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65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的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ghb)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的特点。
方法随机选取8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按照ghb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使用脑细胞保护剂、改善微循环类中成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调脂、颅内压增高时的脱水治疗、扩血管、必要时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的常规治疗,根据血糖水平予以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正常组空腹血糖严格控制在5-7mmol/l之间;异常组空腹血糖控制在10mmol/以下。
86例患者均给于规范的康复理疗,疗程均为20天,86例患者均未经溶栓和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根据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能力、面瘫、言语、上肢能力、下肢能力等,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重。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者入院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结果显示ghb异常组评分显著高于ghb正常组,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ghb 异常组评分仍显著高于ghb正常组(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结果见表2。
2.2 相关性分析把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ghb与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分数和3个月后分数作相关性分析,ghb正常组入院时r=0.452,p<0.05;3个月后r=0.433,p<0.05;ghb异常组入院时r=0.513,p<0.05;3个月后r=0.532,p<0.05;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ghb与两次评分呈正相关。
脑梗塞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71-01糖尿病并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
1 临床资料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并脑梗塞病人7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12例,年龄25—80岁,治愈10例,占14%,好转60例,占86%,本组病例分析显示大多数病人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康复治疗阶段。
2 护理指导1 执行神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内清洁,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湿度。
3 休息指导:a。
急性期绝对卧床,去枕平卧,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b。
意识不清,躁动者注意加强防护措施c。
注意保持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d。
病情稳定后及早电针治疗,瘫痪肢体给予按摩,做被动运动每日两次。
4 饮食指导:a。
以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为原则,少食肥肉,猪肉,奶油,蛋黄带鱼,动物内脏及糖果甜食等,多吃瘦肉,鱼虾,豆制品,新鲜水果和含碘食物,提倡食用植物油。
b控制总热量,防止体重超标,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c适当饮茶d戒烟酒e吞咽困难者应于坐位或高侧卧位喂食为宜,应缓慢喂入,起病48小时仍不能自主进食反呛明显,吞咽困难者应予鼻饲流质,防止误吸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f对能咀嚼但不能用舌向口腔深处送进食物者,应鼓励经口进食,可用汤匙每次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病人吞咽,偏瘫病人应向健侧送入食物,以流质或糊状物为宜g昏迷者48小时后给予鼻饲流质饮食,昏迷者执行昏迷护理常规,糖尿病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
5 密切观察意识及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
如发现意识不清,肢体瘫痪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体征应立即告知医生6 用药护理a。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作者:胡春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过程和护理要点进行探讨。
结果:本组6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精心的护理措施下得到有效治疗。
结论:合理、细致、耐心的护理工作能够帮助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加速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病患;糖尿病;脑梗塞;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57-01糖尿病和脑梗塞都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同时并发此两种疾病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而且有文献指出[1~2]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以上,且预后较差。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此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笔者为了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和护理效果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摘取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之间所收治的6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58~79岁之间,平均年龄64.3±3.9岁。
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常规抗凝、溶栓、降血糖、支持以及对症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积极处理。
2 护理2.1 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向患者简单介绍本院的环境以及具体措施,让患者更快的融入到治疗环境中来,要求患者禁烟禁酒,保持规律作息,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由于患者多为老年病患,因此应当注意做好口腔护理。
监督患者每日按时、按量用药,指导患者家属每日用温水为患者洗脚并按摩下肢及足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发生糖尿病足。
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目的对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及判定。
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在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給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NISS)、运动功能评分(FAM)、空腹血糖浓度(FPG)、2 h后血糖浓度(2 hPG)、糖化血红蛋白浓度(HbA1c)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ADL评分为(87.51±8.41)分、HNISS评分为(12.44±2.34)分、FAM评分为(78.54±6.1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PG为(6.51±0.63)mmol/L,2 hPG为(11.32±1.33)mmol/L,HbA1c为(6.53±0.24)%,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改善血糖情况,以此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标签:糖尿病;脑梗塞;益气滋阴活血;血糖糖尿病为临床中常见代谢性异常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征,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液流变学、脂质代谢异常,合并血管收缩效应,使得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循环障碍。
相关研究表明[1],予以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行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的效果显著,该院为探讨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脑心通胶囊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58例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3年 6 月—2015 年6 月住院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保护神经细胞、抗凝、降脂等常规治疗手段,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 1次顿服;观察组在口服氯吡格雷的同时,加服脑心通胶囊,1.6 g/次,3 次/d 口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对两组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于入院时及入院1个月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比较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23.1±7.8),治疗1个月后为(12.1±5.4);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为(22.9±7.9),治疗1个月后为(7.9±2.3)。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脑心通胶囊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疗效可靠,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优于单用氯吡格雷,且服用方便,无不良反应,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可行方法。
标签:脑心通胶囊;氯吡格雷;糖尿病;脑梗塞[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oxintong capsule and clopidogrel treatment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16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2015 June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randomized for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group of 58 cases,two groups were given diabetic diet,application of hypoglycemic drugs to control blood sugar,protect nerve cells,anticoagulation,lipid-lowering etc.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clopidogrel,75mg1 orally;observation of clopidogrel at the same time,plus clothing Naoxintong capsule,each 1.6 g,3 times daily oral group. A month for 1 courses. For the two group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d one month,the applic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table (NIHSS)method for degree of neural function defect assessment,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y.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NIHSS score was(23.1±7.8)months after treatment was (12.1±5.4);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treatment NIHSS score was (22.9±7.9)months after treatment was(7.9±2.3).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NIHSS score comparison,P>0.05;two group 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 and before treatment comparison,P <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NIHSS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Brain Naoxintong capsule and clopidogrel therapy combined with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reliable,neural function defect improvement than clopidogrel alone and easy to take,no adverse reaction,is feasi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 Naoxintong capsule;Clopidogrel;Diabetes mellitus;Cerebral infarction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逐年转好,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增加,最新统计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达9.7%[1],而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脑梗塞发病率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大,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65例临床分析
杨其文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糖尿病组(DM)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N-DM)
合并脑梗死的症状、类型、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是否存在加重关
系。方法:比较两组梗死症状,梗死类型,以及治疗效果,行X2检验。结果DM
合并急性脑梗死在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后又发生大面积梗死的可能性较N-DM组
高,N-DM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DM组, 结论:糖尿病及急性脑梗死互为加
重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式防治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非糖尿病;脑梗死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未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
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是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
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慢性进行
性疾病,引起功能性疾病,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1】。脑梗死是供应脑动脉主干或
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
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体征【2】,,临床表现多出现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表现。近年来,糖尿病、脑
梗死患者逐年增多。脑梗死又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现将我院2007-2009
年收治的228例急性脑梗死(其中65例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报告如
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2008年以急性脑梗死入院的228例患者中,
0m组65例,男42例,女23例,年龄35-85岁,平均66.3岁。其中10例入院
后确诊为糖尿病。N-DM组173例男98例女,75例年龄37-85平均65.6岁。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0》合并糖
尿病组都为II型DM。有明确的糖尿病史,入院后动态观察血糖大于7.0mml/或葡
萄糖 试验2h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2mml/l后明确诊断排除应激性血糖升高
(头3天)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并全部行头颅CT检
查确诊。
1.3 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于对症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扩疏脑血管,改善脑供
血,促进脑细胞代谢,大块梗死的需上氧气,降颅内压治疗方案。而对糖尿病患
者同时给予口服降糖药或餐前注射胰岛素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组梗死症状,梗死类型,以及治疗效果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行X2检验。
2、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结果 病灶数目:DM单发梗死18例(27.7%),复发性梗
死47例(72.3%);N-DM组单发梗死49例(28.2%),多发性梗死124例(71.8%),
病灶大小:DM组腔隙性梗死40例(61.5%),大块梗死15例(23%),腔隙性梗
死与大块梗死并存10例(15.5%),N-DM组腔隙性梗死113例(65.5%),大块梗
死55例(32%),腔隙性梗死与大块梗死并存5例(2.5%),经X2检验,两组患
者病灶的数目、大小均无显著性意义,但DM组患者在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后又发
生大块梗死的可能性交N-DM组高(P<0.01)
2.2 疗效分析 对两组患者按病情不同分别进行了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的统
计,显示N-DM组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DM组,见表1
表1: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病情与有效率的关系n(%)
分组 轻型 中型 重型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有效 无效
DM组 33(94.28)2(5.72) 18(90.00)2(10.00) 7(70.00) 3(30.00)
N-DM组 104(99.05)1(0.95) 38(90.47)4(9.53) 22(84.62)4(15.38)
P <0.01 >0.05 >0.05
3、讨论
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率中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是缺血性卒
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为引起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2】。糖尿病导致急性脑梗死
是多种不良因素相互重叠作用的结果。主要机制如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可引起
微血管及大血管(大脑中动脉近端,颅内椎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糖环
境中,蛋白质过度糖基化,其结构、弹性、溶解性、配位结合等性质发生变化,
可在血管壁沉积,损伤动脉内皮细胞,血小板在内皮细胞损伤处聚集,血管收缩,
血栓易于形成。高血糖引起血浆糖蛋白浓度增高,全血粘度明显升高。血流缓慢,
老化红细胞增多,聚集性增强。变形能力降低,开成微小凝集物,引起毛细血管
闭塞。因此,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以缺血性病变为主,具有腔隙性,多发性特点,
临床症状较重且疗效差,预后不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的主要原因及糖尿病相关死亡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血糖对预防治疗及神经病变
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以为,脑梗死早期给予外源性胰岛素可减轻急性脑梗死糖
代谢紊乱【3、4】。这一举措对原有糖尿病患者更重要,急性脑梗死与糖尿病互为加
重因素,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防治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87。
[2]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0~134。
[3]廖胜芳等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中国医师杂志2003,5(2):
189~191
[4]安占军胰岛素干预脑梗死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临床误诊误治,2007,20(2):
22
收稿日期200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