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培养
- 格式:docx
- 大小:23.49 KB
- 文档页数:9
食用菌玉米粒菌种的制作方法用玉米粒代替化学药品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制作方法。
一、用玉米粒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原料来源广,营养丰富,成本低,且设备简单,制作简便,易掌握,既省工,又省时。
2、菌丝生长迅速且整齐健壮,适用于各种菇类制种用。
3、玉米粒菌种比斜面菌种接原种瓶(袋)数量多。
一支斜面菌种能扩母种60—80支,扩原种3—5瓶(袋)。
而玉米粒种能扩80—100支母种,扩原种5—7瓶(袋)。
因为斜面种只用表层长菌丝部分,而培养基留下;玉米料种可以全部用上。
另外还要注意两点:(1)玉米粒培养基刚制好后较松散,接上种要垂直放,等菌丝封面后再平放。
(2)此菌种制好后不能放时间太久,否则易老化,降低质量。
二、原料选择要选完整无损、无霉变、无虫蛀,未发芽的玉米粒。
三、玉米粒母种制作方法。
先将选好的玉米粒放在较结实的布上包好,用铁锤或较硬的工具轻轻砸开,但不要太碎,使一粒玉米碎成四五块为宜。
然后把砸碎的玉米浸泡在凉水中,12小时后可用手掰开看一看,如有白芯,说明未吸足水分,还应延长浸泡时间。
充分吸水膨胀后捞出,稍晾片刻,拌入20%的石膏粉,分装试管。
每支试管可装3—4克,为管长的1/2或1/3。
500克玉米大约可装100—120支试管。
装好后,用干净的布(纱布、棉布均可)擦一下试管外及试管口处沾上的玉米渣,以防杂菌污染。
然后,按常规法塞上棉塞,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后在1.2kg/cm2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取出后冷却。
在接种箱内接种,放到合适的温度下培养6—10天菌丝满试管即可备用。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
2009—5-5 8:23:26
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菌种投放到培养基里。
安装通气管后用输氧机给培养基输入氧气。
把培养基放置在摇床机上进行振荡培养.
食用菌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方式一般可分为电磁搅拌法、摇瓶机法、简易深层发酵(吹氧)法、发酵罐法。
据省农科院食用菌站工作人员介绍,摇瓶机法不仅接种简单,管理方便,而且生产量根据机器的设定而不同,投资20 00~3000元即可。
配制液体培养基先把马铃薯煮到熟而不烂时提取上清液,然后配制3%葡萄糖、1%玉米粉、0。
05%硫酸镁、0。
1%磷酸二氢钾,最后将马铃薯上清液和上述溶液及水混合即可。
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多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
摇瓶振荡培养液体培养基配制好后,装入容量为500毫升的三角烧瓶中,每瓶装入100毫升,并加入1~15粒小玻璃珠,瓶口用棉塞、牛皮纸密封,在1.5千克/平方厘米压强下灭菌30分钟。
然后投入一块约2平方厘米的斜面菌种,于2 3℃~25℃下静置培养24小时。
待菌丝萌发时再放置在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振幅为6~10厘米。
摇床室的温度控制在24℃~2 5℃,培养时间因菌类不同而异,一般是5天左右。
将振荡好的培养基倒入大容器里,经过扩容后,在无菌条件下安装通气管,用输氧机通入适量氧气后培养48小
时.培养结束的标准:培养液清澈透明,其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并伴有各种菇类特有的香味。
培养好的液体菌种应放入培养箱中保存。
如何制作食用菌的原种原种由母种繁殖而成,主要用于制作栽培种,也可在栽培时使用。
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原种培养基质不同。
培养基质应尽量选用与培养料接近的物质。
木生菌用木屑料,草粪类用草粪料为好。
现在很多地方为了省工易操作,菌种生长快等原因多用麦粒料。
制作原种的培养料含水量应比栽培料稍低,保证瓶内有足够空气供菌丝生长。
原种多用500毫升或750毫升白色玻璃瓶装料,装瓶时注意上紧下松,装瓶后用一木锥棒在料内插一通气孔道,插到瓶底为好。
一般装料1/2—3/5为好。
最后用干净布把瓶口抹干净,用棉塞、牛皮纸包扎好,写上标签后立即进行灭菌,夏天不超过2小时,冬天不超过4小时。
一般用1.5公斤压力60分钟连续灭菌,停止加温后留在锅内闷4小时为好。
原种的接种方法: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母种在酒精灯旁切成约1立方厘米大小的菌丝块,原种培养基在酒精灯旁用75%酒精抹瓶的外壁,用拿接种铲的手拔去棉塞并向外夹在指间,然后另一手拿起母种管,并用拿铲的手拔出棉塞夹在另一指间,迅速准确地用接种铲把母种菌丝块送入原种瓶内的培养基面上,不要放入瓶底,把试管口、原种瓶口烧过,塞上棉塞。
然后包扎好,写上标签,立即进行适温培养,一般一支母种可接4—6瓶原种。
原种培养时把瓶直放,使菌种定植。
当菌丝长满面层,并开始深入料内,可斜叠堆放。
每天检查一次,发现死种或杂菌污染的瓶应即时取出处理。
当菌丝生长到半瓶时,培养温度可降低摄氏2—3度。
让菌丝生长更健壮。
但草菇菌种不宜降温。
直至菌丝长到底部、并均匀长满整瓶,菌种即为成熟。
一般成熟后7—8天内使用较好。
成熟的原种放在干爽、有漫射光、通风的场所。
麦粒种不超过3个月,草粪种不超过20天为好。
死种瓶在一周内补接种仍可使用。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与应用技术要点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年第05期1食用菌产业发展演变食用菌栽培起始于800多年前浙江省庆元县“剁花法”原生态栽培,当时菌种靠食用菌成熟后的孢子随空气流动进行传播,其“林-菇共育系统”2022年11月4日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名录。
到后来发展到“段木栽培”、“代料栽培”,就开始应用培养基培养固体菌种接种到段木上或栽培料上进行栽培,进一步提升了食用菌栽培效益和效率。
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增加,食用菌栽培从小规模种植发展到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菌种也随之从最早的孢子自然传播方式上升到固体菌种接种,进而发展到工厂化液体菌种生产,节省了菌种培养时间和空间,提高了食用菌栽培效率和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与应用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2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的对比优势液体菌种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利用生物发酵培育出来的食用菌菌种。
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三大优势:2.1液体菌种培养原材料成本低2.1.1原材料成本低液体菌种培养基主要原料为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相对固体菌种原料,价格较低且容易采购,如玉米淀粉,生产范围广,随处都可以就地取材,不单价格廉价而且质量稳定,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培养基营养质量,培养优质菌种,降低接种时菌种的营养风险。
2.1.2贮藏空间小以杏鲍菇为例,液体菌种一般0.1 L就可以接种1个菌包,菌种贮存用空间较小,与固体菌种相比,可以节省菌种贮存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2.1.3生长快、培养时间短液体菌种从试管种(母种)到栽培种的培养时间一般只需要7~10 d,既缩短了菌种的培养时间,为食用菌栽培生产留足更多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菌种培养人工成本。
2.2液体菌种培养期间生长快液体菌种从试管种取出到三角瓶中培养最多只需要7 h就可以转入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在发酵罐中正常情况一般只需要8~9 d,最多10 d就完全可以接入栽培料;与固体菌种相比,可以节省20 d左右的培养时间[1]。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且味道鲜美的食物,其栽培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食用菌栽培的影响,以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选择了常见的香菇和金针菇。
- 培养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为玉米秸秆和木屑。
- 培养容器:选用了塑料袋和木箱两种不同的容器。
2. 实验方法:- 菌种接种:将菌种培养在琼脂平板上,待菌丝生长至一定长度后进行接种。
- 培养基制备:将玉米秸秆和木屑分别进行破碎、消毒,然后进行调配,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分和营养含量。
- 培养容器准备:将塑料袋和木箱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 栽培条件控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玉米秸秆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香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繁茂且菌盖形成较快。
而金针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且菌盖较小。
- 木屑培养基:与玉米秸秆培养基相比,木屑培养基对金针菇的生长更有利。
金针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而香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菌盖较小。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塑料袋:使用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菌丝生长较为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塑料袋能够保持较高的湿度,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 木箱:与塑料袋相比,木箱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菌丝生长速度较慢,菌盖形成较小。
这可能是因为木箱对湿度的保持能力较差。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玉米秸秆培养基适合香菇生长,而木屑培养基适合金针菇生长。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塑料袋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食用菌的栽培条件进行调控,探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实验一、目的要求了解无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作、母种的转管与培养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1) 材料: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酒精棉球、高锰酸钾、37%甲醛溶液、紫外线灯、标签纸等。
(2)用具:锅、玻璃棒、18mm×180mm试管、棉塞、纱布、牛皮纸、1000mL量筒、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菜刀、砧板、天平、烧杯、接种箱、超净工作台、接种针、酒精灯、恒温培养箱等。
三、内容与方法(一)PDA母种培养基的制作1.PDA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
此配方培养基适用于香菇、黑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草菇、平菇等多种菌种,但不适用于双孢菇等有特殊营养要求的食用菌。
2.配制方法(1)确定使用量:根据人数确定使用量,一般每人制作10-20支培养基供接种用。
(2)制备营养液:马铃薯去皮、挖掉芽眼,切成黄豆大小的块。
称量后用略多于用量的水煮开,并维持10-20min,至马铃薯块酥而不烂,再用2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定容至1000ml待用;琼脂称好后,用剪刀剪成小段,再用清水浸泡,以利于熔化;将琼脂条放人滤液申边煮边搅拌,至全部熔化。
再将溶液倒入量器中,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一般情况下,此营养液的pH不需要特意调节。
(3)营养液分装:趁热用注射器分装营养液。
营养液以装人试管容量(或高度)的1/5 左右为宜,一般18mmx180mm试管注人8-10ml营养液即可。
注意防止培养液粘到近管口的壁上装好后,塞好棉塞,每7支或10-12支捆成束,管口一端用防潮纸包扎好,待灭菌。
(4)灭菌:按照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规程使用。
①加水:先向外锅加水,略超过支架。
②装锅:将灭菌物品装人锅内,不宜装得过满过紧,应留下1/5空间及空隙,以利蒸汽流通,并检查导管是否与排气网结合紧密,畅通。
③盖锅盖:对好内锅上插孔,盖好锅盖,对角将螺丝旋紧。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制作食用菌母种;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3.通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食用菌母种的制作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二)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1.食用菌的营养物质食用菌在生活时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要碳、氮、钾、磷、硫、镁、铁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各种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求不严格,有的要求严格。
[1]碳源:能利用自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某些醇类等。
[2]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
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铵盐和硝酸盐等。
蛋白质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丝体可直接吸收。
[3]碳氮比: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 : 1为好,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以30 : 1~40 : 1为好。
[4]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
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100—500毫克,而铁、钴、锰、锌、钼等微量元素,每升培养基只需1/4毫克。
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河水、自来水)中都有,一般培养料不再添加。
[5]各种维生素和生长素,量很微,但必不可少。
[6]栽培原料:广泛采用棉籽壳。
棉籽壳含粗蛋白73%,粗脂肪3.45%,粗纤维36.99%,无氮浸出物73.99%。
其物理性能良好,能使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得到解决,以满足菌丝生长的要求,棉籽壳的表面密布的一层棉纤维,在合适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的条件下首先分解,加之壳内残存的棉籽碎屑,也易分解利用;经过试验,1斤干棉籽壳能产1斤左右的鲜平菇,最高达4斤左右。
食用菌栽培技术一、菌种制备菌种制备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菌种。
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2)猴头菌培养基。
黄豆芽25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过滤取汁,补足失水至1000毫升。
加入葡萄糖30克、蛋白胨5克、酵母膏1克、琼脂20克,加热溶化,然后分装。
适用于猴头母种培养。
(3)玉米粉培养基。
玉米粉30克左右,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蛋白胨0.5克。
玉米粉煮至70℃左右保持1小时,然后加上其余的成分。
2、原种培养基的制作。
常用配方:(1)棉耔壳培养基。
棉耔壳100斤,麦麸15斤,石膏粉1.5斤,料水比1:1.1~1.2。
该培养基适合于大多数食用菌品种。
(2)木屑培养基。
干木屑100斤,麦麸20斤,蔗糖1斤,石膏粉1.5斤,硫酸镁0.5斤,料水比按1:1.1~1.2。
该培养基适合于银耳、黑木耳、猴头、金针菇、平菇等原种培养。
(3)粪草培养基。
稻草63斤,玉米粉4斤,大豆粉3斤,干牛粪25斤,过磷酸钙3斤,硫酸镁2斤,料水比1:1.1~1.3。
适合于双孢菇原种培养。
其中牛粪也可以鸡粪等等畜粪来代替,只是所加的量根据其所含氮量而定。
(4)谷粒培养基。
选新鲜、无虫、无霉变的小麦、(大麦、谷子、高粱、玉米粒均可),淘洗干净,按1:2.0比例加水,煮沸30分钟,闷4~6个小时,沥去水分,标准是“煮透晾干”,再加入干料1%的石膏粉,0.5%的石灰拌匀、装瓶。
适用于平菇、双孢菇原种培养。
该种培养基发菌快,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采用此培养基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
3、培养基灭菌。
(1)高压蒸汽灭菌法。
主要用于母种,灭菌的条件是0.11~0.12千帕。
原种灭菌一般是0.12千帕,1.5小时。
(2)常压蒸汽灭菌。
主要用于原种和栽培种。
灭菌的条件一般是灭菌器内达到100℃后保持8~10个小时。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真菌类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平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基质选择:蘑菇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质,一般选择麦秸、稻草、木屑等作为基质。
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菌种接种:将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菌丝生长。
3. 菌网培养: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基质移到黑暗的环境中,稍加增温,促进菌网的生成。
4. 露天培养:菌网形成之后,将基质移到通风良好的露天环境中,进行光照养分的吸收和子实体的形成。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瓶装培养:香菇可以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
首先将香菇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待菌丝长满整个瓶子后,倒扣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刨床培养:在露天的地方,清理好地面,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再用稻草、麦秸覆盖上一层。
保持适宜的湿度,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3. 窖穴培养: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将基质堆积成约50厘米高的堆坡,覆盖上一层保温材料,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1. 棚架培养:搭建适当的棚架结构,将预先培养好的平菇菌种放在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每隔一段时间喷水保持湿润,待平菇菌丝生长完整后,开始移动菌棒,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菌棒培养:将平菇菌种接种在菌棒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黑暗环境中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子实体成熟后,用清洁的工具将菌棒剪断,将平菇采摘。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菌种接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光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消毒处理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食用菌的生产与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食用菌的生产技术1.培养基的制备食用菌的生产首先需要准备培养基。
培养基是用于食用菌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基础,其成分的配比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生长和品质。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玉米粉培养基、米糠培养基、麦麸培养基等。
2.菌种的制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之一。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菌丝体接种法、孢子接种法和组织培养法。
其中,菌丝体接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菌丝体接种要求接种菌株的纯度高,接种时要注意卫生和操作技巧。
3.菌种的培养菌种培养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
不同的菌种对培养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防止细菌的污染。
4.菌种的接种接种是食用菌生产中的关键步骤。
接种时要注意接种量、接种深度、接种均匀等。
接种后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菌丝的生长。
5.菌丝体的培育和发酵菌丝体的培育和发酵是食用菌生产的核心步骤。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菌丝体可以快速生长。
发酵过程中,要保持通风和湿度适宜,同时控制发酵时间和温度,以保证食用菌的品质。
6.收获和贮存收获是食用菌生产的最后一步。
收获时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方法,避免损伤食用菌的菌丝体和菌盖。
收获后要及时清洗和贮存,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二、食用菌的加工技术1.干燥干燥是食用菌加工的一种常见方法。
干燥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和便于储存。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日晒干、烘干、烤干等。
干燥后的食用菌可以制成干货,也可以用于加工其他食品。
2.腌制腌制是一种传统的食用菌加工方法。
腌制可以增加食用菌的风味和口感,同时也可以延长其保质期。
常用的腌制方法包括盐腌、酱腌、醋腌等。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料的制作实验一、目的要求掌握常见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作、接种和培养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优质小麦、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面、葡萄糖或蔗糖、右膏粉、碳酸钙等。
(2)用具:电户、大铝锅、大盆、菌种瓶、12cm x 12cm x0.02cm高压聚丙烯塑料膜、线绳、接种箱、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等。
三、内容与方法(一)培养基的制作1.麦粒原种培养基制作谷粒(如麦粒,玉米粒)南种培养基制作难度较大,但优点很多。
谷粒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是绝大多数种类食用菌原种制作的最佳原料。
现以小麦原种培养基制作为例,介绍如下。
(1)麦粒培养基配方:常用麦粒培养基配方为小麦99%、石膏粉1%。
(2)制作方法①泡小麦:冬天浸泡24 ~ 48h,隔夜换水;夏天浸泡10~12h,隔友换水,可加人1%石灰浸泡。
泡好后,小麦粒饱胀,用清水漂洗干净,除去杂质。
②煮小麦:煮至充分吸水,无白心,切忌煮开花。
③木腐生菌类一般添加一定量木屑(10%左右)效果更好:木屑可用煮小麦的水拌料,料:水以1:0.5的比例拌和,或酌情处理;可添加木屑干重0. 5%的蔗糖、0. 5%的尿素、1% 的石灰。
④装瓶:将小麦粒捞出后,趁热滩平,使表面多余水分蒸发,然后加人石膏粉或其他辅料拌匀,再将料装至瓶肩处即可。
⑤封瓶口:用两层完整的塑料膜封瓶口并套好皮筋。
⑥灭菌:麦粒菌种一般采用高压灭菌方式。
高压灭黄于126℃左右维持2h即可。
其排冷气,开锅方法同斜面培养基制作。
2.其他原料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1)粪草培养基(适于制作双孢磨菇菌种)配方:粪草(粪:草=6:4, 堆积发酵15 -20d) 90g,,米桃或麸皮8g,碳酸钙1kg,糖1Kg,水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粪草堆积发酵,发酵时间18d左右,其间加人米糠等辅料,翻准2-3次,晒干,切碎,装瓶,灭菌。
灭菌方法同麦粒培养基。
(2)木屑-米糠培养基(适宜各种木腐生食用菌)配方:阔叶树木屑70%~ 80%,米糠或麸皮20%~28%,碳酸钙1%,蔗糖1%,石膏1%,水调至适量。
1 / 1 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与培养
----------------------------------------------------------------------------------------------------------------------------
一、母种制作 (一)母种培养基制作 1.母种培养基的种类 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适合母种菌丝生长的琼脂培养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 200克 琼脂 20克 葡萄糖(或蔗糖) 20克 水 1000毫升 (2)麦芽汁—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干麦芽 250克 琼脂 15~20克 葡萄糖(或蔗糖) 10克 水 1000毫升 (3)胡萝卜—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胡萝卜100克 琼脂 20克 葡萄糖(或蔗糖)20克 水1000毫升 (4)蘑菇汁—葡萄糖一琼脂培养基(适用于蘑菇) 鲜蘑菇 250克 琼脂 20克 葡萄糖(或蔗糖) 20克 水 1000毫升 (5) 蛋白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蛋白胨 2克 葡萄糖 20克 磷酸氢二钾 2克 维生素B1(硫胺素) 0.5毫克 磷酸二氢钾 0.5克 琼脂 18克 硫酸镁0.5克 水 l000毫升 2.母种培养基的制法 以最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法为例介绍如下: 先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取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入琼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热使其溶化,最后补足水分,使其容量仍为1000毫升。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装管时要注意不使培养基沾污试管壁和试管口。试管口塞上大小合适的棉花塞,塞入试管口内的长度为棉塞总长的3/5。塞好棉塞后,每10 1 / 1
支作一捆,用牛皮纸包扎好后,置铁丝网笼中,然后进行高压 灭菌。 如作为孢子分离用,则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或培养皿中,然后高压灭菌。 3.母种培养基的消毒灭菌: 母种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来消毒灭菌,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直式、卧式和手提式三种。将配制好后的母种培养基移入上述任何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3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依靠提高蒸汽的温度来灭菌的,因此灭菌时,应将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除。否则,尽管压力表上的压力已达到要求,然而,灭菌锅内的温度却未达到所需的温度。排除冷空气的方法是加热后当压力表上指针上升到0.5公斤/平方厘米时,打开排气阀,放气至指针仍回到“零”的位置。灭菌的时间是以排除冷空气后,压力回升到1.5公斤/平方厘米时才开始计算。每次灭菌之后,要等压力降到“零”时,才打开锅盖,否则,灭菌的液体会因突然减压而外溢,玻璃器皿也会因突然降温而破裂。 高压灭菌后将试管取出排成斜面备用。 (二)母种分离材料的选择 1.子实体的选择无论是用作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的子实体,都要从产量高,长势好,适应性强,无杂菌虫害的群体中,选择朵大,生长健壮的单生子实体作为分离的材料。 选作分离的子实体,成熟度要适当,如蘑菇、草菇具有菌膜,最好选菌膜将破而未破的成熟度,这种子实体发育已成熟,子实层又未受污染,因此能很快散出大量的无菌孢子。对没有菌膜或菌膜自幼已破的食用菌,如香菇、平菇等,则以选取八分熟,正在释放孢子的个体为最好;因为刚从担子弹射出来的孢子基本上也是无菌的。 2.菇木和耳本的选择木生食用菌如香菇、银耳、黑木耳等,可以从它们生长的基质,即菇木和耳木作为分离的材料。选择时,应从野生或人工栽培场所挑选子实体生长健壮,朵大,长势好,菌丝在段木中发育旺盛,材质较为结实,尚未腐烂,一般是接种后一年内已出菇、出耳而无杂菌害虫感染的幼龄菇木或耳木为最好。采去子实体后,截取适当部位,挂于通风处风干后,供分离时用。 (三)母种的分离方法 1.孢子分离法是利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成菌丝,获得细菌种的一种方法。按分离时挑取孢子的数目不同,又分为单孢子分离法和多孢子分离法两种。蘑菇、草菇等由于孢子没有 1 / 1
性的区别,采用单孢子分离获得纯菌种,有结实能力,而其它食用菌如香菇、银耳、黑木耳等由于孢子有性别之分,单孢子分离得到的菌丝不能结实,所以,只在育种上采用,生产上很少采用多孢子分离法,是把许多孢子接种于同一培养基上,让它们萌发,自然交配而获得纯种。 2.组织分离法 是用食用菌幼嫩的组织块直接分离培养成纯菌种的方法。选用的子实体先经0.1%开汞水或70%酒精表面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并用无菌纱布擦去表面水分。分离香菇时用无菌解剖刀自菌柄处切开少许,再用手将子实体掰开为二,在菌盖与菌褶交界处,切取0.3~0.4立方厘米的一小块菌肉,移放在斜面培养基中央。如已开伞的种菇、则选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菌肉。分离草菇时,用无菌解剖刀把菌蕾纵切少许;再用手把菌盖轻轻剥开,在菌柄上方和菌盖交界处,切取1~5毫米的细块,接在斜面培养基中。如种菇已受雨淋,吸水较多,应取菌褶作为接种材料。组织分离后将试管外面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待组织块周围萌发出菌丝,并向培养基蔓延生长后,再挑取生长健壮的菌丝进行转管培养。组织分离法操作简便,又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但对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因其子实体中菌丝的含量极少,如用组织分离培养,则往往不易成功。 3.基内菌丝分离法 是利用食用菌生长的基质一菇木和耳木作为分离材料,而培养成纯菌种的方法。特别是银耳、黑木耳采用这种方法,成功率高,性状也较稳定,为生产上经常采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野生或人工栽培的场所,选择子实体发生早,生长旺盛,朵大,无病虫害的菇木或耳木,锯取一小段,让其充分风干后备用。分离时如为香菇的菇木,先锯取1厘米的薄片,切去四周用0.1%升汞水表面消毒1~2分钟,用无菌刀将其劈成小木片,再切成0.5平方厘米的小木条,移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经25~27℃培养,菌丝生长后,再行转管培养。 分离时如为银耳的耳木,先从长有子实体部位,锯取1~2厘米厚的木片,剔除树皮及耳基,再用0.1%升汞水或75%酒精涂擦表面消毒,通过耳基着生处,把耳木纵切为二,用无菌刀在耳基着生处,削取极小的木屑,移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接种后放在20~28℃的温度下培养,数天后接种块的周围开始长出纤细的白色菌丝,延伸到培养基后,培养基的颜色逐渐变黄转黑,表面出现浅灰色斑纹,这就是羽毛状菌丝。一星期后,小木屑上出现白色短绒毛状菌丝,同时分泌白色或淡黄色水珠,这就是银耳的发育菌丝。挑 1 / 1
取银耳发育菌丝和少许羽毛状菌丝转接于新的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扩接,一星期后,菌丝长满试管,即成为母种。在实际分离中往往不可能得到银耳菌丝与羽毛状菌丝两者兼有的母种。或纯为银耳菌丝;或纯为羽毛状菌丝;或酵母状分生孢子,还有相当数量是感染杂菌或不长任何菌丝的。纯银耳菌丝和纯羽毛状菌丝,经适当配合后,就可应用于生产。 黑木耳的耳木分离,其操作方法与银耳大致相同,但不象银耳有多种类型的菌丝。耳木接入试管后,一般放在22~28℃培养2~3天,可见菌丝长出。选生长健壮、清楚、两端展整齐的,进行转管纯化2~3次培育成母种。在培养过程中,有时培养基背面会出现乳白色或淡褐色,这是正常现象。 (四)母种的扩大培养 从分离获得或外地引入的优良母种,由于数量有限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应进行扩大繁殖培养。其方法是以无菌操作把斜面培养基连同菌丝体切成短米粒大的小块,移接到新的斜面培养基上,在适温条件下培养,待菌丝长满斜面时即成。一般每支母种试管可扩大繁殖60~80支新管。扩大母种第一次应多些,以避免多次转管,造成菌丝生活力降低,结菇(耳)少,影响产量和质量。一般要求转管不要超过五次。 二、原种的制作 (一)原种常用培养基 1.原种培养基的种类 (1)木屑-米糠培养基(适用于各种食用菌) 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白糖1%、石膏1%、水适量。 (2)木屑培养基(适用于木耳、香菇) 木屑98%、葡萄糖1%、尿素0.3%、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2%、高锰酸钾0.05%、碳酸钙0.4%、水适量。 (3)棉籽壳培养基(适用于多种食用菌,如平菇、猴头) 棉籽壳100%、水适量。 (4)棉籽壳-木屑培养基(适用于木耳、香菇、银耳、金针菇、灵芝、猴头等) 棉籽壳70%、木屑28%、糖1%、石膏1%,水适量。 (5)棉籽壳-麸皮培养基(适用于多种食用菌) 棉籽壳80%、麸皮18%、糖1%、石膏1%,水适量。 (6)玉米芯-麸皮(米糠)培养基(适用于平菇、木耳、猴头等) 玉米芯78%、麸皮(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1%,水适量。 1 / 1
(7)稻草(麦麸)-麸皮培养基(适用于平菇、草菇、凤尾菇等) 干稻草(麦草)78%、麸皮20%、过磷酸钙1%、石膏1%、水适量。 (8)草粪培养基(适用于双孢蘑菇、草菇等) 稻草或麦麸20kg,粪肥(干)30kg水适量。 现将草、粪、石膏混合均匀,加适量水发酵好后,取稻草或麦秸切成2cm的长度,调整水分,装瓶灭菌。 (9)麦粒种培养基(适用于平菇、猴头、白灵菇、杏鲍菇、金针菇等) 小麦1000g、白糖10g、石膏10g。 先将小麦浸泡4h,加热煮沸20~30min,煮时加白糖,煮至麦粒熟而不开花,过滤后,摊开晾晒。不粘手时拌入石膏粉,即可装瓶灭菌。 (二)原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首先结合当地原料情况,选适宜的培养料。根据上述配方,凡加糖的,应先将糖溶于水中,其余原料混合均匀后,用糖水拌料。拌均匀后,培养料的含水量用手测,即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为宜(料的含水量达60%~70%)。含草粪的培养料,最好经发酵出处理,料的ph调为6.5~8.然后把培养料装入已洗净的菌种瓶、罐头瓶或制菌种用的塑料袋内,装的松紧适度,上下一致。装料高度以齐瓶肩为宜。装好后,即可装锅灭菌。灭菌时由于培养基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瓶壁又厚,故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在0.15MPa的压力下灭1.5~2h,可达到灭菌目的。也可用常压灭菌锅进行灭菌8~10h,达到灭菌效果。 三、栽培种的制作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的配制,制作方法与灭菌方法与原种培养基相同。但最好不用麦粒种,因栽培用量大。另外用常压灭菌锅进行灭菌,也不易灭彻底。做栽培种培养基所用的容器可采用制种用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简称菌种袋),也可以采用瓶装。但在生产上多采用菌种袋,袋的大小一般为15~18cm×30~35cm。装培养料时,尽量装得松紧适度,四周紧中间松,装入量占袋子2/3为宜。袋口可用塑料圈,也可用绳子直接扎住,但不要扎的过紧,以防灭菌时爆袋。 四、食用菌接种与培养技术 (一)、食用菌的接种技术 接种是食用菌制种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无论是食用菌的传代,分离、鉴定还是进行食用菌的形态、生理等方面的研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