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的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非遗陶瓷种类
中国非遗陶瓷是指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陶瓷制作技艺。
下面列举一些中国非遗陶瓷的主要种类:
1. 宜兴紫砂壶:产于江苏省宜兴市,以其独特的造型、工艺和功能而闻名,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德化陶瓷:产于福建省龙岩市德化县,以其丰富的造型、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绘画技法而出名,尤以德化白瓷、德化彩陶著称。
3. 景德镇瓷器:产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中国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瓷器产地之一。
其瓷器以青花瓷、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为代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喜爱。
4. 广彩陶瓷:产于广东省广州市和韶关市一带,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陶瓷之一。
其以色彩鲜艳、图案精致而著称,通常用于制作盆、碗、杯等日常用品。
5. 傩面陶偶:流传于四川、湖南、江西等地,是用陶土手工塑造的面具艺术形式。
傩面陶偶通常被用于传统的傩戏表演,代表着中国古代的神秘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
6. 安化黑陶:产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以其独特的黑色、金属光泽和独特的纹饰而著称。
安化黑陶具有韧性、疏水性和保温性能,被广泛用于制作壶、盆、碗、炉等器皿。
以上仅是中国非遗陶瓷的一部分种类,还有许多其他地方制作的古老陶瓷工艺,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潮州《清明上河图》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辉煌史及文化意义作者:杜来源:《佛山陶瓷》2014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潮州、广州、佛山和哈尔滨等市各类陶瓷版的《清明上河图》均载入世界纪录之最。
本文重点讲述了潮州《清明上河图》在陶瓷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对于我国陶瓷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潮州;《清明上河图》;陶瓷装饰;艺术特色;文化意义1 前言《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最宝贵的一级国宝画作,也是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绢本长卷的风俗画代表作。
画卷以长528cm、宽24.8cm的全景式构图,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复杂的人物、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多变的画面中,细致而真实地描绘了北宋鼎盛时期汴梁京城汴河两岸城乡、街市、水道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风物场景,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其丰富的思想内蕴、独特的审美取向、高超的艺术功力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有“中华第一神品”之美誉。
2 《清明上河图》陶瓷装饰艺术的辉煌史陶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带着泥土的芬芳在民族母体中迅速发展。
目前,《清明上河图》已成为陶瓷业备受青睐的艺术范本。
特别是现代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使陶瓷行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潮州市是我国古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来以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近年已进入到辉煌的发展时期。
2004年4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瓷都”的荣誉称号。
截止目前为止,笔者所看到的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陶瓷作品有6项进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与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广东独占5项,其中,4项都是由潮州陶瓷公司制作的。
由此可见,潮州的陶瓷业已享誉中外,名闻遐迩。
如:步入潮州中国瓷都陶瓷陈列馆一楼大厅,迎面而来的即是那幅大型浮雕陶瓷壁画《清明上河图》。
该壁画将原作的长宽高各扩大10倍,总面积扩大100倍。
主图长52.87m、高2.48m,加上周围的配套花边、序和跋等图案与文字,全长共62m、高2.9m,由1352块浮雕瓷塑砖拼砌而成,壁面气势磅礴,景物万千,云蒸霞蔚,栩栩如生。
邱镇沪发表文章篇目②2005年深入调查激励发展——李铁映视察潮州陶瓷产业(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学会珍惜和奉献——代发刊词(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中国瓷都——潮州”徽标征集启事(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陶协考察团汇合潮州总结座谈(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证书颁发吴为明、陈钟鸣获殊荣(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潮州获“中国瓷都”桂冠得益于四大因素(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2004年1至11月潮州陶瓷呈增长发展态势(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科技引路成“大业”(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强者的名字——记潮州市金盾特耐有限公司(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1月15日)打造潮州品牌创造时尚生活——访新大华塑胶实业有限公司(刊载《陶瓷信息》2005年1月28日)《潮州陶瓷——2004风中亮起的旗》首次隆重上市(刊载《东西传讯》2005年第1期)上规模强素质树品牌——潮州市潮安县卫生陶瓷调查纪事(刊载《佛山陶瓷》2005年2月号)“中国瓷都——潮州”徽标征集启事(刊载《中国卫浴建陶报》2005年第2期)中洲国际商务展示中心招商会召开潮州陶协组织企业抱团参展(刊载《陶瓷信息》2005年3月4日)骆文智市长出席潮州陶协理事(扩大)会议寄望潮州陶瓷企业家做大做强(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3月15日)于献忠莅潮指导工作(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3月15日)会展信息(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3月15日)让大家了解西洋画——记陶瓷工艺美术师王贵明(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3月15日)2005(广州)春季陶瓷、卫浴设施及配件商品进出口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潮州市召开(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3月15日)上规模强素质树品牌——潮州市潮安县卫生陶瓷调查记事(刊载《陶城报》2005年3月18日)潮州陶协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市长寄望陶瓷企业做大做强(刊载《陶城报》2005年3月18日)春季陶瓷、卫浴设施及配件进出口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潮州召开(刊载《陶城报》2005年3月18日)“第二届粤东赢家峰会”在汕头举办潮州陶协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刊载《建材周刊》2005年3月29日)潮州卫洁呈现五大格局(刊载《东西传讯》2005年第3期)“东北瓷都”潮州企业家恳谈会召开(刊载《陶瓷》2005年3月号)数字中的潮州陶瓷(刊载《陶城报》2005年4月1日)中国建材行业“三名”推介活动落幕我市三家企业登榜(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4月6日)潮州三品牌又获殊荣(刊载《建材周刊》2005年4月12日)“中国瓷都潮州杯陶瓷产品设计大赛”大赛组准备工作就绪(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4月15日)“第二届粤东赢家峰会”3月26日在汕头举办潮州陶协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4月15日)“东北瓷都”到潮州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4月15日)潮州卫生洁具呈现五大格局(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4月15日)兴业公司三大发明获国家级专利申请(刊载《中国工艺礼品报》2005年4月15日)潮州工艺美术瓷独秀于林(刊载《陶城报》2005年4月22日)善辟蹊径的王贵明(刊载《陶瓷报》2005年4月22日)花纸工艺的代表人物吴克(刊载《陶城报》2005年4月22日)总理专用瓷在潮州面世已经推出80多个品种(刊载《陶城报》2005年4月22日)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刊载《中国建筑卫生陶瓷》2005年4月号)潮州:卫生洁具呈现五大格局(刊载《中国建筑卫生陶瓷》2005年4月号)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4月20日开幕(刊载《中国陶瓷工业》2005年4月号)鱼盘注浆的几种缺陷(刊载《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第二期)第二届中国国际陶瓷产品设计大赛揭晓(刊载《山东陶瓷》2005年第二期)广东四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国际品牌(刊载《中国陶瓷大市场》2005年4月)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刊载《中国陶瓷大市场》2005年4月)中国瓷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 2005年4月20至23日举行(刊载《佛山陶瓷》2005年4月号)擦亮潮州陶瓷金字招牌潮州陶瓷出口史话(刊载《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5年第4期)潮州陶瓷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刊载《陶瓷信息》2005年5月6日)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开始市八家陶瓷企业申报(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5月8日)潮州陶瓷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5月8日)广西玉林代表团借机陶博会赴潮州参观(刊载《陶瓷周刊》2005年5月10日)陶瓷产品设计大奖赛获丰收(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5月15日)广西玉林代表团乘兴洽谈合作(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5月15日)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开始市11家陶瓷企业申报(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5月15日)小启(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5月15日)法库、潮州两瓷都联袂恳谈(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5月15日)梭式窑常见烧成缺陷和克服办法(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5月15日)“中国瓷都”徽标近期诞生前10名已评出,共收到来稿作品300多件(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5月15日)擦亮潮州陶瓷金字招牌强化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刊载《西部瓷都》2005年5月20日)盈盈陶瓷不断创新,永远进步(刊载《陶瓷周刊》2005年5月24日)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硕果累累(刊载《陶都通讯》2005年5月26日)潮州陶瓷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良好(刊载《广东陶瓷信息》2005年5月28日)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成交8.26亿元(刊载《潮州乡音》2005年5月号)2005年度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开始市15家企业参加申报(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6月9日)引领卫浴时尚与潮流——记潮州市法恩斯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刊载《西部瓷都》2005年6月10日)用石膏和水制作的“心” ——访“老大车模”工作室柯秋祥(刊载《建材周刊》2005年6月14日)潮州陶瓷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良好(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6月15日,总第16期)广交会潮州陶瓷成交额9362万美元(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6月15日,总第16期)坐便器瓢水(无水)冲厕研制成功(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6月15日,总第16期)“中国瓷都”徽标征集评选工作进入尾声(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6月15日,总第16期)“瓷都之夜”中国瓷都潮州陶瓷博览会文艺晚会现场(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6月15日,总第16期)玩壶行家最热忱——访枫溪陶瓷工艺师吴孟君(刊载《陶瓷报》2005年6月17日)创新开发强企业华中公司又一专利得到受理(刊载《陶瓷信息》2005年6月17日)东宝集团制瓷“航母”(刊载《陶瓷信息》2005年6月24日)建厦洁具连获殊荣(刊载《陶瓷信息》2005年6月24日)数字中的潮州陶瓷(刊载《景德镇陶瓷》2005年第二期)潮州:“中国瓷都”徽标角逐出前10名(刊载《中国建筑卫生陶瓷》2005年6月号)擦亮潮州陶瓷金字招牌潮州陶瓷出口史话(刊载《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5年6月号)独领风骚潮涌浪——记潮州市展鹏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刊载《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5年6月号)潮州陶瓷出口史话(刊载《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第3期)威成瓷艺科技为本(刊载《陶城报》2005年7月1日)长美色釉厂生产蒸蒸日上(刊载《陶城报》2005年7月1日)伟业瓷器保持领先态势(刊载《陶城报》2005年7月1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叶继文为市陶瓷企业代表讲课(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7月5日)嘉丰陶瓷质优品种多(刊载《陶瓷信息》2005年7月8日)《广东陶瓷艺术家辞典》征编(刊载《陶城报》2005年7月8日)骨质瓷在日本检出超标中国陶协发出紧急通报(刊载《陶城报》2005年7月8日)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专家7日为潮州陶瓷骨干企业代表讲授《出口日用陶瓷技术指南》知识(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7月11日)我市三原、丰业两企业被评为2004年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十大知名品牌(原材料)供应商(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7月12日)业绩出众诚信为本——记潮州市非凡实业有限公司(刊载《建材周刊》2005年7月12日)潮州陶瓷工业经济运行走势良好(刊载《广东建设报》2005-07-12)简讯(刊载《潮州日报》2005年7月15日)东宝集团实力强劲(刊载《潮州陶瓷》2005年7月15日)本月7日,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陶瓷分会领导和专家莅潮,为潮州陶瓷骨干企业代表讲授《出口日用陶瓷技术指南》知识。
潮州陶瓷产业发展历程
潮州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当时潮州陶瓷已经开始在广东地区流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潮州陶瓷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在宋代,潮州陶瓷工艺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当时中国南方最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
潮州窑烧制的青绿釉陶瓷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明清时期,潮州陶瓷的烧制工艺更加成熟,产品种类也更加丰富。
潮州窑制作的青花瓷、彩瓷等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贸易品也被广泛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然而,潮州陶瓷产业在近代时期遭受了重大挑战。
19世纪后期,西方陶瓷产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给潮州陶瓷产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许多传统的潮州陶瓷作坊不得不关闭。
在20世纪80年代,潮州陶瓷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
政府开始重视传统手工陶瓷的保护与传承,建立了陶瓷研究机构和陶艺培训中心。
同时,推广新型的电窑技术,提高了潮州陶瓷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潮州陶瓷产业得到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现如今,潮州陶瓷在设计创新、工艺提升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陶瓷行业,推动潮州陶瓷的发展与创新。
未来,潮州陶瓷产业将继续发扬传统工艺,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陶瓷企业的合作交流,潮州陶瓷产业有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陶瓷种类特点中国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陶瓷种类繁多,每种陶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1.青瓷:青瓷是中国陶瓷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汉代,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时期。
青瓷以其独特的青绿色釉色而得名,采用高温还原烧造工艺,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质地坚实。
其特点是釉面呈现青绿色,釉面平滑细腻,有晶莹剔透的质感。
青瓷制品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以静谧的美感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观念。
2.白瓷:白瓷作为中国陶瓷的又一瑰宝,以其纯净洁白的外观而闻名于世。
白瓷起源于东汉时期,鼎盛于宋代。
白瓷的特点是胎体坚密致密,白度高,透光性好。
白瓷釉面通透如玉,光泽细腻,十分柔和,散发着低调而高贵的气息。
白瓷制品可以出现不同形状,如壶、盘、碗等,造型多变。
3.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具有纹饰繁复、色彩艳丽的特点。
青花瓷的制作技艺起源于元代,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青花瓷以其釉上绘制的蓝花而得名,蓝花经过高温还原下的氧化焰烧造而成,色泽鲜艳而丰满。
青花瓷的纹饰主题多样,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形式完整且层次分明。
4.五彩瓷:五彩瓷是中国陶瓷中的一类,多用于制作盘、碗、壶等器具。
这种陶瓷以其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特点而著称。
五彩瓷的制作工艺起源于唐代,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五彩瓷器采用施彩、施釉、绘画等多种工艺,色彩上讲究对比鲜明,图案上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形象逼真。
5.瓷器雕塑:瓷器雕塑是中国陶瓷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其塑像逼真、造型精美的特点而著称。
瓷器雕塑的制作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时期。
瓷器雕塑制作技艺独特,常以佛像、人物、动物等为题材,通过精湛的雕刻工艺,塑造出神似真实的形象。
以上只是中国陶瓷的几个典型种类和特点,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的陶瓷繁多多样。
每种陶瓷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展示出了中国传统陶瓷的独特魅力。
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陶瓷在工艺技术、造型设计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由此也为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潮州陶瓷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学生姓名刘泳华准考证号010*********学科专业商务管理指导老师王燕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月日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月日内容提要:由于陶瓷企业的飞快发展,潮州的陶策企业虽然有着优厚的先天地理优势,依靠地方淳朴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环境。
潮州在“中国瓷都”在同行陶瓷企业中占据优势。
但是一直依靠这这些传统模式而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和有选择地继承,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陶瓷技术环境,我们必然面临着“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意味着应对优秀的文化进行整合,对品牌进行策划,对企业营销渠道进行创新。
只有有生命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残酷的社会中存活下来,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赚取巨额利润。
对陶瓷企业的总体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分别从潮州陶瓷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上面进行剖析,特别是在文化和品牌上的剖析。
在swot分析上在对潮州陶瓷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政策,从实际上解决根本问题,抓住时代文化需求特点,品牌的影响能力,从而取得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永远长青。
关键词:潮州陶瓷文化品牌整合目录一、绪论 (1)(一)中国陶瓷行业在国际陶瓷行业中的绝对地位隐患 (1)(二)潮州依照传统生产,营销模式现面临诸多问题 (1)二、潮州陶瓷行业的现状(swot)分析 (1)(一)潮州陶瓷的优势(S) (1)1.历史文化美誉 (3)2.地理环境优厚 (4)3.政府政策优势 (5)(二)潮州陶瓷的劣势(W) (1)1.陶瓷品牌系统定位缺乏个性 (3)2.厂家不注重质量,导致裸价现象。
(4)3.品牌资产单薄,规模小,缺乏影响力 (5)(三)潮州陶瓷的机会(O) (3)(四)潮州陶瓷的威胁(T)1.竞争对手 (3)2.替代品的出现与它不断的自我完善 (4)3.国际著名品牌的迅速扩张,竞争加剧 (5)三、对潮州陶瓷的未来方向提供解决方法 (13)(一)必须重视文化的巨大潜力 (16)1.面向国际市场,打造中国文化。
国国固鹭:吕牌恳 回盆国固 邱镇沪 (广东潮州市陶瓷工业协会, 52100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潮州陶瓷行业得 以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有陶瓷企业5 000多家, 加上个体户、手工作坊和配套企业总数8 000家左 右.从业人员40万,是国内陶瓷企业最多最集中 的产区:拥有工艺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高技 术陶瓷多个产业化门类,是全国陶瓷门类最齐全的 产区;特色产业(陶瓷)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比重达到27%。陶瓷产品年产销超过200亿元. 出口7.5亿美元,是全国最大陶瓷出口产区。潮州 的工艺瓷既有独具一格的通花瓷花传统工艺,又吸 纳西洋技法尽显欧陆风格,中西合璧;潮州的日用 瓷与工艺瓷融为一体,使日用瓷_r=艺美术化,成为 日用珍品,广受国际市场欢迎,成为全国最大的工 艺陶瓷和日用陶瓷生产与出口产区。潮州的卫生沽 具充分利用本地瓷泥塑性好的特点,并吸收工艺瓷 的特色,创新快,款式多,艺术化,年产4 000多 万件(套),占据国内洁具半壁江山,是全国最大 的洁具产区。潮州的高技术陶瓷紧跟现代电子信息 产业.发展陶瓷电子元器件。电子瓷基体年产量达 1 200多亿只,占世界60%,氧化铝陶瓷基片和光 纤连接器陶瓷插芯也进入全球行业前三名。潮¨I陶 瓷以创新快、品种多为特色,年创新品种2万个以 上.是全球陶瓷创新最快、品种最多、最具活力和 发展最快的产区之一。 潮州陶瓷产业集群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自己固有的 特点。近年来,潮州陶瓷发展势头迅猛,从原来的 枫溪区辐射到潮安县、湘桥区、饶平县的很多乡镇 (街道),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最好、潜力最大的陶瓷 产区.陶瓷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1 80多个国家和地 区,是国际上T艺瓷和工艺化日用瓷的最大生产出 口基地。 形成区域性、专业化生产格局,有较为完整的 产业链条。全市陶瓷产业通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 展,全市陶瓷区域性布局已经形成,以枫溪为龙头 带动。其它县区共同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市 8000左右家企业中。枫溪占超过一半数量,主要 从事工艺美术、日用、卫生洁具等品种的生产;潮 59 安以生产卫生洁具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与枫溪相邻 的古巷、凤塘、目前又向登塘、浮洋等扩散;饶平 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三饶、新丰、九 村等,已形成了日用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湘 桥以生产工艺美术、日用陶瓷居多。目前,全市陶 瓷产业已基本形成.研发、制造、集散雏型。经过 集聚发展,潮州陶瓷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本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除陶瓷生产企业 自身的产品研发、生产.上游产业主要有燃料(石 油气)、原料(陶土、瓷泥、釉料、色料)、陶瓷机 械设备、窑炉设计、安装、模具(金属配件、卫生 浴配件)、耐火材料、花纸等;下游产业主要有包 装、物流、贸易商、专业市场、出口报关、质量检 测等等。这些配套企业,有些是本地企业,有些是 外地企业在潮州设立的办事处、分支机构,均能及 时快速为潮州的陶瓷生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形成较好的产业公共 服务平台。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和消化国 内外先进技术。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过 程.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 以科研为依托。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批 企业在生产中形成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部分企业 已发展成为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 制和开发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潮州市陶瓷 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拥有省级企业 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 技术中介服务和检测机构3家,年科研经费近10 亿元.全国有10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潮州 市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形成较强的技术 刨新开发能力。 品牌意识日益提高,名牌效应日益明显。市政 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意见》出台之后,陶瓷企业 争创名牌名标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对提高陶瓷企业 产品质量和知名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拥 有“中国名牌产品”的陶瓷企业产品有长城、伟 业、顺祥、四通、松发等九项,拥有商务部重点培 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陶瓷企业有长城、四通、潮 流3家,2005年,拥有中国陶瓷行业名牌9家,
潮州城市形象广告语、宣传语广告语,潮州城市形象广告语、宣传语潮州市地处中国南疆,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与福建省相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著名侨乡、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
潮州城市形象广告语、宣传语:1、千年潮声远,天下第一州。
2、广济古桥独开合,文采潮州多灵秀。
3、桥上观潮,潮里赏桥。
4、千载广济桥,灵秀新潮州。
5、山水一品,潮韵千年。
6、千年广济桥,万秀潮州府。
7、一城人文经典,千载诗画潮州。
8、相约广济,梦寻潮州。
9、潮起广济桥,州连四海侨。
10、广济桥闻名九州,潮州城潮连四海。
11、潮涌千秋史,凤腾广济桥。
12、一州山水绕广济,满城人文尽潮州。
13、古桥新晖,昌黎遗韵——潮州,盛世风流。
14、穿越千古名桥,感受魅力潮州。
15、情牵名桥广济,心动魅力潮州。
16、情牵名桥广济,心系人文潮州。
17、桥蕴千年文化,城蕴万古秀景。
18、穿越千古名桥,感受魅力潮州。
19、古风古韵广济桥,好山好水好潮州。
20、广济桥千年沧桑,新潮州魅力飞扬。
21、魅力广济今犹在,和谐潮州更精彩。
22、情满名桥广济,缘聚魅力潮州。
23、一城魅力一城诗,千古潮州千古情。
24、千年广济桥,魅力新潮州。
25、古色古香广济桥,好山好水潮州城。
26、千年古文化,活力新潮州。
27、八百里画廊,两千年潮州。
28、广济古桥名中外,潮州文化冠古今。
29、寻梦广济名桥,览胜诗画潮州。
30、一桥广济八百秋,十相留声耀潮州。
31、古桥独一无二,潮州天下无双。
32、广济桥头听潮声,潮文化中品潮韵。
33、源远流长广济桥,博大精深潮文化。
34、神往潮人潮事,情醉潮风潮俗。
35、广济桥古韵悠长,新潮州无限风光。
36、广济桥风光无限,新潮州精彩有约。
江苏陶瓷•学术研究2018年08月第51卷第4期13浅谈陶瓷手拉壶的拉坯技法李为成(德化县陶茶阁陶变研究所,德化362500)摘要“手拉坯制壶”是潮州陶瓷工匠一脉相承的茶具制作技艺,整个拉坯过程在转盘上进行,通过工匠手工拉动坯体成型。
由于圆周运动的特点,所以它只能制出圆形作品,拉出的作品是规则和直立的,表面会留下一些线条。
手拉坯法是一种最原始的成型技术,大约有上千年的历史。
作为茶具,手拉壶除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潮州;手拉壶;拉胚潮州手拉壶,也叫朱泥壶,是潮州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
随着历史的变迁,手拉壶的造型不断改进,手 拉壶本身不断地完美,加之实用、大气、精致,所以这一手艺被不断传承。
手拉壶的成型过程是手压住泥料,通过坯料的 旋转形成作品的大致形状,再精修成要求的造型。
1潮州手拉壶的历史传承潮州手拉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蕴藏着很深 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沉淀。
考古学家发现,潮汕枫溪的赤胡岐齐遗址出现在6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其周边地区有唐宋文物,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陶 器。
宋代的笔架山窑也有大量的陶器制作。
手拉壶被 广泛生产,而陶瓷手拉壶的手艺也一直相传至今。
在 潮州手绘锅的延续过程中,也采用了人工拉坯的原 始方法,这种方法对手工技能的要求很高,劳动强度 也比较大,制作出来的产品也比较重。
由于整个产品 是完全手工制作,所以即使是同样的产品,也不是完 全一样的,会在高低、大小、轻重以及形状等方面有 微小差异。
2拉坯前的准备:制泥在拉坯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泥料制备。
将一定比 例的原料放入浆池搅拌成泥浆,搅拌均勻后,搁置片 刻,打开浆池下面的泥浆出口,流入后面的二个泥浆池中,等到泥浆沉底后,将泥池表面的一部分清水放 出,两个泥池距离远近不一样,由于泥的粗细不一 样,因此在泥浆流动的过程中,流进第一个浆池的粒 度比较粗,远的那个粒度较细,当水分蒸发至含水量约为25%时,将被放入泥仓内。
潮州枫溪陶瓷市场发展报告高一(8)陈勋刘淦鹏林鹂刘冰杨汝铭指导老师:王锡澍(潮州金山中学历史科)一、研究计划第4周:分配小组成员的研究性学习工作。
第5-7周: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并向业内人士咨询有关信息。
第8-9周:参观陶瓷厂、陶研所,并进行相应拍摄。
第10周:制作调查表,到社会问卷调查。
第11-12周:将所有资料分类、整理、总结,并开始起稿。
第13周:完成一份有关潮州枫溪陶瓷的市场发展报告。
二、研究成果(一)潮州枫溪陶瓷的历史和现状枫溪是中国南方的新瓷都。
枫溪陶瓷的生产历史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早在唐末,潮州人就生产陶瓷器皿。
至明代,枫溪已成为陶瓷生产基地,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陶瓷产品已由原来单一的日用瓷发展到工艺彩瓷,并远销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地。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枫溪利用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陶瓷工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粤东一个工业重镇。
短短数年间,枫溪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陶瓷、工艺化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新兴的卫生洁具行业也成为国内主要产区之一。
枫溪,成为近二十年来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
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枫溪陶瓷形成自己庞大的产品门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工艺陶瓷。
枫溪的工艺美术瓷有通花、瓷花、瓷塑、仿古彩等,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
其中,枫溪通花瓷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林中的独秀。
日用陶瓷。
产品有中西餐具、咖啡具、茶具、宾馆用具、厨房用具、卫生间用具、化妆间用具等,枫溪是中国最大的工艺化日用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64-建筑陶瓷。
枫溪的建筑瓷主要有各式陶瓷卫生洁具及配套产品,琉璃瓦、仿古尾脊、栏杆、装饰艺术砖等建筑用瓷。
环保陶瓷。
枫溪陶瓷的另一新兴门类是环保陶瓷。
其它工艺制品。
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陶瓷相关的工艺品如树脂工艺品、蜡制品、玻璃、铁制和木制工艺品等应运而生,并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二)枫溪陶瓷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枫溪的陶瓷生产,分成三类,即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
中华传统工艺的巅峰——“燕京八绝”与“岭南九遗”北有“燕京八绝”,南有“岭南九遗”。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二者同属中国文脉,共铸传统手工艺的巍然巅峰。
“岭南九遗”泛指岭南工艺美术领域中各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包括:广州牙雕、玉雕、粤绣(广绣、潮绣)、端砚、石湾陶塑、潮州木雕、广州彩瓷,潮州彩瓷、枫溪瓷塑和陶瓷微书等。
岭南的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及代表作品,直接、形象地反映出地域的时代特征、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等,具有鲜明的岭南文化符号,而成为各地的文化名片,故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遗珍·绝艺——广州象牙雕刻象牙,素有动物世界的“白金”之称。
其质其品稀有、名贵,色泽皎洁,温润如玉,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高雅与内敛之美。
古往今来,牙雕制品为王侯权贵、收藏大家所青睐,成为达官贵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并被国外博物馆、美术馆及皇室、贵族作为传世珍宝。
我国的牙雕堪称世界第一。
自辽代起,历代帝王都将牙雕选为最珍贵、最有特色的贡品。
当代则作为最高贵的“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政要,而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使者”。
广州牙雕肇始于汉唐,鼎盛于明清,是岭南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也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造型及雕刻技艺在全国独占鳌头。
明、清以来,广州牙雕以精雕细琢、多层镂空、剔透玲珑之绝技闻名遐迩。
其精逾鬼斧、巧夺天工的数十层牙球、龙凤画舫、撒网船及大型古典人物组雕等誉满海内外。
剔透玲珑——广州玉雕据考古发现,广州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玉雕技艺,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
从广州西村秦代墓葬出土的玉璧、玉印、玉带钩等玉器中,可见秦代广州已有精湛的漆玉镶嵌技艺。
据《南越国史》记载,广州汉代已有官办玉器手工作坊,专为官宦及帝王制作玉器。
其时,玉器是权力、身份和宗教神力的象征。
明清两代,广州玉器雕刻业渐趋繁荣,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民间玉器作坊蓬勃发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州玉器行业的鼎盛时期,玉雕业工商户达4000多家,广州成为中国南方驰名中外的珠宝玉器行。
潮州陶瓷的特色
潮州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陶瓷产区。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潮州先民已开始烧制陶器。
至于瓷器的制作则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
而潮州境内发现的宋代笔架山窑更有大量人物、动物瓷出土。
潮州陶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和吸收其他具有潮州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精华,逐
日用瓷、建筑卫生瓷三大类,其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25%、60%、30%,产品远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术陈设瓷,又叫工艺陶瓷,包括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和花瓶(盘)彩绘等。
人物瓷塑,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
一般以古代戏曲人物为主要表现方式,带有较强的古代民间雕塑风格和明代以来潮州泥塑的特点,构思精巧,主题突出,人物姿态圆润,注重写实与夸张并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近几年,人物瓷塑开始以现代陶艺手法表现主题,讲究格调清新淡雅,意境明确,更进一步强调材质与瓷塑艺术有机结合,又保持陶瓷本身的特色,潮州瓷塑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而且,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各种大型瓷塑也开始出现,有全长100.80米、高1.28米、厚0.02米,世界上最长的浮雕瓷壁画的《五百罗汉图》;有世界最大的2.15米大型瓷挂盘;有高达2.3米的大型福禄寿,且是一次整体烧成。
更有2007年民间艺术家谢两岳创作的毛泽东瓷塑像,高达2.6米,获得世界基
尼斯之最。
这些巨型瓷塑的成功制作,为素有“陶瓷之国”美誉的中国陶瓷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陶瓷文化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潮州的通花、瓷花,是中国工艺陶瓷中的一大独特门类,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技艺精湛、造型秀美,凭着“薄如纸、细如丝”的特点独步瓷坛,饮誉海内外。
通花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经高温烧成后,由人工彩绘装饰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而成。
其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便于雕刻,适于烧制,易于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
大体上有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通花与浮雕结合、通花与瓷花结合、综合性装饰等类型。
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
“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
一九七八年十月邓小平同志出访朝鲜时,就将潮州制作的三层“友谊通花瓶”作为国礼瓷赠送给金日成主席。
近些年,潮州的通花瓷充分运用陶瓷新材质与传统技法相结合,通花技艺不断发展。
目前的瓷花、通花纹样和造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装饰手段得心应手,纷繁多变。
目前有陶瓷艺术大师已研发出新品种——“瓷纱幕” ,这是一种细纱般瓷丝组成纹饰的品种,其瓷花可以做到“薄如蝉翼、下水不沉、落地不碎”的程度。
彩绘,自古就有,而潮州的彩绘更具独特的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潮州陶瓷一种传统的装饰手法,俗称“潮彩”。
潮彩手法兼具传统与新潮,创意高雅、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填彩堆金,素淡金碧,色样繁多,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
另外潮彩也善于吸收新的形式和技法,例如广彩和粉彩。
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
画面的纹饰在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传统基础上又吸纳了独具潮州特色的木雕、潮绣等艺术表现手法而形成独有的“潮州”风格。
酒具陶瓷杯等。
日用陶瓷注重工艺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既要求保留产品的基本功能又赋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
随着陶瓷制作工艺技术的日渐提升,潮州日用瓷大力借鉴国外先进制作技术,开始以镁质瓷、骨灰瓷、象牙瓷等为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机械和窑炉设备,科学加工,精心研发,使其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明如镜” 及“餐桌上的艺术珍品”的美誉。
另外,潮州日用陶瓷也不同于其他陶瓷产区固守工艺瓷、日用瓷的泾渭分明,而是逐步走上一条“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的独特发展道路。
通过文化与经济的水乳交融,提高产品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使潮州陶瓷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赢得欧美等世界各地客户的青睐,并为潮州夺得“中国瓷都”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