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陶艺设计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陶艺在景德镇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摘要:景德镇现代陶艺的蓬勃发展,对当地的城市景观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过去十多年中,景德镇大型公共环境艺术诸如陶瓷壁画或城市雕塑建设,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烙上了现代陶艺的深刻印记。
文章从现代陶艺结构的多样性、承古开今的导向性和洋为中用的前瞻性等诸多方面来认识当下景德镇城市景观所具有时代特点,并据此来认识当代陶艺的发展对这座千年古镇的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现代陶艺;陶艺景观;环境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26-01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具有现代特征的陶瓷文化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其中以纯粹的审美功能为主导的、脱离实用特征的现代陶艺的发展更是引人瞩目,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与现代陶艺同时起步的还有大型的陶瓷壁画和环境陶艺等,这类隶属于城市景观类型的、具有现代陶艺风格的艺术形式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在景德镇市得以急遽的发展和扩张,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现代理念非常显著的陶艺景观在景德镇的环境艺术中所占比重仍在逐年增加,并且制作质量也非常高。
这种看似新奇的文化景观之所以能够被古镇市民普遍接受和认可,是景德镇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底蕴决定的。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人民对于陶瓷文化有着特有的情感和喜爱,任何一种新异的陶瓷形式都被接纳,即便是那些风格诡异、光怪陆离的、形式感极为荒诞的现代艺术,若以陶瓷的语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景德镇的民众同样饶有兴趣的来认识和学习,他们不喜欢高调,可能排斥种种哗众取宠的、或是华而不实的现代艺术,但是从来不排斥陶瓷。
这种包容性的、开放的心态基于他们成熟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所以,即便是风格迥然有别于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陶艺,他们依然有着的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去积极的学习和补充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在这种整体的社会风气的主导下,景德镇的景观陶艺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多样性、丰富性、探索性。
陶艺毕业论文陶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导言: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陶艺的历史渊源、技术特点以及当代陶艺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一、陶艺的历史渊源陶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陶器出现在距今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通过发现和利用陶土,开始了对陶艺的探索与创作。
在中国,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青铜时代的彩陶到唐宋时期的青瓷,陶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陶艺的技术特点陶艺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挑选陶土、制作陶胚、装饰、烧制等。
不同的陶艺家会运用不同的技术和工艺,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其中,最为知名的技法包括胎釉陶、素瓷、刻花、彩绘等。
这些技术特点使得陶艺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充满了艺术魅力。
三、当代陶艺的地位和发展前景随着时代的变迁,陶艺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当代陶艺家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作品。
陶艺在当代艺术界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陶艺展览和艺术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同时,陶艺也逐渐进入了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流行的装饰艺术,例如陶艺家居用品、陶艺饰品等。
这为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陶艺的文化传承陶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陶艺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陶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
一些陶艺家致力于将传统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符合了当代审美需求。
结语: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一门手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
当代陶艺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为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陶艺将继续展现其独特魅力,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
关于陶艺的毕业论文陶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陶瓷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中国文化。
在我国部分高校开设了陶艺专业,那么,关于陶瓷方面的毕业论文要怎么撰写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毕业论文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范文一:陶瓷的美又在于什么?我想正如一万个读者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陶瓷的美认识是不同的。
即使对同一个人而言,随着对陶瓷的学习,逐渐深入去体会,他对陶艺之美一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正是这样的!在没有上这一门课之前,我素来对陶瓷有一种热爱!但这一种热爱,仅仅如一个年轻的小伙对一个素未蒙面的姑娘一见钟情一样,被其外表或还有其典雅的服饰所吸引,只是内心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而对她内在的品行修养并没有什么了解!正是通过陶瓷一点一滴学习,一次又一次的亲身创作,我才解开了陶瓷那神秘的面纱,才认识到她并非高高在上,接触到她朴实的一面!起初,我是欣赏陶瓷的是其年代久远,是其优美造型,是其承载的古老的华夏文化,当然,还有其高昂的货币价值!现在所保存的古代陶瓷有明清的紫砂,有闻名于世的元代青花,也有珍贵无比的宋五大官窑瓷器,有盛唐的三彩,有汉魏的陶俑,有数量巨大的秦兵马俑,更惊人的是还有史前古陶,面对这些经历无数风雨的看似那么娇贵脆弱的古代陶瓷,让我怎能不惊叹其年代之久远!看那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看那素面朝天的越窑瓷,看那典雅宁静的青花瓷,让我怎能不赞叹其造型之优美!每一件陶瓷都体现了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都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古老的华夏文化多少在陶与瓷的身上有所刻画!货币价值更不用说,一件元代“鬼谷下山”青花大罐拍得2.3亿人民币的天价,不能不使我这样的外行人瞠目结舌!然而,这些只能说是对陶瓷的浅显的认识,还只是美丽姑娘的外表,最多加上其身世!而对其内在的品质一无所知!直到开始亲手创作陶瓷,我才慢慢的对陶瓷有了深一步的认识,慢慢的阅读她内在的品质!陶瓷源于最普遍存在的泥土。
一般人认为脚下踩的泥土是最贫贱的;含有很多细菌,是最脏的;到了阴雨天,泥泞不堪,也是最讨厌人的!没有多少人愿意用手碰触它,更不用说亲手制作一件泥坯了!他们说自己对晶莹剔透的陶瓷之器热爱无比,却不愿承认陶瓷的母亲——泥土,这难道是真正的热爱吗?泥土是有性灵的,她有宽容博大的母性之美,不仅陶瓷由泥土产生,我们又何不是根植泥土之中呢?女娲用泥造人虽然说是传说,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一件可以离开泥土呢!能说我们的根不是在泥土之中吗?在用土做陶做瓷时,正如女娲创造人类一样,要待之以温和,决不可粗鲁的摔打,决不可用力过大,决不可急躁求成。
陶艺生态建筑微景观的艺术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生态建筑和微景观这两个概念逐渐被提起。
其中陶艺生态建筑微景观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应用,该研究探讨了陶艺在生态建筑微景观中的应用方式和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陶艺是一种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制作、并利用天然原材料(如粘土)制作出来的具有装饰性质的物品。
在生态建筑微景观中,陶艺的应用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室内陶艺室内陶艺是指将陶艺作为室内装饰品来布置房间。
一些具有陶色调的陶艺品可以和其他协调的装饰品、墙纸和地毯相结合,使房间具有相应的氛围。
相对于室内陶艺,室外陶艺的应用范围更广。
例如,将陶艺作为花园绿化建筑的一部分来布置花园,可以使花园不仅具有绿色植物的美感,还具有陶艺物品的独特韵味。
3. 假山中的陶艺假山是一个由固定的岩石和其他植物组成的小型自然景观。
在假山中,陶艺可以被制作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物品,通过自然的形态来融入自然景观中。
4. 陶艺保温天然墙陶艺保温天然墙是现代生态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保护建筑物,同时保持室内温度的平衡。
这种墙可制成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陶艺瓷块,然后固定在建筑物的墙壁上。
1. 美化环境陶艺可以被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品,用来装饰生态建筑微景观中的空间。
例如,在庭院中设置一个陶艺花盆,盛满植物,可以让庭院变得更加生态、美观。
2. 丰富建筑主题生态建筑和微景观都有各自的主题,而陶艺的应用可以在主题中丰富它们的内涵。
例如,在一个基于海洋主题的微景观中,可以制作出海螺、海星等各种不同的陶艺品来丰富主题。
3. 提升生态特色4. 强调设计风格陶艺的形态可以根据建筑设计的特色进行设计,从而强调建筑的设计风格。
例如,在一条小路上摆放彩色的陶艺瓶子,可以强调小路上的现代和艺术感。
综上所述,陶艺的应用可以在生态建筑微景观中达到一些艺术效果。
同时,由于其自然和环保的特性,陶艺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为建筑家们提供了更多的设计选择。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旨在创造富有美感和文化内涵的户外空间,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艺术审美的需求。
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多样化的艺术材料,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论文旨在研究陶瓷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探讨陶瓷如何丰富和提升景观设计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陶瓷制作在各大文明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中国、日本、欧洲等地都有独特的陶瓷传统。
陶瓷制作的技艺逐渐演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陶瓷器物,包括瓷器、陶器、瓮、花瓶等[1]。
这些陶瓷制品不仅仅是实用的器皿,它们也常常具有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审美观和技术水平。
同时陶瓷在美学上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不同地区的陶瓷装饰常常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点,如中国的青花瓷、日本的茶道陶器、西班牙的马约利卡陶器等,都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美学风格[2]。
此外,陶瓷制作过程中的釉料、图案和雕刻也赋予了陶瓷作品独特的纹理和色彩,使其成为视觉上的享受。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旨在融合自然与人文元素,以创造丰富而富有表现力的户外空间。
陶瓷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多样性和富有创造性的材料,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和潜力。
以下将详细说明陶瓷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陶瓷雕塑作为一种景观装饰元素,可以为园林景观增添艺术氛围。
这些雕塑可以采用不同的形态和风格,以满足不同设计需求。
其中一种方式是模仿传统的陶瓷风格,将古老的陶瓷技艺融入现代园林中[3]。
这些雕塑可能包括仿古陶瓷人物、动物、花卉等,以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与现代景观元素相融合,营造出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
另一种方式是创造出具有现代艺术感的陶瓷雕塑。
现代陶瓷艺术家常常将陶瓷材料塑造成抽象或前卫的形态,为园林景观注入独特的现代气息。
这些雕塑可能是抽象的几何形状、极富创意的抽象表现,或是与自然元素相结合的抽象作品,展示出现代艺术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陶瓷装饰墙面是另一种广泛运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
陶瓷瓷砖、瓷板和瓦片可以被用于园林中的墙壁、建筑物、庭院等地方,以增加视觉吸引力[4]。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与探讨_艺术论文景德镇是中国传统陶瓷之都,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景德镇陶瓷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与探讨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将对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进行探讨。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传统的陶瓷艺术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更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现代陶瓷艺术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注入现代元素,使作品更加时尚、有创意。
设计师要深入研究传统的景德镇陶瓷工艺,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材料、造型和工艺的创新,打造出兼具传统与现代特色的作品。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传统陶瓷作品多注重功能性,例如餐具和花瓶等。
而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性,还要注重艺术性的表现。
设计师可以通过独特的造型、纹饰和色彩,使陶瓷作品更具艺术性,增加观赏性。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注重个性化与大众化的结合。
陶瓷艺术作品既要满足个人审美的需求,又要考虑市场的需求。
设计师在创作中需要兼顾个性化与大众化的因素,使作品既有独特的风格,又能符合市场的需求。
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系列和款式的作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作品的销售量和市场竞争力。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中,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需要注重环保原则,选择环保材料和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注重陶瓷作品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作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避免浪费资源。
综上所述,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与探讨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发展机遇的领域。
设计师需要在传统与现代、功能性与艺术性、个性化与大众化、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信在不断的努力和创造中,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设计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在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日趋攀升的态势下,社会大众开始高度关注城市整体环境,而风景园林景观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愈发具备艺术张力。
现代风景园林主要以人造景观为主题特性,其不只是生态环境设计更是文化传承与发扬。
陶瓷艺术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实现了普遍应用,各式各样陶瓷材料与景观设计需求高度契合,由此陶瓷艺术发展空间也随之扩大。
陶瓷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绘画渗透于烧瓷工艺起始于宋朝磁州瓷,促使瓷器分离为艺术品与生活品两种类型。
瓷器题材可划分成人物类、花鸟类、山水类,活泼形象、自然生动、真实质朴。
陶瓷中融入绘画艺术促使陶瓷逐渐脱离了单纯的容器功能,才诞生了古典园林景观中的琉璃壁画。
古代陶瓷作品同时具备写实与写意代表作,唐代三彩马基于写实色彩与形态刻画骏马姿态,栩栩如生,宋元时期追求画意不似形,此转变于瓷器艺术之中呈现得淋漓尽致,写意山水画青花瓷逐渐盛行,清朝水墨珐琅彩诞生。
陶瓷艺术写实写意相结合方式与同期古典园林诗情画意追求高度契合。
悠悠历史长河中宗教通常会以艺术为载体进行宣传,陶瓷艺术也不例外。
古代神学思想以道家与佛家为主流,以颜色、造型、装饰物等形式于陶瓷中呈现得入木三分。
宋代欣赏的汝瓷遵守天人合一思想,以淡泊名利风格与简洁明了造型,彰显了典雅素净理念。
同时很多传统装饰陶瓷拥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尤其是莲花与垂云纹等装饰性纹样凸显了陶瓷中蕴藏的神学思想。
陶瓷不易腐蚀,将其渗透于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既可以确保景观设计美观性,又可以防止生锈腐蚀等现象,与其他景观合理搭配,有效控制设计成本,以减少氧化问题。
陶瓷色彩具备多样化特性,以其为辅助进行景观设计可充分发挥陶瓷效用。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如果发生了不合理或不满意现象,陶瓷用泥土等原料可二次利用,为设计变更提供了便捷性,不但可以节省设计成本,还可以顺应绿色环保理念。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完成后如果出现过大变动,可将陶瓷转变成陶瓷碎片,在其他设计中投入使用,以此可防止原料浪费,达到废物循环利用目的,确保景观设计巧妙性。
2021·04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师需要结合生态学与美学的原理,对某一个地方进行局部规划,让周围建筑和自然景观相互呼应、相互协调。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并且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近些年国内的景观设计开始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元素开始融入景观设计之中。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随着陶瓷元素被运用到新的领域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涵义。
陶瓷自古就被认为是中国的“名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所以陶瓷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今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条件的丰富,更多的追求精神层次的提升。
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基于这种需求,以陶瓷元素为切入点,探讨陶瓷文化元素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之中。
一、陶瓷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陶瓷在我国的传承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远销海外,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名片”。
陶瓷不但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装饰性,陶瓷的可塑性也很强,陶瓷制品的外形光滑,色彩丰富,形状造型多变,同时陶瓷制品非常安全,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园林设计开始进入中国的市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对景观设计需求的不断增加,中西风格的园林设计也开始各凭优势在市场上竞争。
中式风格景观设计开始不断创新,从风格、意境、材料等方面提升档次,满足受众需求,自此陶瓷元素也开始进入景观设计之中。
(一)景观设计中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在景观设计中较为常见,需要维系整个设计,像一根根纽带把设备、装饰物紧紧缠绕在一起,共同发挥最大的效果。
在公共设施中很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陶瓷这一元素,比如地面铺装、路边座椅、凉亭、路灯等,陶瓷元素引入景观设计就是把最原始、最淳朴的设计理念带入现代设计中。
068园林景观中装饰陶瓷艺术摘要:陶瓷艺术又称泥火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园林景观中可以看到陶瓷的身影,它以全新的面容于世人见面,打破传统陶瓷艺术的桎梏,以丰富的形式、现代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蕴融入园林景观中。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园林景观中装饰陶瓷的文化性、亲和性和艺术性,提出未来园林景观中装饰陶瓷设计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园林;景观;装饰陶瓷;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 02—068—(03) Decorative Ceramic Art in Garden Landscape0引言 陶瓷最开始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作为实用器具出现的,后来随着人类对美得追求,又使其赋予了艺术价值,它承载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人文情怀。
陶瓷艺术是一种可以传承也可创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千年的陶瓷文化,生生不息,是中华文化的体现。
随着陶瓷加入园林景观中,使得原本是钢筋、水泥、石材的园林景观有了更丰富且更新的材质语言和艺术形式。
据查阅有关资料,研究园林景观中陶瓷艺术的应用的人很多,但从陶瓷特有的工艺和美感为起点,研究我国园林景观中装饰陶瓷设计应用几乎没有。
因此,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园林景观中陶瓷艺术,提出只有把工艺和艺术很好地结合起来,优化设计,才能使得装饰陶瓷更好地服务于园林景观设计。
1陶瓷材料特点 陶瓷材料是环保材料,在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自然环保的材料是设计师热衷运用的材料,陶瓷材料取自自然中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各种形态,可塑性强,且无辐射性,将它们运用于园林景观中,更能体现出自然、环保的优势。
除此之外,陶瓷还有艺术性,陶瓷艺术作品有亲和感和质朴感,将装饰陶瓷融入园林景观中,具有永久性、艺术性,让人们在现代钢筋混凝土的环境中得到放松、亲近自然的作用。
陶瓷的肌理语言是丰富的,陶瓷的原材料是黏土,黏土的可塑性极强,设计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捏、刻、雕、盘等方式,再烧成形成具有肌理美的装饰陶瓷来,因此,陶瓷材料的肌理特征能很好地服务于园林景观设计。
陶艺专业毕业论文六月,总会有一篇毕业论文困扰着各个高校毕业生。
那么,你知道关于陶艺的毕业论文要怎么撰写吗?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专业毕业论文,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的过去与现在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
所谓陶艺,它指陶瓷日用品陈设品的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也专指陶器和瓷器的艺术瓷,而现代陶艺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是传统陶瓷艺术的延伸、扩展和蜕变。
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
陶艺更是一种人工形态。
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
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
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国家,中国传统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媒介,一直遵循着中国古老的造型法则:“制器者尚象”、“物我统一”,运用这一法则制造出中国古老文化和精空间,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气质。
中国是陶瓷的故国,在彩陶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作出美妙绝伦的陶艺作品,有许多陶器是超越实用意义而具有纯粹的审美价值的。
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国人还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发达国家的陶瓷艺术已经飞速发展起来了,而且每个国家都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比如美国的陶艺教育非常普及,美国的陶艺作品体现这个民族轻松活泼、色彩斑调的特性,喜爱表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故事,直接而且生动。
日本的陶瓷艺术是在汲取传统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品追求工艺的完美、精致,以及风格的典雅、新奇……西文近百年的现代陶艺发展,使陶艺这门独特的艺术语言走向国际化。
中国现代陶艺起步比较晚,它的概念产生于西方,在近代得以较快的发展。
景观陶艺设计
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各类环境的品质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人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
时,更呼唤一个能代表自己文化身份的精神家园。而营造城市内和郊
外的公共空间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途径,环境艺术则是联系公
众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关键。
当今的大众文化背景为陶艺介入环境艺术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
战。越来越多的陶艺家开始关注和转向公共环境艺术,并且一些建筑
师、景观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及画家也越来越关注陶艺在建筑和
环境中的应用。近几年来陶艺家、艺术家与建筑师、园林景观师逐渐
趋于沟通与合作,为营造全新的、艺术的、赋有文化品位的和诗意的
环境空间而共同努力。
环境陶艺的提法,是最近十年在日本、韩国等地才出现。在欧美
虽有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但一直没有提出“环境陶艺”这样的概念。
中国陶艺家近几年才开始引入环境陶艺这一提法。它主要指城市公共
空间的公共建筑物、建筑构件、广场、公园、道路、绿地、居住区、
郊外空地及其他场地设立的陶艺或以陶艺为主的综合媒介作品。陶
艺,在狭义上是指经烧制的陶瓷作品。随着当代艺术的影响和现代陶
艺的自身发展,未经烧制的黏土制品成为现代广义上的陶艺。只要以
黏土为创作媒介,充分展现黏土之“泥性”和“土性”特质的作品,
都把它理解为现代陶艺。当此作品介入公共环境,与环境对话,相互
融合,并与公众形成充分交流互动,隐喻人文精神的陶艺作品,都应
视为当代意义上的环境陶艺。
2
陶艺从室内走向室外,脱离文人墨客的把玩观赏的束缚,成为大
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公共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这既体现了陶
艺本身的发展,又体现了社会民主意识和公众自觉精神意识的进步。
可以说是陶艺、环境和社会进步的共同产物。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
艺术,不仅具备环境艺术公共性原则,而且也具备陶瓷艺术本身所独
有的特征。环境陶艺不能仅理解为陶艺原有意义上体量的扩大,也不
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陶艺小品由室内搬到室外。因为它包含了更多社
会、人文和大众的因素,其意义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古今中外我们不难找到陶瓷应用于建筑和环境的例证。澳大利亚
土著人以有色陶土和釉料在悬崖峭壁涂绘的精美岩画;非洲部族居民
以黏土来垒建的住房并以化妆土和天然涂料绘制的壁画图1);丹麦、
葡萄牙和中东等地区优美的建筑瓷砖;在中国最早的建筑构件且具有
文献考证的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水管道;之后出现了质朴且具有很强
装饰性的秦砖汉瓦;气势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犹如一条蜿蜒的东方
巨龙盘踞于关外群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与环境吻合得天衣无缝,则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件伟大的环境陶艺装置和建筑作品;明代洪武时
的《九龙壁》室外陶艺墙(图2);佛山祖庙公仔建筑墙;遍布各地
的古代的琉璃瓦和陶质朱雀玄武屋顶。今天的陕西城鹿(图3)和湖
南铜官陶区小镇民居,随处可见以陶瓦和陶缸来构筑的院墙,别有一
番风情。这些例证向我们展现了世界各地陶艺用于环境艺术的历史画
卷。但总的来说,这种应用还非常有限,陶艺更多的是依附于建筑功
能,还没有从建筑和环境整体上考虑。
3
陶艺在公共环境中应用与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程。
15世纪意大利陶艺家和雕塑家洛加·德拉·洛比亚创作的陶瓷
雕塑作品,因其一般安置于建筑环境中,并且充分考虑并依照建筑的
结构和空间环境,这可以看做是陶艺雕塑用于公共环境的萌芽。即便
是今天,在佛罗伦萨市教堂、小礼拜堂和一些非宗教建筑的正面墙上,
仍然能看到洛加·德拉·洛比亚的散发着清新的生命气息的许多陶瓷
雕塑作品。
19世纪叶末20世纪初,瓷砖开始应用于公共空间。西班牙建筑
大师安东尼奥·高迪创作的一系列建筑作品,如《文森公寓》《巴特
罗公寓》和《吉尔公园》等都大量地使用了瓷砖和瓷片。高迪喜欢在
创作对表面做许多装饰和图案,这也是“玛德佳”(的创作风格(一
种11世纪源于伊斯兰的艺术和建筑风格)于19世纪末得以复苏。这
种风格将传统的形式、材料和技术赋予地域特色,并赋以精心的加工
和制作,将基督教与阿拉伯、波斯和北非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充
满生机的装饰风格。在高迪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综合性装饰
手段。他将石块和精美的彩绘瓷片做成水平或阶梯状的装饰效果,在
建筑表面镶嵌大量的彩色瓷片。此种图饰风格成为他主要的装饰手
段,体现高迪对陶瓷材料和陶瓷手工艺的钟爱。他以这种手工设计创
作手法所创作的一系列建筑作品,使陶瓷贴面已远远超越了陶瓷和陶
艺本身。“虽然瓷砖具有功能性,但通过艺术开发,瓷砖还可增强对
文化与人文基本问题的玄妙感觉。瓷砖将建筑的规模缩小为自然的与
4
人为的空间。瓷砖强调城市社会的结构与节奏。尽管瓷砖在并不主导
建筑空间的情况下确定建筑的界限,但它将所有的空间联系在一
起„„在这里(指吉尔公园),艺术与建筑重新定义了公共空间,生
成了对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政治与社会行为的全新理解。”
20世纪40年代中期,西班牙艺术大师约翰·米罗积极探索陶艺
与公共环境空间之间的联系,为陶瓷壁画在公共环境中的应用起了一
定的促进作用。他在1947年为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一个饭店创作
了一幅十分感人的陶瓷壁画《海豚》后。又在1951年为美国哈佛大
学毕业生中心哈尼克斯公用大厅创作完成另一幅色调庄重且沉稳的
陶瓷装饰画。而在1958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绘制的《太阳》
与《月亮》两幅陶艺壁画使他荣获了古根汉姆基金会奖。在20世纪
60~70年代,他常和其朋友——陶艺家约瑟夫·罗伦斯·阿蒂加斯
合作创作并在全世界巡回展览。
英国著名雕塑大师亨利·摩尔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创作完成的
包塞崔姆地砖浮雕墙也是陶艺应用于公共环境的极好例证。
20世纪50年代后,陶艺与陶艺教育不断发展。欧美的陶艺家重
新确定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定位,他们摒弃了陶艺仅是“工艺品”的思
想,将自己和绘画、雕塑等主流艺术置于同等位置。在美国的加利福
尼亚州,陶艺家们掀起了一场陶艺革命的热潮,彼特·沃克斯、约翰·梅
森、吉姆·梅尔歇特等成为革命中最活跃的先行者。除了加利福尼亚
州还有美国其他州的陶艺家,如路迪·奥狄、帕崔·麦迪斯库、迈克
尔·弗雷姆基斯等陶艺家,他们关注主流艺术与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各
5
类问题和观念,由于他们的努 力,陶艺与主流艺术之间的差距在逐
渐缩小。与此同时,陶艺被引入美术学院和大学,一些非陶艺专业的
艺术家有了更多接受陶艺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许多雕塑家、画家和设
计师将陶艺作为重要表现媒介进行创作。
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建筑业也
相继发展迅猛,陶艺的教育、普及与交流渠道不断拓宽,这为陶艺家
参与公共环境艺术提供了众多机会。许多陶艺家积极探索陶艺应用于
公共环境空间的一切潜力,并逐渐融入公共环境艺术中,环境陶艺尽
管没有作为明确的概念提出,但这方面的实践已经在众多公共艺术项
目中体现出来,也出现了众多从事环境陶艺创作的艺术家和陶艺家。
如比利时的约瑟·维莫奇、美国的路迪·奥狄(、帕崔·麦迪斯库、
丹麦的比约恩·诺加德、美籍日裔金子润、意大利的尼诺·卡如索和
桑德拉·洛伦尼慈、荷兰的芭芭拉·南林和日本的会田雄亮等,他们
不断推动环境陶艺的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在主流艺术中陶艺扮演角色的不断增强,公共
环境艺术得到了不断发展。陶艺家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建筑和环境
艺术之中,使陶艺在更广阔的场域走进人们的生活,使这古老而又年
轻的艺术获得新生。当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单调和冷漠备受质疑
时,艺术与公众、艺术家与公众、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艺术与科技、艺术与设计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时代在呼唤自然、生
态、人性化、“诗意”和富有个性化的建筑和环境空间。公共环境艺
术的发展和品质的逐步提高,陶艺家与建筑师、环境设计师及工程师
6
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在欧美国家的丹麦、挪威、意大利、美国以及亚
洲的日本、韩国等国的大型建筑和公共艺术项目将陶瓷艺术作为了整
个建设项目的一个有机部分。
尽管陶艺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接近,陶艺介入建筑和公共环境空间亦
越来越普遍。但纵观全球,环境陶艺作为完整系统的艺术门类尚不成
熟。虽然欧美各国在公共艺术上的投资比例不少,但在许多环境雕塑、
壁画和建筑装饰的委托项目中,陶瓷经常被排除在外,而且即使是使
用陶瓷材料的公共艺术项目,主持艺术项目的却是陶艺家以外的艺术
家。陶艺没有被广泛认可和理解,陶瓷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易碎的、低
强度的低档材料。即使是在公共艺术建设制度比较完善和透明的欧美
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陶艺家介入公共环境艺术的机会还是比较微弱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