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法与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863.50 KB
- 文档页数:99
乡土中国第十四章读后感摘要:1.引言:提及乡土中国第十四章读后感的重要性2.乡土中国第十四章的主要内容概述3.个人对乡土中国第十四章的理解和感悟4.乡土中国第十四章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5.结论:总结乡土中国第十四章读后感的核心观点正文:【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乡土情怀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更是从社会学角度对乡土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第十四章“礼治秩序”讲述了乡土社会中礼治的重要性,以及礼治与法治的关系。
读完这一章,我深感礼治在乡土社会中的独特魅力,并对我国乡村治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乡土中国第十四章的主要内容概述】在第十四章中,费孝通先生首先阐述了乡土社会中礼治的概念。
他指出,礼治是乡土社会中人们遵循的一种秩序,它源于传统、习俗和道德规范,是乡土社会秩序的基础。
同时,礼治与法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礼治是一种自律性的秩序,而法治则是一种他律性的秩序。
在乡土社会中,礼治具有更高的治理效能。
【个人对乡土中国第十四章的理解和感悟】读完这一章,我深刻体会到乡土社会中礼治的重要性。
在乡村生活中,人们遵循传统、习俗和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礼治使人们在遵循秩序的过程中,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了社会的自律。
而在法治社会中,人们往往需要外部力量的约束,才能遵守法律规定。
这使得礼治在乡土社会中具有更高的治理效能。
【乡土中国第十四章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礼治秩序的观念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乡村治理需要充分发挥礼治的作用,培育乡村社会的自律意识,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乡村治理中兼顾法治,使礼治与法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
【结论】总之,《乡土中国》第十四章为我们揭示了乡土社会中礼治秩序的内涵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1、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4、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6、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7、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7、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10、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1、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落脚点。
12、立堂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
13、当前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15、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
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着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
18、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9、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部问题。
20、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21、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2、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
2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单项选择题试题1试题正文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福利范畴的是()。
选择一项:A.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B.社区对军人家属生活的照顾军人的伤残抚恤D.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试题2试题正文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是()。
选择一项:A.交通方面的半价优惠B.军人的伤残抚恤C.对军人家属的生活照顾D.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军人的伤残抚恤试题3试题正文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救助范畴的是()。
选择一项:A.交通方面的半价优惠B.社区对军人家属生活的照顾C.军人的伤残抚恤D.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社区对军人家属生活的照顾试题4试题正文从社会法的角度来看,社会优抚法属于()。
选择一项:A.社会法范畴B.社会保障法范畴C.民法范畴D.经济法范畴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法范畴试题5试题正文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烈士:()。
选择一项:A.因患职业病死亡的B.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C.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D.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试题6试题正文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
选择一项:A.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B.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C.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对敌作战死亡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试题7试题正文现役军人死亡,被评定为烈士的,发给其遗属的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是()。
选择一项:A.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加本人40个月工资B.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工资C.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加本人20个月工资D.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30个月工资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工资试题8试题正文现役军人因公牺牲的,发给其遗属的一次性抚恤金的标准是()。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变迁1.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内容:①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既社会行为基本规范体系。
②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③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3.特点:①必然性;②前进性;③非直线性;④全面性4.基本类型:(1)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分为:社会进化和社会倒退进化过程的特征:长期性、缓慢性、渐进性、局部性(2)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分为: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社会改革:使人们有意识的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
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变生产关系(3)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4)按照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分为:自发变迁和有计划变迁5.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②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③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也是导致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④文化的发展与传播⑤意识形态的改变⑥人口状况的改变⑦外敌侵入、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因素,也可能引起社会变迁。
6.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
7.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1.概念:是社会变迁上的跃进,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各个领域的全面性发展过程。
2.主要内容:①工业化,②城市化,③民主化,④管理科层化,⑤社会结构分化,⑥人的现代化,⑦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3.特征:①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②是一项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③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
4.社会现代化理论:①经典现代化理论;②依附理论;③世界体系理论;④信息社会论;○5后工业社会论5.中国的社会现代化:①现代化起步阶段(1840-1911)②局部现代化阶段(1912-1949)③全面现代化探索期(1949-1977)○4全面现代化发展期(1978年至今)第三节全球化1.含义:一方面,全球化概念具有空间性内涵,指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
第十四章法的起源一. 名词解释1习惯法 2法的历史 3类型法系二. 单项选择1.()是社会调整的主要依据。
A.法律 B.道德C.伦理D.行为规范2.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3.法产生的标志是()。
A.原始社会的习惯 B.习惯法C.成文法 D.奴隶制国家4.()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5.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了 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现有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6.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7.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8.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自由大宪章》C.教会法 D.罗马法9.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
A.《拿破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D.《普鲁士法典》三.多项选择1.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的过程。
A.习惯B.习惯法 C.成文法 D.法典2.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有以下方面( )。
A.产生方式不同 B.体现本质不同C.适用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3.关于法律起源一般规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