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高效注水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8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06T05:34:14.30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9月17期作者:辉建超[导读] 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渗透率与常规油藏相比较小,产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辉建超大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 300280摘要: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渗透率与常规油藏相比较小,产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石油生产企业利用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为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需求提供保障,保证油田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注水;工艺技术前言:低渗透油田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低渗透油田地层特殊性质的影响,制约了低渗油藏产量。
为了提升开采的质量以及效率需要深入研究先进的开采技术。
利用注水开发工艺技术与采油工艺相结合,可以切实提升油田开采质量以及开采效率,使石油企业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低渗透油田特征低渗透油田的物理性质中,非均匀性是明显的性质之一,增加了采油工作的难度。
对于短岩层结构,即便为纵横方向,不同的结构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长期以往会直接影响岩性的稳定性。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田的渗透能力都相对弱化,其油层厚度不会很大,储层平均孔隙渗透率也会相对较低,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无论是产出还是质量都不理想,只有不断优化低渗透油田才可以保证石油资源的产出,使油田企业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
在大多数低渗透油田中,其发育情况都属于裂缝型,会直接影响注水的成效,严重时会增加油田的含水量,间接降低油田的产量,因此,必须要科学应用注水工艺技术才可以保证油田的稳产。
二、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应用(一)同步注水开发由于低渗透油田特殊性质的影响,开采石油资源时,假如没有应用额外的辅助性技术或者设备,会由于缺乏天然能量无法保证地层处于稳定的状态,原油的自然能量会随着开采时间以及开采力度的提升持续性减少,最后出现产量下降的现象。
虽然后期可以采用注水的方式辅助地层恢复压力,而实际恢复的地层压力还是非常有限,仅能恢复到原地层压力的70%,无法充分满足低渗透油田高产的要求,在注水期间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严重时则会发生地质性灾害事件。
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分析低渗透油田指的是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田,渗透率一般在0.1 md以下。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传统的油气开采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注水开发工艺技术。
本文将探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工艺技术的分析。
注水开采技术是一种将清洁水或矿化水注入油层,增加地层水压力,促进油井采出的采油方法。
它具有推进采出工艺的功能,可增加采收率和油井的生产量。
在低渗透油田中,注水开采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选井、注水井井网、注水井间距、注水防淤技术、注水改造技术等。
选井是指选择适合注水开采技术的油井。
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选择渗透率比较高的油井进行注水开采。
这样可以提高注水效果,并增加采出量。
注水井井网是指在选定的油井之间,按照一定的距离和位置规律布置注水井。
它的作用是形成一定的水力循环系统,促进油井产出。
同时,注水井网的布置也应考虑工程投资和注水效果等因素。
注水井间距应根据油田地质特征、储层渗透率等实际情况进行决定。
注水井间距较小,注水效果较好,但造价较高。
注水井间距较大,造价较低,但注水效果相对较差。
因此,在实际注水开采中,应尽量减小注水井间距,提高注水效果。
注水井间的距离还应结合地质、物理特征等因素进行设计。
注水防淤技术是注水开采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低渗透储层的油水分布较为均匀,注水后地层中容易产生凝胶物和泥沙等淤堵物。
淤堵物的形成会影响注水效果,严重时会使注水井失效。
注水防淤技术主要包括加压注水、注水井酸洗、注水井改进等。
加压注水是指通过加压将水从注水井射入油层,增加地层水压力,改善油井周围介质条件,推动油向高压区域移动。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淤堵物的形成,提高注水效果。
注水井酸洗是指通过酸洗注水井,清除注水井孔径内的淤泥、油膜等污垢,增加注水效果。
注水改造技术是指对已经失效的注水井进行改进,使之重新具有注水能力。
改进方法包括增加注水井孔径、安装滤管和改善地面设备等。
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开发技术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低渗透油田得到开发,由于低渗透油田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和节制变形的缺点,为了改变这些缺点,借鉴国外油田的开发技术研究出超前注水技术,并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有指导性的效果。
标签: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技术开发超前注水技术是提高地层压力的一种方法,在油田投入生产之前先将油井关掉,再通过超前注水方法提高地层压力,当地层压力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油井才开始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注采比控来控制油田的地层压力。
这种方法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是一种有效地方法。
对同类油田开发有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1低渗透油田存在的问题低渗透油田可以说是我国的油田开发的主战场,规模已经占到总量的70%以上,但是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低渗透油田的压力低,对于浅井来说压力低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井越浅钻井液的压力就小,一旦地层的压力发生不平衡现象,尤其就会上窜,由于井的深度不够,所以尤其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冲到井口,没有处理的时间,如果井没有技术套管,就会出现井喷现象,就算关上井也很容易在上部憋漏。
低渗透油田的孔道狭窄,所以当油水在孔缝中渗流时在流经孔喉时阻力就会变大,就会导致部分留在孔喉处,这样就会使孔喉处的直径变小,也就导致了油的渗透率降低,就会出现水锁现象。
这些现象都会造成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出现危险,低渗透油田还因为其自身问题,导致开发难度大的现象,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才能达到高产出、低成本的目的。
2 超前注水技术的开发原理超前注水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使用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注水后,就会使地层压力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降低油井初始含水率,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超前注水技术的开发应用对解决低渗透油田有显著的效果,超前注水技术能够提高地层压力减少对地层的伤害,裂缝性低渗透油田在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之后油层孔隙就会减小,就会导致裂缝的闭合,渗透率的降低,实验研究表明,当地曾压力下降以后再恢复到原来的压力是不可能的只能达到原来的60%左右,这样就会导致储层渗透率的变差,而超前注水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保持地层的压力,避免渗透率的变差。
低渗油田注水过程中储层保护技术摘要:当前我国低渗油田储量十分丰富,且开发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一些低渗油田的储层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经常堵塞、储层孔喉小等等。
而注水压力高时会加大施工难度。
再加上油田注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注水要能够深入到油藏中的各个部位,也说明对于油气层的保护至关重要,还要合理选择保护的方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低渗油田;注水过程;储层保护;技术一、低渗油田简介低渗油田,指的就是油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它的埋藏地点和周围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目前我国大量开采的普通油田不同,它丰度低、产量低,且在油田服役一段时间后,更容易出现原油质量大幅下降、综合含水上升的问题。
在我国油田的储量中,占据最大比重的并非容易开采且产量高的普通油田,而是低渗透油田,其占据了我国总油田数量的六成以上,储藏着我国半数以上的石油资源,若能够寻找到更加合理的开采方法、提高开采效率,就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问题,为国家工业发展带来福音。
在过去,我国在开采低渗油田时将其他油田的开采经验照抄照搬,使用不成熟的技术,导致低渗油田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照搬普通油田的开采经验,所建设的油田地面工程问题频出,消耗大量维护成本,且会产生较大污染,使设备过快遭受腐蚀和发生老化、甚至报废,严重缩短了使用寿命,这些都大大提升了我国低渗油田的开采成本,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为国家带来诸多经济损失,并且无法达到安全和稳固的要求,提高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因此,必须在现有基础上针对低渗油田的特点进行研究,使用专门的技术来进行开采工作,并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增添污染处理环节,尽可能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提高开采的效率,改善原油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为其他行业提供必要的能源。
目前我国常用的开采方法都需要进行注水提高渗透率。
二、注水开发现状(1)注水井分散分布。
注水操作对于油田能够提高地层储层的压力,从而促进石油的开采和利用。
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低渗透油田是指地层渗透率低于10×10^-3 μm^2的油田,采油难度大,开发成本高。
采油工艺技术措施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水驱、聚合物驱、微生物驱等方面介绍低渗透油田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
一、水驱技术水驱是指通过注水来推进油井产油的一种采油方法。
在低渗透油田中,由于地层渗透率低,水驱效果差,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注水井位置、注水压力和注水剂量来改善水驱效果。
也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提高地层渗透率,提高水驱效果。
1、选择合适的注水井位置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决定了地层的渗透率不均匀,因此在选择注水井位置时,需要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地层渗透性分布规律来进行合理布置。
通常会选择在地层中心位置或者高渗透层附近进行注水,以便更好地推动储层中的原油。
2、控制注水压力低渗透油田的油藏能力有限,过高的注水压力会导致地层裂缝扩大,甚至引起地层崩塌,从而影响采油效果。
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注水压力来保证地层受力平衡,推动原油向采油井移动。
3、调整注水剂量合理的注水剂量是保证水驱效果的关键。
通过调整注水剂量,可以有效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大原油的驱替效果,提高油井产量。
二、聚合物驱技术聚合物驱是指通过在油藏中注入聚合物溶液,利用聚合物与原油的亲和性,改善原油流动性,增大驱替效果,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1、选择合适的聚合物在低渗透油田中,需要选择适合地层渗透率和岩性的聚合物,通常选择高分子聚合物比较佳。
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地质勘探资料分析,确定合适的聚合物种类和浓度。
2、优化聚合物驱注入方案在注入聚合物驱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渗透率、孔隙度等参数制定优化的注入方案,包括注入速度、注入周期、注入剂量等,以提高聚合物与原油的混合效果。
3、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通过聚合物的吸附剂、阻垢剂、渗透剂等辅助剂的使用,可以提高聚合物的驱替效果,减少聚合物与地层岩石的反应,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微生物驱是指通过在油藏中注入含有特定微生物的菌剂,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代谢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大原油的采收率。
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1. 引言1.1 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在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注水井的欠注现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注水井欠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力不足:低渗油藏的渗透性较小,导致油井产能较低,注水压力不足无法有效推动油藏中的原油向生产井方向移动。
2. 水质问题:注水井的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水质不纯导致管道堵塞或者原油质量下降。
3. 缺乏有效调度:注水井的调度和管理不当,导致注水井水量不足或者不均匀。
1. 提高注水压力:通过增加注水井的数量或者升级注水设备,提高注水压力,增加原油驱替效率。
2. 优化水质管理:加强水质管理,确保注水井的水质符合要求,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生产事故。
3. 调整注水井产量:根据油藏特性和生产需求,调整注水井的产量,确保注水井水量充足且均匀。
通过以上增注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低渗油藏的开发效率,提高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增注对于提高低渗油藏的注水井是至关重要的。
2. 正文2.1 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1. 井网布局不合理:注水井之间距离过大或者布局不均匀会导致油层无法充分被注水覆盖,导致欠注情况出现。
2. 井底流速过低:井底流速过低会导致注入液体无法有效地扩散到整个油层中,造成部分地区油层欠注现象。
3. 油藏岩性不均匀:油藏中存在岩性不均匀的情况,可能导致部分区域注水效果不佳,形成欠注现象。
5. 井筒堵塞:井筒内部可能存在漏浆、杂质等堵塞物,导致注水阻力增大,造成欠注情况。
需要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注水井欠注的问题,确保注水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2 低渗油藏特点分析低渗油藏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指渗透率在0.1~50mD之间的油藏。
低渗油藏具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注水井的设计与运营都有重要的影响。
低渗油藏的渗透率低,导致油水两相在地层中的流动速度较慢,油水提取困难。
注水井在低渗油藏中往往需要更多的压力来推动水驱动油的流动,增加了井下设备的负担。
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的探讨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逐步枯竭,越来越多的油田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开发阶段。
低渗透油田是指岩心压力低、渗透率小于1mD的油田。
由于地下动态过程难以直接观测,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面临着很多难题,例如生产率低、渗流规律难以掌握等。
本文拟探讨低渗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方法,旨在提高开采效率,减少开采成本。
一、分层注水开发原理分层注水开发是将井筒的化学反应、产状分层等特征进行分析,将原本分为一层的特征差异明显缩小,使小规模的类同性区域成为注水单元,进而实现对比均一性的开发方式。
分层注水开发主要有三种方式:纵向、横向、组合式。
其中,纵向注水以井为界限,将层内每口井一层层注入水;横向注水则是将层内每口井一次性注入,通过层间压力差使水逐层渗透;而组合式注水则是以两种方式或以上方式同时组合起来进行注水开发。
二、关键技术优化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分层注水技术的关键在于降低油层对水的吸附、拌混和滞留,以达到水与油混合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注水时需要进行相关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以提高注水质量。
以下是关键技术优化的几个方面:1. 确定注水层段在分层注水开发中,准确确定注水层段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将影响油田开采效率。
一般采用电性测井技术、测井核磁共振技术、岩心分析等方法测定油水分界面及其位置,再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注水位置。
2. 注水组合方式注水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方式。
通过合理的组合方式,使注水能够在不同的地层中均匀分布,提高开采效率。
同时,注水组合方式与注水井类型、注水井距及流量等有关。
3. 注水液类型和性质注水液的类型、性质、油水界面的稳定性和对油层的影响等,都会影响到注水的效果。
为了尽可能减少注水副反应,保障注水效果,需要根据不同油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注水液种类、预处理方法和注液组份。
4. 注水控制技术为了保证注水效果,注水时需要进行严密的控制。
注水过程中,应考虑井壁的附着物、钻井液以及其它杂质等对注水效果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控制。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合理采油速度研究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在(10~100)×10 - 3 μ㎡之间的油田,其开发过程中会有着特殊的表现性质,渗透率低,且单井产能较低。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未开发油田都属于低渗透油田,因而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油效率,进一步提高采油的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此展开分析。
标签: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油速度引言:低渗透油藏是目前油藏开发过程中主要的油藏,要进一步做好采油工作,就需要對低渗透油藏的采油工作进行分析。
江汉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上的主要开发单元里,很多油田渗透率均位于低渗透油藏的范围当中,文章分析了其中坪北区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以及具体的地质情况,统计得出采油速度和地层流动系数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给有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1.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低渗油藏表现出压力较大,注水较为困难的特点,有关工作人员曾经使用过水井压裂和酸化增注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鄂尔多斯盆地的坪北整体为两翼不对称的高陡背斜地形,油层深度在1156米到1377米之间,含有井段最长为187米,含有层有四个小层,分别为1到4号油组。
储层的沉积主要是在河坝以及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在0.64-0.76之间。
储层岩石的润湿类型为水湿,油井注水之后含水变化之至64%左右。
油藏整体有着较好的流动性之和较高的矿化程度,粘度在70摄氏度的条件下表现为1.27.mPa.s,地层水的总矿化程度在4000mg/L以上,主要水型是CaCl2。
2.合理采油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石油企业运行过程中,如何确保采油过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并在发展过程中维持这样的稳定发展,让企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经营主要目标。
因而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当避免短期行为,着眼长期效益,让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
2.1技术经济特点工业项目在投产并发展到设计规模之后,如果产品生产和销售等过程一直能够保持稳定,产品的供需一直平衡,就会体现出基本稳定的产量。
低渗透油田高效注水技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摘要:随着勘探技术与油层改造工艺的不断提高,低渗透油田储量的开发已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潜力,是未来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
【1】低渗透油层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油井投产后,压力和产量都大幅下降,且压力,产量降低之后,恢复起来十分困难,注够水,注好水是稳定产量的根本保证。
【2】本文主要通过对注水时机的选择,压力系统地研究,注入水水质要求以及不稳定注水技术四个方面研究,来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
关键字:低渗油藏注水时机注水压力注水水质不稳定注水技术一.注水时机的选择。
由下表的张天渠油田注水受效情况表和靖安油田不同注水时期油井日产量有两对比可以看出:虽然单井数据有些受多向注水的影响,但从总体来看,仍然可以看出早期注水的效果明显优于晚期注水。
【7】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油井见注水效果缓慢【8】故应该早期注水,超前注水。
【7】【2】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和低渗透微细孔隙中流体流动的力学特征决定了低渗透油层渗流区别于高渗透层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应力敏感性。
压敏效应对储层物性参数,特别是对渗透率的影响较显著,导致超前注水与中晚期注水开发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
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能合理地补充地层能量,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避免压敏效应对开发的不利影响。
【3】超前注水,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能够提高地层压力、合理补充地层能量、保持油井较高的地层能量和旺盛生产能力,同时抑制了初始含水率,降低因为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的伤害,从而最终能提高油田的产油量,提高油田整体收益,减缓递减速度,提高采收率超前注水的初期,油田产油量是会明显提高的,在基本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超前注水区与非超前邻井地层比,超前注水的井口日产油均在较高水平,含水量较低,初期递减率较低。
在一定时间内,注水量虽然不变,保持在一定水平,超前注水的油井地层压力仍将持续上升,上升到一个临界点,然后压力值就保持不变,不再有上升空间。
超前注水时间在2-3个月后,地层压力上升速度变得缓慢,这是就要适时提高注水量,或者直接延长注水时间。
【5】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根据实际油藏工程基本参数和经济分析基础参数,由合理井网密度方法试算出井网密度,得到油水井的数目mw和mo。
将油田开发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超前注水,第二个过程是投产后注水开发。
将开发时间分成n个时间步,n应尽可能大,这样计算结果更精确。
考虑储层岩石的压敏效应,根据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每个时间步的生产指标。
参考现场提供的技术经济参数,从超前注水开始,计算油田开发的净现值,优选出合理的注水时机。
【3】超前注水时间越长,地层的压力值就越高,初期日产油就越多。
目前研究表明,从最佳效益角度考虑,合理的超前注水时间就是3-5个月。
地层物性好时,超前注水时间就可以相对延长,相对长时间保持油井旺盛的产油量;反之。
对于油层物性越好的油藏,超前注水效果亦好,油藏含水量较低时,超前注水提高油井产油量效果更明显。
【5】二.压力系统的研究注采井之间压力的传播示意如图【10】根据渗流力学原理,注采井间压力传播过程中,与压力传播快慢及分布有关的量包括储层参数,如渗透率,油层厚度,原油粘度,地层压力等,另外还包括产量,井距,排距,压裂缝长等参数.储层参数中渗透率,油层厚度,原油粘一般视为不可改变量,为不可控因素,而产量,地层压力(超前注水可改变原始地层压力),井距,排距,压裂缝长可以改变,为可控因素.各因素对有效驱动压力系统影响原因分析【10】合理注水压力的确定原则:对于低渗透油田,提高注水压力,实行高压强化注水,可以增加驱动力,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开采效果。
但是,并不是压力越高越好,应该确定出合理的注水压力范围。
根据大庆油田外围低渗透油藏开发和老区差油层开采经验,合理注水压力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 应该低于隔层套管和水泥环的保护压力中最小的挤毁压力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隔层和水泥环破裂发生窜槽现象,也防止注入水窜入泥岩段造成泥岩吸水膨胀产生蠕动造成套(2) 应该接近或略高于油层的破裂压力应该尽可能提高注水压力,最大限度地增加驱动力,但是必须将注水压力控制破裂压力附近,决不能超过破裂压力很多,这样才能保证原来地层中的微小裂缝张开并有较小的延伸,形成新的微小裂缝,提高油层的吸水能力"若高于破裂压力很多,则原来微小的裂缝将逐渐延伸成为大裂缝,重新形成的裂缝尺寸也很大,这样很容易造成注入水单层突进,油井含水突升。
也可能因裂缝尺寸过大,突破隔层,连通水层,使得注入水大量窜入水层,而油井不见效。
另外要满足高压注水的条件,对地面设备,井下管柱组合及状况,技术管理等方面也有更高的要求,这都要求增加成本和技术的投入。
因此必须在地面及油藏允许范围内,合理提高注水压力"(3) 应该满足地质配注水量要求。
在套管,水泥环,隔层和油层中,油层所能承受的压力( 应力)最小,最容易破裂。
因此,注水压力上限不应超过油层的破裂压力( 对于有裂缝的井,应为裂缝重新张开压力或裂缝延伸压力) ,同时还应为以后的开发调整留有余地。
【9】三.注入水水质的要求百色油田前期注入水水质不达标,由于注水初期对注入水的水质重视不够,水处理的设备和技术简单且落后,注入水的各项技术指标超标,对地层造成严重污染[,结果注水压力长期偏高,超破裂压力注水的现象屡见不鲜,久而久之,井组油水井之间存在裂缝窜通,导致注水效率低,油井暴性水淹,含水率居高不下。
井站的悬浮物含量、固体颗粒直径、腐生菌含量、含氧量等指标均严重超标,直接堵塞渗流孔道,造成超高压注水。
【4】由上例可以得出注水水质问题对油田有很大的的破坏影响。
为了保护油气藏,增加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采收率,对注水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多年来,我国低渗透油田的注水水质一直执行部颁标准SY/T 5329-94,.下表所示。
95年颁布的注入水水质企业标准(sY厅5329一94)是以注入层平均空气渗透率为唯一储层渗流物性指标来划分不同储层的水质标准的,而储层综合渗流物性的影响因素不仅有渗透率,还有储层孔隙结构、储层敏感性等因素。
平均空气渗透率相同的储层,其储层孔隙结构、储层敏感性可能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储层综合渗流物性差异较大,即用同一水质驱替两种渗透率相同的储层,在同一注入倍数条件下,储层渗流物性的伤害程度或保持程度是有差异的,因而不能笼统使用一种水质标准评价注入水水质对不同类型油层的适应程度。
因此,以储层平均空气渗透率为唯一储层渗流物性指标来划分不同储层的水质标准是不准确的。
这也是各个油田在实践过程中,采取以行业标准推荐指标为基础,结合油田自身特点,推出适合于自己的水质标准。
各个油田制定的注入水水质标准不同的主要原因。
【11】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执行这个标准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保证注入水水质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需采用精细过滤等污水处理技术,由此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费用;二是采用达到了注入水水质标准的水,反而使得油藏的非均质性更加严重,注入水压力升高,采用常规的酸化解堵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制定注水水质标准时,可根据悬浮物粒径中值与储层孔喉的配伍程度,将以往的水质标准适当放宽,这样既能节约处理水质达标的成本,还能够使悬浮物的储层的伤害降到最低。
注入水中含油,难以做到完全不伤害储层,只有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控制含油对储层的伤害。
对于低渗注水储层,将注入水含油量控制在15mg/l是适宜的。
【2】四.不稳定注水技术不稳定注水是一种将周期注水和改变液流方向注水相结合的注水开发方式,即按照注水井轮流改变其注入方式,在油藏中建立不稳定的压力降,促使原来未被水波及的储层,层带和区段投入开发,从而提高非均质储层的波及系数和扫油效率,即提高原油采收率。
【12】对一个稳定的注采系统,在正常注水下液流流线分布如图:在正常注水井与油井连线是我主流线上严重水淹,油井之间形成滞留区。
当实施不稳定注水时,水井1注水,水井2停注,则滞留区内剩余油将向水井2处移动,这部分储量将得到动用,改善了水驱效果。
【2】ⅰ. 周期注水提高油藏采收率机理.周期注水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机理如图所示渗流力学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在稳定注水情况下,各小层由于油水密度差产生的重力作用和油水两相间毛管力作用使油水在纵向上运动但最终转变为垂向平衡,如不考虑位势差,油层纵向上高低渗透层段间各相压力趋于相等。
周期注水改变了这种状态。
表现在升压半周期,注水压力加大,由于高渗透层的导压系数较大,此时一部分注入水首先进入微裂缝和高渗透层段,压力得到较快升高,同时由于时间的作用,微裂缝和高渗透层段压力升高后注入水又进入低渗层,驱替那些在常规注水时未能被驱出的剩余油,改善了吸水剖面,加上注水压力加大使低渗层段获得更多的弹性能。
因此,在升压半周期内,水量越大时,储层内流体的各项活动越强烈。
当进入降压半周期时,由于微裂缝和高、低渗段导压系数不同,微裂缝和高渗段导压系数较大,压力下降快,低渗段导压系数低,压力下降慢,这种压力下降速度的不同步,导致了同一时刻内在高、低渗段间形成除毛管压力和重力势之外的一种反向压力梯度,同时由于毛管力和弹性力的作用,在两段交界面出现低渗段中的部分水和油缓慢向微裂缝和高渗段的大孔道流动,并在生产压差作用下随同后来的驱替水流向生产井。
因此,在降压半周期内,水量越小时,微裂缝和高渗层段能量下降越快,越有利于低渗层段较早地发挥其储备能。
周期注水过程利用毛管力的吸渗作用和弹性力引起的压力周期涨落时的窜流作用来提高油藏采收率,但由于特低渗透油藏存在微裂缝的特点,周期注水的压力波动幅度不宜过大,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毛管力的吸渗作用将基质系统中的油置换出来。
否则,注入水将沿微裂缝窜至井底,降低油藏开发效果,因此对于存在微裂缝的亲水性特低渗透油藏在周期注水过程中,毛细管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ⅱ. 改向注水提高油藏采收率机理。
改向注水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注入水在油层中原来稳定注水时形成的固定水流方向,把高含油饱和度区的原油驱出,或在微观上改变渗流方向相渗透率来提高可动油饱和度,最终达到改善水驱油效果的目的,主要有两种方法:改变供油方向和改变水流方向。
【13】影响不稳定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油层岩石的润湿性、储层非均质性、油层内部水动力连通性、地层原油粘度、各小层的不连通程度、水滞留系数、周期注水时机、注水周期等八方面因素。
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建议将具体油藏地质资料、生产动态结合起来,通过示踪剂、开发地震的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不稳定注水的注水参数(周期数、总注水量、周期方式、注水量以及注水压力等)。
【13】五.从注水工艺方面完善高效注水低渗透油藏原油的开采难度大,在注水工艺方面,更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注水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