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课件打印版
- 格式:doc
- 大小:332.50 KB
- 文档页数:29
第一节国际收支账户一、国际收支: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季度、一月)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二、国际借贷(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也被称为国际投资状况(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汇总。
两者的主要区别:(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Flow)概念,描述了一定时期内的发生额;而国际借贷是存量(Stock)概念,描述了一定时点上的对外债权、债务余额。
(2)两者所包括的范围不一样: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赠与、侨民汇款与战争赔偿等“无偿交易”,都属于不发生国际借贷关系的交易,因而不包括在国际借贷中,但却包括在国际收支中2、国际收支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①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以货币为媒介商品和劳务的买卖;②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③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④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⑤无偿的、单向的金融资产转移。
3、一国国际收支所记载的经济交易必须是该国居民与居民是一个经济概念(和公民不同)包括个人、政府、非营利团体和企业四类。
IMF作了如下规定: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
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非营利团体和企业。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账户(Account),并按复式簿记的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对外资产vs.对外负债、出口vs.进口、资本流入vs.资本流出的关系图(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1Current Account):也被称为经常项目,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实际资产的转移,包括商品、劳务、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科目。
1 / 29 国 际 金 融 学 课 件 (供内部使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工商管理系 公共邮箱: 密 码:jrx36467696 1 / 29
课外专题补充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改变经济当中货币数量的政策”。 (1) 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与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手段。 (3)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已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买卖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债.
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构成了一般性或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统称三大法宝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财政支出,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政府投资。
宏观经济数据解读 术语解释
➢ 同比(“相同时期相比”的简称)发展速度,即与历史同期比较,以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 环比发展速度是以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对比(相邻期间的比较),即与上一个统计周期比较. ➢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在反应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 PPI (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亦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领域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运费、关税等)。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是反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2 / 29
对数。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工业企业组织生产时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含增值税、运费、关税等)。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CPI与PPI的关系如何? ➢ 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能够通过PPI推算预期CPI,从而估计通胀风险。 ➢ 为什么会出现CPI走势与PPI背离的情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原因:价格传导机制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统计口径不一致;消费结构不一致 • 说明的问题:价格传导机制出现问题,流通领域成本过高。因此,稳定物价的工作重点需要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 •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我国成品油价调整原则 ➢ 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 其中,国际市场原油移动平均价格变化参考三地原油的加权均价变化率。 ➢ 三地原油中的“三地”是指布伦特、迪拜以及辛塔。 ➢ 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 ➢ 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 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 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新闻热点
全球首只可交收人民币期货于2012年9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据介绍,港交所推出的人民币货币期货是美元兑人民币期货。 2012年9月18日,阿里巴巴以76亿美元完成对雅虎股份回购,雅虎模式中国谢幕。 1 / 29
专 题 国际收支 主 要 内 容 一、国际收支概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国际收支差额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需要指明针对哪一段时期。如:一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等,但通常以一年作为报告期。 ➢ (2)正确理解居民与非居民的涵义 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住期限达一年以上的经济单位,否则,该经济单位就被称为该国(或该地区)的非居民。 ➢ (3)国际收支以经济交易为基础 交易分四类:交换、转移、移居及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指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的会计报表。IMF《国际收支手册》指出:根据国际交易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国际收支账户所记录的交易项目可分为三大类: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其中前两项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 (一)经常账户 1.货物(FOB) 2.服务 3.收入 4.经常转移 (二)资本与金融账户 1. 资本账户 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 2.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储备资产 (三)错误与遗漏账户 2 / 29
具体来看: (1)经常账户 它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具体包括: (2)资本与金融帐户 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资本帐户主要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如:专利、版权、商标等。 金融账户包括了引起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具体包括: 直接投资:主要是指为了达到控制企业目的的投资活动。其主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 证券投资:其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后者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 其他投资:长期和短期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他可收支项目 储备资产:包括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外部资产。可分为货币黄金,外汇资产,特别提款权等。 (3)误差和遗漏账户 “误差和遗漏”不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标准组成部分,该项目是作为平衡项目出现的。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国际收支差额 贸易收支差额 它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差额,即商品进出口收支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负/0),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顺差(逆差/平衡)。 它表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 经常账户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为正(负/0),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顺差(逆差/平衡)。 经常账户差额与贸易账户差额的主要区别在于收入项目余额的大小,而收入项目反映的是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证券投资所取得的收入。 因此,如果一国净国外资产数额越大,从外国得到收益也就越多,该国经常账户就越是容易出现顺差。反之,亦成立。 ➢ 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 它是国际收支账户中的资本账户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项目的净差额。 3 / 29
该差额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该账户差额越大,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的能力越强。 第二,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反映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越大的国家,其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流量总额越大。 ➢ 综合账户差额 它指经常账户差额和剔除官方储备的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进行合并,或者把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账户剔除以后所得的余额。 这也是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差额。它可用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国际储备产生的压力。 可作为中央银行或政府是否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或经济政策调整的依据。
四、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 ➢ 季节性和偶然性的失衡 ➢ 结构性失衡 ➢ 周期性失衡 ➢ 货币性失衡 ➢ 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
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失衡的影响分析 国际收支逆差的经济影响 ➢ (1) 形成本币的贬值压力,影响本币汇率稳定 ➢ (2) 货币当局抛售外汇,买进本币→外汇储备减少 ➢ (3) 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消费、投资下降→国民经济增速减缓,失业增加 进一步分析,源自贸易账户的长期逆差,意味着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减少引起本国国民收入下降,失业增加。 源自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长期逆差,意味着国内资金的净流出,会减少国内资金供给,缩减投资规模。 国际收支顺差的经济影响 持续性的长期顺差表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 (1) 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形成本币的升值压力 ➢ (2) 货币当局抛售本币,买进外币→外汇储备增加 ➢ (3) 外汇储备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增加→加剧通货膨胀 ➢ (4) 储备货币汇率的变化会使储备资产蒙受损失 ➢ (5) 加剧国际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