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送风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5
h Rd Rt RM R按冬、夏季的设计计算条件分别确定,多以解决夏季问题为基础M w6.3.1夏季空调送风量的确定(a )房间通风示意图(b)室内空气状态变化过程RSDh Rh S d S (Kg/s)(Kg/s)(Kg/s)由室内状态R(t R.φR)送风温差Δt s=t R-t S热湿比线ε确定送风状态S送风温差Δt s大小的影响:Δt s大,则送风量小,导致室内气流分布均匀性差、稳定性差。
所以对温湿度控制严格的场合,应减少送风温差Δt s ,加大送风量M s。
舒适性空调,Δt s尽可能加大。
送风口高度≤5m,Δt s应<10℃;>5m,Δt s应<15℃送风温差与换气次数(规范)换气次数n=G/V(次/h)送风温差Δt s :影响空调精度和人体舒适性换气次数n与气流均匀性有关,与送风温差有类似作用。
送风状态点应在热湿比线上①冬夏季相同(设计、运行便利②冬季送风量减少(节能,满足最小换气的要求,且送风温度尽量控制在45℃以下。
冬季送风量 送风状态。
6.3.3 冬季空调送风状态点和送风量的确定冬季室内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冬季送风量ε’思考题如何确定送风量和送风状态点?已知某空调房间余热量Q c=3314w,余湿量M w=0.264g/s,室内全年维持空气状态参数为:t R=(22±1)℃,φR=(55±5)%,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25Pa,要求确定该房间夏季送风状态S与送风量M s。
新风量(仅讨论无工业污染物发生的民用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1)经热湿处理,消耗大量能量。
应尽可能少处理新风的代价(以上海为例)夏季:室内28℃,60%,每处理1kg/h新风,年耗冷量21618KJ制冷系数按2.8计算,年耗电9度冬季:室内20℃,60%每处理1kg/h新风,年耗热量89430KJ/年,电加热24.8度蒸汽加热35KG油2.2Kg(2)为了室内空气品质,应尽可能增加新风量6.4.1最小风量确定的原则最小新风量,应满足①释污染物,保证人员对空气品质的要求;(即:卫生要求)②补充局部排风,保证室内正压的要求。
暖通空调知识:哪一种送风方式适合数据中心[工程类优选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照价值,如若实用,请打赏支持,感谢!数据中心送风方式数据中心中设施密集部署,发热集中,显热量大,因此需要有合理的气流组织的分派和散布,以有效地移除机房内热量,因此需要有合理的气流组织的分派和散布,以有效地移除机房内热量,保证知足机房内设施对温湿度、干净度、送风速度等空气环境的要求。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送风方式分为机房送风与机柜近距离送风方式。
机房送风包含风帽上送风、风管送风、地板下送风等。
最常用的是地板下送风方式。
机柜近距离送风又称为近距离制冷、精准制冷等,包含机柜行间制冷(侧前送风、侧后回风)、关闭机柜内部制冷等。
当前,数据中心常用的机房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方式有下送风上回风、上送风前回风(或侧回风)等方式。
不论何种气流组织方式,都应知够数据中心设施和有关规范的有关要求。
国标《电子计算机场所通用规范》(GB2887-2000)、国标《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要求以下:主机房内部保持正压(如机房与其余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易小于10Pa),防备室外空气渗透,损坏机房内空气参数。
保证机房内换气次数,保证机房空气参数的精准调理。
主机房取的噪声限制(如声压级小于68dB),应采纳高效、低振动、低噪声的空调、送风设施。
1、风帽上送风风帽上送风方式的安装较为简单、整体早教较低,对机房的要求也较低,因此在中小行机房中采纳许多。
风帽上送风机组的有效送风距离较近,有效距离约为15m,两台对吹也只达到30m左右,并且送回风简单收到机房各样条件的影响(如走线架、机柜摆放、空调摆放、机房形状等),因此机房内的温度场相对不是很平均。
此种送风方式还要求设计考虑机组回风畅达,距离回风口前之内无遮挡物。
风帽上送风存在明显的冷热空气短路现象,制冷效率低,仅应用与小型数据中心计房、热密度较低场合。
2、风管上送风风管上送风方式与舒坦性空调送风方式近似,一定依据国家标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3)进行空调风管设计,在安装风管时也一定依据国标《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查收规范》(GB50243-2002)进行安装和查收。
上送风和下送风机房精密空调的区别机房精密空调的送风和回风方式有多种,上送风、下送风、上回风、下回风等,针对不同的机房环境和设备要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方式,来保障机房稳定高效的运行,机房专用空调机送风形式有上送风和下送风。
什么是上送风精密空调?上送风系统在机房顶部安装散风口,冷风从出风口排出对机房内制冷,这种送风方式由于冷风先与空气混合,影响制冷效果,一般适合用在小型机房或是散热量小的机房一般也采用将天花板以上作为静压箱来处理,当有的用户需要接风管是时候,我们希望风管不宜过长,应保证静压消耗小于75Pa,如确实需要较长风管,考虑采用增压风机系统来弥补。
什么是下送风精密空调?下送风在地板上开孔,将地板下作为一个静压箱,在机架下方装有出风口,使经过空气调节的较低温度气体自下而上流过程控机架,将热量带走,精密空调冷风向下排出,将冷风送向机房内设备达到制冷,从而保证程控机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上送风方式的优点:(1)因为通信设备是上走线方式,机房内没设活动地板,空调机组所需加湿给水管、凝结水排管均为明布置,一旦有漏水现象,能快速发现,及时排除,消除引起机房不安全的因素。
(2)机房内没有活动地板,不易积灰,即使房间有灰尘,清理打扫很方便,从而使空调机组的过滤网使用时间长,减少维护管理的工作量。
(3)对于程控交换机房,通信设备一般多是分期分批,逐步安装的,空调设备也是与通信设备同步分批安装,通信电缆上走线的机房有利于空调设备加湿给水管、凝结水排水管的扩容建设。
上送风方式的缺点:(1)上送风的空调送风方式是由机房的上部送到通信设备,与热空气交换后,从机房的下部回到空调机组内。
机房的送风气流组织与空气流动特性相矛盾,从而使得房间最下部温度偏高,不利于通信设备的运行。
(2)根据机房的大小,空调机组送风距离的长短,空调上送风具体形式有所不同。
需要送风距离较短时,可以用消音送风帽的风口直接送到机房内,机房内的气流组织为上侧送风下侧回风方式。
精密空调下送风与上送风有什么区别机房精密空调的送风和回风方式有多种,上送风、下送风、上回风、下回风等,针对不同的机房环境和设备要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方式,来保障机房稳定高效的运行,机房专用空调机送风形式有上送风和下送风。
什么是下送风精密空调?下送风在地板上开孔,将地板下作为一个静压箱,在机架下方装有出风口,使经过空气调节的较低温度气体自下而上流过程控机架,将热量带走,精密空调冷风向下排出,将冷风送向机房内设备达到制冷,从而保证程控机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什么是上送风精密空调?上送风系统与下送风送风方式相反,在机房顶部安装散风口,冷风从出风口排出对机房内制冷,这种送风方式由于冷风先与空气混合,影响制冷效果,一般适合用在小型机房或是散热量小的机房一般也采用将天花板以上作为静压箱来处理,当有的用户需要接风管是时候,我们希望风管不宜过长,应保证静压消耗小于75Pa,如确实需要较长风管,考虑采用增压风机系统来弥补。
机房精密空调上下送风的区别下送风方式的优点(1)下送风方式是将低温空气直接从底部送到通信设备内,吸收通信设备的热量后,从机房顶部回到空调机组顶部。
空调风流动方向与空气特性相一致,容易得到好的空调效果。
(2)地板下的空间比风管断面的面积要大许多,这就形成了静压箱,因此下送风方式送风均匀,整个机房区域的温差小。
(3)因为送风是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下风的距离与上送风方式在同等条件下,所需的送风风压低,空调设备和送风噪声相对会低一些。
(4)单从空调专业的角度出发,下送风方式不需送风风管和送风口,对于设计施工来说,相对简单方便,空调设备的摆放就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
由于下送风将通信工艺所需的各类管线,空调专业的管线均隐藏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得通信机房内显得整齐美观。
仅从空调专业投资来说,相对上送风而言投资会低一点。
下送风方式的缺点(1)因为活动地板主要是给通信设备布置各类通信管线用的,一些建设单位从减少消防保护区、降低气体灭火系统投资方面考虑,活动地板的净高度不到400 mm,一般在工程初期时通信设备少,管线少,且开始管线的布置也是整齐有序,能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给空调送风用,随着工程的不断扩容,设备管线愈来愈多,加上后期的施工也是怎样省事怎样做,从而无法保证空调送风所需的足够面积,从而影响空调效果。
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计算3.7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确定及送风量的计算在已知空调区冷(热)、湿负荷的基础上,确定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维持室内所要求的空气参数所需的送风状态及送风量,是选择空气处理设备的重要依据。
3.7.1空调房间送风状态的变化过程在空调设计中,经常采用空气质量平衡和能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空调系统的一些能量问题分析图3-10表示一个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示意图,房间余热量(即房间冷负荷)为Q (kW),房间余湿量(即房间湿负荷)为W (kg /s),送入mq (kg/s)的空气,吸收室内余热余湿后,其状态由O(h O ,d O )变为室内空气状态N(h N ,d N ),然后排出室外。
图3-10 空调房间的热湿平衡 当系统达到平衡后,总热量、湿量均达到了平衡,即总热量平衡⎪⎭⎪⎬⎫-==+O N m N m O m h h Q q h q Q h q (3-43)湿量平衡⎪⎭⎪⎬⎫-==+O N m N m O m d d W q d q W d q(3-44) 式中 m q ——送入房间的风量(kg/s );Q ——余热量(kW );W ——余湿量(kg/s );O O d h ,——送风状态空气的比焓值(kJ/ kg )和含湿量(kg/kg );N N d h ,——室内空气比焓值(kJ/ kg )和含湿量(kg/kg )。
同理,可利用空调区的显热冷负荷和送风温差来确定送风量。
)(ON p mt t C Q q -= (3-45) 式中 Q ——显热冷负荷(kW );C p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1.01 kJ/(kg ⋅K)]。
上述公式均可用于确定消除室内负荷应送入室内的风量,即送风量的计算公式。
图3-11 为送入室内的空气(送风)吸收热、湿负荷的状态变化过程在h-d 图上的表示。
图中N 为室内状态点,O 为送风状态点。
热湿比或变化过程的角系数为s RON d d h h W Q --==)(ε (3-46) 由上可得,送风状态O 在余热Q ,余湿W 作用下,在h-d 图上沿着过室内状态点N 点且/Q W ε=的过程线变化到N 点。
星级酒店厨房的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空调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通风空调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环境。
随着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以及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认识,人们对空调通风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厨房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场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其通风空调形式的研究一直是暖通空调人士所探讨的话题。
【关键字】星级酒店厨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引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厨房的排油烟系统没有很好地解决排油烟问题,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污染相当严重。
散发到厨房内的油烟气不但造成厨房内空气和厨房设备的污染,同时也会对相邻餐厅等其它房间的空气和装饰材料造成污染。
有些排油烟系统在设计、安装方面的缺陷,由此引起的火灾经常会造成经营者的重大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有些厨房的排风量过大,虽然解决了厨房内的油烟气污染,但通风空调系统的电能消耗、系统的初始投资及系统的运行成本很大,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一、酒店厨房空调系统的特点(一)酒店厨房是菜肴的制作间,其室内油烟、水蒸气量大,因此不宜采用风机盘管系统,否则充满厨房内的油烟很容易吸附在盘管表面,堵塞翅片间的空气流流通,使其传热系数大为下降,空调效果越来越差,需及时、经常清洗才能维持运转。
因此,酒店厨房的空调系统宜采用直流式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应该全部来自室外新鲜空气,一般不可考虑回风。
个别酒店厨房考虑到厨房整体美观和安装方便,把局部送风风口同全面通风风口安装在一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厨房内气温很高,但厨师由于离局部送风口太近,长时间近距离受到低温送风的影响而感到不适,因而要求停止空调机组的运行,从而影响了厨房的空调效果。
在以往的厨房空调通风系统设计中,我们的控制区域通常是整个厨房。
由于厨房内在加热、蒸、煮、炸食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排放及各种烟熏、蒸汽和油雾的扩散;为及时排出这些污染物,在基于依靠室外新风稀释室内污染物浓度的通风设计思想上,我们需要提供较大的新风量,从而排风量也随之增加。
地板送风空调系统施工工法地板送风空调系统施工工法一、前言地板送风空调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通过空调送风口设置在地板下方,将冷暖空气直接向上送到室内,实现室内空气的快速循环和均匀分布。
该工法不仅具有空调效果好、舒适度高的特点,还能减少墙面空调设备的安装,增加室内设计的灵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施工工法,包括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如下:1. 空调效果好:通过地板的送风方式,可以将冷暖空气更快速地送到室内,使室内温度均匀一致。
2. 节省空间:相比传统的墙面空调设备,地板送风系统不需要安装室内机,可以节省室内空间,提高室内设计的灵活性。
3. 安装方便:地板送风系统的管道可以隐藏在地板下方,不会影响室内美观,安装简便。
4. 节能环保:地板送风系统可以通过室内地板进行散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三、适应范围地板送风空调系统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和办公楼等大空间建筑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该系统适用于地板材料坚固、没有重物压制的室内空间。
四、工艺原理地板送风空调系统是通过管道将冷暖空气送达到室内,具体工艺原理如下:1. 空调主机产生冷暖空气,并通过风机将空气送到管道中。
2. 管道连接地板送风口,将冷暖空气输送到室内。
3. 地板送风口上方的地板设置通风孔,使冷暖空气从地板上方散出。
4. 室内空气受到冷暖空气的作用,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分布。
五、施工工艺地板送风空调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阶段:1. 施工准备: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并检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2. 安装主机:根据设计要求,将空调主机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并进行电气连接。
3. 铺设管道: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铺设管道,将管道与主机进行连接,并进行密封处理。
4. 安装地板送风口:根据设计要求,在地板上安装地板送风口,并与管道进行连接。
某办公楼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分析摘要:针对某办公楼集中空调系统,设计采用常温送风空调系统或低温送风系统,进行了焓湿图分析,比较两种系统的优略,并给出设计中需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低温送风焓湿图分析送风温度气流组织引言相对于送风温度为12~16°c的常温空调系统而言,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是指系统运行时送风温度小于11°c的空调系统【1】。
低温送风系统相较于常温送风系统,由于其送风温度较低,系统的送风风量小,因此可有效的减小风管尺寸,节省建筑空间,降低空气处理机组造价及能耗,使房间达到较低的相对湿度提高热舒适性等。
但是,低温送风的送风量减少,也将造成末端送风口易结露、低温冷风容易下沉,使房间气流组织不均匀、有吹冷风不舒适感,风管保温要求高等问题。
本文针对某办公楼的实际工程中应用进行分析,比较低温送风系统与常温送风系统,讨论低温送风系统在本工程中运用的适应性。
1、工程概况简介本工程为办公楼建筑,地下四层,地上45层。
空调面积约15.4万平方米。
空调系统冷源采用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为提高单位体积冷水的输送能力,降低了泵耗,节省运行费用,空调水系统采用大温差供冷方式。
标准层建筑面积约2000m2,空调面积约为1600m2,末端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其送风温度采用11.1°c低温送风(方案一)和13°常温送风(方案二)进行分析比较。
2、空调系统焓湿图分析方案一,设定室内房间空调室内设计参数为25°c, 42%,经过详细负荷计算,标准层余热量为200.92kw,余湿量0.01292kg/s,新风量为7600m3/h。
设定11.1°c送风温度,焓湿图分析计算如图一所示:室外33°c的高温空气与室内空气混合达到状态点c,经过组合式空气处理机处理至机器露点l后,经过送风机及空调系统送风管道温升至s点送至室内。
由焓湿图可确定出n点和s点的比焓,利用公式g1=q/(hn-hs)计算出空调送风量g1约为36500m3/h。
试论冰蓄冷空调与低温送风系统严冬志(南京凯润房地产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8)【}商耍】空调蓄冷技术特别适用于冷负荷要求变化大的场所:如办公写字楼、体育馆、音乐厅、影剧院、商业中心、文4e_Ag建身康乐城、国防、科研、教学试验楼和白班制的工业厂房等全方位的广泛应用。
汉;键词]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系统;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些大中城市中央空调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
1冰蓄冷空调系统分析1.1冰蓄冷空调系统类型与特点对于一个蓄冰空调系统来说,主机供冷蓄冰、融冰之间有很多个组合方案,制冰方式多种多样。
从节约运行费用来看,目前普遍采用的运行方法有如下两种:全蓄冷式系统、半蓄冰式系纨12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及蓄冷量的计算1)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
建筑物峰值负荷值的确定需要通过空调负荷的计算。
根据每小时设计曰负荷图来选择日间负荷,设计日负荷图可由最高负荷图或专门制作的轨迹图中得出:采用部分蓄冷方案时,全部高峰负荷用蓄冰器和制冰机相结合供给,即高峰时全部冷量扣除蓄冰器所提供的冷量等于制冷机的制冷量,而制冷机的高峰制冷量除以高峰时间等于制冷机高峰时的平均制冷量;若选定的制冷机不能满足高峰负荷要求,其不足部分要用融冰来承担,使冰的消耗提前或采取加大制冷机容量的办法来解决。
具体计算分析如下:对于采用盐水不冻盘管制冰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设标准日的逐时空调负荷之和为Q c(kj),制冷机白天运行的时间为T0小时,夜间运行时间为T,则所需的制冷机容量为qc(kw),则可按下面公式计算:qc=Q c/3600(T0+T)…-①如制冷机的单机制冷景为qo(k w),则所需的制冷机台数为nO=qc/qo;这时蓄冰池的蓄冷氮十算式为:Q i c=Q—qc T O…②蓄冰池的容积计算式为:V1=Q i c/C w p w△e c+P11(I PF)…<固式中:V1——蓄冷池的容积(m3):Q ic_q冰池的蓄冷量(KJ);Cw——-7}(的比热(K J/kg k);p w一水的密度(kg/m3);I一卜_—冰的容解热(K J/kg);△e c_——蓄冰池的利用温差(oC)(一般为10~12℃);IPF一制冰率%(一般取40%左右)。
刍议集中送风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风量平衡方法摘要:风量平衡是房间湿度、温度满足要求的基本条件,本文阐述了空调系统风量平衡采用的传统方法及一种新型方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空调系统;风量平衡;方法中图分类号:p18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风量平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调试,使经过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能按设计或房间内实际热负荷的要求,沿着主风管、支干管及支管和送风口输送到各个房间。
它为房间建立起所要求的温、湿度环境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而且将大大降低运行能耗。
由此可见,空调系统风量平衡是保持区域或房间恒温恒湿的最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重要保证。
目前较常用的风量调整方法归纳起来有流量等比分配法、基准风口调整法和逐段分支调整法等。
本文简单介绍这些调整方法的原理,同时引入另一种较少采用却是简单易行的方法,供探讨。
1系统风量平衡的传统方法及原理简介由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可知,风管的阻力近似与风量的平方成正比。
在一个风管系统中,只要含各支管在内的管网阻力保持不变,不论总风量如何变化,各支管的风量总是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空调系统风量的调节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虽然空调系统风量调节的具体方法很多,但都是上述原理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传统方法有以下几种:1.1流量等比分配法利用这个方法对送(回)风系统进行调整,首先须从系统的最远端管段也就是从最不利的风口开始,逐步地调向风机。
通过调节,使每个支管和其他支管的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近似相等,再细调直至相等。
然后,只要将风机出口总干管的总风量调整至设计风量,此时各支干管、支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的设计风量比值进行等比分配,达到设计风量值。
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调节的结果比较准确,适用于较大型的集中式空调系统中。
1.2逐段分支调整法这种方法是从主干管开始,依次往支干管、支管调节,使之接近设计风量值,最后再调节总送风量。
因每调节一支管的风量,其他支管的风量也随之变化,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反复地测量调整才能使各支管的风量逐步地接近设计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