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讲解0418
- 格式:pptx
- 大小:10.06 MB
- 文档页数:139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要点解读李凤军;韩慧敏【摘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GB/T 50546—2018)的修订背景,阐述了该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以及车厢舒适度评价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创新点.重点解读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精度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线网与城市空间功能结构的协调性、城市轨道交通快线的客流门槛,以及快线、普线共走廊的技术要求等11个方面的特色内容.该标准突出了针对乘客服务的技术要求,提出一系列定量技术指标,便于执行和操作.【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8(016)005【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要点解读【作者】李凤军;韩慧敏【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标准》(GB/T 50546—2018)[1](以下简称《标准》)于2018年4月25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自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
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本文从修订背景、修订主要内容、创新点、特色内容等方面对《标准》进行解读。
1 修订背景早在201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城市纷纷建设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当时,一些城市编制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稳定性相对较差,有些城市频繁修改线网方案,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难以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协调、融合,个别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甚至与城市发展脱节。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 50546—209)(以下简称《编制标准》)根据《二OO一~二OO 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编制,当时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较少,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标准重点突出了规划编制环节的规范性。
附件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科学性,提高规划评估水平,明确规划审核要求,加强规划实施监管,特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包括钢轮钢轨(含直线电机和有轨电车)、单轨和磁悬浮等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和评审,适用本要点。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贯彻“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坚持统筹衔接、便捷高效、经济适用和安全可靠的原则。
超前编制线网规划,支撑城市远景发展;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评估工作要把握重点内容和深度要求,为规划审核提供依据。
第二章线网规划编制第四条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长远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应具备科学性、稳定性和前瞻性。
(一)研究范围和年限。
研究全市域范围内轨道交通的网络布局、功能定位和总体安排。
在城镇密集地区,考虑与相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衔接和协调。
规划年限应包含远期和远景,远景线网应基本达到远期线网研究深度,并与之相协调。
(二)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
统筹市域范围不同区域,以交通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客流特征、建设条件等,区分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的功能分工和服务水平,合理选择发展模式。
(三)网络布局。
基于定量测试的多方案比选,构建与城市用地形态、空间结构和客流分布等相适应的网络布局,提出各规划期出行结构、线网规模和密度等指标。
确保线网规模合理,功能层次分明,满足不同年限的发展要求;线路基本走向方案可行,保证规划稳定性。
(四)环线与市域快线。
对于中心城区面积较大、各方向发展较均衡的城市,在规划放射型线路的同时,研究设置环线的必要性。
对城市外围组团,研究规划市域快线。
(五)综合衔接。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衔接。
大型铁路客站和机场要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引入,规划年发送量2500万人次以上的铁路客站应研究引入多条线路的必要性;衔接普通机场优先考虑复合功能线路,衔接规划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的机场,研究设置专用线路的必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方式,在现代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进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合理的线路规划可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科学的线路规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最后,合理的线路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繁荣。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原则1.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
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匹配,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避免规划失衡和建设浪费。
2. 合理布局线路网密度。
线路网密度要与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相适应,合理分布,确保覆盖面广,服务效果优。
3. 考虑出行需求和交通热点。
通过分析人群出行和交通热点,合理规划线路,方便市民出行,缓解繁忙路段的交通压力。
4. 结合城市特点和地形地质条件。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地形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线路形式,最大程度地优化线路走向,提升系统运营效率。
5. 注重公平合理性。
线路规划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注重公共交通的公益性质,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和经济的出行方式。
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实施步骤1. 宏观规划。
通过调研和分析城市交通状况、人口分布等因素,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确定线路长度、站点设置等。
2. 中观规划。
根据宏观规划的框架,进一步细化线路走向、站点布置等,制定更具体的线路规划方案。
3. 微观规划。
在中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详细设计,包括站点平面布置、进出站口设置、线路走向调整等。
4. 线路评估和优化。
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针对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
5. 完善建设方案。
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建设方案的完善,包括工程预算、施工技术等,确保线路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交通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和采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与设计,是确保城市交通系统高效运行和公共交通服务优质化的关键。
一、线网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发展规划,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布局和走向。
合理的线网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减少拥堵,优化出行体验。
线网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城市发展方向、交通枢纽布局等因素,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常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线路有不同的功能和运营模式,需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地铁线路多运行在市区,承担着大量的人员运输任务;轻轨线路适合运行于城市新城区和老城改造区,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市郊铁路则负责连接城市和郊区,方便居民通勤。
三、线网设计的原则和要点1.全面考虑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线网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布局,与城市的规划相结合,确保线路布局合理和有效。
2.服务覆盖广泛:线网设计应考虑服务范围覆盖面广,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方便不同区域居民的出行。
3.更好地连接交通枢纽:线网规划应连接各大交通枢纽,方便市民的换乘和接驳,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4.考虑交通需求和现状:线网设计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交通状况,合理布局线路,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5.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线网规划和设计要与道路、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进行协调,实现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线网规划与设计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地成本高昂、城市现状复杂、居民利益冲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既有的道路和地下空间,避免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和重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