设备的悬浮和推进。
此外,高温超导体还可以用于超导磁体,这些磁体可以在低温下产生强烈的磁场,被用于制造MRI等医疗设备。
三、信息领域在信息领域,高温超导体可以用于制造超导高速电子元器件和量子计算机。
在传统电子元器件中,电阻是影响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高温超导体的电阻极低,可以用于制造高速、高灵敏度的电子元器件。
另外,高温超导体还可以用于制造量子计算机中的超导量子比特。
这些量子比特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快的计算速度,因此是实现量子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环保领域在环保领域,高温超导体可以用于制造超导膜和超导酸碱沉淀分离技术。
由于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质,可以实现高效的电子传输和激子传输,因此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分离膜,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环保等领域。
总之,高温超导体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其应用前景广阔。
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将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之一,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先进和科学的未来。
一周解一惑系列高温超导技术梳理及未来应用展望2023年05月07日➢ 本周关注:华中数控、精测电子、卓然股份、瑞晨环保➢超导材料具备零电阻、完全抗磁性、量子隧穿效应性质。
超导现象是物质的电阻在某一低温下变为零的现象,最早于1911年由荷兰科学家昂内斯发现。
超导具有3个临界值,即临界温度Tc 、临界电流Ic 和临界磁场Hc 。
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并形成临界值曲面,只有当温度、电流和磁场在临界值曲面上或内部时,物质才会进入超导态,拥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量子隧穿效应等特性。
低温超导是指在非常低的温度下(通常是液氦沸点以下,即-269°C ),超导材料表现出零电阻的现象,低温超导材料主要有 NbTi 和 Nb3Sn 材料等。
高温超导是指在较高的温度下(通常是液氮沸点以下,即-196°C ),超导材料表现出零电阻的现象,高温超导材料主要有 Bi-Sr-Ca-Cu-O (BSCCO )和 Y-Ba-Cu-O (YBCO )材料、MgB2 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等。
➢高温超导具有使用成本低、应用限制少两大优势。
高温超导材料的工作温度更高,可以使用更便宜、更容易获得的冷却剂,因此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材料不仅比早期的超导材料工作温度高很多,而且在常压下也能实现超导。
目前高温超导的代表性材料主要是 BSCCO 和 ReBCO ,其临界温度都在液氮温区(77 K )以上。
BSCCO 超导带材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早于 ReBCO, 因此被称为第一代高温超导带材,后者被称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相比于低温超导,高温超导可以工作在更高的温区,有更高的热惯性,因此鲁棒性更强,可以将其应用在更为复杂恶劣的环境中,这大大拓展了超导技术的应用范围。
此外铁基超导体具备良好的金属性、高 Tc 、极高的上临界磁场、较小的各向异性、且可采用低成本 PIT 法制备;MgB2 超导体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可承载电流高,各向异性也比 Bi 系和 Y 系小得多,相关长度较大,不需要高度织构,可采用低成本的 PIT 工艺制备。
超导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物质的了解和掌握也日益深入。
超导材料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材料。
它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和应用,如零电阻、磁悬浮和强磁体等。
本文将探讨超导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超导材料概述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下电阻为零的材料,它们是一类独特的材料。
超导现象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迈伦林纳,他在实验中观察到铅金属在低温下的电阻迅速降低,直至消失。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超导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超导材料的特点是具有理想的电导。
当材料的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电阻将迅速降至零,并且磁场对材料的影响很小。
此外,它们也具有很好的磁效应和热效应,因此在磁悬浮、磁共振成像、强磁场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超导材料的分类根据材料的特性和物理机制,超导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典型超导材料:如银碲化银和铋的超导材料,其临界温度通常很低,只有几开尔文,其超导性质只能在极低的温度下显现。
2. 高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是指临界温度高于液氮沸点(77K)的材料,如YBa2Cu3O7-x,其临界温度高达90K,目前是最高的高温超导材料之一。
3. 复合超导材料:复合超导材料是指含有多个超导相的材料。
其中最著名的是有机超导材料,它们的临界温度高达100K以上,几乎可以在室温下实现超导。
三、超导材料的应用超导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磁悬浮、磁共振成像、强磁场科学研究等等。
1. 磁悬浮技术磁悬浮技术是利用超导材料的磁性和电性特性,将高速运动的列车悬浮在磁场中。
这种技术具有高速、无接触、环保等优点,可以大大缩短旅行时间,提供便利的交通手段。
2. 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射频波诊断人体各部位。
超导材料是磁体制作的重要材料,在MRI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强磁场科学研究超导材料的另一个应用是制作强磁体,如核磁共振仪和磁约束聚变反应器等。
超导磁储能现状
超导磁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导体存储电能的技术。
与传统的电池储能技术相比,超导磁储能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在未来可能成为重要的能源存储手段。
超导磁储能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在实验室规模上,已经成功地实现了高温超导体的储能,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
在实际应用方面,超导磁储能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电网调峰、储能站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超导磁储能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能量密度高、容量大、充放电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
在能量密度方面,超导磁储能技术通常可以达到100Wh/kg以上,相比于传统电池技术的20-30Wh/kg更高。
在容量方面,超导磁储能技术可以实现百万、千万乃至亿级别的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充放电效率方面,超导磁储能技术可以实现高达95%以上的效率,远高于传统电池技术的80%左右。
在寿命方面,超导磁储能技术可以实现10年以上的寿命,远远高于传统电池技术的2-3年。
但是,超导磁储能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超导材料的制备和加工难度较大,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其次,超导磁储能技术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磁场,可能对周围环境和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超导磁储能技术的成本较高,
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商业化应用。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和挑战,超导磁储能技术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超导磁储能技术可以为能源储存和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成为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温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作为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发现之一的超导电性,在1911年被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一昂内斯发现以后,科学家们就对超导电性的实际应用提出了许多设想,并积极开发它的应用领域,超导传感器是最有希望的应用领域之一。
超导传感器的核心是基于隧道效应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UPerCondUetingqUantUmdeVices,常缩写为SQlnD).SQUID实质上是将磁通转变成电压的磁通传感器,以它为基础可派生出多种传感器和测量仪器。
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工作的基础是“隧道效应”,SQUID就其功能来讲,是一种磁通传感器,不仅可以用来测量磁通量的变化,而且还可以测量能转换成磁通的其他物理量,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感、磁感应强度、磁场梯度、磁化率、温度、位移等。
SQUID配上输入和读出电路,就构成磁强计,它的灵敏度、动态范围、频率响应、响应时间比同类仪器高几个数量级。
一、超导测量仪器的技术研究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能工作于液氮温度(77K)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后,由于液氮相对于液氮的廉价和使用上的方便,给高温超导体SQInD的应用提供了较多有利条件,国际上又掀起了高温超导体量子干涉(高TCSQUID)磁强计的研制和应用的热潮。
随着高温超导薄膜技术的发展,外延生长高温超导薄膜的技术逐渐成熟,发展出了多种人工可控的采用高性能外延超导薄膜制备JOSePhSon结及SQUTD器件的技术。
为了提高SQUID的磁场灵敏度,无论是deSQUID或rfSQUTD,都采用具有较大磁聚焦面积的方垫圈结构,有的还用高温超导薄膜做出磁通变换器、大面积磁聚焦器等与SQInD器件配合到一起,共同组成SQUTD 磁强计的探头。
在电子线路方面与低温SQUTD相比,也做了很多改进和提高。
使磁强计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许多弱磁性测量应用的需要。
如图:SQUTD磁强计在不同应用中的磁场灵敏度和频率范围现在,国外已有多家小型公司可以提供商品化的高温超导SQUT0这样性能的高温超导SQUID系统已经被用在了生物磁测量、地磁测量、无损探伤、扫描SQUID显微镜及实验室的弱磁测量等多个方面。
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程长飞20091410404引言2O世纪8O年代后期高温超导的发现,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超导热”。
经过2O多年的研究发展,我国高温超导技术在超导材料技术、超导强电技术和超导弱电技术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在众多领域中,超导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随着高温超导材料和低温制冷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超导技术的应用步伐迅速加快。
超导技术在电力、通信、高新技术装备和军事装备等方面的应用也十分令人向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第五届国际超导工业峰会预测,高温超导应用技术将在今后5~10年时间达到实用化水平,并将在2010年前后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
到2010年,全球超导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260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2 400亿美元以上。
超导技术将是21世纪具有光明前景的高新技术一、超导的基本概述和基本原理1911年发现,但直到1957年,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在《物理学评论》提出BCS理论,其微观机理才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BCS理论把超导,库珀对在晶格当中可以无损耗的运动,形成超导电流。
在BCS理论提出的同时,博戈留波夫(Bogoliubov)也独立的提出了超导电性的的博戈留波夫变换至今为人常用。
电子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库仑力。
如果仅仅存在库仑直接作用的话,电子不能形成配对。
但电子间还存在以晶格振动正是这种吸引作用导致了“库珀对”的产生。
大致上,其机理如下:电变,形成一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
这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会吸引自旋相反的电子,和原来的电子以一定的结合能相结合配对。
在很低的温度下,这个结合能可能高于晶格原子振动的能量,这样,电子对将不会和晶格发生能量交换,也就没有电阻,形成所谓“超导”。
BCS理论而获得1972BCS理论并无法成功的解释所谓第二二、高温超导材料概述对超导现象,BCS 理论给出了比较满意的解释。
而在应用方面,超导现象具有很宽敞的应用空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高温超导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高温超导技术自1986年首次被发现以来,一直是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重要领域。
超导现象是指某些材料在低于特定临界温度时电阻降为零,并且能排斥磁场,形成“迈斯纳效应”。
传统的超导材料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实现超导状态,而高温超导则使得常见的氮气或氦气冷却条件成为可能,使其在更广泛的应用中展现出潜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温超导技术的重大突破及其应用前景。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高温超导的关键在于材料的选择与综合,直到1986年,贝尔实验室的约瑟夫·阿尔维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掺铋铁氧化物(如YBa2Cu3O7-x)显示出高于液氮沸点(77K)下的超导性,标志着高温超导时代的到来。
这一发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热潮,许多不同类型的高温超导材料相继被提出和合成。
铜氧化物超导体铜氧化物类材料是最早被研究并证明具有高温超导性的材料。
具体包括钇钡铜氧化物(YBCO)、镧钡铜氧化物(LBCO)等。
其材料结构中的铜-氧平面为电子对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得这些材料在较高温度下仍能表现出良好的超导特性。
铁基超导体另一类重要的高温超导材料是铁基超导体。
自从2008年首次发现后,这类材料因其多样化的化学组成与复杂的晶体结构,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铁基超导体拥有较高的临界温度以及良好的电磁特性。
高温超导技术的重要突破临界温度的提高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小组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氢化物(LaH10),在接近室温(大约15摄氏度)条件下展现出高温超导性。
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之前对于临界温度限制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高温超导技术的发展。
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高温超导技术。
利用高温超导体构建量子比特(qubit)成为量子计算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这一领域,一些公司如IBM和Google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和项目,通过使用高度集成的高温超导电路来有效进行量子计算。
储能系统和电力传输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传输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高温超导材料摘要:简要介绍了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发展历史,对超导材料的发展现状和用途进行说明,对目前超导材料的主要研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导材料研究进展高温应用一、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背景及其发展历史高温超导体通常是指在液氮温度(77 K)以上超导的材料。
人们在超导体被发现的时候(1911年),就被其奇特的性质(即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所吸引。
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只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超导,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高温超导材料一般是指临界温度在绝对温度77K以上、电阻接近零的超导材料,通常可以在廉价的液氮(77K)制冷环境中使用,主要分为两种:钇钡铜氧(YBCO)和铋锶钙铜氧(BSCCO)。
钇钡铜氧一般用于制备超导薄膜,应用在电子、通信等领域;铋锶钙铜氧主要用于线材的制造。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C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末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他也因此获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却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挤出去。
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球过渡到超导状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自卡麦林·昂尼斯发现汞在4.2K附近的超导电性以来,人们发现的新超导材料几乎遍布整个元素周期表,从轻元素硼、锂到过渡重金属铀系列等。
超导材料的最初研究多集中在元素、合金、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等方面。
至1973年,发现了一系列A15型超导体和三元系超导体,如Nb3Sn、V3Ga、Nb3Ge,其中Nb3Ge超导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 c)值达到23.2K。
超导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超导技术成为了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超导材料以其具备零电阻和磁场排斥的特性,被认为是解决能源、输电、电子器件等领域难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超导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展开探讨。
一、超导材料的发展现状超导材料是超导技术的基础,其发展对于超导技术的成熟至关重要。
迄今为止,最常见的超导材料是铜基及铁基超导体。
铜基超导体由于其高的超导转变温度以及较好的超导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加速器和超导磁体等领域。
而近年来铁基超导体的发现,给超导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铁基超导材料具备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和良好的电流承载能力,使其成为超导技术中的一颗新星。
二、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随着超导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能源、医疗、电力等多个领域。
1. 能源领域:超导电缆是超导技术在能源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传统的电线会有能量的损耗,而超导电缆具备零电阻的特性,能够大幅减少能量损耗。
目前,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始在城市中试验使用超导电缆替代传统电线。
2.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磁共振成像(MRI)是超导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超导磁体的高磁场强度和高稳定性使得MR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超导器件也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放射治疗等方面。
3. 电力领域:输电损耗是电力系统中的一大瓶颈。
超导材料的应用可以降低电力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电力领域中应用超导材料,如超导电缆的研究和建设。
三、应用挑战存在的问题尽管超导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1. 材料性能:当前使用的超导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普遍较低。
在常温下实现超导是科学家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这需要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突破。
2. 成本问题:目前超导材料的制备成本仍然较高,超导器件的制造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
超导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面临着成本问题,这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改进。
高温超导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力的提升,高温超导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自从1986年,美国IBM和瑞士苏黎世肯特州立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在硅基陶瓷材料中首次发现高温超导的现象,科学家们便开始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一领域的发展,不仅建立了更稳定、可靠、高效的电磁设备,也为发展高速运输系统、能源储存和分配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高温超导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高温超导指超导材料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仍能够表现出它们所特有的超导现象。
这个温度不同的材料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讲它高于-269 ℃以下的温度(是超导的零度)。
高温超导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但直到1986年才发现,这一发现也让超导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了重大的突破。
自1986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和发展高温超导材料,目前已有一系列的高温超导材料被开发出来。
而具体来说,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发展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年到1990年,主要研究单氧化铜晶体的超导;第二阶段是1990年到2000年,主要研究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第三阶段是2000年到现在,研究多相、多层、多间隙、多元素的复合高超材料。
二、高温超导的应用前景高温超导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超导电磁设备、电力传输、磁场控制、医学成像等领域。
(1)超导电磁设备电磁设备的制冷机构不仅耗电量大,而且体积庞大,设备复杂。
但是,利用超导技术,可以将电磁设备制冷,使得设备能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形态设计更紧凑,结构也更简单。
因此,超导技术成为电磁设备的新型制冷机构,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2)电力传输由于电阻的存在,常规的电缆输电效率远远低于理论极限。
而超导性材料中,电子可以在这种材料中运动并损失能量的几率更小,因而能极大地提高输电效率,减少能源损耗。
(3)医学成像另外,高温超导材料在医学成像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超导磁体被广泛应用于MRI中,随着MRI技术的发展,高温超导材料对MRI成像的提高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赵忠贤,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
他带领团队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
他的研究成果在1987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他成为首次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在探索十余年后,赵忠贤迎来了第一个科研高峰——1987年2月,他带领团队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组成为Ba-Y-Cu-O。
这一成果在1989年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集体一等奖。
在超导材料的研究方面,我国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赵忠贤院士及其团队在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景。
例如,在医疗中常用的核磁共振仪器中,核心部件就用了超导磁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超导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赵忠贤院士相关资料或报道。
,. 国外超导材料技术研发概况
新材料产业网 作者:管理员 2010-9-10 15:17:03 来源: 新材料产业网 超导材料技术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世界各主要国家政府纷纷制订相关计划和加大研发投资,推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竞争十分激烈。
一、美国 美国能源部(DOE)早在1988年就创建了超导计划,该计划将高科技公司、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结合起来,进行具有高度复杂性的高温超导技术的应用研发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底制定了超导伙伴计划(Superconductivity Partnership Initiative,SPI)。SPI是整个超导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加速高温超导(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HTS)电力设备走进市场。DOE在2001年9月24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高温超导计划——SPI二期,投入总资金达1.17亿美元,支持高温超导商业化示范电缆、100MVA高温超导发电机、1000英尺、3相长距离高温超导输电电缆、高温超导变压器、高温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导飞轮储能装置、高温超导磁分离器等7个项目的研发。
2003年7月,DOE在公布的《‘Grid 2030’A National Vision for Electricity’s Second 100 Years》报告中,把高温超导技术列为美国电力网络未来30年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该计划制订了2010年、2020年和2030年美国在电力方面高温超导的发展目标(表1),其中在2020年前希望在HTS发电机、变压器和电缆方面具有显著改善,并完成长距离超导传输电缆;2030年前建成国家超导主干输电,. 网络。
表1 美国DOE电力方面高温超导的发展目标
DOE于2005年1月发布了2005-2009财年的超导电力系统项目计划,主要涉及高性能、低成本高温超导线的研究、工业界的超导合作以及战略研究3个方面,并实施电力传输稳定性计划(Power Delivery Reliability Initiative,PDRI)、导线设计与工程计划(Conductor Design & Engineering Initiative,CDEI)、低温学计划(Cryogenics Initiative)等。2005-2009财年高温超导电缆和器件的发展目标如表2。
表2 2005-2009财年高温超导电缆和器件发展目标 ,. 2006年6月,DOE发布了超导技术基础研究需求报告,指出了超导技术在应用、涡旋物质(vortex matter)、超导理论、新现象和超导材料5个方面的基础研究挑战,明确了新超导体的探索与发现、原子级超导体的结构与性能控制、优化超导材料输电能力、理解和开发竞争电子相、超导性能与超导体理论预测、揭示高Tc超导性的基本理论、发展涡旋物质科学等未来7个优先研究方向,以及合成、表征、理论集成新工具和超导支撑材料2个交叉研究方向。表3为美国超导技术基础研究现状与挑战,表4为DOE确定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 表3 超导技术基础研究现状与挑战 ,. ,.
表4 优先研究方向和挑战 ,.
DOE电力传输与能源可靠性局2001年设立了分布式能源项目,超导磁体能源存储技术是能源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力传输与能源可靠性局2009财年的预算申请额为1.34亿美元,用于对电力传输与分布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更加安全、可靠、高效。2009财年预算分配1.002亿美元用于超导电缆和储能技术的研发活动,以增强电网稳定性、减少运行中断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并提高效率。
美国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小组从事超导材料技术的研发工作,特别是DOE的一些国家实验室,表5简单列出了美国主要超导材料技术研发机构及其研究方向。
表5 美国主要超导材料技术研发机构及其研究方向 ,.
二、日本 日本在1987年9月建立了Super-GM(Engineer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for Superconductive Generation Equipment and Materials)计划,其长期目标是发展超导电动机及相关的电力应用。1988年,日本成立了国际超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Technology Center,,. ISTEC),致力于有关超导技术的调查研究和基础研究开发以及国际交流的促进。
为推动日本产业进行持续和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保持竞争优势,日本经济产业省2005年3月首次制定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技术路线图”,确定了20项战略重点技术;2006年4月,又新增了超导技术、能源、癌症对策及人性化技术等4项战略重点技术;2007年又增至25项,分属信息与通讯、生命科学、环境与能源、纳米技术与材料、制造业等5个领域。
超导技术的战略路线图提出了要在2020年实现超导技术为社会服务的前景。其进度预期为:2010年大多数超导技术开始进入应用,而在2020年达到普及。由于超导技术牵涉面广,该路线图分为4个部分:①能源电力(发电技术、输配电技术、能源储存技术);②工业交通(磁场应用技术、计测仪器技术、发动机技术、列车用变压器技术);③医疗诊断(磁体应用技术、加速器应用技术、高频器件技术、SQUID应用技术);④信息通讯(计算机网络机器技术、无线存取访问机器技术、计测仪器技术)。同时,把超导线材、块材、器件以及制冷与低温技术作为公共基础技术划分出来。日本超导技术战略路线图明确阐述了超导技术每一个领域所要发展的核心技术及其时间表。
日本新能源产业综合技术开发机构(NEDO)对超导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大力支持,近年开展的超导技术研究项目见表6。表7为日本超导材料技术主要组织及其研发方向。
表6 NEDO超导技术研究项目 ,. 表7 日本超导材料技术主要组织及其研发方向
三、欧洲 欧洲为促进超导电力技术和超导材料技术的发展,也批准了超导电力联接计划(SUPERPOLI计划)和欧洲超导技术公司合作计划(CONECDUC计划)的实施。欧盟于1997年开展了超导电性欧洲网,. (European Network of Superconductivity,SCENET),共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7-2001年,第二阶段为2002-2006年,研发基金由欧盟提供,共涉及14个欧洲国家的42个学术机构和21工业卓越中心。目标是为欧洲超导研究区建立一个组织,收集和传播超导信息,进行研究和预测,为技术和科学讨论提供一个平台,促进科技转让,并提升产业界和学术界沟通。
2007年,欧洲基金会(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ESF)发布了2007-2012年的超导纳米科学与工程项目计划(Nan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Superconductivity,NES),涉及15个欧洲国家、68个研究团队,项目共分为5个主题:①纳米尺度超导电性演变,纳米孔等有限区域超流态;②超导态-正常态(SN)和超导态-磁态(SM)混合纳米系统的超导性;③纳米结构超导体和SN/SM混合纳米系统的受限通量(Confined flux);④弱耦合超导冷凝物的Josephson效应和隧道效应;⑤磁通量子、超导器件基本原理研究。NES综合研究设施和技术包括5个层次:第一层为现代样品制备和纳米结构技术;第二层为涡旋可视化局部探针技术和纳米尺度冷凝物波动函数成像;第三层为下一代共享研究设施;第四层为新应用开发的实验平台;第五层为理论方法和技术。表8为欧洲主要研发机构及其研发方向。
表8 欧洲主要研发机构及其研发方向 ,.
四、韩国 韩国政府在启动“21世纪前沿研发计划”(21C Frontier R&D Program)时,明确表示要选择一些高新技术与产业,加大力度开发,以期望得到快速改变。2001年7月,韩国科技部成立了超导应用技术中心(Center for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Technology ,CAST)作为21世纪前沿研发计划,. 中的一部分,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促进和利用商业化超导技术,负责管理“应用超导技术发展先进能源系统”计划(Development of Advanced Power system by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technologies,DAPAS)的实施。
DAPAS计划在2011年前发展和商业化HTS线、以及超导地下电缆、变压器、限流器、马达等超导能源设备,为社会贡献一个环境良好、能源损耗小且高等级信息社会的能源架构体系。表9和表10分别为DAPAS的阶段目标和工作分工,DAPAS计划发展路线图见图2。在DAPAS实施过程中,韩国电工技术研究院(KERI)是领导实施的独立机构,负责拟定研究目标和实施计划、挑选和评审各个项目,包括对外商授权委托提供超导线材和招标引进国外超导技术。KERI将以10年的时间完成韩国的商业化高温超导产品研制,并实现超导线材的自供能力。
表9 DAPAS阶段目标
表10 DAPAS计划工作分工 ,.
图2 DAPAS计划发展路线图 五、其它国家 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对超导材料技术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澳大利亚伍仑贡大学超导和电子材料中心主要从事超导和电子材料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世界一流的材料技术与制造多学科研究团队,提高新兴材料技术的商业化发展潜力,强化和发展国际合作关系,提供良好的大学生教育和培训。主要研究小组有应用超导小组、能源储存小组、自旋和电子材料小组、薄膜技术小组、纳米结构小组和Tweahertz科学与固态物理小组。超导材料技术方面的主要研究有:HTS技术与应用,HTS和MgB2线材带材制作与应用,HTS和MgB2超导体的微结构、通量钉扎和临界电流密度,HTS和MgB2超导体粉末工艺和表征,HTS薄膜技术等。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超导实验室专注于研究超导体,主要兴趣在于涡旋动力学和涡旋物质相图,在材料方面,主要是常规超导体和高Tc超导体。该实验室配备有多种低温和电子系统,具备利用砷化镓分子束外延、光学和电子束光刻技术制造霍尔传感器的能力。主要研究项目有:“多孔”涡旋物质熔化;无序诱导涡旋晶格熔化的温度变化;涡旋晶格熔化转变可视化;剪切诱导涡旋退耦;涡旋物质动态稳定性和记忆效应;Corbino磁盘形状无序驱动转变和涡旋不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