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课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毛泽东军事思想,感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对土地革命路线,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与红军作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对农村与战争环境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此后,毛泽东深刻总结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吸收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对指导中国革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实践实际经验辩证唯物

没有哪一种理论或哲学能够在现代世界史上留下如此深重的影响有如马克思主义,它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已经数十年,从根本上影响、决定和支配了十几亿人和好几代人的命运,并从而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就中国来说,它被中国引进、消化、吸收并中国化,它在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举足轻重的,本文将研读它在中国过去如何被毛泽东所消化、吸收、应用,鉴于所学知识,本文主要分析毛泽东从1928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的一些思想轨迹,对这段时间毛泽东的思想做一个阶段性的研读。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哲学

在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件,描述论证了农民武装割据的小块红色根据地为何在四周的白色政权包围中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状况和原因,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的作战方针,并以土地革命作为发动群众的根本基础。从而,游击战的长期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和土地革命,成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首先是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战略策略家,不断在战争中战胜敌人而获有威信和地位的。由于对中国国情——分散的小生产的农村封建经济、下层社会的结构、习性和各阶层任务的十分熟悉,以及对中国农村起义传统的留意,对《三国演义》、《老子》的谙熟,和他素来主张身体力行、重视亲身实际经验同传统中国哲学的修养,使他比其他人都更能在一场以农民为战斗主题、以农村为主要环境的农民革命战争中如鱼得水,胜任愉快,最充分发挥一个具有渊博知识的知识

分子的领导作用。毛泽东以这种优胜条件和几次胜利战争在革命军队的广大干部中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领导的威望。

毛泽东最辉煌的理论论著无疑是有关军事斗争的论著,其中代表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和《论持久战》(1938年5月)。毛泽东在这些论著中,总是尽量的把战争问题提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理论形态上来论证和叙说。同时他又非常重视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灵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的许多论著的论述形式似乎是从一般到特殊,而思维的实际过程却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的经验总结。毛泽定从实际出发,很重视事物的经验特殊性,发对套用一般的公式、教条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又总是把这特殊性提高到一般性的规律上来,这成为他思想的一个特点。

“从时间的条件说,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都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移用于不同的阶段。从战争的性质看,革命战争和反革命战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战而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从地域的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别是大国家大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还强调了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这显然因为中国现代游击战争是一种具有特殊经验的战争,不是搬用书本活套用一般的战争公式所能规范的。

与此相关连,也就是从战争经验出发,毛泽东特别重视事物变化进程中能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的关键环节:

“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前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这里说的‘连战皆捷’和‘许多败仗’,都是局部性的,对于全局不起决定作用的东西。这里说的‘一个败仗’和‘一个胜仗’,就都是决定的东西了。所有这些,都在说明关照全局的重要性。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

与此相关联,战争中的指挥者、领导者的主管能动性的突出和重要,自然为毛泽东特别注意:

“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

雄壮的活剧来”。

因此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便要注意冷静地、清醒地认识客观实际:

“军事的规律,和其它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除了我们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敌我双方都应该看成研究的对象,只有我们的头脑(思想)才是研究的主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名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用他后来常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概括起来,也就是重视矛盾的特殊性、重视主要矛盾、重视主观能动性和把唯物主义反映论作为方法论以认识从而知道实践行动。正是从这种方法论出发,毛泽东在十年内战中根据“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种种客观情况,概括的制定了“以十当一”(不是硬拼)、运动战(不是消耗战)、速决战(不是持久战)、歼灭战(不是消耗战)等一系列行之有效非常成功的具体的战略战术。在抗战初期,又根据世界局势和敌(日本)我双方的情况、条件、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人口、国土、自然条件等等)的全面、详尽。细致的分析描述,提出了抗日战争毕竟是经历战略退却、相持和反攻三阶段的持久战,反对悲观失望的亡国论和盲目乐观的速胜论。在解放战争实践,毛泽更加具体的发展了上述战略战术,总结为十大军事原则: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这确实是现代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战略总结,毛泽东也是从这个军事史上的特殊思考上升为他的一般哲学的。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有着军事传统和军事思想遗产的古国,兵家的思想有着明显兵家所特有的辩证法特色,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明显的近似或者符合这个中国古老的兵家辩证法,而与西方的辩证法根本不同。这个辩证法是与主体实践行动密不可分的辩证法,从而他也是认识论、实践论。

那么,他们与马克思主义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显然,所有这些与剩余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