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后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对语感的培养就更加具体、明确了。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在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母语学习的规律和特征,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与语感的培养割裂开来,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课程改革要求不仅要求教学达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而且要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小学语文语感的培养,成为目标达成的最佳渠道和方式。因此,为切实加强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结合本校的实际,确定“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的研究”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在学生语感的培养上下点功

夫,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力求取得显著效果。二、课题的界定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直觉性、综合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语感的主要特征。郭沫若同志曾指出:“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有对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养成,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要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语感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向,是培养学生对话语、文章的传达和接收,即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灵魂就是语感。语感强的学生会把眼前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从而能更好地体会文章词语的含义、语句的优美、思想的深刻。因此,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依赖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机地渗透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想必就是现时所谓的“语感”吧。其实早在四、五

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从倡导“开展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起,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在新旧世纪交替的今天,随着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是何其重要。

近几年来,语感的研究成为语文教学研究关注的新热点,研究集中在语感性质、语感地位、语感培养三个方面。主要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下两点:一是认识到了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感培养和积累语言的研究获得了重视;二是语感培养和加强语言积累的研究,为解决语文教学低速低效提供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思路。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怎样依托科学理论,联系各校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针对不同环境的小学生,探索语感培养策略和途径,对小学生语感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亟需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达到语感由最初的低层次感性直觉向着全面、丰富的深层次理性直觉迈进,使学生从激活生活体验、加强言语实践、积淀语文知识三方面进行突破,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

1、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语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感悟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练习而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了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学习探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语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一个多层面多侧面的复杂的系统,而语感就是这个系统中的核心。语文教学绝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来感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感情。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找到一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3、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任何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人类的思维成果也必须依靠语言才能得到表达、巩固和发展。语言的发展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通过思维才能表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才能成为交际的工具。而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境界。语感的练习与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情感和能力的积累和激发,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4、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美育。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是一个理性的熟悉过程,而必须要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丰富情感等因素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直觉形象进行了感受,审

美情趣得以激发,这其实就是一个审美教学的过程。美的形象性和语感的直觉特征是统一的。审美教育要通过培养良好的语感来完成,语感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审美能力的高低。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创设开放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探索课内外阅读与语感养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本校小学生实际,在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策略与途径有那些?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批文入情、诵读涵咏、内化吸收?

4、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方式方法是什么?

六、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1、研究的理论依据。⑴主体教育理论: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主体性的特征,充分尊重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感的培养才有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培养语感的积极性,才能把语感培养落到实处。⑵心理学认知过程理论: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⑶现代教育学理论: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