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评价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70.26 KB
- 文档页数:6
科技资讯2016 NO.28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工 程 技 术5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遇到的最严重灾害之一。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综采液压支架在工程中广泛运用,巷道的支护强度也在不断提高,导致由于冲击地压所造成的井下破坏,逐渐由操作面向巷道中发展。
比如,在义马千秋煤矿“11·3”冲击地压事故中,在巷道380m处破坏最为严重,其中有近百米段巷道基本合拢。
因此,认识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发展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理论,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如何提高冲击地压矿井支护的抗冲、防冲能力,成为近年来亟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工作面地质概况大兴矿北二700工作面位于北二采区东北部,工作面地表为农田地,地表平坦,工作面可采走向长600m;倾斜宽分别为86m、132m、30m。
工作面井下标高约为-507~-543m,埋深约为570~620m;工作面位于7-2煤层,煤层厚度在5.20~6.35m之间,平均为5.78m。
该面煤层呈黑色,玻璃光泽,平坦断口,块状构造。
煤层垂直节理发育,走向近东西。
该工作面煤层结构复杂,一般有3层夹石,夹石厚约为0.28m。
岩性以炭泥岩为主,硬度小。
基本顶:岩性为粗砂岩,灰白色,以长石、石英为主,砂泥质胶结。
直接顶: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泥质胶结,具斜层理和微波状层理。
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
大兴煤矿7-2煤层开采工作面具有埋深大、构造复杂(断层发育丰富)、煤层群开采、临近采空区等特点,易于出现应力集中和能量积聚,使相邻工作面开采时动压显现明显(地表建筑物能够产生显现),在重力应力场约束作用下保存的构造应力场以及采动造成的集中应力足以使煤(岩)体产生破坏,有发生破坏性动力灾害(冲击地压)的可能。
2 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煤层冲击地压危险类型主要为以下4种。
(1)重力型:主要受重力作用引发的冲击地压,没有或只有少量构造力的影响。
第42卷第12期能 源 与 环 保Vol 42 No 12 2020年12月ChinaEner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c. 2020 收稿日期:2020-08-10;责任编辑:陈鑫源 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0.12.004作者简介:张春璞(1962—),男,辽宁瓦房店人,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现从事采矿及矿井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引用格式:张春璞.应用钻屑法评价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J].能源与环保,2020,42(12):20 23.ZhangChunpu.Evaluatingdangerofrockburstindrivingfacebyusingdrillcuttingsmethod[J].ChinaEnergy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2020,42(12):20 23.应用钻屑法评价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张春璞(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为了做好小沟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在该矿1190B8综采面运输巷、回风巷掘进过程中以及回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应用钻屑法对该综采面运输巷掘进面、回风巷掘进面、回风巷地质构造变化带、回风巷煤柱应力集中区、回采工作面、运输巷支承压力区6个应力集中区进行了检测,使用钻粉率指数判定指标判定6个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危险性,确定小沟煤矿1190B8综采面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无冲击地压危险。
根据1190B8综采面采掘工作面钻屑量测试结果,确定并分析该综采面6个应力集中区的应力集中度。
关键词:冲击地压;钻屑法;钻屑量;应力集中度中图分类号:TD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506(2020)12-0020-04EvaluatingdangerofrockburstindrivingfacebyusingdrillcuttingsmethodZhangChunpu(ShenyangCoalScienceResearchInstituteCo.,Ltd.,Shenyang 110016,China)Abstract:Inordertodoagoodjob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rockburstinXiaogouCoalMine,in1190B8fully mechanizedmin ingfacetransportationroadway,returnairroadwayexcavationprocessandminingprocess,drillingcuttingmethodwasusedtotestsixstressconcentrationsareaincludingthedrivingfaceoftransportroadway,drivingfaceofreturnairway,geologicalstructurechangezoneofreturnairway,coalpillarstressconcentrationareaofreturnairway,coalwinningfaceandsupportingpressureareaoftransportroad way.Thedrillingpowderindexwasusedtodeterminetheriskofrockburstinthesixstressconcentrationareas,andtherewasnoriskofrockburstinthe1190B8fully mechanizedfaceofXiaogouCoalMine.Accordingtothetestresultsoftheamountofdrillcuttingsintheminingfaceof1190B8fully mechanizedminingface,thestressconcentrationdegreeofthesixstressconcentrationareasinthisfully mechanizedminingfacewasdeterminedandanalyzed.Keywords:rockburst;drillcuttingsmethod;drillingquality;stressconcentration0 引言冲击地压是国内外矿井开采过程中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强度的加大、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冲击地压危险性将越来越大、冲击地压事故逐渐增多,严重制约了煤矿深部安全高效生产。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巷道周围岩体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岩石破裂和位移,从而导致地压的现象。
煤矿冲击地压对矿山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其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冲击地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岩石冲击地压和煤岩冲击地压。
岩石冲击地压是指岩石爆破或机械剥离后,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剧烈破裂和位移,导致地压的现象。
岩石冲击地压的特点是地压的作用范围较大,破裂面较多,冲击力较大。
其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加强巷道支护,采取合适的采掘方法和爆破参数,控制岩石冲击。
对于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控制开采工艺和采煤方法:采用合理的采煤工艺和方法,避免过度剥采和过度推采,减少煤岩变形和应力集中。
2. 加强巷道支护工作:采取适当的巷道支护措施,如采用钢架支护、锚杆支护等,增强巷道的稳定性和抗冲击地压能力。
3. 加强煤层控制:采取合适的煤层控制技术,如预裂爆破、先采软后采硬、综放开采等,有效控制煤层的破碎和破裂,减少地压的发生。
4. 加强监测和预警:通过地质勘探和测量监测,及时发现地压的变形和变化,预警冲击地压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5.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在采煤工艺、巷道支护、煤层控制、监测预警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第44卷第3期2021年3月煤炭与化工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Vol44No.3Mar.2021采矿与井巷工程鑫源煤矿9号煤层开采冲击危险性评价安璐(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三元石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047500)摘要:鉴于鑫源煤矿的冲击地压威胁,需要在严格落实各项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及各项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进行工作面回采作业活动。
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冲击危险性进行评价,首先对地质因素影响下的冲击危险性进行分析预测,再对开采因素影响下的冲击危险性进行分析预测,综合考虑两种因素影响下的危险性可以得到,当前采掘范围内整体为无冲击危险。
并且,对于应力异常、孤岛工作面等特殊区域,必须进行冲击地压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现场情况采取积极主动的卸压措施。
关键词:冲击危险性评价;冲击地压;综合指数法;冲击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D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5979(2021)03-0011-04Impact risk assessment of No.9coal seam in Xinyuan MineAn Lu(Sanyuan Grottoes Coal Industry Co.,Ltd.,Shanxi coal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group,Changzhi0475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reat of rock burst in Xinyuan Mine,it is necessary to stricdy implemen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rock burst and various management regulations,and then the mining operation can be carried out.In this paper,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risk.Firstly,the impact risk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eological factors was analyzed and predicted,and then the impact risk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factors was analyzed and 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risk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factors,there was no impact risk in the current mining scope.In addition,for the special areas such as abnormal stress and isolated island working face, it was necessary to monitor the rock burst,an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nd site conditions.Key words:impact risk assessment;rock burst;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impact factors1概况鑫源煤矿于2019年6月对9号、13号煤层及其顶底板的冲击倾向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采的9号煤层开采过程中具有弱冲击倾向性。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煤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工作面采动过程中,地层岩石因顶板或底板破裂而形成的地质灾害。
煤矿冲击地压一旦发生,会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生产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以及防治方法进行浅析,以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1. 煤层冲击地压煤层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是由于煤层开采引起的地层应力重新分布所致。
煤矸石层间的“煤层靴垫”作用突然丧失,煤岩体的离散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压裂煤层和煤岩体内部岩块体积膨胀,从而产生地压。
煤层冲击地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往往在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30-40m时,出现冲击地压现象。
底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煤柱较薄、地压差较大,以及采动工艺、开采速度不当等因素导致底板受到严重压力而发生破裂。
底板冲击地压往往具有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顶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工作面在采煤过程中,顶板由于开采、支护等因素引起分层破碎而发生地压。
顶板冲击地压的特点是地压规模大、面积广、频率高。
围岩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采煤过程中,围岩发生破碎、塌陷而导致地压。
围岩冲击地压通常发生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如特殊构造、断层、脆弱地层等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矿区。
1. 合理布置采空区合理布置采空区是预防煤矿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设计采煤工作面布局及采煤方法,保持合理的煤柱留设,避免或减小地压差,减少地压煤体的破裂和破碎,从而减轻地压破坏。
2. 加强采空区支护加强采空区支护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有效措施。
在采煤工作面设立合理的支护工程,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增加采空区稳定性,防止采空区发生塌陷和破碎,减轻地压的破坏。
3. 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是预防煤矿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矿区地质结构的调查分析,预测可能出现地压危险区域,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近年来,煤矿安全问题频发,其中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是造成煤矿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综放工作面的冲击地压进行监测预报。
本文将介绍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综放工作面是一种新型采煤方式,具有操作灵活、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但其存在着冲击地压的危险。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特点如下:(1)强烈的动态效应综放工作面的采煤过程中,钻孔爆破和机械掘进等作业会产生冲击波,造成地层的塑性变形,同时也会产生振动波,使地层内的岩土体产生位移变形。
这些动态效应是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重要特点。
(2)不稳定性强在综放工作面的采煤过程中,煤层和岩层之间的动态关系非常复杂,同时因为采动煤柱压力的消失,地质变形难以控制,因此容易产生地压异常。
(3)预测难度较大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地质条件、采煤参数、支护参数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对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预测难度较大。
为了准确监测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监测手段。
包括了地震波监测、应力监测、位移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等。
下面将针对这几种监测手段分别进行介绍。
(1)地震波监测地震波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综放工作面产生的地震波来确定地层变形情况的技术。
该技术基于地震波在地层内传播的特点,通过探针将地震波传感器固定在工作面的钢架上,监测工作面产生的地震波。
通过得到的地震波数据,可以获取地层内的位移变形情况、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岩土体的弹性参数等信息。
(2)应力监测应力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综放工作面周围岩体的应力变化情况来确定地层变形情况的技术。
一般使用静应变式测压器布设在工作面附近的固定钢架上,监测工作面周围岩体的应力变化情况。
通过收集到的应力数据,可以评估综放工作面的稳定性和采动煤柱的状态。
(3)位移监测(4)水文地质监测水文地质监测是一种通过监测综放工作面周围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地层变形情况的技术。
回采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作者:李权,赵西坡,王乐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34期李权1 赵西坡2 王乐3(1.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2.山东省兖矿集团南屯煤矿山东邹城 273500;3.山东省淄博市王庄煤矿山东临淄 255400)摘要:唐口煤矿5301工作面采深近千米,在高采深条件下,巷道所处的围岩应力环境大为改变,高应力现象将尤为突出,由此带来的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已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
为防止深井条件下破坏性冲击地压的发生,该文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利用钻孔卸压和爆破卸压进行冲击地压防治,为5301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根据对唐口煤矿5301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方法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对具有类似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具有相应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法防治爆破卸压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047-01唐口煤矿5301工作面采深为-990m,属深部开采。
在深井重力应力场约束下保存的构造应力场以及采动造成的集中应力已使煤(岩)体产生强烈的破坏,发生严重的、频繁的冲击地压,给矿井的安全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1]。
由此,对于深部开采时冲击地压的评价和防治尤为重要,针对该研究现状,该文以唐口矿5301工作面为主要实践点,进行冲击地压的危险性评价和防治技术研究,为该矿类似条件的采区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1 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基本情况5301工作面地面位于唐营村东北侧,该面井下东侧为南部轨道大巷和南部胶带大巷,皮带顺槽与南部胶带大巷相连;西至井田边界煤柱,南部为未开拓的实碳区,北部距1302采空区40m。
该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3上煤,煤层平均厚度为4.60m。
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煤层赋存稳定,煤层倾角1~10°,5301工作面揭露情况。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采煤过程中,因受外部力或煤层自身压力作用导致的矿柱和煤岩体向矿井内部或地表移动或发生变形的现象。
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一个常见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矿井生产安全和效益。
为了有效地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一、煤矿冲击地压的成因1. 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导致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煤层在地下长期受到地负荷的作用,会产生变形和应力积累,并且煤层是一种具有损伤性和非弹性的岩体,对应力的敏感性很高,容易发生变形和破裂,导致地压的不稳定性增强,从而引发冲击地压的发生。
2. 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方式地表和地下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方式也是导致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用大采高、大煤厚、大工作面等传统采煤方式,会导致煤层较大的变形和位移,引发地压的不稳定性增强,从而加剧冲击地压的危害程度。
3. 采空区域的演化煤矿采空区的演化过程也是导致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空区在开采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和演化,导致地下空间的压力分布不均匀,使得地压现象加剧,从而引发冲击地压的发生。
二、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技术1. 高效开采技术采用高效的开采技术是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采用液压支架、综放开采和采煤机重直等先进的开采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煤层变形和位移,降低地压的危害程度。
2. 研究合理支护方案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研究合理的支护方案。
对于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开采工作面的特点和采空区域的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支护措施和方案,如采用高效的支护设备和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冲击地压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
3. 实施定期监测和预警通过实施定期的地质勘查和地下采空区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煤矿冲击地压的演化过程和趋势,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冲击地压的危害程度,确保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4. 强化科学管理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需要强化科学的管理方法。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煤矿冲击地压是一种地质灾害,常常导致矿井事故和矿井生产安全事故。
尤其是在采煤工作面出现冲击地压时,更容易出现事故。
因此,对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地质因素煤矿冲击地压主要是由地质条件导致的。
地质条件包括矿井周边的岩层、构造、断层等地质因素,地质因素会影响周边岩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当地质因素不稳定时,岩层易于破裂和塌陷,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
2.采煤因素采煤因素是导致煤矿冲击地压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采煤作业会破坏地层结构,当采煤作业不规范时,会导致各个层位之间的角度变化,煤层出现变形和滑动,从而引发地层失稳,产生煤矿冲击地压。
3.矿区架设管道、电缆和水系工程等矿区架设管道、电缆和水系工程等,会形成孔隙和空洞,从而导致周边岩层的稳定性降低。
空洞中的压力分布不均,当周边岩体压力超过一定限制时,就会产生煤矿冲击地压。
地震因素也是导致煤矿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
地震会导致地层的变形和破裂,从而引起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
尤其是在地震发生后的煤矿进路,容易出现煤矿冲击地压。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来避免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
1.地质勘察和岩层管理在煤矿采煤前进行地质勘察,掌握矿井周边的地质情况,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采煤区域,尽量避免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
同时,对岩层进行有效管理,修补损坏的岩层,并对煤层周边的冲击范围进行预判和控制。
在采煤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定的技术规程,尽量避免采煤过程中对岩层的损坏。
在煤层开采过程中,严格控制采煤高度和采煤速度,避免过快过高的煤层开采过程对岩层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岩层塌陷。
3.水文资源管理矿区架设管道、电缆和水系工程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技术规程进行架设。
同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保证流量合理分配,避免它们对周围岩层的影响。
4.地震预警技术当地震随时可能发生时,需要对受地震影响的区域进行地震预警。
关于煤矿冲击矿压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各种动力灾害现象也涉繁出现。
其中由于冲击矿压具有突发性、瞬时震动性、巨大破坏性、复杂性等特性,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煤炭安全开采主要因素。
该文讨论了冲击矿压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措施.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冲击矿压发生机理防治措施冲击矿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生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
冲击矿压还会引发或可能引发其他矿井灾害,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等。
严重时可以对地面产生明显震动,威胁地面安全。
1冲击矿压分类根据国内外的分类方法,冲击矿压可分为由采矿活动引起的采矿型冲击矿压和由构造活动引起的构造型冲击矿压。
而采矿型冲击矿压可分为压力型、冲击型和冲击压力型。
压力型冲击矿压是由于巷道周围煤体中的的压力由亚稳态增至极限值,其聚集的能量突然释放。
冲击型冲击矿压是由于煤层顶底板厚岩层突然破断或位移引发的,它与震动脉冲地点有关,而与事故地点无关。
在某种程度上,构造型冲击矿压也是冲击型的。
冲击压力型冲击矿压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当煤层受较大压力时,在来自周围岩体内不大的冲击脉冲作用下发生的冲击矿压。
2冲击矿压发生机理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措施。
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满足能量条件、刚度条件和冲击倾向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用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来说明。
(1)当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均大于零,煤岩体稳定。
(2)当煤层刚度小于零,但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零,煤岩体亚稳定或静态破坏。
(3)当煤层和顶底板刚度之和小于零,煤岩体强烈破坏,发生冲击矿压。
煤矿中,煤层,底板,顶板构成一个平衡系统。
其中顶底板的强度均比煤层大,而且煤层是开采对象,故在压力作用下,煤体容易遭受破坏,如果是稳定破坏,则表现为煤柱的变形、巷道压缩等,如果是非稳定、突然破坏,则表现为冲击矿压或突出。
工作面断层附近冲击危险性评价及解危技术分析一、背景介绍工作面断层附近的冲击危险性评价及解危技术分析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煤矿深度开采的增加,工作面断层附近的冲击危险性也逐渐增加,给煤矿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危险。
对工作面断层附近的冲击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价,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冲击危险性评价1. 断层情况评价需要对工作面断层的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地质勘探和实地考察,了解断层的类型、位移量、长度和倾向等信息,对断层的活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只有对断层情况有清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评估冲击危险性。
2. 煤层厚度和固定条件评价煤层的厚度和固定条件是影响冲击危险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观察,评价煤层的厚度和固定条件,了解煤层的稳定性情况。
煤层厚度和固定条件直接影响了煤层的稳定性和断层活动对煤层的影响程度,是评价冲击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3. 工作面开采条件评价开采条件是影响工作面断层附近冲击危险性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工作面开采条件的评价,包括工作面的倾向、长度、采高、支护方式等情况,了解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冲击危险性。
只有全面了解工作面开采条件,才能进行科学的冲击危险性评价。
在对断层情况、煤层厚度和固定条件、工作面开采条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专业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如GIS技术、模拟软件等,进行系统的冲击危险性评价。
通过对断层活动与煤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综合评价冲击危险性,为进一步的解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解危技术分析1. 断层处理技术针对断层的情况和活动性,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技术,如封闭断层、排放厚压法等,减少断层活动对工作面的影响,降低冲击危险性。
针对煤层的固定条件,可以采取相应的固定技术,如锚杆支护、锚索支护、钢拱架支护等,增强煤层的稳定性,减少冲击危险性。
对于开采条件,可以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支护方式,如分段开采、合理布置支柱等,减少工作面的稳定性问题,降低冲击危险性。
工作面断层附近冲击危险性评价及解危技术分析以某煤矿3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断层存在的冲击危险进行等级评价,断层危险等级评价利用综合指数法来完成。
钻孔泄压过程利用软件FLAC 模拟来实现,在模拟的基础上对钻孔泄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分析后得出,冲击地压解危采用大直径钻孔泄压技术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效果显著。
标签:工作面断层;冲击地压;解压;钻孔泄压0 引言某煤矿3303工作面的顺槽内存有较大断层,工作面的支撑压力在回采接近断层时会受到很大影响,顶板運动在回采接近断层时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对二者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工作面的支撑压力会局部集中,有可能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顶板的运动也会越来越强烈,有可能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
在了解该煤矿3303工作面基本概况基础上,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通过综合指数法来进行评价,冲击地压的解危利用大口径钻孔泄压来完成。
1 3303工作面简介3303工作面有880米长的平均走向,166米长、平均33度倾斜角的倾斜走向,上限标高为-749米,下限标高为-839米,开采方向由东向西推进。
煤层厚度稳定,煤层平均倾斜角度32度,11MPa-26MPa的单向抗压强度。
基本顶总厚度为78米,第一层为22米,第二层为56米,第一层地质成分以中细、中粗砂岩为主,第二层地质成分以中细砂岩为主。
2 冲击危险综合指数法定量评价2.1 地质因素、指数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指数可以通过下面公式来确定。
Wt1=冲击地压危险状态指数由公式中的Wt1来表示;地质因素中的最大指数数值用Wimax来表示;工作面周围地质因素的现实指数用Wi来表示。
依据相关经验和该工作面实际情况确定断层危险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面断层落差、工作面所处的位置、工作面与断层之间的距离、工作面断层的倾斜角度、是否发生过冲击地压事件、开采深度、顶板硬厚岩层与煤层之间的距离、煤的冲击能量指数等。
通过公式1可以确定各个断层危险状态的影响因素所对应的危险冲击地压指数。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面对煤层的不稳定性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冲击地压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
冲击地压是指矿体受到瞬时作用力而发生的地压现象,这种地压往往伴随着地面、巷道和采空区的瞬间变形和变形,给煤矿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和压力。
深入了解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和防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根据不同的形成机理和特征,可以将冲击地压分为矿压、顶板压、底板压、围岩压等多种类型。
矿压是煤矿冲击地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矿压主要由于煤层的破裂、顶板和底板的沉降以及采空区压力的变化等原因导致。
顶板压则是指煤层或岩层的上覆岩体发生压力变形,造成巷道或工作面的变形和破坏。
底板压是指煤层或岩层的下伏岩体发生压力变形,造成采空区或工作面的沉降和压缩。
围岩压是指煤矿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的压力变形,造成巷道和工作面的收敛和变形。
这些不同类型的冲击地压在煤矿生产中都会对安全和生产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不同类型的冲击地压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冲击地压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冲击地压是瞬间产生的地压现象,其特点是发生速度快、影响范围大。
在煤矿生产中,冲击地压往往突发性的发生,对周围巷道和设备造成瞬间的影响。
冲击地压伴随着矿压支架的变形和破坏。
煤矿生产中,矿压支架是用来支撑巷道和工作面的重要设备,而冲击地压往往会对支架造成破坏和变形,增加了巷道和工作面的安全隐患。
冲击地压会导致巷道和工作面的变形和收缩。
巷道和工作面的收缩和变形是冲击地压的一个常见表现,这不仅限制了矿工的作业空间,还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对煤矿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冲击地压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冲击地压的瞬间性和突发性,往往会导致矿工被困或受伤,对矿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以上便是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了解这些类型特征有助于科学地制定防治措施,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XX煤矿XX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冲设计(编制提纲及规范要求)XX煤矿(委托单位)XX(报告编制单位)20XX年XX月XX煤矿XX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冲设计报告编制人员及分工表项目负责人(签字):报告编制单位(公章):目录第一篇XX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1 报告编制依据及说明 (1)1.1 报告编制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 (1)1.2 报告编制依据的技术文件 (1)1.3 报告编制单位及团队工作基础 (1)2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 (2)2.1 矿井概况 (2)2.2 XX掘进工作面概况 (2)2.2.1 工作面开采设计概况 (2)2.2.2 工程概况 (2)2.2.3 采煤方法 (3)2.2.4 巷道布置及周边关系 (3)2.3 开采布置合规性、合理性论证 (3)3 XX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因素分析 (3)3.1 影响工作面冲击危险的地质因素 (3)3.1.1 煤层赋存特征 (4)3.1.2 煤层顶底板岩层情况 (4)3.1.3 煤岩冲击倾向性 (4)3.1.4 顶板岩层特征及关键层 (5)3.1.5 埋深 (5)3.1.6 地应力分析 (6)3.1.7 断层构造 (6)3.1.8 褶曲构造 (6)3.1.9 其它地质异常 (6)3.2 影响工作面冲击危险的开采技术因素 (7)3.2.1 底煤厚度 (7)3.2.2 采空区影响 (7)3.2.3 煤柱 (7)3.2.4 巷道贯通及错层交叉 (7)3.3.5 切眼区域 (7)3.2.6 工作面掘进与地质构造的时空关系 (7)3.2.7 保护层开采情况 (8)3.3 工作面冲击危险主要影响因素 (8)4 XX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等级评价 (8)4.1 工作面冲击危险等级评价方法 (8)4.1.1 综合指数法(必选方法) (8)4.1.2 多因素耦合分析法(必选方法) (8)4.1.3 可能性指数法(选用) (8)4.1.5 深度神经网络评价方法(选用) (8)4.1.6 工程类比法(选用) (8)4.2 工作面冲击危险评价过程 (9)4.2.1 综合指数法评价过程 (9)4.2.2 可能性指数法评价过程 (11)4.2.3 其他可选方法的评价过程 (11)4.3 评价结果 (11)5 XX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划分 (12)5.1 冲击危险主要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12)5.2 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冲击危险区域圈定 (12)6 巷道布置方案的防冲安全性分析 (12)7 巷道支护设计防冲安全性分析 (13)7.1 巷道支护设计合规性评价 (13)7.2 巷道支护系统抗冲能力评估 (14)8 巷道合理掘进速度确定 (14)9 综合评价结论及建议 (15)9.1 综合评价结论 (15)9.2 建议 (15)第二篇XX掘进工作面防冲设计1 巷道布置方案优化(如需要) (17)2 冲击地压危险监测方案 (17)2.1 区域监测方案 (18)2.2 局部监测方案 (18)2.2.1 钻屑法监测方案 (18)2.2.2 应力在线监测方案 (18)2.2.3 地震波CT监测方案 (19)2.2.4 声发射/电磁辐射监测方案 (19)2.2.5 巷道矿压监测方案 (19)3 冲击地压防治方案 (19)3.1 冲击危险区预卸压方案 (20)3.1.1 钻孔预卸压方案 (20)3.1.2 煤层爆破预卸压方案 (20)3.1.3 煤层注水预卸压方案 (20)3.1.4 断顶预卸压方案 (21)3.2 冲击危险的卸压解危方案 (21)3.2.1 钻孔卸压解危方案 (22)3.2.2 煤层爆破卸压解危方案 (22)3.2.3 断顶卸压解危方案 (22)3.2.4 卸压解危后效果检验 (22)3.3.1 巷道掘进贯通期间防冲设计 (23)3.3.2 巷道错层交叉区域防冲设计 (23)3.3.3 留底煤区域防冲卸压设计 (23)3.3.4 掘进过断层区域防冲卸压设计 (23)3.3.5 巷道扩修期间的防冲设计 (23)4 巷道防冲支护设计优化 (23)5 冲击地压安全防护措施 (24)5.1 顶板管理措施 (24)5.2 个体防护措施 (24)5.3 人员管理措施 (24)5.4 设备及物料管理措施 (25)5.5 其他措施 (25)6 防冲设计结论 (26)第一篇XX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1 报告编制依据及说明1.1 报告编制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1)《煤矿安全规程》(2016)(2)《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2018)(3)《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办法》(省政府令第325号);(4)《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通知》(煤安监技装〔2019〕21号)(5)《关于加强煤矿冲击地压源头治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764号)(6)国家标准《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GB/T25217.13-2019》(7)其它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1.2 报告编制依据的技术文件(1)《XX煤矿X煤及顶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报告》;(2)《XX煤矿X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注:应标注图纸日期)》;(3)《XX煤矿XX工作面设计方案》;(4)《XX煤矿XX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5)《XX煤矿XX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6)《XX煤矿XX工作面岩层综合柱状图》;…...1.3 报告编制单位及团队工作基础《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十七条,煤层(矿井)、采区冲击危险性评价及冲击地压危险区划分可委托具有冲击地压研究基础与评价能力的机构或由具有5年以上冲击地压防治经验的煤矿企业开展,编制评价报告,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摘要】本文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浅析。
在我们定义了煤矿冲击地压,并探讨了研究的意义。
在我们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我们探讨了针对不同类型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合理制定防治措施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煤矿冲击地压的相关知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防治方法、分类、意义、防治意识、防治措施、研究、特征分析、探讨、加强、合理制定、结论。
1. 引言1.1 煤矿冲击地压的定义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地层受力改变,产生压力不均匀,地层发生变形和破裂,进而导致局部区域甚至整个煤巷发生瞬时的破坏现象。
这种地质灾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之一,严重影响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
煤矿冲击地压不仅会引起事故伤亡,还会导致矿井设备受损,生产能力下降,给矿井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损失。
研究煤矿冲击地压的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煤矿冲击地压的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一地质灾害,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1.2 研究意义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地压灾害,对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煤矿冲击地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煤矿冲击地压能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对煤矿冲击地压的影响,为合理开采煤炭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煤矿冲击地压特征和形成机理,可以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还能够提高煤矿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研究煤矿冲击地压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生产安全,还能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检验煤矿地质和工程力学理论的有效途径。
加强对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逐渐稀缺,煤矿资源开采已经进入深部,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问题逐渐凸显。
在煤矿生产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工作面的开采方式,都给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避免因冲击地压导致的事故和生产损失,必须对综放工作面的冲击地压进行监测和预报。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探讨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预报技术。
一、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危害综放工作面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开采方式,它具有高产能、高效益的特点,但同时也伴随着高地压危险性。
由于综放工作面的煤层开采方式,地层受力方式的变化,以及自重压力和矿压力的复杂作用,都容易导致地压危险。
当地压突然增大时,会造成工作面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严重影响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二、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监测方法1.地质勘探资料分析法地质勘探资料分析法是通过对矿区地质勘探资料的分析,了解煤层的构造、褶曲、断裂等情况,评估地层的变形和破裂情况,预测地质构造对地压变形的影响。
这种方法能够为地质构造对地压的预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无法准确预测不同地段的地压变化。
2.形态测量法形态测量法是通过对矿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地压变形的规律,及时发现地压变形的趋势。
采用三维测量技术,分析地下采空区域的变形规律,提前预警地压变化。
3.地表位移监测法地表位移监测法是通过对地表的位移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下岩体的位移情况,预测地层的变形和破裂情况。
通过地表位移监测,可以预警地压的危险性,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控。
三、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的预报技术1.基于数学模型的预报技术基于数学模型的预报技术是通过煤层地质勘探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地下应力场的变化规律,预测地层变形和破裂情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地层的应力变化,预测地层的变形和破裂情况。
2.基于物理模拟的预报技术基于物理模拟的预报技术是通过实验室模拟地下采空区域的变形情况,掌握地下采空区域的变形规律,预测地层的变形和破裂情况。
第三编冲击地压监测与预测技术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姜福兴1评价方法研究‘.王存文・叶根喜・张广文z张士斌z桂兵2(1.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兖州煤业公司济宁3号煤矿山东济宁273500)
摘要:通过研究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以“采动应力”和“煤层冲击倾向性”为主要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评价方法,以及该方法与构造诱发冲击地压评价相结合的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评价方法。为了能够得到煤柱应力场分布,文中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某工作面不同宽度煤柱的应力分布,为评价煤柱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提供了力学依据。经过十多个煤矿的应用和检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简单实用,比较准确地划分了危险区,为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了依据。关键词:煤矿;长壁工作面;冲击地压;冲击可能性评价;可能性指数
StudyonPossibility
EvaluationMethodofCoalOut_burstinLongwallFace
JIANGFuxin91,WANG
Cunwenl,YEGenxil,
ZHANGGuangwen2,ZHANGShibin2,GUIBin92
(1.C切il&Environm棚talEngineeringSchool
ofUniversityof
Science&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f
2.JiningNO.3coalmine,YanzhouMiningGroupCo.,Jining,Shandong27350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mainfactorsofcoalout—burstinlongwallface,thispaperpresentsthepossibilityevaluationmethodofcoalout—burst.Themethodwasnamed“coalout—burstpossibilityindexmethod”.Itmainlyconsidersminingpressure
andcoaI
impacttrendasevaluatingparameters.Byusingfuzzy
mathematicsmethod,coalout-burst
evaluationmethodinducedbyfaultisalsobeconsidered.Inordertoobtainstress
field
distributionofcoalpillar。theauthorsusefiniteelementmethodtocalculatecoalpillar’Sstressdistributionofdifferentwidth,andthisprovidesmechanicsbasisforpossibilityevaluationofcoalout—burst.Theevaluationmethodhasbeenusedinmorethan10coalmines
andbeenprovedthatit’Seasierandmorepracticalthanothermethods.Itcanbeusedto
accuratelydecentralisedangerzonesinlongwallface.Theevaluatedresultscanbeusedasthe
basisfortakingpreventivemeasuresinthosedangerzones.
Keywords:coalmine;longwallface;coalOut—burst;burstpossibilityevaluation;
possibilityindex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4017)(50774012)资助。・9】・煤矿高效开采与冲击地压新技术在新建煤矿和初步呈现动力现象的煤矿,除需要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测验外,工程技术人员更关心的是采煤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特别是哪些区域是最危险的区域,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和加强监测预报。国内外研究人员和机构已经提出了很多评价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方法n卜。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现场普遍感到理论性太强、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不易掌握,导致推广困难。本文在冲击地压防治理论研究和工程总结的基础上,试图抓住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采用简单、实用的方法,对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价,为确定危险区和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依据。。一本文提出的方法已经在十多个煤矿得到应用。
I诱发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分析・・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开采区的应力水平、关键岩层的运动以及构造活化四个主要因素。而已经监测鉴定为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或岩层是否发生冲击地压,则主要取决于下列三类机理是否单独或同时起到诱发冲击地压的作用:(1)冲击应力场机理冲击应力场机理包含以下内容: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采动应力是否达到能够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水平;是否存在高应力差以及高应力差值的大小;采动应力场的动态分布规律。(2)关键岩层运动机理这里的关键岩层是指其运动可能诱发冲击地压的岩层或岩层组,也可称其为冲击性岩层。冲击性岩层分为单一岩层和组合岩层两类,因此,需要研究单一冲击性岩层的运动效应和组合岩层空间结构的运动效应。(3)冲击性构造活化场机理构造活化是诱发冲击地压的重要因素。例如,相邻的工作面或煤矿发生矿震与向斜构造或断层关系密切,工作面接近这些构造时,必须提前做好卸压和防范工作。综合上述(1)、(2)、(3)的研究结果,可以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初步的评价。
2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评价方法冲击地压危险区的危险程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应力状态和煤岩体的性质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中,以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诊断法为基本方法,以构造分析、工程类比等为辅助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
图I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评价方法示意图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诊断法的基本内容和步骤为:①估算或计算采动应力场分布规律;
・92・第三编冲击地压监测与预测技术②测试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③计算应力和冲击倾向性各自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④计算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⑤诊断某一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2.1估算或计算采动应力场分布规律准确计算采动应力是困难的,根据大量理论和监测研究,可以近似地认为,应力集中系数为2(在放顶煤采场,如果出现较大塑性区,则可取1.6~L8;如果塑性区很小,仍取2),这样可以作为采动应力诱发冲击地压的基本应力条件。当然,在顶板出现来压或采空区见方等特殊条件时,不能以应力集中系数为2作为采动应力的计算依据。当有条件进行数值计算时,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比较准确的应力计算。2.2测试煤岩体的冲击倾向性按照我国和国际通行的规范,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测定,作为评价的基础数据。在没有条件测试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类比确定煤岩冲击倾向性,特别是煤层的Wet值。2.3计算应力和冲击倾向性各自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由于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复杂,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不可能做到十分精确的计算,因此,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冲击可能性进行评价。设“应力”和“煤层冲击倾向性”为诱发冲击地压的因素,则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U,的计算公式为:r0.5I。,I。≤1.0U,一.{f。一0.5,1.0<I。<1.5(1)
。【1.o,I。≥1.5
式中,j。=志,.H/[仉],其中,k为应力集中系数,一般取2,煤柱区则另行计算;r为岩石密度,N/m3;H为采深,m;[仉]为煤层单向抗压强度,MPa。公式(1)中的表达式是根据经验和多个煤矿检验后确定的。例如,如果某工作面志=2,r=2.5X104N/m3,H一800m,煤层的[仉]=20MPa,则I。一2。根据经验,f。一定要大于1-5后,才能有效地破坏煤层,当f。一2时,表明采动应力已经达到了可能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水平,采动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为U,.一1。但是否一定发生冲击地压还需要看煤岩的冲击倾向性。冲击倾向性对“发生冲击地压”事件的隶属度计算公式为:rO.05w。。,Ⅳ。。≤2.0UⅣ.=.{0.133W。。+0.333,2.0<W。。<5.0(2)【1.0,W。。≥5.0式中,W。。为冲击倾向性指数。式中的表达式根据w。。国际通行的标准得到。如果上述工作面煤层的W。。值为4,则UⅣ..=0.133W。。+0.333----0.86。2.4计算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我们定义包含“应力”和“煤层冲击倾向性”隶属度的综合指数为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且近似地认为两者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同样重要,则可能性指数【,可以表达为U一(【厂J+UⅣ)/z(3)
即上述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指数【,一(UJ,+Uw。)/2=0.93。2.5诊断某一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为了能够直观地界定工作面某一点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初步采用表1的指数分区指标和与可能性的对应关系。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