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概念阐述
- 格式:docx
- 大小:12.05 KB
- 文档页数:1
102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10月 第10期 Sports Culture Guide No.10.Oct.2011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分析顿志强1 毛丽娟2(1.东华大学体育部,上海 201620;2.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上海 200030)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等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入手,分析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优化:课程目标设置应根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专业设置应分层优化;学分、学制可实行学分系数制和学制浮动制;课程结构设置应使必修课和实践课占比较大,适当增加选修课,进行比例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应综合优化,减少课程门类,避免重复。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第1作者简介:顿志强(1979-),男,河南新郑人。
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及奥林匹克文化研究。
Tel :(021)33558736,E -mail:zhiqiang-2010@ 。
1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向体育专家发放问卷20份,回收问卷19份,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100%;向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97%。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1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通过调查发现,运动员对现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内容满意度较低,不太满意的有52.1%。
专家认为课程设置过于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有94.7%(见表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不符合运动员的需求,过于陈旧,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2.1.2 课程设置形式化,缺乏实用性当前高水平运动队课程设置定位不当,忽视对运动员职业技能的培养。
调查显示:运动员希望通过高校课程学习提高基础文化知识的有8.2%,提高综合素质的有49.3%,提高职业技能的有42.5%。
高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有哪些高水平运动队是体育生能够考上名牌高校的优势途径,每年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政策多少都有些许的变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高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有哪些教育部批准的招生项目具体包括棒球、冰雪、定向、定向越野、击剑、健美操、篮球、垒球、龙舟、排球、攀岩、乒乓球、棋牌、赛艇、射击、手球、田径、网球、武术、游泳、羽毛球、足球、橄榄球、跆拳道等26个项目。
全国有272所高校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
这些高校的招生项目都包含在上面的26个项目之中。
1、工作定位高校要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全国学生运动会项目范围内,结合本校实际,优化项目布局。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组建高水平足球运动队。
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对象不限年龄。
2、招生办法试点高校按照本校公布的办法,择优录取专业测试合格、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相应录取要求的考生。
试点离校根据急需程度,合理安排并公布运动队各项目(分性别、分位置或小项)招生计划,其中集体项目每年招生人数不得超过该项目赛事规定的一方最多同时上场人数(如排球项目男女队每校每年最多各招6人)。
3、招生规模运动队招生规模不得超过试点高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 ,并须在教育部核准公布的运动项目范围内招生。
高水平运动员录取政策1.体育专项测试合格的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成绩需达到本科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由招生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2.少数体育专项测试成绩突出、有专业培养前途,且文化成绩达到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65%的考生,由学校审查录取。
3.获得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国际健将及武术武英级(或以上)称号之一的考生,体育专项测试合格,且文化课统一考试合格后,可被保送录取。
高考体育考什么项目体育类专业考试一般包括身体素质考试项目(100米跑、原地推铅球、800米跑等)和专项技术考试项目(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游泳等)。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5.05.29•【文号】教学厅[1995]7号•【施行日期】1995.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通知(教学厅[1995]7号1995年5月29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实现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制定的《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努力提高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以逐步实现由国家教委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目标,现将关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试办田径等重点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办法通知如下:一、招生院校、名额及范围(一)本通知只适用于经国家教委批准的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院校名单见附件);(二)招生人数纳入国家核定的该校当年招生计划内,招生比例不超过总数的1%;(三)招生范围:中央部委所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地方所属院校面向本地招生。
二、招收对象(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取得一级运动员证书者;2.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并取得运动健将证书者;3.参加由国家体委或国家教委主办的全国运动会或单项比赛中获得个人项目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运动员并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4.参加世界、洲际运动会或单项比赛(含世界、洲际中学生运动会及单项比赛)中获得个人项目前八名或集体项目前八名的主力运动员并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者。
(二)球类项目运动员年龄不超过22周岁、其他项目运动员年龄不超过20周岁者。
符合以上条件(一)和(二)者,可以报名。
三、招生办法1.由招生院校联络、考核确定拟招收的运动员,并于每年5月1日前将拟招收运动员名单和《拟招收运动员情况登记表》同时报送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及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训练特点及组队意义探析1. 引言1.1 学生运动队训练的重要性学生运动队训练的重要性在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学生运动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训练项目,学生们需要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运动队训练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运动训练中,学生们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锻炼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紧张情绪。
运动训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比赛技能水平,通过反复练习和对手的较量,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提高竞技能力。
最重要的是,学生运动队训练还可以带来丰富多彩的社交体验,参加各类比赛和赛事活动,拓展人际交往圈,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人际交往圈,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长。
学生运动队训练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应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
1.2 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的特点1.多元化的组成: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是由普通学生组成的,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具有各自的特长和擅长项目。
这种多元化的组成使得运动队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多样化的技能组合,能够在比赛中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和实力。
2.团队合作意识强: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注重团队合作,训练过程中需要队员们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队员们学会了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3.积极向上的心态: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队员们通常都是积极向上、有梦想、有目标的学生,他们愿意通过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追求更高的成绩。
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运动队在比赛中能够展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取得优异的成绩。
4.丰富的社交网络: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训练和比赛过程中,队员们会结识很多新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这种丰富的社交网络有利于队员们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训练内容丰富多样训练内容丰富多样,是学生运动队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
高校高水平体育运动队构建与教学研究摘要: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办学指导需求,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若干意见》,探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级学生运动员的指导思想,从我国拟开展或已开展体育特色、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体育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教学实践进行探讨,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特色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为高校体育同业者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特色运动队;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37-01一、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依据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的原则,从高校的自身条件和发展趋向。
培养成为既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又有较高文化素质,知识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大学生。
加强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引进高层次的教练员人才,通过5-7年的时间,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增强教练员的敬业精神,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创新管理与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责任心事业强的教练员队伍。
加强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和选拔工作,严格招生政策,通过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选拔具有一级和健将级运动成绩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运动员。
积极加强与各中学体育试点中学的联系,建立河南财经学院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储备我校高水平人才后备库。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保证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需要。
提高现代化综合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
研究高校体育设施产业化管理机制。
二、实现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规划的目标,应坚持的基本方针坚持“科教兴体”。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推进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科技进步,提高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坚持文化课教育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
努力探索和实践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紧密结合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提高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养和运动技术水平服务。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经验案例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重视体育运动的发展。
高水平的运动队不仅代表着学校的体育实力,更是学校的一个亮点和骄傲。
如何打造高水平运动队,成为了高校体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某高等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为例,从训练管理、团队建设、赛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成功经验并对其他高等院校提出建议。
一、训练管理一支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离不开严格的训练管理。
某高等院校的田径队在训练管理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们充分发挥每一名队员的潜力,确保队员们在不断成长和进步。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每天的训练内容、时长和休息安排等。
通过科学而严格的训练,队员们在技术和体能上得到了不断提升。
专业的教练团队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教练们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队员们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
他们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运动数据分析、实时反馈等,来帮助队员们更好地掌握训练情况和改进方向。
建议:其他高校可以借鉴该校的训练管理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且注重教练团队的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与科技手段的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二、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重要保障,某高等院校的篮球队在团队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他们提倡“团结合作、互助互助”的团队精神,通过集体训练、团队活动等方式,增强队员间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他们注重队员间的沟通和协作,每个队员都能够在团队中扮演自己最擅长的角色,并且在比赛中紧密配合,发挥出最佳的协同效果。
他们建立了良好的领导机制,队内设立了队长和副队长等角色,他们有着较高的威信和良好的示范作用。
他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增强队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建议:其他高校可以借鉴该校的团队建设经验,注重球队精神的培养,提升队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建立及时有效的领导机制,为队员提供更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概念阐述
1.高水平运动员
根据字面意思来说,高水平运动员就是运动水平非常高的运动员,从专业角度来讲,高水平运动员是指22周岁以下的具有全日制高中以上学历,同时这些运动员具有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证书,在高中运动阶段取得过省级及以上比赛的集体前六名或者是个人前八名的成绩。
同时具有以上资格的运动员才能够称之为高水平运动员。
高水平运动员是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测试之后才能够划分为高水平运动员的。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测试是有专业的规定的,从个人的专项素质和运动技能两个部分对运动员进行检测。
高水平运动员在高校招生中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2.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是学校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一种比较高端的组织形式,对于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推广和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许多的优秀的体育人才大部分都是从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中选拔出来的。
这些运动员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旨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通过体育运动训练以点带面提高学校的体育课余训练效果,促进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同时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更多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
为我国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