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速率专业知识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15
通信技术中的传输速率与数据传输率计算在通信技术中,传输速率和数据传输率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经常被混为一谈,但它们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让我们明确传输速率的定义。
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通信系统传输的位数。
它通常以每秒传输的位数(bps)来表示,即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传输速率可以理解为通信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它决定了系统能够处理的信息量大小。
在计算传输速率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带宽和调制技术。
带宽是指通信系统中可用的频带宽度,通常以赫兹(Hz)来表示。
带宽决定了系统能够传输的信号频率范围,进而决定了传输速率。
而调制技术则是利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使其能够在通信介质中传输。
常见的调制技术包括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计算传输速率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香农公式。
香农公式通过带宽和信噪比(SNR)来估算一个通信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
香农公式可以表示为:C = B * log2(1 + SNR),其中C表示传输速率,B表示带宽。
这个公式的基本思想是,传输速率与带宽成正比,与信噪比成对数关系。
因此,通过提高带宽和信噪比,我们可以增加传输速率。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数据传输率的计算方法。
数据传输率是指在实际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网络或通信线路传输的有效数据量。
它通常以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ps)或者位数(bps)来表示。
数据传输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帧大小、传输延迟和网络拥塞等。
在计算数据传输率时,我们需要考虑数据包的大小和传输延迟。
数据包是指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数据单位,包含一定的数据量和一些附加信息。
数据包大小可以通过在网络协议中设定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来确定。
传输延迟是指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传播延迟、处理延迟和排队延迟等。
数据传输率的计算方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R = (S / (T + D)),其中R表示数据传输率,S表示数据包大小,T表示传输时间,D表示传输延迟。
ATM基础知识讲座一、ATM基本原理1、ATM基本概念通信的根本任务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ATM技术在传输和交换方面都采用了与传统技术不同的方式a 、交换方式传统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浪费带宽分组交换:系统的延迟不确定ATM交换是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具有如下特点。
分组长度固定:ATM交换中分组长度为53字节,简称信元(cell)。
这样便于用硬件来实现交换功能,提高交换速率。
面向连接:面向连接可以保证收发信元顺序一致。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B_ISDN环境下,业务是高度突发的,可以通过连接建立时的呼叫接纳机制,将无法满足的呼叫业务阻塞在网络外,保证已经建立连接的服务质量。
简化:与传统的网络不同,在ATM网络中,不需要在链路级进行差错控制,而只需在端与端之间进行差错控制。
为进一步简化,流量控制也从链路级移到端与端之间。
b、传输方式在传输技术上,传统电话网中采用同步转移模式(STM),其基本原理如下所述:在STM中,每条链路以帧格式来传输信息,帧的产生是周期性的,每个帧被划分成一个个固定长度的时隙。
在建立连接时,网络将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固定的时隙,该用户在通信过程中,一直占用该时隙,直到拆除连接。
STM的优点:一旦建立连接,该连接的服务质量不会受到网络其他用户的影响。
但是为了保证连接所需带宽,必须按峰值比特率来分配信道资源。
ATM传输技术:采用的是异步时分复接(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它与STM不一样,各个连接统计的占用整个信道资源。
这种复接方法的优点是:信道利用率高,只要输入信元流不断,输出信道就一直被占用;该输入方法与输入业务的速率无关。
而在STM中,只能支持一些特定速率的业务;该复接方法由于统计地、动态地占用信道资源,因此可以获得一定的统计增益。
与STM相比较,在相同的信道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接纳更多的连接数。
缺点:由于动态占用信道资源,某一连接会额外的多占用信道资源,这样有时会影响其他连接的服务质量。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培训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培训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在不同的地点和设备之间进行传输和共享,这就需要采用数据通信技术。
数据通信是指通过某种介质,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的过程。
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个人电脑、移动设备、网络和互联网等。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传输介质、传输速率、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
一、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在数据通信中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包括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其中,电缆被广泛应用于连接局域网中的设备,它具有连接简单、维护容易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目前,最常用的电缆是双绞线,它采用两根绞在一起的铜线,可传输高达1 Gbps的数据。
除了电缆,光纤也是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它采用光信号传输数据,具有传输速率高、距离远、干扰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目前,最常见的光纤类型是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它们的传输距离相差很大,多模光纤可传输2-10km,单模光纤可传输10-100km。
在无线通信中,无线电波是最主要的传输介质。
它通过无线电磁波传输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和灵活性好的优点。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有蜂窝移动通信、WI-FI和蓝牙等。
其中,蜂窝移动通信可覆盖较广区域,并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但其成本较高。
WI-FI和蓝牙则主要应用于小范围内的数据传输。
二、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bps)表示。
传输速率是数据通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因为它决定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
在数据通信中,传输速率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宽带和基带。
宽带传输速率较高,通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如光纤传输。
基带传输速率较低,通常用于短距离内的数据传输,如局域网。
三、协议协议是指用于控制数据通信过程的规则和规范。
在数据通信中,协议是保证数据正常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议的设计主要包括协议的层次结构和报文格式。
在协议的层次结构中,每一层都会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而在报文格式中,规定了报文的内容和结构。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件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一、引言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如何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可靠、高效地传输数据。
本章将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模型、传输介质、数据编码与调制技术、传输速率与带宽、差错控制等内容。
以下是详细的讲解内容。
二、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 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指通过传输介质,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
2. 数据通信的要素(1)信源:产生数据的设备或系统。
(2)信宿:接收数据的设备或系统。
(3)传输介质:连接信源和信宿的物理通道。
(4)通信协议: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3. 数据通信的分类(1)按传输方向分:单向通信、双向通信。
(2)按传输速率分:低速通信、中速通信、高速通信。
(3)按传输距离分:近距离通信、远距离通信。
(4)按传输介质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
4. 数据通信的特点(1)实时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实时传输,以满足通信双方的实时需求。
(2)可靠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传输的数据完整、准确。
(3)安全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传输的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
(4)经济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求传输成本较低。
三、数据通信模型1. 简单通信模型简单通信模型包括信源、信宿、传输介质和通信协议。
信源产生数据,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到信宿,通信双方遵循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2. OSI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个分层的通信模型,包括7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传输。
3. 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一个4层的通信模型,包括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基础,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
四、传输介质1. 有线传输介质(1)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数据传输速率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1/T(bps)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
其中: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
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
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
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 的关系为:Rmax=B.log2(1+S/N)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
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S/N(dB)=10.lg(S/N)可得,S/N=1000。
若带宽B=3000Hz,则Rmax≈30kbps。
香农定律给出了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据传输的速率、方式和质量 作者:李晨迅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第11期
摘 要:文章分析了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质量三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数据传输;速率;方式;质量 1 数据传输速率 1.1 码元速率 码元速率是每秒传输的码元数,又称波特率,单位为波特(Bd)。如信号码元持续时间为T(s),则码元速率NBd=1/T(s)。
1.2 数据传信速率 数据传信速率的定义是每秒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又称比特率,单位为比特/秒(bif/s)。
比特是英文的缩写,在信息论中作为信息量的度量单位。码元携带的信息量由码元取的离散值个数决定。若码元取两个离散值(如0和1),则一个码元携带lbit信息。若码元可取4种离散值,则一个码元携带2bit信息。总之,一个码元携带的信息量,n(bit)与码元的种类数即离散值个数N有如下关系:n=log2N
数据传信速率(bit/s)和码元速率(Bd)之间存在的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Rb=RBlog2M,式中,Rb表示数据传信速率,RB表示码元速率,M为进制数。
如果码元速率为600Bd,在二进制时,数据传信速率为600bit/s:在四进制时,数据传信速率则为l200bit/s。对于二进制,由于log2M=l,在数值上波特率和比特率是相等的,但其意义是不同的。
1.3 数据传送速率 数据传信速率与数据传送速率不同。数据传信速率是传输数据的速率;而数据传送速率是相应设备之间实际能达到的平均数据转移速率。它不仅与发送的比特率有关,而且与通信规程、差错控制方式以及信道差错率有关,即与传输的效率有关。数据传送速率总是小于数据传信速率。
2 数据传输的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 串行与并行数据传输 二进制信息既可以串行传输,也可以并行传输:并行传输主要应用于近距离的计算机与其外设如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等之间的数据传输;而串行传输主要应用于远距离的数据终端设备主要是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并行传输,数据传输可以完成得更快.但是并行传输需要在源和目的地之间有更多的线路。