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01.86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进展抑郁症是一种持续反复发作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等精神症状,同时可伴有食欲和性欲减退、言语动作减少、易疲劳、失眠、头晕、头痛等躯体症状。
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抑郁症取得明显进展,总结如下。
辨证分型:现代研究获得突破证候是中医辨证治疗的根本和基础,有关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也在不断展开,有望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新证据。
肾虚肝郁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肝一气郁(滞);肝郁脾虚证:气郁(滞)—肝一气虚一脾;脾肾两虚证:肾一精亏一阳虚一气虚一脾;心肾不交证:肾一精亏一阴虚一火热一心;气血两虚证:气虚一血虚;痰瘀互结证:血瘀一痰湿;气虚血瘀证:气虚一阳虚一血瘀;心肝火旺证:心一火热一肝。
辨证论治:抑郁症治疗重要策略中医治疗抑郁症自拟方多以疏肝解郁为主,包括传统方剂、疏肝解郁方剂与健脾养心安神方剂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肝气郁结: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失眠,胸闷,胀满,不思饮食,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弦。
辨证:忧思郁虑、愤懑恼怒等情志刺激,使肝失调达,肝气郁结。
方药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5g,香附10g,川芎10g,郁金10g,青皮10g,琥珀3g(冲服),甘草3g。
痰气郁结: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呆滞,心烦不寐或多虑多疑,烦与人言或独居屋中,不愿外出,生活懒散,不思饮食,大便溏软,舌苔白腻或浊腻,脉象弦滑或滑数,或濡滑。
辨证:思虑过度,所愿不遂,肝气被郁,脾失健运而生痰浊。
方药为顺气导痰汤加减:木香10g,郁金10g,半夏10g,陈皮10g,制胆星10g,茯苓10g,香附10g,菖蒲10g,厚朴10g,佛手10g,甘草3g。
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者呆若木鸡,目瞪如愚,傻笑自语,被动行事,灵机混乱,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尿清,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脉象细滑或细弱。
·综述·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8月第17卷第23期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7No.23August 2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0417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M610215);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1722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自然匹配项目(2017PT1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2018RCQ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面上项目(2019MS36)。
[作者简介]徐雪娇(1986-),女,博士;研究方向:抑郁症行为学及代谢组学。
[通讯作者]邹香妮(1981-),女,硕士;研究方向:临床护理与护理教育。
近年来,抑郁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临床可见情绪低落、悲观厌世、有自杀倾向等表现。
抑郁症的治疗已被列入全国卫生工作重点。
传统的西药治疗主要包括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且大多有困倦、口干、视物模糊等副作用,严重者可见心血管副作用、急性中毒甚至于死亡。
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针灸作为传统方法,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效果明确、毒副作用小的优势。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的“郁证”“癫”范围,《灵枢·癫狂篇》对癫的治疗提出:“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提示早在内经时期已经采用针刺放血方法治疗抑郁症。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郁证治则。
古代医家对于抑郁症的探讨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为现代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临床借鉴。
1针刺治疗抑郁症根据选穴部位主要分为头针和体针,临床疗效采用抑郁相关量表与血清分子水平检测等进行综合评价。
1.1头针治疗抑郁症中医认为头部为诸阳之会,通过针刺头部穴位,对全身阳气进行综合有效调理,起到醒脑安神,平肝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进展徐雪娇1李天英1田家华1李欣1刘俊麟1王晶1邹香妮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主要有意识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
D O I:10. 13193/j.issn. 1673-7717. 2021.02. 005中医常见抗抑郁药对的研究进展王洪雪“3,王杰琼2,高杰1,宋婷婷2’3,高占1,高祥举1(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情志病症创新团队,山东济南250355)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和自杀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主要采用西医进行抗抑郁治疗,但由于抗抑郁西药的不良反应日渐凸显,使的中药成为抗抑郁治疗的热点_药对是中药配伍中的最小单位,是中药复方的核心。
药对作为单味中药与复方之间的桥梁,是历代医家在遣方用药中的经验总结c.从中药药对的角度着手,探索药对在抗抑郁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常见的抗抑郁药对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的抗抑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对;抗抑郁;研冗进展;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77.749.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21 )02^001743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 Drug Pairs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 A N G H o n g x u e1,1,W A N G Jieqiong2,G A O Jie1,S O N G Tingting2'3,G A O Z h a n1,G A G X i a n g j u1(1.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China;2. School of Pharmac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Shandong,China;3.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motional Disease Innovation Team, Jinan 250355,Shandong,China)Abstract:D e p r e s s i o n is a k ind of disease characterized b y persistent l o w m o o d,with high recurrence rate a n d suicide rate,w h i c h seriously e n d a n g e r s h u m a n health.A t p r e s e n t,western m e d i c i n e is m a i n l y u s e d for antidepressant t r e a t m e n t,but d u e tothe increasingly p r o m i n e n t side effects of western antidepressant d r u g s,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h a s b e c o m e a hot spot for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D r u g pair is the smallest unit in the compatibility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a n d the core of c o mp o u n d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A s a bridge b e t w e e n single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d r u g a n d c o m p o u n d prescriptions,d r u g pair is a s u m m ary of the experience of doctors in the past dynasti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in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edicine dru g pairs.Therefore,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c o m m o n antidepressant d r u g pairs,in order to provide a n e w idea a n d m e t h o d for th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 e d i c i n e.Keywords:d r u g p air;antidepressant;research p r o gress;traditiona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由遗传、内分泌、代 谢、神经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 趣缺乏、快感缺失等症状[1]。
中医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近年来,精神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中医药作为中国悠久的医学遗产,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一、精神疾病的现状及中医药的治疗理念精神疾病是一类以意识、思维、情感、知觉、记忆等心理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亿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许多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关怀。
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理念是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认为精神疾病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和身心不平衡所致,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方法来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
二、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在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按摩推拿和精神病康复治疗等,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1.草药治疗草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有许多具有镇静、安神、改善睡眠等药效的草药,如黄连、丹参、柴胡等。
这些草药可以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平稳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来调节身体功能的疗法。
在治疗精神疾病时,针灸可以调整气血运行,平衡阴阳,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
例如,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可以进行足三里穴、内关穴的针灸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3.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药领域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按摩人体穴位和经络来刺激身体的机能。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推拿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改善睡眠和情绪。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捏揉、拨叩、推拿等。
4.精神病康复治疗精神病康复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心理治疗、艺术治疗和体育锻炼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建立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艺术治疗如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可以通过刺激感官来调节患者的情绪;体育锻炼有助于患者释放紧张情绪,增强体质。
中医药调控谷氨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李超;李继安;高振安;申明宇;蒲菁菁;王萌
【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4)3
【摘要】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也是潜在的神经毒素。
在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海马区谷氨酸浓度升高的现象,谷氨酸发生堆积时,将对神经元和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加重抑郁状态。
因此谷氨酸堆积可能是造成抑郁症的重要机制。
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及谷氨酸受体对谷氨酸的浓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综述了中医药疗法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受体影响谷氨酸,进而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探究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9页(P133-141)
【作者】李超;李继安;高振安;申明宇;蒲菁菁;王萌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
【相关文献】
1.针灸通过谷氨酸/γ-氨基丁酸系统治疗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
2.JNK信号通路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3.中医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抑郁
症研究进展4.中医药调控内质网应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5.中医药通过调控不同信号通路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җ基金项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鲁卫函 2022 148号):张晶,E -m a i l :151********@163.c o m第一作者:董静雯,E -m a i l :d o n g j i n gw e n 3007@163.c o m 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җ董静雯1焦凤丽2,贾红玲2,陈锦澍1,范李想1,李冉1,程怡心1,崔文哲1,张晶1(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ʌ摘要ɔ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个人㊁家庭㊁社会带来巨大负担㊂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该文对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㊂ʌ关键词ɔ 中医五音疗法;抑郁症;郁证;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 24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632 抑郁症是一种由生物㊁心理㊁社会环境㊁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精神类疾病㊂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琴教授团队研究表明,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和年患病率分别为6.9%和3.6%[1]㊂该团队另一研究报告显示,该病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2]㊂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㊂抑郁症核心表现为 三低 ,即情绪低沉㊁思维迟钝㊁兴趣丧失,患者甚至有自残㊁自杀的倾向,严重影响自身及家庭生活㊂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㊁四环类抗抑郁药物㊁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但这些药物普遍存在价格高㊁易产生耐药性㊁不良反应多㊁停药后复发等缺点㊂因此,抑郁症的治疗是当今医学界的难题㊂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具有操作简便㊁安全性高㊁无痛无创㊁无不良反应㊁患者易接受等优点[3]㊂笔者通过查阅中医五音疗法相关的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尚存在选曲不规范㊁形式单一㊁缺乏大样本对照试验㊁分子机制研究不足㊁临床应用范围局限等问题,且系统总结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较少,值得深入探讨㊂本文将从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㊂抑郁症病名未在中医古籍中记载,根据症状如情志不舒㊁悲忧善哭㊁精神恍惚㊁急躁易怒㊁心悸心烦等,可将该病归于 郁证 百合病 梅核气 脏躁 等范畴㊂‘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五音疗疾的基础[4]㊂中医五音疗法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将五音(角㊁徵㊁宫㊁商㊁羽)㊁五行(木㊁火㊁土㊁金㊁水)㊁五志(怒㊁喜㊁思㊁忧㊁恐)㊁五脏(肝㊁心㊁脾㊁肺㊁肾)联系对应,如‘灵枢㊃邪客“云: 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㊂ [5]‘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云: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㊂ 该文指出,情绪过激会损伤相应脏腑及情志,并影响两者之间的制约关系㊂在繁体字中, 薬 楽 療 三字同源,可见我国古代人民已经意识到音乐㊁药物㊁治疗三者之间紧密联系[6]㊂中医五音疗法利用音调之间的虚实补泻㊁以情胜情㊁因势利导3种方法治疗情志疾病㊂1 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通过对检索数据归类分析,笔者发现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为减轻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㊁提高免疫系统功能㊁调节神经功能等㊂对继发于内科㊁妇科㊁肿瘤科的抑郁症,中医五音疗法在调节负性情绪㊁促进心肌功能㊁改善视力水平㊁恢复血糖与血脂指标㊁提高睡眠质量㊁稳定女性性激素水平及缓解癌性疼痛方面也有较好疗效㊂1.1 中医五音疗法治疗原发性抑郁症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㊂诸多学者认为,原发性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为肝气郁结,病位在心㊁1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r.2024,V o l.32N o.6肝,临床表现为性格孤僻㊁自卑自责,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㊂包小英等[7]根据 角调入肝 ,给予患者自选角调乐曲15首进行治疗,每次30m i n,每日2次,治疗4周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 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提高㊂黄华[8]采用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给予心神惑乱型患者徵调乐曲㊁痰气郁结型患者角调乐曲㊁肝阴亏虚型患者羽调乐曲,每次聆听30m i n,治疗15d后,各证型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 A S)㊁抑郁自评量表(S D S)评分显著降低㊂宋大迁等[9]用中医五行音乐对抑郁状态患者进行治疗,根据 五态人 学说分别给予太阳人‘紫竹调“㊁少阳人‘姑苏行“㊁太阴人‘梁祝“等,每次聆听30m i n,治疗4周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 A D S)㊁H AM D评分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五音疗法不仅能够调节情志,对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㊁提高免疫力也有疗效㊂张绍华等[10]认为良性音乐刺激能够对抑郁情绪起到调节作用,且不同的病变脏腑选曲不同,给予肝郁患者角调乐曲㊁脾虚患者宫调乐曲后,患者H AM D㊁S D S评分显著降低,且患者血清5-羟色胺(5-H T)含量显著增加㊂由以上研究可知,五音疗法能够改善抑郁症状,可能与调节大脑相应神经区域㊁影响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通路㊁促进5-H T分泌有关㊂1.2中医五音疗法治疗继发于内科疾病的抑郁症依据 五音入五脏 理论,中医五音疗法能够改善患者肝郁气滞㊁烦躁易怒㊁心阳不振㊁心脉瘀阻等心肝系统症状,同时对肺㊁脾㊁肾系统出现的脾胃虚弱㊁咳嗽气短㊁肾气虚衰㊁失眠多梦也具有较好疗效,还能促进中风㊁失眠㊁心力衰竭㊁糖尿病㊁肾衰竭血液透析及消化系统继发的抑郁症患者身心康复㊂(1)中风后伴抑郁中风后患者常因神经系统受损㊁肢体功能障碍出现忧郁㊁烦躁不安和睡眠障碍,后期康复㊁生活质量受到影响㊂王宁[11]采用头皮针联合角调音乐治疗中风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治疗后,患者H A M D评分㊁自理能力㊁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五音疗法能够抑狂平郁,定魂安眠㊂罗金发等[12]认为气机郁滞㊁血瘀痰凝是中风后抑郁的基本病机,以调整经气㊁养心疏肝为治则,给予患者角调‘大地回春“‘万物萌生“㊁徵调‘步步高“‘喜洋洋“㊁宫调‘花好月圆“‘平湖秋月“等乐曲,并联合头皮针疗法,治疗后患者H A M D㊁S D S评分显著降低,总有效率为90.0%㊂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与患者血清5-H T及多巴胺(D A)水平呈负相关,卒中后患者大脑特定部位损伤,破坏神经元而影响5-H T㊁D A的分泌及传导,中医五音疗法能够缓解卒中后抑郁,可能与促进5-H T㊁D A分泌有关[13]㊂(2)失眠伴抑郁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皆是与压力相关的疾病,两者可相互影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五音疗法对改善睡眠质量有较好疗效㊂杨菊丽等[14]将60例失眠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每晚临睡前给予角调音乐‘春之歌“‘鹧鸪飞“等30m i n治疗,连续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H AM D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AMA)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S Q I)评分明显下降,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 F-36)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角调音乐能够调节神经免疫系统,降低儿茶酚胺分泌,达到缓解焦虑抑郁㊁改善睡眠的效果㊂杨肇熙[15]采用角㊁徵调乐曲治疗失眠抑郁患者,发现欢快的音乐能够唤醒快感,促进睡眠,且无歌词的纯音乐更容易让大脑处于放松状态㊂研究发现,中医五音疗法能改善失眠抑郁患者睡眠质量㊁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降低S A S㊁S D S评分,且疗效优于普通催眠音乐[16]㊂(3)心力衰竭伴抑郁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是心理缺陷与身体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今学者强调 双心 医疗模式,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重视心理健康㊂弋新[17]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分别采用子午流注择时(午时和酉时)五音疗法和单纯五音疗法治疗,结果提示子午流注音乐疗法较单纯五音疗法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抑郁状态,降低患者血压和心率,提高患者生活和睡眠质量㊂方奕芬[18]认为,心主血脉功能失调,则肝失疏泄,情志失调,运用以情胜情治则,给予过怒患者商调音乐‘秋风清露“,给予过喜患者羽调音乐‘冰雪寒天“,联合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每次30m i n,治疗4周后,患者抑郁情绪㊁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浆B型钠尿肽含量均得到很大改善㊂周佳佳[19]主张气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对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选用徵调㊁角调㊁羽调乐曲治疗后,发现抑郁患者S A S㊁S D S评分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声波共振对机体产生共振及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心理快感有关㊂(4)糖尿病伴抑郁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抑郁㊁焦虑等负性情绪㊂音乐疗2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改善患者情绪具有积极意义㊂袁圆[20]采用 因质施乐 五音疗法对围手术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阳虚质予角㊁徵调,阴虚质予商㊁羽调,痰湿质予角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治疗组治疗后焦虑水平更低有关㊂戴晨希[21]认为,高血糖可损害人体神经认知功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依据脏腑辨证选取宫调㊁角调音乐,每次30m i n ,治疗8周后发现五音疗法不仅能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在优化血糖㊁血脂相关指标方面也有明显优势㊂(5)肾衰竭伴抑郁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病终末期的主要替代疗法,但长期的血液透析会造成患者心理障碍,音乐疗法以其特有的生理㊁心理效应,能够促进身心健康㊂黄琼荷[22]用针刺结合中医五音疗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34例,于午休前半小时播放‘霓裳曲“‘春风得意“‘江南好“等角调乐曲,连续治疗8周后,患者抑郁情绪㊁睡眠质量明显好转,说明角音确有疏肝解郁㊁调达肝气的功效㊂胡玉[23]对42例接受透析治疗的肾衰竭伴抑郁患者进行音乐干预治疗,根据 羽通肾 脾肾相关 理论,选择宫调和羽调乐曲,治疗后患者的入睡时间㊁睡眠时间㊁感知及认知因子总分均有改善㊂中医五音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疲乏状态,调节全身气机及脏腑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㊂(6)慢性肠胃炎伴抑郁 慢性胃炎表现为胃痛㊁反酸㊁胃胀等,会引起胃黏膜溃疡㊁萎缩等病变,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㊂神经学说 脑-肠轴 认为,负性情绪常常与慢性胃炎相互影响㊂覃尚红等[24]采用中医五音疗法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老年慢性胃炎伴抑郁患者,每天播放角调乐曲‘汉宫秋月“‘渔舟唱晚“等30m i n,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3%,提示音乐疗法不仅能减轻患者抑郁状态,且能够防止胃黏膜病变恶化,这可能与音乐律动能够增强大脑活动㊁促进肾上腺素入血㊁增加肠道腺体分泌有关㊂蒋争艳等[25]用辨证施膳联合古琴音乐五音疗法治疗胃反流性食管病并发抑郁症患者30例,令脾胃虚弱者听‘高山流水“,令肝郁脾虚者听‘春风“‘庄周梦蝶“,可以使人体产生运动紧张㊁静止㊁松弛等感觉,促进咀嚼和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㊂(7)慢性肝病伴抑郁 中医五音疗法对肝癌术后及肝炎导致的疼痛㊁焦虑也有较好的疗效㊂宋运池[26]采用镇痛药物及音乐疗法治疗50例肝动脉栓塞术术后患者,于早上和下午分别进行半小时听音乐活动和呼吸训练,发现干预后患者术后12㊁24h 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精神㊁睡眠㊁生活质量得到明显好转,这可能是音乐能够与人体产生良性共振㊁激发人体潜能㊁缓解应激状态有关㊂李爱军等[27]用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抑郁患者30例,治疗时间为24周,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的抑郁量表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疗效优于普通音乐疗法㊂1.3 中医五音疗法治疗继发于妇科疾病的抑郁症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 女子以肝为先天 ,强调肝对女子的重要性㊂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主疏泄,在女性经㊁带㊁胎㊁产等各个特殊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㊂中医五音疗法能够通过疏肝理气㊁调节气机,达到活血化瘀㊁调和气血的作用,在治疗妇科抑郁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㊂(1)围绝经期伴抑郁 女子 七七之年 ,肾精亏虚,冲任二脉也随之衰弱,水不涵木,常常表现为肾虚肝郁证候㊂吴莹等[28]认为,应用角㊁羽调乐曲联合更安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烘热汗出及失眠症状,降低H AM D 评分㊂赵川丽[29]以‘中国传统五行音乐“为主音乐,在辰时(7:00 9:00)听角调式㊁巳时(9:00 11:00)听宫调式㊁酉时(17:0019:00)听羽调式,每次30m i n ,时间为2h ,治疗2个月后,发现该疗法可通过调节促黄体生成素(L H )㊁促卵泡激素(F S H )㊁雌二醇(E 2)水平,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状态,且患者接受度及依从性高㊂采用子午流注择时施乐能更好地体现 天人相应 规律,且在相应的经脉循行时间治疗的效果更好㊂(2)产后抑郁 产褥期女性由于气血大伤,心神易浮,肝失血之濡养,扰动神明,易出现抑郁焦虑㊁失眠等症状,不利于产后康复及婴儿健康㊂汪成书等[30]用宫㊁羽㊁角调配合心理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患者,结果显示该法可以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5-H T ㊁D A 水平,疗效明显优于心理疗法㊂有研究显示,居家行为认知联合中医五音疗法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评分,改善产妇的抑郁状态[31-32]㊂孙静怡等[33]采用五音结合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患者,运用五行相克理论,心火旺者听羽调‘梁祝“‘二泉映月“㊁肝火旺者听‘江南好“等,总有效率达93.5%㊂音乐疗法非常适用于产后抑郁,无毒副作用,而且能够提升相关神经因子水平㊂1.4 中医五音疗法治疗继发于肿瘤的抑郁症 恶性3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r.2024,V o l.32N o.6肿瘤常常伴发难以忍受的顽固疼痛,加之患者对疾病的恐惧,使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㊁抑郁情绪,且负性情绪也会作为独立因素影响癌痛的治疗㊂曹杰等[34]给予西药联合辨证中医五音疗法治疗癌痛抑郁患者, 木型人 听‘姑苏行“‘蓝色多瑙河“, 土型人 听‘月儿高“‘高山流水“等,早晚各30m i n,连续治疗14d后,治疗组癌痛减轻更明显,同时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减少,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提高㊂苗斌等[35]认为肿瘤伴抑郁的主要病机是肝胆枢机不利,故以疏利肝胆㊁调畅气机为治则,采用中药配合中医五音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H AM D评分㊁躯体症状和抑郁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表明中医五音疗法治疗肿瘤患者抑郁疗效可靠㊂2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随着物理声波㊁成像技术㊁神经生物学㊁脑科学等研究的逐步发展,诸多学者从微观层面包括声波共振㊁神经可塑性㊁神经递质㊁神经内分泌㊁免疫炎症因子等方面探讨音乐疗法的治疗机制㊂中医五音疗法在调畅情志㊁调和脏腑㊁平衡阴阳㊁未病先防㊁既病防变㊁瘥后防复等方面,均起到积极作用㊂近年来,诸多学者在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分子机制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㊂本文主要从物理㊁生物化学等方面探讨㊂2.1声波共振机体各器官活动都有特定振动频率,当病变器官振动频率改变时,其他器官振动频率也会随之变化㊂合适的音波产生的能量能与五脏共振感应, 损有余而补不足 ,纠正五脏能量达到治疗目的[36]㊂许继宗等[37]观察低频音乐声波对30名健康人井穴微循环的影响,发现不同经络㊁腧穴对低频声波体感音乐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可以提高共振频率㊂研究认为,特定频率范围的节律性刺激可影响大脑内相应频段神经,同步神经振荡与外界刺激[38]㊂2.2神经可塑性近年来, 神经可塑性 在抑郁症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㊂有学者认为,抑郁症的发病主要是脑部神经发生减少致使脑部内环境紊乱㊁结构改变,以及神经元损伤㊁神经细胞凋亡,还与脑部炎性反应㊁神经内分泌失常密切相关㊂在听音乐时,大脑旁边缘结构(如眶额皮质㊁海马旁回㊁颞叶)和双侧脑区(如海马㊁杏仁区)被激活,且高兴奋的欢快音乐和低唤醒的怀旧悲伤音乐影响不同的脑区[39]㊂徐乐娉[40]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研究音乐干预前额叶功能的机制,发现音乐可对人体前额叶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诱导人体进入深度放松状态㊂Z H O U WJ等[41]确定了从接收和处理声音信息的听觉皮层到充当身体感觉信号的中继站丘脑的路径,发现低强度的声音能抑制从大脑听觉皮层到丘脑后核和腹后核的谷氨酸能输入㊂2.3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水平改变是抑郁症发病机制之一,去甲肾上腺素(N E)㊁5-H T㊁D A㊁γ-氨基丁酸(G A B A)的活性和含量紊乱可导致抑郁的发生㊂程虹毓等[42]观察中医五音疗法对焦虑抑郁大鼠的影响,发现音乐干预后大鼠脑内5-H T㊁N E㊁D A含量减少,γ-G A B A含量增加,提示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效果㊂张敏等[43]用中医五音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治疗后患者大脑内一氧化氮㊁N E㊁5-H T含量增多㊂吕卫华等[44]用中医五音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血清5-H T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明显改善㊂袁斌等[45]发现针刺结合中医五音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可以改善大鼠不同脑区的5-H T㊁N E含量㊂2.4神经内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 P A)轴是抑郁症研究的重点㊂研究显示,抑郁的风险与较高的早晨皮质醇(C O R T)水平显著相关㊂当机体受到刺激后,将信号传递到下丘脑,H P A轴功能活跃,使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 R H)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C T H)㊁C O R T含量明显增加,而C O R T水平升高可减小海马体积,使抑郁症患者产生记忆认知障碍㊁睡眠障碍㊁情绪消沉等症状,且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会进一步损伤H P A轴的负反馈调节[46]㊂肖青青[47]用徵调音乐对心阴亏虚型大鼠进行研究,发现大鼠的下丘脑C R H及血清A C T H㊁C O R T浓度明显降低,说明徵调五音疗法可以通过抑制H P A轴过度激活起到治疗作用㊂研究发现,当人们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脑内β-内啡肽分泌增加,可引起愉快情绪,从而提高疼痛的耐受程度㊁减少疼痛㊂2.5免疫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在压力相关疾病的病理改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慢性刺激会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相关的创伤性损伤;心理应激可使血液中单核细胞增多,导致单核细胞增多症㊂慢性应激导致的持续的炎性反应和白细胞增多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㊂研究显示,集体击鼓可使脱氢表雄酮/皮质醇4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的比率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聆听休闲音乐,可明显改善体内干扰素-γ㊁C D +4T 细胞[38]㊂祁欣等[48]观察中医五音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影响,发现小鼠脑海马神经中白细胞介素-1β㊁白细胞介素-6㊁肿瘤坏死因子表达及含量明显降低,5-H T 和N E m R N A 水平上升,说明五音疗法能提高机体神经免疫㊂研究显示,抑郁症发病可能与体内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㊁神经内分泌㊁氧化应激㊁炎症因子㊁神经可塑性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49-50]㊂中医五音疗法通过声波共振㊁激发神经可塑性及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㊁神经内分泌系统㊁免疫炎症因子水平等改善机体的功能㊂3 总结与展望当今抑郁症的诊疗仍是医学界一大难题,临床治愈率仅有27%[51]㊂目前,临床诊疗该病多为化学药物联合心理咨询,但抑郁症发病周期较长,常用的化学药物虽能收到短期良好疗效,但容易出现耐药性,而增加药物剂量又会增大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不高㊂音乐疗法在调畅情志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㊂大量研究证明,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有不错的效果,不仅可以改善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还可治疗在其他躯体疾病如内科疾病(中风㊁失眠㊁心力衰竭㊁糖尿病㊁功能衰竭血液透析㊁慢性肠胃炎㊁慢性肝病等)㊁妇科疾病(围绝经期㊁产后等)及肿瘤并发症基础上继发的抑郁症㊂微观分子机制研究也显示,音乐能够通过其特定的旋律㊁节律与脏腑产生共振,激活大脑不同区域,影响神经递质㊁激素㊁免疫炎症因子的分泌,达到改善抑郁状态的目的㊂诸多学者进行的有益探索,为五音疗法的临床开展提供了客观证据,同时也给抑郁症的诊疗开辟了新的思路㊂综上所述,中医五音疗法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仍需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㊂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做进一步深入㊂①加强临床诊疗时中医辨证选曲,考虑患者的年龄㊁性别㊁音乐教育经验㊁人格特质㊁对乐曲的熟悉度及喜爱度等因素,采用视㊁听㊁唱㊁舞多种形式进行辨治㊂在虚实补泻㊁以情胜情㊁因势利导等治疗原则的指导下规范制定包括曲目㊁演奏乐器㊁表现形式等个体化音乐处方,以达到更好的共鸣效果㊂②加强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机制探讨和规律总结,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疗效更有说服力及获得更多学者的认可㊂③中医五音疗法与针灸相结合,以增强疗效,或丰富中医五音疗法的诊疗形式㊂现有研究表明,针刺与中医五音疗法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较单一治疗方式更佳[12,52]㊂针刺督脉㊁手少阴心经㊁手厥阴心包经㊁手足阳明经等穴位能够开窍解郁㊁醒神调神㊁振奋正气,且中医五音疗法具有疏肝解郁㊁调畅气机㊁激发阳气的作用㊂择时施乐与施乐时长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研究[19,29]㊂参考文献[1]HU A N G Y Q ,WA N G Y ,WA N G H ,e ta l .P r e v a l e n c eo f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s i nC h i n a :a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a l e p i d e m i o l o gi c a l s t u d y [J ].L a n c e tP s y c h i a t r y,2019,6(3):211-224.[2]L UJ ,X U XF ,HU A N GY Q ,e t a l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d e p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i nC h i n a :a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a l 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s t u d y [J ].L a n c e tP s y c h i a t r y ,2021,8(11):981-990.[3]郜彦鑫,王帅,王秋月.‘黄帝内经“中五行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2019,48(5):69-70.[4]艾茜.中医五音疗疾述略[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8(4):68-70.[5]朱杰.说 乐 :音乐治疗与中医药[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38-39.[6]成郅潼,蒋筱,黄洁雯,等.中医五音疗法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2,30(3):122-125.[7]包小英,王红霞,杜小正.角调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6):870-872.[8]黄华.中医五行音乐在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9):183-184.[9]宋大迁,安娜,熊盈,等.基于中医 五态人格 学说应用五行音乐疗法对安宁疗护对象抑郁状态影响的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4):75-77.[10]张绍华,王玉龙,肖鹏.五音疗法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 ].湖北中医杂志,2019,41(5):35-37.[11]王宁. 五音调神 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轻中度)患者的临床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12]罗金发,赖忠涛,朱庆军.五音疗法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30例[J ].现代中医药,2020,40(4):56-59.[13]裴蕾,徐明,朱雨晴,等.子午流注择时五音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2020,42(20):2721-2724.[14]杨菊丽,李玉华,赵黎萍.角调音乐疗法对抑郁症失眠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1,32(7):50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
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进展【摘要】抑郁证作为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随着当前生活节秦的加快,以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素,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该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该病是因为各类原因导致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受到托遗响于悲风害,意志活动减退,以及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具有较高发病率,而且复发率高,自杀率较高的精神疾病。
故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焦虑抑郁症;临床进展;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针对于该病的病名并不是抑郁症,也无抑郁证一说,但与该病的相关症状记载较多,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属于郁证范畴,常见的百合病、脏躁以及梅核气等疾病均对该病进行有效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该病可以视作中医病名的一个症状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该病包括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痰阻、心肾不交;而肝郁脾虚型作为常见的类型,而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的恢复十分重要【1】,本文就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一、肝郁脾虚型焦虑抑郁症的诊断患者出现抑郁脾虚型焦虑抑郁证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多疑,善忧,胸胁胀满,面色萎黄;腹部疼痛;腹胀、恶心、肠鸣以及大便溏等症状,患者的咽部有异物感,舌质淡,舌苔白,脉弦细或者弦滑,此类患者情绪明显的抑郁,悲观厌世感,饮食不佳,形体较为消瘦,有研究发现对此类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进行分析,结合中医相关辅助信心,患者的神经、感染、呼吸、胃肠道以及肌肉等多系统均存在伤害【2】。
二、肝郁脾虚焦虑抑郁证的病理过程抑郁症的发生是因为气滞化热,继而伤阴,这是一个病理过程,影响了机体的血运,之后导致了痰浊和瘀血的形成,当痰浊和瘀血在机体内形成后,成为了一个新的疾病,机体气滞情况加重,继而出现了恶性循环,疾病的病理机制相对较为复杂,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引发的原因较多,发病率可以达到5%。
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No. 8Aug .,2020摘要:以中国知网为数据库,对近5年来有关抗抑郁障碍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一次综述,包括了单味药、经方以及自拟方剂,为临床抑郁障碍的治疗和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139- 04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Its Mechanismof Act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5 YearsAN Jidong1,GUO Xutong1,CHEN Fenqiao2,MEI Jianqiang2(1.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050000,Hebei,China;2.Hebei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050000,Hebei,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CNKI,this paper reviews the studies on antidepress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including single drugs,classical and self-designed prescriptions,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depressants.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pression;mechanism of action;research progress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关键词】 抑郁症;中医药;治疗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精神、心理疾患。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是最早被人所知的精神科疾病,它折磨着数以百万计的人,被称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疾病,15%的情感障碍患者(绝大多数为抑郁性心理障碍)采取自杀行为。有研究显示,我国综合性医院的内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仅为21%,非专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诊断和治疗技能明显缺乏或不足。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抑郁症的识别率多在80%以上。 1 概 念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主要特点的情志障碍性精神疾患。 一个人持续两周以上情绪低落,无法自行调节,就可视为病理性抑郁症状态。如果持续1~3个月情绪低落,不论何种原因,都可视为抑郁症。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属阴证,涉及心、肺、肝、脾、肾。抑郁症,类似中医郁症、脏躁、百合病、梅核气等病证。其发病机理常以肝气郁结为核心,多数医家从肝而论,认为七情所伤是抑郁症的病因,肝气郁滞是抑郁症发病的始动环节[1]。 2 病因病机 刘兰英等[2]提出抑郁症的病机为脑腑气机紊乱,脑神失调而致病。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常呈现由气滞到化热再到伤阴的病理过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 程,进而影响了水液和血的运行可形成痰浊与瘀血,痰浊和瘀血又可成为新的病因进一步加重气滞,如此恶性循环,终导致病机复杂。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5%。突出的表现是持续性情绪低落和整个心理活动与功能处于抑郁、迟缓、阻滞状态。有没有精神刺激诱因,本病均可发生。张惠云等[3]用捆绑法造模制作肝气郁证模型大鼠,采用反相离子高效液相色谱(PR-IP-HPLC)测定大鼠造模后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4种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结果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肾上腺素(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显著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E)显著降低。且用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而此得出结论:肝气郁证与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关系密切。机体中枢内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系统与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系统在调节机体机能活动中常呈现对立统一关系,5-羟色胺(5-HT)对中枢以抑制为主,去甲肾上腺素(NE)则以兴奋为主,两者含量改变则分别引起情绪激动、急燥晚怒与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脑内的多巴胺(DA)既是去甲肾上腺素(NE)的前受体,又是一种独立的神经递质,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去甲肾上腺素(NE)有密切关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起着调控情绪的作用。 3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情绪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病情反复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失眠是抑郁症极常见的症状,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 人们常误认为是“神经衰弱”。较严重、顽固的失眠,或久治不愈、原因不明,或长达数周、数月的失眠,常是患抑郁症的重要信号。 4 治疗概况 4.1 从肝论治 肝主疏泄,疏泄失常是肝病的主要病机,肝失疏泄包括疏泄太过和疏泄不及两个方面。疏泄太过产生肝气逆证;疏泄不及产生肝气郁证。肝气逆证多由精神刺激,以致疏泄太过,肝脏气机不和,横逆或上逆为患。肝气郁证是由情志郁滞,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抑郁寡欢、胸闷、时太息等。情志异常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罗和春等[4]观察发现,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效果与四环类抗抑郁药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麦普替林。张怀亮[5]提出,宣畅少阳相火是治疗抑郁症的原则,首选小柴胡汤。柴胡苦辛微寒,入少阳经,具升发之力,可通达内外,《本草经解》:“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调达,则十一从之宣化”。张锡纯谓:“柴胡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者,此能散之。黄芩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兼能调气,无论何脏,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柴胡、黄芩相伍,既可清胆腑之热,又能疏泄肝胆气郁,从而收到宣通三焦。畅达少阳之效。半夏性味辛温苦燥,取其开结之力,解半表半里之邪,与柴胡相配,一寒一热,开散通泄并行,使三焦气机升降转输通畅;方中甘草、大枣、生姜伍以人参,甘温补中鼓舞胃气,以助少阳输转。 4.2 从心论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医学研究研究人员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说,抑郁症可能会加剧心脏组织的硬化。他们对880名成年人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患者的抑郁症越重,其心脏组织的硬化程度就会越严重。他们通过研究血液中一种能显示心脏是否发炎的蛋白,解释了为什么患有抑郁症的成年人心脏组织硬化问题较严重。原来,患抑郁症的成年人心脏中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发炎程度也更严重。 心理学家埃米莉·库尔说:“炎症刺激相关组织生成胶原,产生过多胶原会导致心脏组织感化。如果你患有抑郁症,这就像一个额外打击。因为这会导致胶原沉积,从而加重心力衰竭。” 哥伦比亚大学心血管病专家卡林娜·戴维森说,人们很难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正如抑郁症会导致组织发炎一样,炎症也会诱发抑郁症。她说,抑郁症还可能导致患者早逝,因为患抑郁症的人可能拒绝服药,不进行锻炼,不愿戒烟等。 4.3 从瘀论治 郭蓉娟等[6]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结果气虚、血瘀是抑郁症的基本证候,占100%,气滞占98%,火热占89%,瘀血占43%,痰浊占36%,阴虚占22%。抑郁症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血亏虚多见,可涉及阴虚,标实以气滞、火热、痰浊、瘀血常见,其中瘀血的有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抑郁症病情轻重。 伴有焦虑的抑郁症与中医证候要素中的瘀血关系密切,因此说明瘀血的有无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抑郁症病情轻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 4.4 从脾胃论治 张丽萍[7]认为,脾胃与神志相关有抑郁症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导致抑郁症的诸多因素的产生与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4.5 针灸治疗 刘运珠[8]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抑郁症,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温针灸疗法能有效调节脑电а波频率和波幅,改善抑郁症状。本方法取双侧肺、心、肝、脾、肾俞所对应夹脊穴。选用温针灸夹脊穴,基于华佗夹脊禀足太阳与督脉之气,督脉入络脑,总督诸阳经,总督神明,振奋阳气。灸法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加速穴区组织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强壮元阳、温通经脉、调和气血作用。 5 结 语 在2009年10月举行的“中国人心理健康发展论坛”中,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心理疾病患者约1.7亿,其中抑郁症最为常见。现今对抑郁症的的治疗西医主要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等方法,而中医还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针灸。对抑郁症如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望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林.论肝郁与抑郁症[J].陕西中医,2000,21(6):260-261. [2]刘兰英,王玲玲.“脑为元神之府”理论在针灸治疗抑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 症中的指导意义[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6-8. [3]张惠云,乔明琦,孙 丽.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分析[J].中医杂志,2007,49(2):150. [4]罗和春,钱瑞琴,毕 娟,等.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212-214. [5]张怀亮.从少阳论治抑郁症[J].中医杂志,2008,49(9):781-784. [6]郭蓉娟,王嘉麟,张允岭,等.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相关分析[J].中医杂志,2008,49(9):828-829. [7]张丽萍.抑郁症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作用探讨[J].陕西中医,2005,26(1):45-47. [8]刘运珠,刘布谷,罗有年,等.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抑郁症患者30例疗效观察及对其脑电а波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8,49(11):995-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