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陶瓷的现代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668.68 KB
- 文档页数:3
陶瓷文化的特征浅谈作者:谢明轩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32期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在陶瓷艺术与技术上,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有非常典型的艺术特征。
本文主要针对陶瓷文化的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陶瓷文化;概念;特征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陶瓷进行定义。
陶瓷包括了三种器具,分别是陶器、瓷器以及炻器,陶器是这三者的总称,这是从传统的角度对陶瓷进行解释。
此外,我们还能按照陶瓷的实际运用对它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标准陶瓷可分为日用和陈设两类陶瓷。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日用和陈设这两类陶瓷。
从陶瓷这一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陶瓷是陶和瓷的合称,但陶瓷并不是将陶和瓷简单的叠加而已。
本文将重点探讨陶和瓷分类,两者的区别、种类、成分以及特征等,以便读者对陶和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一、陶瓷文化的概念陶瓷的存在形式以及它与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决定了陶瓷和文化之间的关系,陶瓷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陶瓷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同样,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陶瓷。
因此,我们在对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的时候经常会研究陶瓷。
了解和分析中国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陶瓷不仅纪录了绘画和雕塑的发展历程,甚至还纪录了那些与陶瓷没有之间关系的艺术的发展历程,例如音乐和舞蹈,陶埙、瓷箫、舞乐陶俑等陶器真实纪录了我国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历程,这足以看出陶瓷所涉及的文化领域十分广泛,它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陶瓷的制作材料决定了陶瓷的坚固耐久性,因此陶瓷能够被长久地保留下来,因而陶瓷所纪录的文化历程也能够被长久地传承下来,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可靠资料,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陶瓷了解历史,这是陶瓷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
陶瓷中包含了人们的智慧,它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来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结合。
有许多的专家和学者对陶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将陶瓷所包含的内涵挖掘出来。
同时,那些专家和学者还对陶瓷进行了美学研究和文化研究。
252018.6期收稿日期:2018-12-10美 术 论 丛青花瓷是中国极具代表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以来深受万人瞩目。
其艺术审美标准已经渗透在人民大众的生活点滴之中。
但青花瓷被冠以“现代”二字,就艺术语言与创作目的来说,它与传统青花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现代青花瓷是当代陶艺家以青花这种表现语言为媒介,结合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与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与精神风貌的一种艺术形式。
正因为这种艺术形式是汲取了现代艺术的营养而茁壮成长起来的,因此,她有着明显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体态与特征。
青花装饰是陶瓷釉下彩绘的一种表现形式,以钴矿为彩料,在坯体上彩绘,喷上青白釉,经过1300℃左右窑烧后,整个瓷面呈现幽靓明快而又沉静的青蓝色。
首先从材料上来讲青花装饰的运用。
在青花装饰中,人们一直以来就非常注意和运用材料的性能。
青花瓷由于使用了特殊的材料,并发挥其独特的性能,所以形成了其独特的装饰形式和格调。
青花色料与国画所用黑墨特性相似,可以勾画,随意挥写,落笔生辉。
同时,青花色料有色阶、浓淡、深浅变化。
远在明朝,青花装饰就采用从南洋进口的色料,使青花瓷画面呈色非常美丽,明亮而浓艳。
青色晕散在瓷釉中间,有一种清澄莹澈的感觉,犹如画在宣纸上的墨晕一样,点染描绘,可衬托出画面的优美。
在清朝,青花装饰采用云南珠明料,质地纯净,色调鲜明青翠,蓝中泛青,不同浓淡的料水,能分染出深浅不同的多种色彩。
实践证明,青花装饰善于动用自己的材料,并能发挥它的特长,避免它的局限,做到“各随其宜”体现了工艺美术装饰“限制”、“利用”、“变化”的原则。
其次,从技法上来看青花装饰的运用。
青花装饰是一种单一色彩的浅谈青花瓷在陶瓷中的运用/吴和龙QIAN TAN QING HUA CI ZAI TAO CI ZHONG DE YUN YONG装饰方法,主要有工笔法和写意法,即勾线分水和“浓淡笔触一笔点划”表现技法。
如“分水”表现技法,是用笔饱含被茶水冲淡的青料料水,使其垂直在笔尖上的料水接触坯面,用笔带动水运动,按所绘物象的特征来处理纹路。
青花瓷论文-论中国传统元素“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摘要: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又是其中的翘楚,别具民族特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探讨了中国传统元素“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青花瓷”;现代设计“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随着周杰伦这首《青花瓷》红遍全国,青花瓷,作为一种恬淡优美,素雅绝伦的瓷器,再一次吸引了文人雅士乃至市井流民赞叹的目光。
对于中国人,提起瓷器,最耳熟能详的只怕便是青花瓷了。
这不仅是因为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史上难得的长盛不衰的名瓷,还源于它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融入了华夏子孙的骨血,哪怕初次相见,也像是隔了千百年轮回的宿缘。
它不仅是中国瓷器史上一抹光耀的“青”,也是中国文化中一抹淡雅的“青”。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所以青花皆是白胎青彩。
制作青花瓷所用青料种类繁多,质地色彩也各有特征。
元朝流行过一种苏麻离青,制出的青花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明朝则出现了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
平等青呈色淡雅、青亮、稳定,石子青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多与石子青共用,可以调色。
到了清康熙年间就出现了珠明料,发色明丽纯正。
现代则多用化学青料,有点是廉价易得,缺点是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除了青料外,款识也是鉴别青花的重要方面。
我国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
出现于明永乐年间,用于记录烧制年代,多标注帝王年号。
阮小珈(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佛山528000)石湾陶艺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晚期河宕贝丘遗址的印纹陶,1977年冬至1978年春,广东省博物馆和佛山市博物馆,联合对位于大帽岗东的河宕贝丘遗址进行了发掘,在这个约1万平方米的面积内,挖掘了750平方米,清理了77座原始社会墓葬,出土陶片共3万片左右,经鉴定,遗址中下层的年代距今为4300———3500年[1]。
出土的陶片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大类,泥质陶又分印纹软陶、印纹硬陶、素面磨光陶、彩陶、白陶、灰陶等。
器型约有15种,成型方法有轮制和手制,造型复杂,注重装饰,纹样丰富,印纹陶的纹饰有四、五十种之多。
1964年,广东省博物馆在澜石发掘了十多座东汉墓葬,随葬器物很丰富,其中的水田附船模型(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陶屋模型的出土最为可贵[2],这两件陶器生动的反映了汉代石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并且告诉我们:石湾是珠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石湾成为陶瓷生产基地,则是以大规模进行商品生产为特征的,这个时期大抵从唐代开始,至宋代奠定基础,尤其是1957年在大帽岗发现了宋窑遗址以及宋窑之下亚叠着唐代窑址,其出土的淡青釉碗、碟与澜石唐墓出土的器物一致[3],由此可见,石湾在唐代已经开始大量生产陶瓷,逐渐成为岭南地区陶瓷基地。
明清时期,石湾陶瓷业进入繁荣阶段,尤其佛山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跃居四大镇之首,更加促进石湾陶瓷业的发展。
明代石湾陶工在生产过程中累计了丰富的经验,对元代龙窑加以改革,明正德年间(1506—1520)的“南风灶”就是在原来“文灶”上改革成功,控制了烧窑温度,降低了废品率,标志着石湾陶瓷生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逐渐发展为综合性陶瓷生产基地,尤其日用陶、美术陶、园林陶深受人们欢迎,赢得了“石湾瓦,甲天下”美誉。
石湾陶艺的特色之一是造型生动,无论是人物、动物、器皿的刻画,都致力于达到“百物百性,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尤其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陶塑形神兼备,以寓巧于拙的艺术美来表现生活百态,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民俗文化百科全书。
第27卷第6期中国陶瓷工业Vol.27, No.6 2020 年 12 月C H IN A C E R A M IC IN D U ST R Y Dec. 2020DOI: 10.13958/ki.ztcg.2020.06.005浅谈我国日用陶瓷标准发展背景下国家标准GB/T 3532《日用瓷器》的前世今生戴亚鹏1,2,涂彦珣3,陈冰1,2,文圆1,2,黄慧超1,2,刘明泉1,2(1.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景德镇333000; 2.江西省陶瓷检测中心,江西景德镇333000;3.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简述了我国日用陶瓷标准的发展背景和未来展望,重点探讨了国家标准GB/T 3532《日用瓷器》的前世今生,为 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和加快我国建设成为日用陶瓷强国提供助力。
关键词:日用陶瓷标准;日用瓷器;前世今生中图分类号:TQ174.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2874(2020)06-0019-03Discussion on the Past and Present o f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 3532“Domestic Porcela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 f the Development o fChina's Domestic Ceramics StandardsDAI Yapeng1,2, TU Yanxun3, CHEN Bing1,2, WEN Yuan1' HUANG Huichao1,2, LIU Mingquanh2(1. Cera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of China, Jingdezhen 333000, Jiangxi, China; 2. Jiangxi Ceramic TestingCenter, Jingdezhen 333000, Jiangxi, China; 3.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future prospect of China's domestic ceramic standard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ast and present life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 3532 “Domestic porcelain”is discussed so as to provide assistance for promoting product quality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into a powerful country of domestic ceramics.Key words: domestic ceramic standards; domestic porcelain ; past and present〇引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国、消费 国和出口国,日用陶瓷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陶瓷美术论坛J I N G D E Z H E N’S C E R A M I C S48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朝代,在不断变换的时代当中,陶瓷的发展也经历了由萌芽期到成熟期,再到高峰期,最后至萎靡期。
作为一名陶瓷研究者,我有着自己的追求,我最喜欢的就是釉下青花瓷。
我希望有一天能在世界陶瓷博览会上看见自己的作品。
在下面文字中,我将会详细介绍釉下青花瓷的涵义,并描述本人对发展釉下青花瓷市场前景的观察,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
一、 釉下青花混水之欣赏1、釉下彩的来源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
在众多的瓷器装饰手段中,釉下彩是首当其冲,它主要是陶瓷工艺者们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再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随后就用高温(1280-1350℃)烧制,一般而言是一次烧成的。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而颜料主要就是赫色颜料器。
釉下彩的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这是它的主要特·王华民 王 婷点。
烧成后釉下彩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其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其中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这些都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2、我眼中的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就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主要原料,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烧成后,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原始的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发展了青花瓷。
而在明代,青花瓷已随处可见。
明代,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了回青。
据了解,回青是正德时期出现的,它属于进口青料。
氧化锰含量很高,而氧化铁的含量很低,“散而不收”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但是它必须与石子青配合使用。
而石子青的特点是花色“沉而不亮”,不散。
浅谈中国古代艺术对现在设计的影响看到这个题目,突然间浮想联翩,几周来的学习,让我对中国古代艺术不得不大为称赞,作为中华儿女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更是无比的敬慕。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文化是丰厚的,古代艺术作为古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可想而知。
凡举到我们平时穿的服装,戴的首饰,乘坐的交通工具,居住的城市,构建城市的建筑都跟古代艺术有关联。
近几年我们都在说一个词“复古”,大街小巷都在流行复古风。
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不得不反思、不回头看看古文化中的精髓,不可否认,古代艺术的美延伸千年存在的价值。
古人对美的要求更严格一些,精致一些,更原生态一些,所以有巧夺天工之说。
寒假,去北京游玩,参观景德蓝的工厂,纯手工的制作车间,感叹古人流传下来的艺术还存留了一丝,经过几千年的消磨,沉淀,留在今天的一定是最臻于完善的。
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类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在自我完善,成就自我。
美,是必然的走向,是所有眼睛追寻的。
在这里要分析古代艺术的方方面面我觉得真是掰着指头好几千几万句话都说不清,下面就针对我喜欢的陶瓷及建筑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艺术对现在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陶瓷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在最初是因为谷物的贮藏和饮用水的搬运。
再往后发展人们渐渐发现了陶瓷很多优良的性能,比如耐火性,可以烹饪做饭等等。
当发展到隋唐时,陶瓷业发展的就比较成熟了,瓷器逐渐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面就我所了解的有关陶瓷方面的知识浅析中国古代陶瓷在材料,纹饰,色彩,在雕塑与灯具方面的应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一)陶瓷材料古代陶瓷材料在家具的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多,很多家具设计师将陶瓷元素融入到了家具的设计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既满足了东方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引起了西方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都是将陶瓷材料用于家具设计中,进行艺术性表面装饰的设计,这些实际对现代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以镶嵌的形式进行表面局部装饰,局部应用于桌、椅、柜的面层;以拉手、面叶、脚轮等配件形式进行家具构件装饰,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应用于灯具、花瓶、餐具等家居小摆设品上,为现代的家居生活创造了一种和谐美。
浅谈堰兴陶的烧制技术改进创新,成就更多塢兴精品陆光杰广西钦州农业学校钦州535000【摘要】本文讲述妮兴陶构成化学成分,以及在烧制过程中注意事项,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把塢兴烧制成更好的产品,让原生态塢兴陶走健康发展道路,使塢兴产品的品质更上一个新台阶,给四大名陶之一的妮兴陶发展出谋献策、增添光彩。
【关键词)妮兴陶成分构成;妮兴特性;塢兴烧制窑变钦州垢兴陶兴于唐朝,盛于清朝,特别在进入现代后,更是百花齐放,品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不但具有生活实用价值,还有收藏价值,在艺术界和收藏界更是独领风骚,成为工艺美术界的珍品,为世人所钟爱!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审美眼光和对美感感知及取向有时代性。
本篇从这多个方面阐述了当代垢兴陶的创新烧制及其发展之路。
一、堀兴陶的起源广西钦州垢兴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
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与"壮锦”一起被列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宝之一,成为国家保护的传统工艺品。
垢兴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3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正式批准授予钦州市“中国垢兴陶之都”称号。
历经窑火的千锤百炼,精美之作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其内蕴藏着垢与火艺术,探索丰富的真谛,充满了无限的神奇感!垢兴本身是土,遇水成泥,逢火成陶,在锻造的过程中不需任何修饰,素面素心,表里如一,美好品质自然天成。
二、堀兴陶器特性垢兴陶独具透气而不透水的天然双重气孔结构,有利于食物长久储存。
垢兴花瓶插花,花朵鲜艳,植物技叶茂盛经久不谢;茶叶储藏于垢兴陶罐,长久放置而无霉变。
茶壶泡茶不失其原味,隔夜而色味不退,沏出来的茶水"色、香、味”俱全,以其良好的透气性使人尽享茶之美好。
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热茶水浇注,五秒钟即干,颜色枣红,壶身游移着深邃紫光呈现,尽显神秘迷人之风韵!垢兴茶壶适合泡普洱茶(生、熟),红茶、绿茶、白茶、黑茶等各种系列茶品,展扬甘、甜之柔美,茶香浓郁而又持久!俗称生命之陶,健康之本!钦州垢兴陶,以“垢出天然、陶质康健、器形朴美、窑色艳绝、质坚如钢铁、发声如磬、明净如水、气润如玉”之八大特征,垢兴陶具有实用、收藏和投资等作用,堪称中国一绝之美誉,为中华民族之瑰宝!轻轻敲击壶身(请注意不要打击伤到壶面),若呈铿锵金属含韵洪亮之声,表示火度合适,够熟透;如果呈混浊低沉之声、是因为火度稍嫌不足的。
软装中的陶瓷艺术的应用摘要:陶瓷的故乡在中国,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作为我们国家一种具有独特古典艺术美感的象征,从古到今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陶瓷在几千年以来的应用更是多元化的,随着制瓷技术的逐渐成熟,陶瓷艺术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室内软装中陶瓷艺术的运用,为空间环境带来了人文和视觉价值,这二者本身存在密切的美感联系。
本文主要讨论点是关于软装中陶瓷艺术的运用,现如今在室内设计中普遍运用的陶瓷就是瓷砖,在室内装饰材料中,陶瓷砖是应用重点,也是最古老的装饰材料之一。
[关键词]:陶瓷艺术软装室内设计1.1研究的背景陶瓷艺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从古至今,不管是在哪方面都有所运用,不仅仅是艺术品,也在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中也运用广泛。
陶瓷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于人们生活有着实际的应用,现代陶瓷可以分为好几类,一是艺术陶瓷用于生活环境的点缀,等同于字画、古玩一样的装饰作用一样,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价值。
二是日用陶瓷,这类的品种较多,像餐具、茶具、酒具、灯具等都是属于日用陶瓷。
三是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瓷砖和卫生陶瓷,这是室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应用,瓷砖和卫浴产品发展的空间很大,市场竞争激烈。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制,陶瓷装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冲刷,陶瓷文化不仅没有褪色还在不断的发展,随着人们的经济发展和审美的不断提高,陶瓷艺术和软装也在不停的结合,这种结合的趋势也应运而生,陶瓷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也在不断的满足人们的审美变化,绽放东方审美的魅力,其艺术形式的自身优势在室内设计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软装的发展必然少不了陶瓷艺术的参与。
陶瓷砖是主要的装饰材料之一,为室内软装的美化增添了艺术性。
瓷砖通过色彩丰富、纹理优美、釉面多变的优点,来达到不同装饰效果、风格的目的。
用陶瓷艺术来引领软装,以有形之器传无形之道,定能挖掘出陶瓷艺术在软装设计中的空间发展。
试论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及其发展方向摘要:素有“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之称的醴陵,其陶瓷生产已经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由于历史名人及醴陵陶瓷辉煌的历史扩大了醴陵陶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
而醴陵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优厚的物资所吸纳的丰富的劳动力为醴陵陶瓷的兴衰打下了基础。
频繁的对方交往以及科技和教育的引导更进一步推动了醴陵陶瓷业的兴盛。
面对当世陶瓷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醴陵陶瓷业即要借鉴和利用醴陵陶瓷业兴盛过程的积极因素,同时还要注意走一条具有醴陵特色的陶瓷发展之路,即走品牌、节能清洁、人才以及龙头企业领导之路。
本文从醴陵陶瓷业兴盛的原因入手,以此对今后醴陵陶瓷业的发展之路做了规划,以期为醴陵陶瓷业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醴陵陶瓷兴盛原因发展方向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
醴陵以首创釉下五彩瓷而闻名世界。
学术界对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研究颇多。
如:张家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设计振兴研究》中通过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现状,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醴陵釉下五彩瓷振兴的思路和对策,认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振兴应拓宽销售市场,树立具有醴陵特色的品牌。
同时在《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艺术特征探析》中通过对湖南醴陵和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论述,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表现手法及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历史传承等方面的论述,找出醴陵釉下五彩瓷在装饰题材、装饰构图、装饰色彩三个方面独特的装饰表现手法。
周益军、宁丹华在《论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的绘画性和工艺》与周益军《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的特点》从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和绘画上进行论述。
罗湛英《浅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起源》论述醴陵釉下五彩瓷兴起的条件以及醴陵釉下五彩瓷几经兴衰的历程。
同时学术界还不乏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
而对于醴陵陶瓷发展现状、问题、对策等方面学术界也有所研究。
如:黎赔肆、邹树梁、刘春等在《醴陵市陶瓷产业集聚分析》中分析了醴陵市陶瓷产业集聚的意义,并论证了陶瓷产业集聚政府推动的必要性。
浅谈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摘要本文就青花瓷的定义、景德镇青花瓷与杨州、巩县窑的“唐青花”的区别以及青花瓷的色料发色原理和烧成原理等方面,阐述和分析了青花瓷的起源及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鉴别古代青花瓷的一些见解。关键词青花,发色,时代性1引言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珍贵的传统艺术,它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色彩表达丰富的艺术语言。它主要是以氧化钴作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图案纹样的描绘,施以透明青白釉入窑烧制而成。作为景德镇最优秀的传统产品之一,青花瓷究竟始于何时?为什么会在景德镇出现?它究竟创烧于唐代还是元代?它的发源地是河南巩县还是景德镇自身?它的釉下彩技术和绘画风格是不是对唐长沙窑的移植?为什么它能迅速成熟?这些在过去文献中均未有明确记载,本文试作简要的分析讨论。2青花瓷的定义青花瓷有三种比较权威的科学定义:一是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的《中国陶瓷史》提出:青花是指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二是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说:青花是高温釉下彩瓷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用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三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古陶瓷专家欧阳世彬先生给青花的定义:青花是一种装饰在陶瓷制品上、以钴元素着色、其彩与胎釉同时烧成的、纹饰显青蓝色的釉彩。从权威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得出,凡是青花瓷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征:(1)以氧化钴为呈色彩料;(2)彩料直接绘于生坯后再罩以透明釉;(3)施釉后在1300℃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4)呈色倾向是青蓝色的。3 青花瓷的起源1929年,英国霍布逊首次向世界公布,达维特基金会收藏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青花云龙象耳大瓶一件。霍布逊的发现,直至五十年代初,美国波普博士以此“至正型”为标准,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伊朗阿别尔清真寺的藏品中,甄别出74件元青花瓷。之后,世界古陶瓷界卷入了中国元瓷研究的热流中。元代的青花瓷器是精美的,但它是怎样出现的呢?毛文奇先生曾介绍香港有唐代北方窑的带蓝斑的白瓷三足缶,扬州唐城遗址有带蓝彩的瓷枕残片出土,浙江龙泉宋初建的金沙塔出土了蓝彩碗的残片,有些考古学者还称在吉州窑发现了可以确定为宋代的青花小碟。有人据此认为景德镇的元青花来源于吉州,吉州来源于浙江。这样计算起来,我国青花瓷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早期青花瓷器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而景德镇湖田古瓷窑遗址出土的元代青花又与国内外传世出土的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基本一致,因此,景德镇青花瓷器在世界上出现,最晚在元代(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到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并为生活在景德镇的陶工所制作。3.1 巩县窑唐青花与景德镇元青花没有渊源关系自从1975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发现一片白釉蓝彩瓷枕残片后,古陶瓷研究者相继发现一些唐代类似“青花”的器物,如: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藏的唐代白釉点蓝彩三足罐;美国波士顿泛美艺术馆藏的青花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藏的青花鱼纹罐;1983年至今在扬州一些工地陆续发现的有蓝彩纹饰的唐代巩县窑白釉碗、盘及执壶等残片残件,印尼海域沉船上类似的蓝彩瓷器等。以上这些实物都被有些人认作是巩县窑“唐青花”。事实上,对扬州出土的“唐青花”枕面残片和执壶残件研究的资料显示:巩县窑“唐青花”,是两种烧成温度不同的釉中彩蓝彩器,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青花瓷器。其中一种蓝彩器是亚高温白釉中彩蓝彩瓷器(比高温瓷器成瓷温度低,但比中温瓷器成瓷温度高)。这种瓷器是在生坯上施化妆土,在1200~1250℃烧成素胎,然后罩以透明釉,待釉干,以钴料绘画纹饰后,在不高于素烧温度的亚高温还原焰中烧成。这种瓷器胎骨虽已瓷化,但因使用高铝质粘土制胎,胎质欠致密,有微生烧现象,瓷化程度不高,远逊于景德镇瓷器,且因两次烧成,胎釉结合不牢固,极易剥釉。另一种蓝彩器是低温白釉釉中彩蓝彩器,这实际上是巩县窑生产的低温唐三彩釉陶的一个品种――单色蓝彩器。它是在胎体表面施白色化妆土,素烧后上白釉,再在釉上用加入铅的低温钴蓝料点彩或绘画,然后入窑在900℃氧化焰中烧成。这两种产品尽管烧成温度不同(元青花为瓷,唐青花为陶),但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所有的蓝色纹饰都是在釉上施氧化钴料,在烧成过程中彩料熔融后沉入釉中,在一定温度下钴料分解而呈色,由黑变蓝。由于有熔融后的釉面玻璃质的封闭作用,在有氧环境下不能被二次氧化变黑,就成为青花一样的蓝色美丽纹饰。因此,它们虽然从制作工艺上看是釉上施彩,但从烧成后彩釉层面关系上看,实际上都是釉中彩;而景德镇釉下青花瓷是将钴料直接画于生胎表面,罩釉后在高温还原焰气氧中一次烧成。青花瓷的钴料由于干燥生胎的气孔吸附作用,渗入胎面并在烧成后与之牢固结合,即使因窑温较高有部分彩料分子在气泡的“运送”下向釉中晕散,但彩料和胎面熔合的“根”是不断的,彩、胎之间不会有釉层存在。而釉中彩从断面上看是彩料夹在上下两层釉中间,彩与胎中间有釉层相隔。可见,巩县唐青花与景德镇元青花有本质区别:前者是高铝质粘土体系;后者是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胎。前者是石灰釉;后者是石灰碱釉。前者是釉中彩;后者是釉下彩。前者是瓷化程度较低、容易剥釉的亚高温瓷器;后者是瓷化程度高、胎釉熔融紧密的真正高温瓷器。再者,从渊源关系上看,巩县窑的所谓唐青花同景德镇的元青花之间也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巩县窑的低温釉中彩蓝彩器是唐三彩的巩县窑品种,是陶器。而亚高温釉中彩蓝彩瓷器并没有成为巩县窑的定型产品,据专家推测,它是一种专为西亚商贾所订制、沿用了本窑釉陶唐三彩的制作技术工艺及施彩方法而偶有烧造的产品;它所生产的亚高温釉中彩蓝彩瓷器,从时间上看,没有经晚唐而下传于五代、两宋;从空间上看,也没有被同时代的南北方瓷窑所学习、借鉴和继承,甚至近在咫尺的河南省唐代诸窑都没有进行技术引进。因此,北方磁州窑系宋、金、元时期已经十分成熟的高温白釉釉下黑彩或褐彩彩绘工艺才是景德镇在元代中期创烧釉下青花瓷器彩绘技术的祖师!3.2 景德镇青花的釉下彩技术和绘画风格与唐长沙窑不同从彩绘纹饰的内容和图形特点上看,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纹饰从创烧期到成熟期,都没有唐代长沙窑的烙印。长沙窑彩绘用笔恣意,不拘一格,除贴花纹饰用模印制作外,几乎找不到两件有相同底稿的画面。而元青花纹饰从早期延?v型阶段就已绘画有稿,纹饰规范,与两宋时期北方磁州窑系彩绘风格一脉相承。例如元青花瓷中常用的“三道弯如意形云头”和“三道弯如意头菱形(或方形)开光”就是直接从磁州窑学习移植过来的。4元代景德镇成功创烧青花瓷的原因元代中期青花瓷在景德镇创烧并在极短时间内走向成熟,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 蒙古人的喜好:元人尚白尚青;(2) 对外贸易中来料加工订货是推动元青花飞速成熟的根本动力。蒙古人统一中国并建立起势力范围空前巨大的大元帝国后,对外贸易成为蒙古贵族经济来源的重要支柱。蒙古人控制下的土耳其、阿拉伯和波斯地区的王公贵族和上流社会,早就不满足当地生产的虽有蓝色花纹但质地松脆的陶器,而对洁白坚硬的中国瓷器向往不已。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连通了东西亚商业往来,使得西亚商人向中国进行加工订货式的瓷器贸易成为可能。于是,他们运来了西亚所特产的蓝色彩料,要用中国特产的制瓷原料和高超的技艺,来加工制作带有西亚纹饰风格的白釉高温蓝彩瓷器。拥有大批优秀工匠和制瓷高手、已经在延?v年间能够用土产青料烧制高温釉下青花瓷器,又有昌江、鄱阳湖通海运输之利的景德镇成为外销加工订货的最好瓷场。而加工订货所带来的源源利润和对瓷器生产的刺激,正是景德镇青花瓷器质量突飞猛进的动力之源。延?v以后不久,景德镇突然使用进口“苏勃泥青”青料并且烧出高质量青花瓷,其中最精美的元青花瓷大都流传至西亚;高级元青花瓷在国外有数量巨大的传品,而国内元青花瓷不但数量少,且多为窖藏和官墓出土物,其原因概在于此。(3) 得天独厚的制瓷资源是元青花瓷横空出世的物质基础。西亚商人来中国订制青花瓷,最看重的就是其坚硬、洁白如玉的瓷质,而这种瓷质是因景德镇附近有优质瓷石和高岭麻仓瓷土,并由此研制出二元配方制胎工艺而实现的。(4) 巧匠云集并勇于试验是元青花瓷提高质量的智力保证。元朝仅有98年的历史,若从延?v元年(1314年)到元青花纪年象耳瓶制作的至正十一年(1351年),仅不足40年间,青花瓷就从初创到成熟,完成了质的飞跃。不仅如此,元朝还成功创烧了卵白釉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瓷、红釉瓷、蓝釉瓷、戗金彩瓷等新品种,使景德镇的制瓷在创新上达到了前无古人的水平。这是景德镇发展外贸和国内商品瓷的需要,也是“工匠八方来”的结果。同时,在统治者的高压下,景德镇陶工能勇于试验,重视革新应是从元代开始形成并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5结语总之,通过以上对景德镇青花瓷历史和现状的考查,我们不难看出,景德镇青花无论在发展历史还是组成成分、烧成气氛和发色原因,都具有其它地方的不可比拟性,它不仅成就了我国优秀的陶瓷品类,也成就了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的美誉,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我们对古陶瓷鉴定提供了无限空间。参考资料1 欧阳世彬.釉上青花技术与青花的定义[J].中国陶瓷,19832 黄卫国.从青花料呈色鉴古瓷[J].江南都市报,2003,63 祝桂鸿.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04 马广彦.青花圣地景德镇[J].中华博物,2005,1,13。
(综述)2017年07月 陶瓷 Ceramics 唐黎标 刘可春 (1杭州市东新陶瓷有限公司 杭州 31000 (2佛山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 |J 广东佛山 528138)
摘要 中国足l{f界 公认的陶瓷之 .随符社会的发腱.陶瓷的心川也越来越广泛.近几年 发腱 黩也1 常乐观一日 前市场 *求节呈[ .rl・趋势, 际If,场形势很女f 但是 …q、Ljf){『陶瓷"、 仃 J 很多不稳定的冈素.』 『Il国家宏观的政 策渊控以及欧洲 ,家对中 陶瓷实行反倾销制裁对陶瓷行业影响也较大. 过这也预示丁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通过我 们自身进仃产业I 的调整币¨升级.将加速我 陶瓷行、I 的1日际化进 。笔哲刈‘lfl 陶瓷的现代发展状忿进行r分析 探 讨。 关键词 陶瓷 现状 发展 脱代 中图分类号:TQ1 7I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 2872(2()1 7)(17()()l3 03 Introduction to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eramics Tang I.ibiao 。I.iu Kechun (1 Hangzhou Easl New Ceramics Co.,IA ci。Hangzhou,3 10004)(2 Foshan()ceai1()Ceramics Co.。 【 td,(;uangdong,Fosllan,5281 38) Abstract: Fhe ceran1ics capital of【、hina is the world recognized,witl ̄the developmenl of the society,thc、application of ce— ramies is becoming more g-Ilid iIlOrt widely。its develo1)ing prospect is also very optimistic in recenl years I the currenl Tllar ket deIlland is 011 Ihe rise。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also presents a good trend.But Chinas CtlI。rent ceramic industry is full of many unstable factors。the na1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In【l control policy-and European counlries to impose{mti —ctumi)ing anctk)ns()n hinese ceranlics ceramic industry impact is bigger also,however,it also indical L s a good develop ment e1)portunity。through our own induslry adjustmenl and upgrade,this will speed uI】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hina s feran1ic industrv. I'he article IO Ihe modern developmen!of Chinese ccralllic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Cerantics; I'he sialus quo;1)evelot)ment;Modern
*作者简介:唐黎标(1965).研究, 程师;丰璎从事陶瓷没汁研究_[作 ・14・ 陶瓷 Ceramics (综述)2017年07月 中国陶瓷发展现状 1.1概况 中国是陶瓷的生产古国,也是陶瓷生产和出口第
一大国,为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陶瓷产业不断吸取来自欧洲陶 瓷强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理念,同时加强自我创 新,在新技术的运用和产品研发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 成绩。由于外国的反倾销制裁以及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和通货膨胀,陶瓷企业生产压力较大,但大多数企业还 是实现了产量和销售业绩稳步上升的态势。 1.2 国内市场 近几年来,我国继续保持人均消费瓷砖量第一、世 界产量第一、出口第一的陶瓷大国地位。随着改革的 深入,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逐步崛起,行业发展飞速,并 且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目前我国的陶瓷行业仍然 存在档次整体偏低的问题: 1)虽然不断地在吸取新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理念, 但仍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普及率较低。 2)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缺 乏在国际市场树立品牌的这种意识,民族品牌的建设 非常薄弱。还有从20ll~2015年起人民币汇率持续 走高,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接连突破6.6元和6.5元的 关口,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让国内的出口业务大受影响。 在这基础上,我国还受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影响,物 价过高,致使成本上升。 1.3国际市场 近几年,由于新型陶瓷生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 陶瓷制品产量的大幅增加使世界陶瓷的总产量明显上 升,国际陶瓷市场呈现出需求艺术化、高端化、个性化、 多元化,市场销售配套化等特点。但是自从2011年9 月15号,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仲裁正式出台,球墨管 现货的终判判定国内陶瓷企业出口欧洲税率从26.3
~69.7 不等,但却只有个别企业享受26.3 低关税 率,这对于大多数出口欧盟的中国陶瓷企业来说,无疑 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让中国的出口之路充 满了荆棘的还有南美、东亚等国家,其也开始了对华实 行反倾销。 2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2.1高端、健康和环保 随着人们对环保、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度不 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接触的陶瓷制品的要求不再只 是简单的经济实用,健康、外观美、高品质、热稳定性好 将成为消费者选购的陶瓷产品重要的参考指标。同时 陶瓷耐热,利于环保,外表美丽多变,易清洗,陶瓷的身 份绝不仅仅只是工艺品,它的很多优点注定了也会成 为受欢迎的日用品。中国是全世界的制陶中心,日用 陶瓷已出口至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量与 出口金额均居世界首位。2010年我国日用陶瓷产量 达150亿件,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O ;近年来全国各 地也不断地涌现出优秀的生产陶瓷厂家,陶瓷作为日 用品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品质的日用陶瓷市场 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消费能力和收入水 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快速发展,未 来我国陶瓷市场还将继续呈现产品朝绿色、健康、环 保、高品质的这种质量齐升的良好发展趋势,消费升级 也会更加明显。花色、器型新颖,质量优异,生态环保, 具有品牌和个性的新型艺术陶瓷制品逐渐将成为人们 追求的热点。 2.2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 据中国产业调查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陶 瓷行业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年来,艺术陶 瓷依靠现代工艺技术以及产品设计上的文化艺术元 素,在装潢、家居、收藏、建筑、礼品等领域的需求增长 将十分强劲。 由于消费者在生活水平、艺术欣赏程度、文化背景 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所 以,市场上单一种类产品的生产已经很难满足不同消 费者的不同需求,以及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企业通过 做好色彩搭配、包装设计、装饰材料及造型设计,并对 其融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带给消费者超越物质意义上 的高端品位的精神享受,未来我国的高品质陶瓷制品 将会成为高端人士的馈赠、纪念以及收藏的佳品。 2.3 品牌化 由于我国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建设品 (综述)2017年07月 陶瓷 Ceramics ・ 15 ・ 牌的意识,当前在某些方面的竞争中就处于劣势,并没 有像国外那些知名的国际大品牌,而这些国际品牌的 形成都具有较长的历史文化背景,且长期坚持精品化 商业路线。就瓷砖这一项生活陶瓷的品牌来说,日本 的伊奈、意大利的康卡、法国的圣・凡尔赛等国际知名 大品牌就是生产高端瓷砖而闻名世界,做到了依赖细 节、艺术和功能来创造舒适。所以由于前期品牌建设 意识薄弱,近几年随着我国陶瓷企业的产品的工艺技 术不断提高,国际化步伐加快,所以陶瓷企业的品牌化 建设迫在眉睫。通过品牌的输出转变,继而不断地提 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未来市场只有树立了自 己的品牌文化,使企业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蕴含这深 刻品牌文化的企业,才能拥有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路和有运行能力的厂家合作,优化销售渠道,从而提高 其销量。演化衍生行业,促进行业大规模的发展。首 先是从客户营销型转到主动、精准的营销模式,将销售 前移到竞争对手稍微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其次是从初 级的战略联盟变为深度的资源整合,创造整体的商业 链,共享资源横向向上整合;然后再从重视服务转变为 以服务为营销的切入点,继而吸引客户消费,为消费者 简化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将顾客的感官享受提高极 致;最后要加大创新力度,结合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 民族文化,将“气韵”中国的理念传播得更加广泛,传播 中更加精确的梳理提炼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定 义,对于过去的理念、模式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返璞 归真。
3 身处危机时也恰好是实现超越的良 4 结论 机
3.1 国内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虽然是世界的陶瓷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的第
一大国,但也受到了欧洲、东亚、南美等国家的反倾销。 自2010年陶瓷上游产业不断受到冲击,例如我国房地 产遭遇的一系列政策调控,此后地产政策也越来越严 厉,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纷纷上调,三套以上全 面都叫停等,这些都使得陶瓷行业受到了较大影响;以 及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走高,出口受其较大影响,我国国 内经济过热,物价飞涨,成本提升等。2017年行业形 式将会更加严峻,首先受到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持续影 响,国家还频繁提及“供给侧改革”,以及压缩过剩的供 给以达到供需平衡,实行去产能化,降低附加值和高能 耗的企业通过环保法规等手段将其整改或淘汰,中小 企业将会面临竞争最白热化的“厮杀”。企业终要转 型,终端也面临转型。 3.2改革创新 、 经销商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产品,同时还要与有思
中国作为陶瓷生产的古国,也作为当今世界陶瓷 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在这个行业中具有扎实的基础,更 有着一定的优势和很强的竞争力。目前从国内外的形 式以及政策方面来看,阻力虽然很大,但市场趋势目前 呈上升态势,有利于我们的自我反思、巩固与升级。我 国陶瓷行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快企业转型,提高效率, 加大创新的力度,深化体制改革,在当前形势下保持节 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能否抓准对外出口贸 易的方向,这将成为这一整个行业稳步发展的关键。 全方面优化,提高整体素质,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